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是65岁以上人群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1])。过去对于晚期或症状性AS的治疗选择仅限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urgical aorticvalve replacement,SAVR);近十年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在此类患者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主动脉瓣狭窄在我国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威胁老年人群健康。传统的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SAVR)由于能够显著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并延长生存期,一直是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的标准治疗方法[1]。自2002年由法国的Cribier等[2]成功完成第1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开始,TAVI逐渐成为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另一新的  相似文献   

3.
<正>自2002年Cribier等[1]在Circulation上发表首个病例报道以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已成为症状性、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SAVR)高危患者治疗的“金标准”[2-3]。近年来的研究表明,TAVR也有望成为中、低危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一种实用的治疗选择[4]。显然,由于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尤其是主动脉瓣狭窄)与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易患因素具有多方面相似性(例如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加上老龄化社会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正自2002年Cribier等~([1])将一个球囊扩张式瓣膜成功应用于临床治疗,完成人类历史上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以来,迄今已有多个中心完成近30万例TAVR。作为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SAVR)的补充,TAVR主要针对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合并高龄、左心功能不全或存在多种合并症等原因,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微创介入手术,TAVR实施过程中也需规避及处理并发症。本文针对目前TAVR的临床研究中所报道的并发症及防治原则进行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同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SAVR)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治疗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及预后,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023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接受治疗的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29例,其中行TAVR+PCI 11例,行SAVR+CABG 1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相关临床数据。结果:TAVR+PCI组较SAVR+CABG组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54.55%vs 5.56%,P<0.05)、术前胸腔积液(27.27%vs 0%,P<0.05)患者占比更高。TAVR+PCI组均只进行了1支冠脉血管的血运重建,SAVR+C...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AS的传统治疗方法是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SAVR),但外科手术创伤大、风险高,多数高龄患者因心功能较差以及合并其他系统疾病而无法进行外科手术或者外科手术风险较高。对于此类患者,早期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只有单纯药物治疗或经皮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术,  相似文献   

7.
<正>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和外科主动脉瓣膜置换术(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SAVR)的争辩是近年来结构性心脏病领域最为热门的话题。TAVR从最开始的“无法手术或手术高风险”人群不断向手术低危患者和相对年轻的人群拓展。  相似文献   

8.
经皮主动脉瓣置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自最初的临床试用至今已十几年。近年来的多项研究显示,TAVI术不仅在高危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逐渐取代甚至超越传统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SAVR),而且在中低危患者中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已有多项研究比较了球囊扩张型和自膨胀型TAVI瓣膜的临床疗效,机械扩张型瓣膜也在近期的临床应用中获得好评。该文主要介绍TAVI的临床应用历程和器械的研发进展。  相似文献   

9.
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 的相对禁忌证, 其异常的解剖结构和病理特点增加了TAVR 的难度和风险,手术成功率低于三叶瓣患者。但随着手术策略的不断 优化和新一代人工瓣膜的应用,这类患者的TAVR 治疗效果得到改善。本文将对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的特点及其 TAVR 治疗策略的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0.
正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作为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重要的治疗方式目前已获得诸多研究证据支持,而冠心病是TAVR患者常见的合并症之一。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TAVR进行联合介入治疗目前在西方国家已经取得一些探索成果,而我国2种疾病共病人口基数可观,但仍缺乏联合治疗经验。对于瓣膜介入治疗进入快速发展期的中国来说,主动脉瓣和冠脉疾病的联合介入治疗是近期需要攻克的重要临床课题。  相似文献   

11.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已经彻底改变了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治疗方式。然而,单纯自体主动脉瓣返流(native aortic valve regurgitation,NAVR)一度被认为是TAVR的禁忌证,这是由于大部分患者主动脉瓣无钙化以及随之造成的锚定人工瓣膜困难。与主动脉瓣狭窄相比,TAVR的第一代瓣膜治疗NAVR,器械成功率较低,这是因为需要“瓣中瓣”比率以及术后中重度主动脉瓣返流复发几率较高。然而,随着新一代可回收、有裙边且有特殊固定机制瓣膜的研发与应用,此类患者的手术预后得到改善。本文对TAVR在单纯NAVR患者中的应用及两代瓣膜的临床预后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正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replacement,TAVR),又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是指将组装完备的人工主动脉瓣经导管置入到病变的主动脉瓣处,在功能上完成主动脉瓣的置换。自2002年首例成功以来[1],TAVR已成为老年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患者的一线治疗手段。欧美国家相继颁布并更新了TAVR的指导性文  相似文献   

13.
<正>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是心血管介入领域的热门新技术。该技术的发展历程与既往心脏介入技术不同:既往技术首先是在病情平稳、可以行外科手术的人群中展开,再逐渐向病情危重、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人群中拓展。而TAVR首先在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病情极危重患者中开展,再逐渐向外科手术风险较低、病情较平稳的人群拓展。目前,欧美瓣膜管理指南推荐外科手术禁忌或高危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患者为TAVR适应证~[1-2]。但新近研究显示,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旨在分享近几年接受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的症状性严重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患者的尺寸策略和手术结局。方法:2017年10月到2021年10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TAVR术的132例严重AS患者进行回顾性评估,包括主动脉根部的解剖结构和形态及手术策略。“缩小尺寸”策略是在患者有复杂形态时实施的,例如二叶式主动脉瓣(bicuspid aortic valve,BiAV)、小叶水平严重钙化、小叶明显增厚和融合。将采用缩小尺寸策略的患者与采用瓣环尺寸策略的患者临床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132例患者中,41例(31.1%)为BiAV形态。根据TAVR手术策略,38例患者选择瓣环尺寸策略,94例患者选择缩小尺寸策略。缩小尺寸组BiAV患者比例更高(P=0.046)。主动脉根部的钙体积为449.9(243.2,782.2)mm3,主要分布在小叶水平上。TAVR术后1个月,主动脉瓣口面积(aortic orifice area,AVA)从(0.7±0.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升主动脉成形术(reduction ascending aortoplasty,RAA)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bicuspid aortic valve,BAV)患者升主动脉扩张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长海医院208例因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扩张行主动脉瓣置换术(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联合RAA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主动脉瓣情况,分为BAV组和三叶式主动脉瓣(tricuspid aortic valve,TAV)组;在BAV组中,根据术中升主动脉的目标直径,将患者分为30 mm组和≥30 mm组。结果:BAV组与TAV组的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二次手术比例和随访升主动脉直径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AV组术中升主动脉目标直径30 mm组的随访升主动脉直径、术后5年和9年升主动脉扩张程度均明显小于术中升主动脉≥30 mm组(P均0.05)。结论:对于BAV合并升主动脉扩张的患者,BAV不是行RAA的不利因素,在RAA术中将升主动脉目标直径控制在30 mm以下,中远期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6.
2002年,Cribier等 [ 1] 实施了世界第一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 ),由此,心脏瓣膜病经导管介入治疗突破瓶颈,正式拉开了心脏瓣膜介入时代的序幕。实际上,在TAVR之前,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  相似文献   

17.
<正>目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后的最佳抗血栓治疗仍存在争议。尽管建议采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但根据患者情况,通常采用单一抗血小板治疗或口服抗凝剂。方法:法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是1个前瞻性、多中心、全国性注册研究。主要为了确定长期全因病死率与早期生物瓣膜功能障碍的独立相关性,即假体梯  相似文献   

18.
<正>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aorticvalve replacement,TAVR)是一项用于治疗主动脉瓣疾病的新型介入技术。经过十几年的迅速发展,TAVR治疗中、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可。《2017年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Collegeof Cardiology,ACC)心脏瓣膜疾病患者管理指南》~([1])已经将其列  相似文献   

19.
正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是近年来治疗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新方法,系列大型临床研究证实其可作为外科手术禁忌、高危、中危、甚至低危患者的治疗手段[1-7]。在国内,自2010年10月3日葛均波等[8]实施首例TAVR以来,该技术逐步在国内推广应用。目前接受TAVR治疗的多为高龄、有多种合并症和体质差的患者[9]。对这类患者围术期及术后进行康复治疗尤  相似文献   

20.
正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a 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是指将组装好的人工主动脉瓣经导管置入到病变的主动脉瓣处,在功能上完成主动脉瓣的置换。TAVR是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革命性新技术,目前欧美指南已推荐将外科手术禁忌、高危和中危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作为TAVR的适应证~([1-3])。TAVR同时也是一种复杂、高风险的技术,其开展需心内科、心外科、影像科、麻醉科等多学科的协同配合,因此很有必要建立一支多学科心脏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