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陈静  胡进静  李汛  王海平  张璐 《西部医学》2021,33(12):1777-1782
目的 观察着丝粒蛋白U(CENPU)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探索其与患者预后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收集HCC数据集,下载CENPU mRNA表达谱及预后资料,比较CENPU mRNA在50例正常肝组织与371例HC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mRNA表达量与患者预后相关性。收集2010~2012年兰州大学第一医院80例HCC患者石蜡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组织中CENPU的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TCGA数据库数据分析揭示了CENPU高表达患者的预后不良(P=0.02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HCC组织中CENPU蛋白可作为肝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P=0.023)。结论 CENPU在HCC中的高表达,其可能参与肝细胞的癌变及进展,可能是HCC患者的一个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癌栓分型对肝细胞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治疗及预后的指导意义。方法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 ,选择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 84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 ,根据Ⅰ~Ⅳ癌栓分型标准相应分为Ⅰ~Ⅳ组 ,回顾分析各组患者生存时间及接受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Ⅰ组 (1 7例 )、Ⅱ组 (2 6例 )、Ⅲ组 (35例 )、Ⅳ组 (6例 )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 1 0 1个月、7 2个月、5 7个月和 3 0个月 ,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0 1 )。癌栓Ⅰ型至Ⅲ型 ,手术疗效均优于非手术疗效 (P =0 0 0 0 6 )。结论 癌栓分型有助于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并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4.
肝癌肿瘤血管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肿瘤血管密度(MVD)与肝细胞肝癌根治性切除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利用CD34单克隆抗体检测78例肝癌病例根治性切除后生存率与MVD的关系。结果 本组MVD中位值为100,因此MVD≥100的肿瘤定义为多血管型(n=42),MVD〈100的肿瘤定义为少血管型(n=36)。Cox逐步回归模型证实肿瘤大小是病例生存率唯一的决定因素。在小肝癌病例(〈5cm,n=40),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术后总生存(OS)相关的临床病理学参数.方法 纳入HCC患者66例,随访根治性术后OS情况,平均随访时间(39.2±25.6)个月(2.6~73.3个月).临床病理学参数与OS的相关性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Kaplan-Meier曲线和多变量Cox风险比例模型.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水平、有无完整肿瘤包膜和TNM分期与OS呈显著性相关(均P<0.05);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肝功能Child分级B级、无完整肿瘤包膜和TNM Ⅲ期是HCC术后不良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肿瘤包膜完整性以及TNM分期和肝功能Child分级是HCC术后OS的独立预后因素,肿瘤包膜完整性评估和预后指导意义应得到病理与临床医生的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半乳凝素(galectin)-9在肝细胞肝癌(HCC)患者中的表达及与肿瘤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包含147例HCC患者的组织芯片中galectin-9的表达,观察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肿瘤预后的关系.采用ELISA法检测HCC患者(n=31)、肝硬化患者(n=12)及健康对照组(n=12)血浆中galectin-9的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galectin-9表达于肿瘤细胞的胞膜、胞质、细胞核和肿瘤间质中.所有病例肿瘤间质均有galectin-9的表达,而约11.5%(17/147)病例的肝癌细胞不表达,HCC组织中galectin-9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和肝硬化组明显下调,低表达galectin-9的HCC患者预后显著差于高表达组患者(P<0.05).而HCC组血浆galectin-9浓度为(8.36±2.12) μg/L,较健康对照组[(4.62±1.59)μg/L]及肝硬化组[(5.11±1.92) μg/L]明显增高(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galectin-9是HCC预后的一项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galectin-9是HCC术后复发与转移的一项独立预测指标,有可能成为HCC判断预后的标志物以及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对HBV阳性肝细胞癌根治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月于我院行肝癌根治术的92例HBV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54例行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38例未行任何抗病毒治疗(对照组)。所有患者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年肝功能、肿瘤复发率及生存率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无住院期间死亡。观察组1、2、3年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及肝功能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3年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的3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72.2%,30.6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50.0%,25.0个月)(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可明显改善HBV阳性肝细胞癌根治术后的肝功能及生存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prognostic factors of ruptur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and report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rupture of HCC in a single center during a 5-year period and to evaluateone-stage hepatectomy.Methods:A series of 4,209 patients with HCC were collected at Eastern Hepatobiliary Surgery Hospital from April 2002 toNovember 2006,of whom 200 patients (4.8%) with ruptured HCC were studied retrospectively regarding their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tic factors.The one-stage therapeutic approach to manage ruptured HCC consisted of initial management by conservative method,transarterial embolization (rAE) or surgical hepatectomy.Results of various treatments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in the randomly selected 202 patients with no history of rupture during the same study period.Results:A total of 200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rupture of HCC were studied who underwent surgical treatment (n=105),TAE 33 and conservative treatment (ConT 62).A multivariate analysis using the Cox hazard regression model (including all the patients;n=200) identified surgical hepatectomy as the only independent factor determining a relatively long survival period (P<0.0001).On the other hand,in a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patients in whom surgical hepatectomy was successfully performed (n=105),which identified a maximum tumor size exceeding 6 cm as significant determinants of a poor 12-month (P=0.036),and a multivariate analysis did not identify as any inverse independent factor determining relatively long-term survival,only a maximum tumor size exceeding 6 cm exhibited a tendency toward being a determinant factor (P=0.083).Conclusion:Considering the high propensity to spontaneous rupture,as long as preoperatively clinical evaluation meet surgery requirements,elective one-stage hepatectomy for patients with ruptured HCC is the first treatment option.Prolonged survival could be achieved in selected patients with hepatic resection,although the survival results were inferior to those of the patients who did not have the complication of rupture.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苷酸(HBVDNA)水平及术后抗病毒治疗对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肿瘤根治性切除术的701例HBV相关性HCC患者,分析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与术后预后的关系。结果平均随访64.5个月后,肿瘤复发450例(64.2%),死亡217例(35.3%)。单因素分析发现HBeAg阳性、AST>37U/L、HBVDNA≥2000U/m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61U/L、碱性磷酸酶(AKP)>129U/L、PT>13s、甲胎蛋白(AFP)>20滋g/L、肿瘤个数≥2、肿瘤直径较大、肿瘤切距<1cm、肿瘤无包膜、门静脉癌栓、微血管癌栓、肝硬化、肿瘤pTNM分期越高,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风险较大。多因素分析发现HBeAg阳性、γ-GT>61U/L、PT>13s、肿瘤个数≥2、肿瘤直径较大、门静脉癌栓及肿瘤切距<1cm均为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HBVDNA≥2000U/ml的患者,抗病毒组患者复发率低于未抗病毒组患者(P<0.01)。结论HBVDNA水平较高与HCC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的高风险相关,抗病毒治疗能减少H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肝癌患者血浆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肝癌患者43例(肝癌组)、肝脏良性疾病患者20例(良性肝病组)及健康对照者2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PEDF和VEGF水平;肝癌患者平均随访(12.02±0.23)个月,记录短期主要不良终点事件(SMAE)发生情况。结果血浆PEDF水平肝癌组较良性肝病组及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VEGF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良性肝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随访结束后,高PEDE/VEGF比值(≥3)亚组22例发生SMAE 3例(13.64%),低PEDF/VEGF比值(<3)亚组21例发生SMAE 7例(33.33%),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另外,与未发生SMAE的肝癌患者(33例)比较,发生SMAE者(10例)有更低的PEDE/VEGF比值(2.14±0.76 vs.3.49±1.12,P<0.01)。结论 PEDF和VEGF参与肝癌的病理生理过程,低表达的PEDF及高表达的VEGF反映肝癌发生、发展及转移情况,两者比值可能成为预测肝癌转移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
用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6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30例肝内胆管癌(ICC)患者,30例乙肝后肝硬化(LC)患者,30例转移性肝癌(MCA)患者,30例健康者血清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蛋白的含量。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的含量。 HCC组患者血清GPC3蛋白、AFP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当以3.5μg/L为诊断界值时,GPC3对H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和76.7%。 AFP联合GPC3后能将HCC的检出率由73.3%提高到88.3%。血清GPC3的浓度与患者HBV感染情况以及肿瘤大小有关,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肝功能、肿瘤数目以及门脉癌栓无关。血清GPC3对HCC的诊断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联合AFP检测可以提高HCC的检出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海之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9):869-870
目的提高对外生型肝癌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分析3例肝外生长型肝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结果病变部位肝切除术疗效良好。结论外生型肝癌罕见.以上腹部包块或腹痛为主要表现。病一睛进展相对缓慢,肿瘤切除率高和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甲胎蛋白(AFP)表达与肝祖细胞激活状态的相关性,并进一步观察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其中男性76例,女性16例;年龄25~72岁,中位年龄51岁。对手术病理标本进行AFP和细胞角蛋白19(CK19)染色,定量;分析祖细胞的激活状态评分与AFP表达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观察AFP的表达对术后生存时间的影响。 结果 肝癌组织AFP高表达组总生存期短于肝癌组织AFP低表达组(P = 0.021)。祖细胞的激活状态评分与血清AFP浓度、肝癌组织AFP表达呈正相关(P = 0.046,P < 0.001)。结论 肝细胞癌甲胎蛋白表达对肝癌预后有不利影响,它与肝脏祖细胞的激活状态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焦点黏附激酶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Yuan Z  Fan J  Wu ZQ  Zhou J  Qiu SJ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8):1256-1259
目的观察焦点黏附激酶(FAK)在不同肝癌组织中表达差异及FAK表达在判断肝细胞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所50例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利用实时PCR法检测了肿瘤组织和癌周组织中FAK mRNA表达,并分析了FAK mRNA表达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FAK mRNA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周组织表达(P〈0.001),癌栓组中癌栓中FAK mRNA表达高于肿瘤组织表达(P〈0.05),癌栓组中肿瘤组织FAK mRNA表达明显高于无癌栓组肿瘤组织表达(P=0.003)。高侵袭组中肿瘤组织FAK mRNA表达明显高于低侵袭组表达(P=0.020)。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发现FAK表达是影响肝细胞癌术后生存率的独立因素。结论FAK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FAK表达是肝细胞癌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原激活剂受体(uPAR)及肿瘤抑制基因PTE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SP法检测46例肝癌(HCC)及癌旁组织中uPAR及PTEN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癌病理特征及侵袭性的关系。结果:HCC中uPAR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而PTEN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且两者呈负相关(P<0.05,r=-0.44)。uPAR及PTEN的表达与Edmondson分级和肿瘤的侵袭性有关(P<0.05),PTEN的表达还与门脉是否有癌栓及TNM分期有关(P<0.05),但与年龄、性别、肝硬变程度、肝癌组织类型、AFP、HBsAg、肿瘤大小等因素无关(P>0.05)。结论:uPAR及PTEN的异常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肝癌侵纤溶酶袭性强弱。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 (HCC)血管生成及其成熟度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HCC病例31例,手术后分别在边缘和中心进行标本取材并综合分析。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VEGF、Flk-1、PCNA的表达情况,并对微血管和成熟血管的数目、平均面积、总面积、周长、直径、异型指数、血管间距、表达部位,以及动脉数、静脉数、动脉比、静脉比、血管成熟指数和平均灌注分数等进行计数。分析以上血管生成相关参数与病灶大小、Edmondson病理分级、包膜情况、肝硬化及侵袭转移的关系。结果 在小、中、大病灶之间,微血管总面积和成熟血管总面积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EdmondsonⅠ~Ⅳ级之间,灌注分数逐渐增加,也存在统计学差异(F=3.452, P=0.049)。有包膜病灶的成熟血管平均面积、成熟血管周长、成熟血管平均直径及成熟血管管距明显大于无包膜的病灶(P<0.05);侵袭转移组的成熟血管异型指数也大于阴性组(t=2.260, P=0.039)。在有、无肝硬化组之间,所有血管相关参数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CC的一些生物学行为更多依赖肿瘤的成熟血管。  相似文献   

17.
黄丽银  郭春雨  斯韬 《西部医学》2023,35(7):1089-1092
肝细胞癌(HCC,以下简称肝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肝癌进展和转移与线粒体功能紊乱密切相关。线粒体功能紊乱表现为不同方面,如代谢重编程、线粒体DNA(mtDNA)异常和线粒体核糖体缺陷等。本综述旨在总结和讨论线粒体功能紊乱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异位肝组织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例异位肝组织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因血清AFP升高发现肿瘤,核磁共振检查发现肿瘤位于左肋膈角及脾脏之间,手术完整切除后AFP下降,病理诊断为异位肝组织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结论异位肝组织非常少见,异位肝组织可发生于肝脏常见的相应病变甚至肿瘤;血清AFP升高是异位肝细胞癌的重要临床特征;异位肝细胞需要和转移肝细胞癌及肝样腺癌鉴别。  相似文献   

19.
肝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寻找肝癌新的治疗策略显得尤为迫切。基因治疗途径(依赖遗传物质转染细胞如溶瘤病毒、抑癌基因、自杀基因、编码抗血管生成因子基因、小干扰RNA(siRNA)和免疫调节分子基因)为肝癌治疗提供了富有希望的治疗途径,并且已经在肝癌和转移性肝癌的动物模型中进行了大量的实验评估,治疗的载体和基因的多样性,单独或联合应用基因治疗的途径可能在控制肝癌生长方面产生有利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照分析小剂量和常规剂量化疗药物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疗效的影响。方法:对50例HCC患者行TACE,其中小剂量组(n=25)给予小剂量化疗药物,常规剂量组(n=25)给予常规剂量化疗药物。分别检测患者TACE术前、术后7 d血清透明质酸(HA)、人Ⅲ型前胶原(hPC-Ⅲ)、层黏连蛋白(LN)、Ⅳ型前胶原(Ⅳ-C),同时观察近期客观疗效和生存期。结果:TACE术前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常规剂量组术后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小剂量组术后各项指标与术前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两组间差值比较出现显著性差异(P<0.01)。小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9.2个月(95%C I,10~31个月)、18.5个月(95%C I,8~28个月),两组的1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60.9%、40.1%和58.8%、39.5%,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小剂量化疗药物行TACE术治疗肝癌可能减轻患者术后早期肝纤维化程度,且对客观疗效和生存期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