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脂质紊乱类型广泛,常需多种治疗方法,临床医师对目前可获得的治疗资源做恰当的选择,包括特殊患者采用单药治疗或是药物联合治疗,应用他汀类药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仍然是调脂治疗减少冠心病(CHD)危险的基石。不同他汀类药物降低LDL—C和改变其他脂质/脂蛋白浓度的能力存在一定差别,了解其间的差异有利于药物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关系.LDL-C可作为预测冠心病(CHD)的危险因子,而降低LDL-C治疗可降低CHD的死亡率.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可降低心血管事件或死亡的危险性,但对某些特定高危人群,如糖尿病非CHD阻塞性动脉疾病、女性或老年LDL-C水平低于正常人群,进行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治疗而获益的临床证据仍较缺乏.因此,心脏保护研究(Heart Protection Study,HPS)就是为探讨上述尚不明确的问题而设计的大规模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3.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临床广泛使用的口服降脂药,主要作用为降低血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他汀类药物可以减少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减少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甚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在2011年欧洲血脂异常管理指南、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及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他汀类药物均被作为降脂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患者及高危人群血脂异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甘肃地区冠心病 (CHD)和高危人群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的异常情况。方法 :分析 2 2 0例冠状动脉造影 (CAG)确诊的CHD者 (CHD组 )及 90例富含CHD危险因素、CAG阴性的非CHD者(NCHD组 )的总胆固醇 (TC) ,三酰甘油 (TG) ,LDL 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水平及异常率。结果 :与NCHD组相比 ,CHD组的平均TC和LDL C水平明显增高 ,HDL C水平降低 (P <0 .0 5 )。CHD组LDL C和HDL C异常率明显大于NCHD组 ,分别为 6 8.6 % :4 6 .7%和 5 0 % :2 6 .7% (均P <0 .0 1)。CHD组患者LDL C水平的达标率为 33%左右。结论 :LDL C水平升高和HDL C水平降低是该地区CHD发生和发展的关键。CHD及其高危人群中他汀类药物的应用应加强并且有很大空间。通过药物开发提高HDL C水平在防治CHD事件将有很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简称他汀类(statins)药物,是特异性地作用于肝脏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可使胆固醇合成减少,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活性增强,从而使血清中LDL清除增加,同时还有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降低三酰甘油(TC)的反应。自1976年第一个他汀类药物美伐他汀(mevastatin)问世以来,他汀类药物已发展至第三代。目前已用于临床的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较新的还有瑞舒伐他汀。由于他汀类药物作用机制新颖,疗效显著,毒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6.
近5年来,许多他汀临床研究与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项目HI(NCEP—ATP Ⅲ)修订指南证明:他汀类药物对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具有重大有益作用。在随机临床研究1期、2期预防及荟萃分析一致证明他汀能减少心肌梗死、脑卒中与心血管病(CVD)死亡。2001年NCEP-ATP Ⅲ把LDL—C做为首要降脂目标,建议高危病人的LDL-C应降到〈100mg%,中危病人〈130mg%,低危病人%160mg%。该文总结2001年5月以来的7个大型他汀研究,  相似文献   

7.
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及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所谓他汀类药物为一大类其英文词尾均为-statin的药物统称,如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其化学名称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还原酶)抑制剂。HMG-COA还原酶是胆固醇合成代谢中的关键性限速酶,而他汀类药正是竞争性抑制该酶的作用,使肝内胆固醇合成减少,血中浓度降低,触发肝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受体的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短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1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包括硝酸酯类药物、抑制血小扳聚集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剂等),治疗2周;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口服,治疗2周。治疗前后测定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hs--CRP的水平。结果 治疗组经过2周的治疗后TG及HDL—C变化不明显(P〉0.05);LDL—C、TC及hs—CRP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经过2周治疗血脂各指标及hs—CRP前后无明显改变。治疗组治疗前后hs—CRP的变化与血脂的变化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短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LDL—C、TC及hs—CRP有显著降低作用。阿托伐他汀对于hs—CRP的降低作用与其对于血脂的降低作用不完全相关。  相似文献   

9.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水平的降低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基石。我们现在处于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时代背景下,近年来调脂药物的临床研究已出现若干新亮点、新进展,联合调脂治疗便是其中之一,本文在有限篇幅内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天地》:研究已经证实,冠心病、卒中等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问题都和血浆胆固醇(尤其是LDL—C)水平存在着密切关系。因此,大家会很容易想到,他汀类药物的益处来源于它能显著地降低LDL—C水平。他汀的神奇是否完全来自于此?  相似文献   

11.
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血脂紊乱,近年发表的临床试验结果一致表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01.LDL—C)水平并使其达到目标值已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核心策略,他汀类药物被认为是血脂异常药物治疗的基石。  相似文献   

12.
近20年来大量临床研究显示,应用调脂药物可以调整血脂异常——降低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从而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与死亡率.降低脑卒中发生率、死亡率及致残率,并且还能大大减少冠心病人需做介入治疗和搭桥术的概率,因此调脂药物.特别是他汀类药物已成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非常重要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专家建议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9  
卒中是中国第一位致残和第二位致死原因。血脂异常是缺血性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升高使得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他汀类药物(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最重要的药物。目前对他汀类药物防治卒中的认识尚不一致。因此,有必要尽快统一认识,规范他汀类药物的治疗策略。中华内科杂志特邀请国内有关专家对此进行了充分的讨论,达成他汀类药物防治脑血管病专家建议,以期给临床医生以明确的临床指导。[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近十余年,临床上采用强效降低胆固醇的他汀类药物,在许多种类的人群中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充分肯定了大幅度降低胆固醇在冠心病预防和治疗中的重要地位。他汀类药物不仅通过强效降低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阻断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而且还对许多与胆固醇代谢相关或不相关的疾病产生有益作用。所以,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将可能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美国心脏杂志》(Am Heart J)9月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多数曾经对他汀类药物不耐受的患者都可耐受他汀类药物再次启动。部分患者可采取间歇性给予他汀类药物的治疗方式,同样可以达到与持续给药类似的效果,并有助于降低LDL—C水平,达到LDL—C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16.
瑞舒伐他汀钙是全新合成的羟甲基戊二酰基辅酶A(HMC—CoA)还原酶抑制剂,国外临床研究表明,瑞舒伐他汀组能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本研究主要研究瑞舒伐他汀钙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血脂代谢异常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他汀类药物(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HMG—COA—RI)是体内胆固醇合成重要的限速酶。在肝脏中竞争性地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减少细胞内胆固醇含量,继而引起肝细胞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受体上调,LDL—C清除率增加,血清中LDL—C降低。同时还具有减缓或终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降低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动脉平滑肌细胞移行增殖;降低炎症标志物的水平等非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他汀类药物的抗炎效应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获益远大于单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的预期获益。近年来的许多研究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具有抗炎效应,独立于降脂作用,可有效减少心脑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高胆固醇血症患药物治疗达标率。方法 对现行调脂治疗持续时间≥2个月的118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进行血脂检查,并根据1997年我国制定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确定血脂是否达标。结果 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达标率分别为23.7%、38.1%,他汀类药物LDL-C总达标率高于海鱼油和绞股兰每日20mg辛伐他汀LDL-C达标率高于每日20mg氟伐他汀。结论 现行调脂治疗达标率较低,可能与选择药物的种类和药物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20.
他汀类药物是调脂药中最负盛名的一种,其主要作用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预防其破裂形成血栓。鉴于“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因此他汀类药物也是糖尿病患者血脂达标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