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机理运动可引起心律失常,亦可使休息时已存在的心律失常发生改变或消失。视病人的心脏状态(有无心脏病)、年龄、体力情况、运动的负荷量和运动类型等而定。运动引起心律失常的机理一是交感神经张力增加,加速心肌传导纤维的第4时相除极速率,促进起搏点自发性释放冲动,从而  相似文献   

2.
3.
19例频发室性早搏(简称室早)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给英卡胺150毫克/日,另一组给安慰剂治疗。一周后行次极量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结果显示英卡胺治疗组10例中有8例室早消失,安慰剂组9例仅2例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表明运动试验不失为一种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有效、可信和比较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运动试验致严重心律失常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平板运动试验为临床诊断心肌缺血的常用方法,简便、安全、实用,但运动中诱发心肌缺血时可能诱发急性事件,仍应提高警惕。现报道5例。临床资料  5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7.4岁。采用活动平板负荷试验系统(CaSt16型,美国Marquette),受试者均按亚极量症状限制性改良Bruce方案,进行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ExerciesElectricardiogra-phyTesting,EET)。4例患者1周内完成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electiveCoronaryAngiography,SCA)…  相似文献   

5.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为临床诊断心肌缺血的常用方法之一 ,具有简便、实用、可靠等特点。运动诱发心肌缺血 ,除有血压、心电图 ST段改变外 ,尚可诱发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 ,且于运动后出现。现报道运动后缓慢心律失常 5例。1 临床资料男性 3例 ,女性 2例 ,平均年龄 4 9.5岁。采用意大利产 770 B型运动平板监测系统 ,受试者均按亚极量 Bruce方案进行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例 1:男性 ,4 7岁 ,临床诊断 :心房颤动 ,静止心电图 :窦性心律 ,假性电轴左偏 ,显著顺钟向转位。运动负荷试验至 3级时心率超过亚级量负荷心率 ,达157次 /分 ,运动中及运动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TET)诱发心律失常。方法 对TET者455例根据试验结果分为阳性组(A组),阴性组(B组)。分析2组诱发心律失常发生率、类型。发生时间及年龄关系。结果 出现心律失常106例(23.30%),其中A组74例(74/175),占42.28%;B组32例(32/180),占11.43%。A组严重心律失常显著高于B组。A组运动过程出现11例(14.86%),运动后28例(37.84%),运动过程及运动后35例(47.30%)。结论 随着年龄增加,A组心律失常亦随着增加,而B组则无此规律。阳性组较易诱发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建议把严重心律失常作为TET阳性诊断标准;TET存在一定危险性,需引起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平板运动试验TET(treadmill exercise testing)监测和观察运动中冠心病和非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诱发情况。方法选取27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和非冠心病患者行TET检查,其中冠心病组(152例),非冠心病组(121例),比较两组患者运动诱发心律失常的类型及特点。结果冠心病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4.08%(67/152),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的14.88%(18/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心律失常构成类型:室性早搏26.97%(41/152)、房性早搏5.26%(8/152)、阵发性室速5.92%(9/152)、阵发性房颤3.29%(5/152)、右束支阻滞2.63%(4/152)。结论运动可诱发心律失常,冠心病组高于非冠心病组,室性心律失常更多见,对于冠心病患者预防心脏性猝死(SCD)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平板运动试验(TET)诱发心律失常的特点。方法对2389例应用标准Brace方案进行次极量TET,记录运动前、运动中及恢复期的心电图和血压。结果运动诱发心律失常517例,偶发室性期前收缩(PVS)340例,偶发房性期前收缩(PAS)109倒,频发PVS、短阵室性心动过速、频发PAS、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共68例。结论TET是诱发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偶发的期前收缩对于TET阳性与阴性者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而频发的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等阳性惠者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  相似文献   

9.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诱发冠心病心律失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诱导冠心病(CHD)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 使用MarqutteCASE16系统按Bruce方案对34例CHD患者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并分析心电图记录到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发生时间,类型及缺血范围,CHD类例,射血分数与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结果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诱发CHD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80%(27/34),以室性过速性心律失常多见,心律失常的发生随运动负荷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平板运动试验不仅可诱发心肌缺血,还可诱发心律失常,有助于发现潜在的束支阻滞。它所诱发的心律失常多与冠心病有关,而本文报告的两例冠脉CT均未发现冠心病,诱发出有临床意义的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1.
522例平板运动试验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平板运动试验(TET)诱发心律失常的性质和特点,方法:分析1356例中522例心律失常患的年龄、性别、心律失常分布及运动中心律失常的特点。结果:心律失常占TET的38.5%,房早(PAS)比例最大(46.4%),室早(PVS)次之(34.4%),第3位为PAS事并PVS(13.2%),其他心律失常均占比例很小。心律心失常发生率TET阳性高于阴性,差异高度显(P<0.01),但两心律失常构成比差异无显性(P>0.05)。PAS在试验的中晚阶段出现率较高(50.8%),并有随年龄增加其构成比增高的趋势,PVS在试验的早中阶段出现率较高(50.6%),并有随年龄增加构成降低的趋势,房速、室速、房颤等均出现在试验中的晚阶段,较严重的室性心失常与年龄无关。结论TET是诱发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有助于了解心律失常的性质和特点,还可揭示潜在的恶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136例平板运动试验出现的心律失常资料,探讨其特点。方法应用Bruce方案,连续同步记录12导联心电图,观察并分析心律失常发生的情况。结果心律失常发生率为8.93%,以室性心律失常为多见(P<0.05,占59.56%),与性别无明显关系,多见于60~69岁的老年人,在整个运动期间均可见心律失常的出现,与运动的级别及运动的阳性与否无明显关系,所有患者均无明显的自觉症状。结论平板运动试验中出现心律失常不是罕见的情况,且危害性不大,运动试验的安全性良好。老年人因常合并多种心脏疾病,更易出现心律失常,运动时应密切观察,以防意外。所出现的心律失常对冠心病的诊断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平板运动试验诱发心律失常的特点。方法:选择1654例患者应用标准Bruce方案进行次极量或极量平板运动试验,同步监测12导联心电图和血压,记录运动前、运动中及恢复期的心电图和血压。结果:运动试验阳性304例,阴性1350例;运动诱发心律失常共234例,诱发率14.1%;阳性者心律失常60例(60/304,19.7%),明显高于阴性者174例(174/1350,12.9%,P0.01)。运动诱发偶发室早146例(8.8%),明显多于偶发房早52例(3.1%,P0.05)。运动诱发的心律失常185例(79.1%)在运动中和/或恢复期前期(前3min)出现,多于恢复后期(后3min)出现的49例(20.9%,P0.05)。运动诱发的心律失常在恢复期前期(前3min)/或恢复期后期(后3min)消失的(80.3%,188/234)明显多于超过6min消失的(19.7%,46/234,P0.05)。其中1例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者通过用药才能消失。结论:运动试验阳性者易诱发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常见。运动诱发的心律失常多在运动中和/或恢复期前期出现,且大多可在恢复期消失,但有些严重的心律失常较难消失。  相似文献   

14.
运动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脉造影可以发现冠脉病理解剖方面的病变,是冠心病重要的诊断方法。与之相比,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可靠性逊色,但另一方面它不仅能估计心脏灌注情况,而且可提供有关心脏功能变化的资料,再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诱发心律失常的特点,以及对原有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对4643例患者应用标准Bruce方案进行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同步监测血压和12导联心电图,记录运动前、运动中及恢复期的血压和心电图。结果运动前原有心律失常176例,运动诱发心律失常504例。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性别无关(P=0.318),运动试验阳性者心律失常发生率(20.8%)明显高于阴性者(13.8%),P<0.001。在运动中发生的心律失常多于恢复期,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前原有心律失常在运动中消失的比例室性心律失常(66.7%)明显多于房性心律失常(34.0%),P=0.002;而运动诱发的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多在恢复期消失(分别为73.08%和66.47%)。结论运动诱发的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常见,且大多可在恢复期消失,因此应高度重视恢复期的心电监测(至少10min)。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分析平板运动试验诱发冠心病和非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情况。方法选取23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行平板运动试验,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冠心病组(141例)和非冠心病组(93例),比较两组平板运动试验诱发心律失常的类型及特点。结果冠心病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2.55%(60/141),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的15.05%(1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冠心病组心律失常构成类型:室性早搏26.95%、房性早搏5.67%、阵发性室速2.13%、阵发性房颤1.42%、右束支阻滞2.84%和短阵室速3.55%。结论平板运动试验既可诱发冠心病组发生心律失常,又可诱发非冠心病组发生心律失常,可用于冠心病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后出现的缓慢心律失常能否作为对窦房结功能评价的依据。方法从TET后出现缓慢心律失常10例中筛选8例,应用Bruce或MOD—Bruce方案进行TET检查,以①运动中或运动停止后出现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0.1mV(于J点后80ms测量)且持续1rain以上;②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ST段呈损伤缺血型抬高〉10.2mV为阳性标准,与冠状动脉照影(CAG)结果对照。结果’IET6例为阳性,CAG4例为单纯右冠状动脉开口处狭窄,1例为双支病变,3例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包括2例TET阴性者),缓慢心律失常均发生在运动终止后2min左右,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交接性逸搏心律。结论TET后出现缓慢心律失常与冠状动脉的病理基础有着密切关系,与个体的神经因素也有一定关系,能否用来评价窦房结功能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1924年马氏等用运动试验时心率与血压作为判定心脏功能的标准,1941年马氏等应用运动试验直接描记心电图方法,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手段,1963年马氏等提出了标准化的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方法。经过成千上万的临床实践,虽然认为在冠心病高发病地区,马氏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价廉安全简易,皆可作为筛选方法,但是运动负荷量  相似文献   

20.
1924年马氏等用运动试验时心率与血压作为判定心脏功能的标准,1941年马氏等应用运动试验直接描记心电图方法,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手段,1963年马氏等提出了标准化的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方法。经过成千上万次的临床实践,虽然认为在冠心病高发病地区,马氏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价廉安全简易,皆可作为筛选方法,但是运动负荷量小,不足以激发出冠状血管循环不足的表现,故可导致假阴性,而在低发病地区则可出现较多的假阳性,并且单纯以性别、年龄及体重作为运动量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