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电生理和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例SC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所有SCD患者发病均由维生素B12缺乏所引起。肢体感染异常,深感觉减退,共济失调及痉挛性轻瘫是SCD常见的症状和体征。该病早期易误诊,电生理检查有极高的敏感性,磁共振成像可以确定脱髓鞘的部位。结论:血清维生素B12浓度测定,体感诱发电位及磁共振对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的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了13例SCD的临床表现。结果 肢体感觉异常和深感觉障碍是SCD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胃肠疾病可能是SCD一个主要病因;SCD患者不一定都由维生素B12缺乏引起;肌电图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磁共振成像可以明确脱髓鞘部位且有助于评估预后。结论 肌电罔和磁共振检查对SCD的诊断和治疗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燕  谢汝萍  肖卫忠 《北京医学》2001,23(6):338-340
目的 探讨和评价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SCD)的临床特征及相关辅助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2例SC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多种病因,肢体感觉异常和深感觉减退是SCD最常见症状和体征,大部分伴有周围神经损害及植物神经损害。结论 电生理检查对SCD的诊断有重要作用,体感诱发电位有很高的敏感性,磁共振成像没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病因、临床特、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方法:收集13例SCD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血红蛋白检查及血清维生素B12水平测定,8例行电生理检查,9例行脊髓MRI检查.结果:全部SCD患者主要表现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受损的症状,8例伴有贫血和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下降,4例有电生理和脊髓MRI异常,13例用维生素B12治疗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SCD主要累及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常伴有贫血、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下降、电生理及脊髓MRI改变,早诊断、及时使用维生素B12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临床特征及相关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SCD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神经电生理和MRI检查资料。结果 20例患者均隐匿起病,缓慢进展加重。以双下肢无力、四肢麻木及步态不稳、踩棉花感为最常见的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合并括约肌功能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血清维生素B12降低8例。神经电生理检查均有异常改变。MRI检查3例患者胸髓后索异常信号;4例脑白质疏松。结论 SCD以深感觉障碍为突出表现。血清维生素B12缺乏可作为诊断依据,肌电图、体感诱发电位对SCD的诊断有很高的敏感性。脊髓MRI检查特异性高,对SCD的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电生理及MRI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例SCD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发病可能的病因,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表现,血常规异常情况,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水平变化、电生理及MRI检查异常表现.结果 16例患者中长期饮酒者5例(31.25%),有胃部疾病史者3例(18.75%),胆囊炎病史1例(6.25%),巨细胞性贫血者11例(68.75%),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者9例(56.25%).6例患者检测血维生素B12浓度,其中维生素B12浓度降低者3例(50%).5例检查肌电图者均有周围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下降,其中1例有波幅下降,1例行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其P40潜伏期延长.11例患者行脊髓MRI检查,其中1例仅行腰椎MRI,6例(54.55%)患者发现病灶,病灶位于颈髓4例,胸髓2例.颈胸髓均有异常1例,病灶位于脊髓侧索和后索,双侧对称,成"八"字征或"倒V"字征,给与维生素B12治疗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 对于有长期饮酒、慢性胃病史,临床慢性发病,不典型感觉异常的患者,需联合测定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电生理检查,MRI检查以提高SCD诊断率,及早给与维生素B12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7例SCD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磁共振及肌电图的结果.结果:27例患者中19例合并贫血,腰穿发现脑脊液中5例蛋白轻度增高,放射免疫血清维生素B12测定中18例低于正常值,肌电图中24例神经传导速度减慢,15例颈胸段磁共振检查异常,所有患者均给予维生素B12治疗,大多数患者病情好转.结论:维生素B12缺乏是SCD的主要病因,维生素B12治疗SCD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RI对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SCD)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4例SCD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现SCD多由维生素B12 缺乏引起 ,均存在深感觉障碍 ,血清维生素B12 浓度测定为SCD的诊断提供有力依据 ,MRI可以明确病变部位及范围 ,有助于确诊及评定疗效。结论 MRI对SCD的诊断具有很大价值 ,有助于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联合诊断。方法:收集18例SC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SCD患者临床表现,检测血清维生素B12(VB12)、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平均血红蛋白(MCH)水平及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进行电生理检查并分析其异常表现。结果:18例SCD患者中临床表现肢体麻木者12例,运动障碍者10例,视物模糊者1例,精神异常者4例,尿便障碍者2例。18例患者中血清VB12水平降低者9例(50.0%),Hcy水平升高者18例(100%),MCV升高者15例(83.3%),MCH水平升高者14例(77.8%),15例患者行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均有阳性发现。结论:SCD患者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根据血清VB12缺乏诊断率较低,联合检测Hcy、MCH和MCV水平及电生理检查对SCD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5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SCD患者24例,均行血常规、血清维生素B12水平测定及神经电生理检查,16例患者行脊髓MRI检查。结果应用维生素B12治疗后所有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SCD主要累及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早期给予维生素B12治疗可明显改善症状,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11.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七例磁共振成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的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静脉成像(MRV)表现,探讨MRI结合MRV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例确诊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MRI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 7例患者中,急性5例,呈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亚急性1例,T1WI和T2WI上均呈高信号;慢性1例,在T1WI上呈等信号,T2WI上高信号。MRI检查发现继发性脑损伤7例,MRV表现为受累静脉窦呈不规则血流信号或血流信号完全消失。结论 MRI结合MRV是早期诊断脑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影像学成像理念的革新、设备的发展,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的MRI成像研究近几年获得了较大的进展。较新的MRI成像策略包括:动态成像、弥散加权成像、弥散张量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MR-T1ρ成像和T2驰豫时间的测量。MRI动态成像能够检出活动度过大的节段脊柱;弥散加权成像可定量研究活体组织内水分子扩散程度,在研究椎间盘疾病发病机制、无创评价治疗效果,以及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弥散张量成像可能是有效展示椎间盘早期退变的一种可靠方法;磁共振波谱成像评价早期椎间盘退变有重要价值;T2弛豫时间正常椎间盘与退变椎间盘只存在略微差别,要想将T2弛豫时间用于定量分析IVDD尚需进一步的研究。上述各种磁共振最新的成像技术,因能够无创性定量评价椎间盘早期退变并进行分期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多可靠的影像学证据而成为当今研究热点。本文就当前IVDD的MRI成像进展和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崔云刚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10):1170-1172
目的研究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96例临床确诊为HIE的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常规核磁检查,B组采用扩散加权成像技术检查。观察两组患儿生后24h(早期)和生后1周(亚急性期)缺氧性脑损伤的阳性率,并随访患儿的预后。结果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IE发病早期,A组阳性率为37.5%,B组阳性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IE发病亚急性期,A组阳性率为100%,B组阳性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检出影像学变化21例,随访预后不良7例;B组检出影像学变化32例,随访预后不良19例,B组对HIE患儿的预后评估价值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扩散加权成像主要反映HIE早期病理变化,可发现早期脑损害,利于临床治疗。常规核磁反映亚急性期病变较好,适宜做随访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平滑肌瘤变性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8例子宫平滑肌瘤,所有患者进行MR扫描。记录子宫肌瘤变性比例,以及变性与不伴肌瘤大小,分析不同变性MR表现。结果 17例(29.3%)子宫肌瘤发现变性,红色变性5例(8.6%),玻璃样变7例(12.1%),粘液样变5例(8.6%),肉瘤样变1例(1.7%),钙化2例(3.4%)。伴变性子宫肌瘤大小高于未伴变性的肌瘤(P<0.05)。除肉瘤样变和钙化外,不同变性的MR平扫以及增强扫描方式存在不同。结论由于MR能反映的子宫肌瘤内部病理差别,从而MR可能成为评价子宫平滑肌瘤变性的较好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低场磁共振成像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健美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0):1305-1307
目的:评价低场磁共振成像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 dissection,A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急、慢性期的1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包括轴位、左前斜失状位、冠状位成像的MRI检查,其中6例同时行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结果:12例均能清晰显示病变的范围,夹层起始部位、内膜片及真假腔,其中6例假腔内显示血栓。12例患者按DeBaKey分型:Ⅰ型5例,Ⅱ型2例,Ⅲ型5例。结论:MRI对AD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且无创伤性,并为临床提供详尽、可靠的信息,是AD的首选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减少该病误诊率及死亡率。方法描述我院收治的3例患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3例患者均有非特异性的头痛和神经功能障碍。3例均行头颅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显影检查,明确诊断为静脉窦血栓形成,1例行数字减影血管显影检查的患者,证实有静脉窦血栓形成。所有患者均行降颅压及抗凝治疗,同时给病因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1例行尿激酶局部溶栓,3例患者均好转。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确诊有赖于影像学检查,抗凝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脑干华勒氏变性的DTI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丽娟  孟志华  程英 《山西医学院学报》2014,(3):213-216,248-250
目的 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观察非脑干脑梗死后脑干华勒氏变性(Wallerian degeneration,WD)的特点,从而为临床早期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信息.方法 收集54例非脑干梗死患者,其中非脑干梗死组中初发脑梗死按照病程分为三期,即急性期(n=16)、亚急性期(n=16)、慢性期(n=16);非脑干梗死组按照病灶范围分为腔隙性梗死组(病灶直径<1.5 cm,n=27)和梗死面积较大组(病灶直径>1.5 cm,n =27).另外选择脑实质未见异常的对照组40例.所有受试者应用美国GE1.5T磁共振进行脑部常规MRI及DTI成像.所有数据应用AW4.5 Functool软件分析处理,根据白质纤维示踪图观察脑干皮质脊髓束形态变化,分别测量ADC值和F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非脑干梗死组ADC值和FA值均降低(均P<0.01);而非脑干梗死组在不同病程和病灶范围大小不同的ADC值和FA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FA值从急性期、亚急性期到慢性期呈逐步降低的趋势,ADC值在急性期及亚急性期降低,慢性期升高;与腔隙性梗死组对比,梗死面积较大组ADC值和FA值均降低(均P<0.05).结论 应用弥散张量成像可以判断非脑干梗死时脑干华勒氏变性皮质脊髓束形态变化,定量测定脑于FA值和ADC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AN)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美国通用电器SIGNAEXCITE 3.0T磁共振成像系统,应用SWAN和其他常规技术(包括GRE序列T1和T2、T2梯度回波、T2FLAIR、DWI).对4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其中18例合并高血压病,4例合并2型糖尿病,12例合并有高血压病及2型糖尿病,应用3.0T磁共振成像系统行常规MRI和SWAN序列成像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3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内有微出血灶,在SWAN上呈点状、圆形、椭圆形低信号.总数达123个,分布于皮层、皮层下、基底节区、丘脑,脑干和小脑.结果 显示其他序列检测出大多数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比SWAN敏感;但相比于GRE序列,SWAN能更好地显示脑微出血(CMBs)、微小血管和细小的血管畸形以及其他小血管性病变,SWAN显示腔隙性脑梗死并发CMBs明显优于常规序列.结论 磁共振SWAN技术可以更好地显示腔隙性脑梗死并发的CMBs及梗死区域小静脉情况,确定腔隙性脑梗死是否合并CMBs对于其治疗方案的确定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SWAN检查,发现CMBs的发生率较高,且与腔隙性脑梗死的数目相关,提示CMBs与腔隙性脑梗死同属脑内微小血管病损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