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治法是中医药理法方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既往的中医药抗肿瘤研究中采用DEN诱导的大鼠肝癌模型开展了不同中医治法对肿瘤相关基因组学影响的研究,尤其在清热解毒治法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对该治法影响的相关基因的研究初步显示了可喜前景。提示开展不同治法的研究是实现中医个体化治疗的可行途径。不同治法对于肿瘤相关基因组学的影响有助于阐明中医药抗癌的内在机制,为中医药治疗肿瘤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近年中医药调节肿瘤微环境的研究已成为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热点之一,其中扶正中药对原发性肝癌肿瘤微环境的治理尤其发挥重要作用。综合分析扶正方药对原发性肝癌肿瘤微环境作用机制的研究,总结扶正方药对肿瘤微环境的调节主要表现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肿瘤细胞的信号转导通路、调控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表达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方面,可为今后中医药干预原发性肝癌临床实践提供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80年代“凋亡”在肿瘤界盛行以来,中药抗癌又有了新的理论,国内外学者对中药诱导凋亡的可行性进行了广泛探讨。在此,我们结合细胞凋亡的相关理论就抗癌单味中药或有效成分和复方诱导的肿瘤细胞凋亡作用及调控基因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抗癌转移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肿瘤转移是一个多步骤、多环节、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综述了近年来中药有效成分在诱导癌细胞分化、诱导癌细胞凋亡、降低血粘度 ,影响癌细胞粘附、发挥细胞毒作用、调节宿主免疫功能以及影响转移抑制基因和激素水平等环节抗癌转移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微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新发现的非编码RNA,它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病理过程密切相关,起到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本文就近几年miRNA 调节肿瘤细胞凋亡的相关研究,并结合目前已报道的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对miRNA 的影响进行了综述。提出中药及其成分可以通过影响表达异常的miRNA 进而调控相应靶基因或靶蛋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抗癌作用机制,为今后阐明中药抗癌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医肿瘤辨证抗癌与科学抗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肿瘤在病因方面与体虚、情志、外邪、饮食等因素相关,在临床可正虚、痰凝、血瘀等表象,在治疗方面常采用扶正培本、活血化瘀、化痰软坚、清热解毒、以毒攻毒等法.当代中医发展了配合手术、放化疗的中医治则,并结合肿瘤研究进展发展了瘤毒/癌毒的中医肿瘤病机,在此基础上抗癌成为治疗肿瘤的根本大法;结合中药药理研究进展,文章提出了辨证抗癌的概念,指出抗癌中药应当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同时,在用中医理论思维辨证遣方用药时,亦当首先考虑使用具有抗癌功效的中药,即在中医理论、现代药理的双重标准下合理选用抗癌中药,在l临床中逐步摸索抗癌中药作用和配伍规律.随着研究的进展,将有可能对大部分中药抗癌的作用及机制、抗癌作用谱、、配伍规律以及毒副作用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同时随着中医理论研究的深化,中药治癌当根据中药药理研究以及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有机组合,此所谓科学抗癌.文章还总结了具有促进新生血管生成作用的抗癌中药,以及具有雌、雄激素样作用的抗癌中药,指出这些中药在相关肿瘤中当慎用.  相似文献   

7.
龙葵碱是龙葵的主要成分,主要包括澳洲边茄碱、澳洲茄碱及龙葵碱等;研究表明龙葵碱在肺癌、乳腺癌、肝癌、胰腺癌、大肠癌、宫颈癌、前列腺癌、黑色素瘤、脑胶质瘤、骨髓瘤、白血病等肿瘤中具有广泛的抗癌作用;可以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自噬、增强放化疗作用、抑制上皮-间质转化、抑制肿瘤转移和抑制血管生成;这些研究为龙葵碱的合理应用及开发提供了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防治胃癌术后复发转移机制主要包括:抑制胃癌细胞、调节细胞黏附分子、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血管生成、影响癌基因表达、调节免疫功能、调控信号通路传导、影响肿瘤微环境、抑制免疫检查点等方面。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抗癌研究,今后可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1)在对单味中药进行研究的同时,应加大中药复方研究比重,利用好现代实验技术,建立更客观更有效的实验研究体系;(2)应完善中药对不同肿瘤细胞的对比作用研究,以发现中药的某些特殊疗效,更好地将其应用于临床;(3)加强中药结合靶向异位点的研究,提高中药抗癌治疗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中药有效单体对肿瘤细胞诱导分化及凋亡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综述近年有关诸多中药有效单体对肿瘤细胞诱导分化、凋亡的影响文献 ,认为中药对肿瘤细胞诱导分化、凋亡 ,为肿瘤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提供了新的靶点及作用机制 ,但中药品种多、资源丰富、且中医药历史悠久 ,几千年来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 ,细胞诱导分化、凋亡对更加深入揭示中医药的作用机制、筛选新的抗癌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谈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及查阅相关文献,分析总结中医药在抗癌、配合放化疗减毒增效及防治肿瘤复发及转移方面的作用。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中医药具有抗癌作用,如抗肿瘤中成药、中草药中有效抗癌成分及有效组分等;(2)中医药配合放、化疗可增效减毒;(3)中医药可以提高免疫功能,防止或降低肿瘤转移和复发。中药治癌副作用少,更适用于晚期癌症患者,尤其是手术后及放、化疗后的治疗;对于体质差的病人,中药疗效比较理想,可使病人带瘤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1.
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分子标记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它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文章对DNA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系统生物学的系统论与整体论的观点,与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基本特点不谋而合,系统生物学的研究与发展为中医现代化开辟了新的方向。系统生物学的研究理念为中医研究的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使传统中医与现代科技研究接轨、走向国际赋予了新的可能。中医将会绽放出新的活力,更好地服务人类的健康事业。  相似文献   

13.
中药归经理论研究与中药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分析了目前中药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中药归经研究的现状,提出中药现代化即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用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中药,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中药归经理论作为中医药理论的特色之一,其实质亦即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归经即搞清中药通过何种途径对脏腑发挥作用。因此,中药归经理论的研究,是中药规范化、标准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在大规模组学技术的推动下,针灸穴位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然而,在穴位配伍规律和整体效应方面,仍然缺乏深入研究,有待在方法学上寻求新的突破。网络作为一种强调"联系、整体、系统"的新型研究工具,已经渗透到各学科的前沿研究领域,特别是网络药理学的提出对中药方剂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借鉴中药网络药理学的研究经验,将网络生物学与针灸学进行整合,尝试提出"网络针灸学"的概念,为针灸学在新时期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药有效成分族群辨识研究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临床疗效为指引,在充分整合中医药学、生物学、化学和信息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方法、技术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高效、快速地发现活性较强的单一有效成分,揭示中药多组分及多靶点的作用机理和整体疗效.现阶段的中药有效成分族群辨识技术主要包括了亲和色谱层析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本文对该技术的研究背景和常用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中药燥性作为中药固有的性能之一,具有特定的功效和副作用,中医临床用药通过炮制、配伍等手段能够去烈存用。目前国内学者已对中药燥性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仍存在着燥性评价指标不明确等问题。该文采用本草文献挖掘技术分析中药燥性理论的历史源流和特色,梳理现代文献明确中药燥性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中药燥性研究应该采用多学科知识进行系统综合评价的研究思路,可望进一步指导中医临床对燥性中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本草基因组学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陈士林  宋经元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21):3881-3889
中医药学对世界医药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提出和完成,对人类疾病的认识和治疗开启了全新篇章。在此背景下,笔者将组学技术引入中药学研究,提出本草基因组学(Herbgenomics)学科概念,即利用组学技术研究中药基原物种的生物遗传信息及其调控网络,阐明中药防治人类疾病分子机制的学科,从基因组水平研究中药及其对人体作用的前沿科学。主要内容涉及结构基因组、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转录组、代谢组、表观基因组、宏基因组、药用模式生物、基因组辅助分子育种、DNA鉴定、中药合成生物学、中药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及数据库等理论与实验技术。本草基因组学为中药药性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为中草药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和代谢工程提供技术支撑,为中药配伍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指导药物开发及合理用药,为实现个体化精准医疗提供重要信息和技术保障,为中药道地品种改良和基因资源保护奠定基础,推动中药农业的科学发展,对培养多学科人才充实到传统药物研究具有引领作用。本草基因组学正促进前沿生命科学技术应用到中药领域,对中药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战略性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综述中药干预尿酸转运蛋白及基因表达的研究进展。尿酸转运蛋白在尿酸转运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部分单味中药、单味中药有效成分、中药复方可通过干预尿酸转运蛋白的表达而降低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的血尿酸水平。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技术可阐明中药降尿酸的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研究分析了目前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中药药性理论研究在加强对古代本草文献考证整理和现代中药文献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积极采用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中药药性,将传统中药药性理论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建立符合现代科学认知规律的中药药性表征体系及其规范标准,科学地表征中药药性理论的内涵,揭示中药药性的科学本质.  相似文献   

20.
海洋中药是祖国中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之一,如何加快海洋中药的研发和产业化是现阶段海洋中药研究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在中药“性-效-物质”三元理论指导下,基于“经验挖掘-临床验证-作用机制(靶标筛选)-组分筛选-组分配伍”的原则,探讨海洋中药研究的新思路;通过挖掘海洋中药名优验方,筛选海洋中药有效组分;根据药性寒热配伍原则进行配比,开发疗效确切、组分清楚的新型海洋中药复方。昆海姜辛汤是在中药药性理论指导下,应用数据挖掘技术从历代医家经验中挖掘的海洋中药复方,临床研究发现昆海姜辛汤可明显提高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改善痰湿蕴肺证候,具有较好的临床安全性。采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思路和方法,应用化学相似性计算、分子对接及受体-配体结合实验,对昆海姜辛汤中有效组分进行筛选,观察不同配比方案改善的药效作用,阐明昆海姜辛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物质基础,为其分子机制和配伍机制提供科学依据,为海洋中药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