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们从1989~1991年救治了24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误吸的病人,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男19例,女5例;年龄1~67岁;车祸伤16例,坠落伤5例,砸伤2例,挤压伤1例。2.损伤类型24例均行头颅X线照片,18例经CT扫描。按格拉斯哥(Glasgow)昏迷分级,特重型颅脑损伤11例,重型颅脑损伤13例。颅内血肿17例;颅骨骨折10例;脑干损伤4例。合并胸部损伤4例;合并颌面部损伤5例;并发肺水肿2例。3.入院时间及方式伤后2h内入院5例,2~4h入院9例,心后入院10例。从受伤地点直接来院8例,由基层医院转来16例。4.抢救措施病人入院后立即清除…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意识障碍,伤后频发恶心呕吐,耳鼻腔出血或脑脊液耳鼻漏,常合并胸部、颌面等部位损伤以及原发或继发脑干损伤所致呼吸异常等,使患者极易并发肺部感染,此外长时间昏迷卧床也易发生堕积性肺炎.肺部感染严重影响预后,是造成本病急性期或恢复阶段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多年来如何有效地防治重型颅脑损伤肺部感染,是神经外科临床工作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难题.我科1990年1月至1991年4月共收治因车祸、坠落、砸伤、跌倒、斗殴所致的重型颅脑损伤41例;男36例,女5例.年龄3~69岁,其中3~8岁2例,55~69岁3例,其余为15~49岁.合并胸部外伤4例,颌面及四肢外伤各2例,并发肺部感染12例;死亡8例中7例有明确肺部感染.现将本组病例在防治肺部感染护理中有关问题加以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3.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经验。方法对36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ARDS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部病人均采用早期机械通气+呼吸末正压通气(PEEP),22例存活,14例死亡,抢救成功率61.11%。结论决定重型颅脑损伤合并ARDS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机械通气。PEEP是治疗ARDS有效的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48 h)骨折外固定术在重型颅脑创伤(GCS≤8)合并四肢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统计重型颅脑创伤合并四肢骨折年龄、性别、颅脑创伤情况、骨折部位分布及其他全身情况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的患者,根据骨折的早期(<48 h)治疗方法不同,将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分为两组.A组:早期骨折外固定组(40例);B组:早期骨牵引、石膏固定等保守治疗组(57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褥疮、肺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情况,ICU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病死率等指标.结果 A组在感染率、褥疮、肺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B组(P<0.05).A组的ICU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B组(P<0.05).A组的病死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重型颅脑创伤合并四肢骨折的患者,开展早期骨折外固定法与原有早期骨牵引、石膏固定等保守治疗方法相比,减少了并发症,缩短了恢复时间,降低了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ARDS是一种以急性起病为特征,持续低氧血症的综合征.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时有见到,特别是在合并有肺部损伤的患者.我科自2001年以来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合并ARDS患者3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早期气管切开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肺部感染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危重,死亡率较高。初期死亡率与原发性、继发性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而肺部感染是重型颅脑损伤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防治肺部感染对于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成功率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1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的肺部感染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肺部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重症急性胰腺炎胸部影像学表现对其诊断及预后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胸部X线及CT表现,探讨SAP并发急性肺组织损伤的机理及联系,提高其对SAP临床诊断和预后价值的认识.方法对临床及胰腺CT诊断的39例SAP行X线胸片检查,其中11例加做胸部CT,所有病例均有3次以上的X线胸片复查.男17例,女22例,年龄26~64岁.结果在胰腺CT诊断SAP时显示腹水34例,同时胸片及胸部CT出现肺水肿征象者16例(41%),24h内出现者24例(61.5%),48h内出现者37例(94.9%),72h内均出现上述征象.共出现胸水19例.16例最早出现肺水肿征象者中11例有胸水,1例合并心包积液,10例发展为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死亡7例.结论SAP的胸部影像表现对提示ARDS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有重要意义,亦可作为判断SAP病变严重程度的临床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加肺泡灌洗对纠正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缺氧及防治肺部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比较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加肺泡灌洗50例和常规吸痰50例动脉血氧纠正情况,肺部感染发生率,肺部感染控制时间。结果早期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加肺泡灌洗能明显迅速改善缺氧,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及肺部感染治愈时间显著低于非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组(P<0.01)。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先考虑早期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加肺泡灌洗取代常规吸痰以通畅呼吸道,尤其是合并明显缺氧、肺部感染患者。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外伤急诊超早期气管切开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急诊气管切开的时机。方法回顾分析我科89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例,其中39例行超早期急诊气管切开(时间≤2h);50例未行急诊超早期气管切开或延迟行气管切开(时间>2h)。比较两者的病死率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39例超早期急诊气管切开者死亡9例,肺部感染6例;50例延迟气管切开者死亡24例,肺部感染21例。两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估计近期不能清醒、呼吸道有梗阻、肺部痰多不易排出及合并多发伤者早期急诊气管切开,可减少肺部感染,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源CT Flash Spiral扫描模式在婴幼儿胸部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20例拟诊为胸部疾患的婴幼儿随机分为A、B两组,A组60例(0~ 36个月),行双源CT Flash Spiral模式扫描,螺距3.0,扫描过程中患儿清醒;B组60例(0 ~36个月),行64层CT常规螺距模式扫描,螺距1.3,扫描过程中患儿处于睡眠状态.对A、B两组图像质量(运动伪影)、辐射剂量(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值、剂量长度乘积DLP值)及扫描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图像质量评级优于B组(Z=-9.96,P=0.00);A组患儿的平均CTDIvol值及DLP值均小于B组(t=-45.10,P=0.00;t-43.03,P =0.00);A组扫描时间短于B组(t=-55.31,P=0.00).结论 双源CT Flash Spiral扫描模式扫描速度快、辐射剂量低,婴幼儿于清醒状态行胸部CT检查亦能获得满意图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脾脏切除对脑创伤大鼠死亡率及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为提高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救治水平探讨新思路.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颅脑创伤假手术+脾切除假手术组(A组),颅脑创伤+脾切除假手术组(B组)和颅脑创伤+脾切除组(C组).采用改进的Feeney法对大鼠右侧大脑半球进行致伤,伤后采用Longa法进行行为学评分;观察A(23只)、B(48只)、c(47只)三组大鼠致伤后7 d内的死亡率;测定各组致伤后1 d(8只)、2 d(8只)、3 d(8只)及7 d(7只)时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结果 致伤后B、C两组之间Long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致伤后7 d内大鼠死亡率A、B、C组分别为0%、35.4%及14.9%,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致伤侧脑含水量于伤后1,2,3及7 d时分别为(81.98±0.35)%和(81.78%±0.41)%、(82.58±0.63)%和(81.81±0.48%)(P<0.05)、(82.54±0.54)%和(81.52%±0.84)%(P<0.05),以及(81.50±0.41)%和(81.21±0.36)%.结论 颅脑创伤大鼠于伤后行脾脏切除能够降低致伤侧脑组织水肿程度,显著降低大鼠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高压氧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4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早期高压氧组)48例,B组(神经节苷脂治疗组)50例,C组(早期高压氧+神经节苷脂治疗组)51例.比较3组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Barthel指数,治疗3个月后使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ore,GOS)评价患者的预后.结果 治疗1周、2周后C组GCS评分显著高于A、B组(P〈0.01).治疗3个月后A、B、C 3组Barthel指数分别为51.48±9.35、50.48±9.05、68.95±8.69,预后良好率分别为39.58%、42.00%、68.64%,死亡率分别为33.33%、34.00%、11.76%.C组Barthel指数、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A、B组(P〈0.01),并且C组死亡率显著低于A、B组(P〈0.01).结论 早期高压氧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中重型脑损伤后早期癫痫发生的高危因素;了解昏迷状态下非痉挛性癫痫(NCSE)的发生率。方法 选用视频脑电监测系统,对86例急性中重型脑损伤患者进行1周的脑电图(EEG)监测。结果 (1)86例脑损伤患者中7例(8.14%)有癫痫的临床发作,6例(6.98%)为非痉挛性癫痫状态(NCSE)。(2)脑损伤越重特别是有颅内出血者,早期癫痫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尤其是NCSE;性别、年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重型、特重型脑损伤及颅内出血者是早期癫痫发生的高危因素,特别是NCSE。脑损伤后昏迷状态即使没有癫痫的临床发作,也应常规进行EEG监测。  相似文献   

14.
34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特点与预后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目的 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axonalinjury,DAI)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依据伤后昏迷的时间,将我科1997年8月~1999年月12月收治的34例DAI病人分为轻、中、重3组,分析3组病人的临床特点、CT资料及治疗后的结果;分析原发昏迷和入院时GCS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 重度组26例(76%),伤后24h内CT扫描12例(46%)发现脑不同部位有点状高密度影,26例中死亡8例,预后良好者7例;中度组5例(15%),CT扫描仅1例发现脑内点状高密度影,除中残1例外其余恢复良好;轻度组3例(9%),CT扫描无异常发现,全部恢复良好。中-重度组入院时GCS明显低于轻度组(P<0.05,P<0.01),原发性昏迷持续时间亦显著长于轻度组。 结论 脑外伤后持续昏迷超过6h而CT扫描无明显占位病灶者,即可诊断DAI;临床分度、GCS和原发性昏迷时间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5.
Zheng WB  Liu GR  Li LP  Wu RH 《Neuroradiology》2007,49(3):271-279
Introduction To determine whether diffusion-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MR) imaging findings combined with initial clinical factors indicate the depth of shearing lesions in the brain structure and therefore relate to coma duration in diffuse axonal injury (DAI). Methods A total of 74 adult patients (48 male and 26 female) with DAI were examined with conventional MR imaging and diffusion-weighted MR imaging between 2 hours and 20 days after injury.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 maps were obtained and the mean ADC values of each region of interest (ROI) were measured using MRI console software. The involvement of the brainstem, deep gray matter, and corpus callosum was determined for each sequence separately as well as for the combination of all sequences.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MR imaging findings indicating the presence of apparent brain injury combined with initial clinical factors were determined. Results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initial score on the Glasgow coma scale (GCS), age and number of all lesions, and ADC scores were predictive of the duration of coma. Conclusion It was possible to predict post-traumatic coma duration in DAI from cerebral MR imaging findings combined with clinical prognostic factors in the acute to subacute stage after head injury. Age, ADC scores, GCS score and number of lesions were highly significant in predicting coma duration. The technique presented here might provide a tool for in vivo detection of DAI to allow the prediction of the coma duration during the early stages i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his paper is funded by Guangdong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Grant No. 2005B33801010).  相似文献   

16.
胸部创伤的X线-CT诊断(附69例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闭合性及开放性胸部创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笔者对69例胸部创伤患者进行临床、X线平片、CT扫描诊断,对X线平片与CT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CT表现为肺挫伤51例,肺撕裂伤12例,X线平片分别漏、误诊21例和7例。结论CT能明确创伤病变的部位、性质、程度,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为临床诊断及处理提供较单纯X线平片更多的信息及可靠的依据,为胸部创伤最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疝形成伴失血性休克的重型颅脑创伤的早期救治策略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5月-2009年5月以"选择性早期颅脑手术"救治的54例脑疝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研究组),并与2003年4月-2006年4月收治的未按该方法救治的48例同类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比较患者1周内死亡率以及伤后半年的GO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机制、GCS、失血量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54例患者1周内死亡13例,死亡率为24%;对照组患者1周内死亡16例,死亡率为33%(P<0.05).研究组患者伤后半年GOS显示预后良好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按休克程度行选择性早期颅脑手术可以提高重型颅脑创伤后脑疝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早期救治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重型脑损伤患者的治疗结果与伤后早期脑组织细胞外液生化成分间的关系。 方法 对 4 5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3~ 8分的患者行脑组织微透析取样监测 10~ 96h ,测定葡萄糖、乳酸、丙酮酸浓度并计算乳酸 /葡萄糖和乳酸 /丙酮酸比值。全部患者在伤后 6个月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OS)。 结果 各项指标在GOS良好组、不良生存组和死亡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GOS与乳酸 /葡萄糖 (r=- 0 .75 6 ,P <0 .0 0 1)和乳酸 /丙酮酸 (r =- 0 .115 ,P =0 .0 4 2 )呈负相关 ,GOS与丙酮酸 (r=0 .5 71,P <0 .0 0 1)、葡萄糖 (r =0 .4 74 ,P <0 .0 0 1)和乳酸 (r =0 .4 80 ,P <0 .0 0 1)呈正相关。 结论 通过微透析监测脑细胞外液成分的变化 ,可以揭示创伤后脑组织的能量代谢特点并有助于判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T征象、脑脊液/脑内室体积(CSF/ICV)对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例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资料,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53例)、中度组(72例)、重度组(48例)、特重度组(29例).比较4组CT征象、CSF/ICV,分析两者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评价其对重度及以上外伤性颅脑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