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白介素-10(IL-10)在狼疮性肾炎(LN)患者肾组织中表达及巨噬细胞的浸润与肾脏病理和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微波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法测定正常肾组织和20例LN肾组织巨噬细胞浸润和IL-10的表达及与狼疮肾组织活动指数、肾脏组织学指标和功能损害的相关关系.结果:①正常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仅个别巨噬细胞存在,几乎无IL-10表达,而在各型LN,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见浸润的巨噬细胞及IL-10阳性细胞明显增多,且病变严重的Ⅳ型LN尤为明显.②肾小球KP1 巨噬细胞与肾小球细胞数增多,LN活动指数、慢性指数均呈显著相关,IL-10 细胞数也与这些指标相关.肾小管间质中KP1 巨噬细胞数及IL-10 细胞与小管损害、狼疮肾组织活动指数和慢性指数(特别是慢性指数)显著正相关.③肾小球肾小管间质中KP1 细胞数与24h尿蛋白排泄量、尿NAG排泄量有关,IL-10 细胞也与上述指标有关,而与血清学免疫指标无关.④肾小球KP1 与IL-10 细胞呈高度相关性,r=0.79(P<0.001),小管间质中KP1 与IL-10 细胞也呈高度相关性:r=0.76(P<0.001).70%KP1 细胞聚集在肾组织损害严重部位,同时IL-10阳性染色物主要存在于KP1 细胞中.结论:肾脏IL-10表达增加与巨噬细胞浸润在LN病理与功能损害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狼疮性肾炎(LN)患者肾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的分布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关系,分析其与患者蛋白尿及肾间质单核细胞浸润之间的联系,探讨其在LN患者肾小管间质病变发生中的作用。方法:18例经肾活检确诊的LN患者,肾间质MCP-1及CD68+浸润细胞检测采用PAP四层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肾间质MCP-1的分布与患者蛋白尿程度,间质CD68+细胞浸润以及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的关系。结果:18例患者肾组织中MCP-1主要位于肾小管及间质小血管壁。肾小管MCP-1的表达与患者尿蛋白程度无相关性,但与间质CD68+细胞浸润数及肾间质病变的程度明显相关。结论:LN患者肾小管MCP-1表达增加,是导致间质单核细胞浸润及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肾纤维化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研究发现各种原发性肾脏疾病引起的肾排泄功能的损害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程度密切相关。小管间质的病变为炎症细胞的浸润、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肾纤维化的特点为结缔组织不适当地积聚,包括间质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各种蛋白聚糖(Prot...  相似文献   

4.
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炎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炎(acutetubulointer-stitialnephritis,ATIN)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病变主要在肾小管一间质的急性炎症性疾病,病理检查可见弥漫性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及不同程度的肾小管退行性变,而肾小球及肾血管基本正常。这组疾病又被简称为急性间质性肾炎(acuteinterstitialnephritis)。ATIN据病因可分为如下3类:(1)药物过敏性ATIN,系由药物过敏引起;(2)感染相关性ATIN,发病与感染相关;(3)特发性ATIN,病因不清。其中,药物过敏性ATIN最常见:药物过敏性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炎一、临床及实验室表现(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调节蛋白(Bcl-2及Bax)在狼疮肾炎(LN)患者肾组织的表达情况及与LN肾脏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2003-012003-04对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44例活动期LN患者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Bcl-2、Bax的表达,观察它们与LN肾脏病理改变的关系。结果(1)LN肾小球Bcl-2及Bax表达均增高,与肾小球细胞增殖程度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2)LN肾间质Bcl-2表达增高,与间质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正相关。(3)LN肾小管Bax表达增高,与肾小管间质病变呈正相关。结论LN肾组织存在Bcl-2、Bax蛋白异常表达。Bcl-2高表达在LN肾小球细胞增殖及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Bax在肾小管过度表达与肾小管间质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6.
PPARγ在狼疮肾炎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狼疮肾炎(LN)不同病变类型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肾脏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探讨PPARγ在LN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根据临床及肾活检病理诊断,选择LN不同病变类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Ⅱ型(6例),Ⅳ型(8例),Ⅴ型(7例)。以肾脏肿瘤切除术中远离肿瘤部位的正常肾组织(6例)为对照。光镜下观察并计数肾脏病变活动指数、间质病变指数;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各例肾组织PPARγ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对其与肾脏病变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LN患者肾组织。肾小管、肾小球及间质浸润细胞中PPARγ脚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上调,其中Ⅳ型LN肾组织肾小管、肾小球及间质浸润细胞PPARγ表达显著高于Ⅱ型、Ⅴ型;肾小球PPARγ染色阳性细胞数目与肾脏病理活动积分及间质病变指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94;P<0.01)。结论PPARγ在LN肾组织肾小管、肾小球及间质浸润细胞高表达对于限制LN肾脏病变发展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及核心蛋白聚糖 (DCN)表达与肾间质纤维化之间的关系 ,及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A)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在肾脏疾病中的变化。  方法 :收集 30例不同肾脏病肾活检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检测TGF β1 及DCN在肾间质内的表达 ,以及α SMA和CD68的表达。并分析它们的表达与肾间质纤维化之间的关系。  结果 :肾间质病变严重程度与血清肌酐、肾内TGF β1 和DCN表达程度成正相关 ,与内生肌酐清除率成负相关。肾间质浸润的巨噬细胞主要见于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的部位及纤维化间质和病变肾小球周围 ;α SMA表达可见于血管壁、纤维化间质、增厚的肾小球囊壁或病变肾小球周围以及变性萎缩的肾小管管周 ,它们的表达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  结论 :随着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的加重 ,DCN和TGF β1 的表达逐渐增加 ,同时伴有间质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和间质细胞的激活 ,参与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 1(TGF-β1)及核心蛋白聚糖(DCN)表达与肾间质纤维化之间的关系,及α- 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在肾脏疾病中的变化. 方法收集30例不同肾脏病肾活检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TGF-β1及DCN在肾间质内的表达,以及α-SMA和CD 68的表达.并分析它们的表达与肾间质纤维化之间的关系. 结果肾间质病变严重程度与血清肌酐、肾内TGF-β1和DCN表达程度成正相关,与内生肌酐清除率成负相关.肾间质浸润的巨噬细胞主要见于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的部位及纤维化间质和病变肾小球周围;α-SMA表达可见于血管壁、纤维化间质、增厚的肾小球囊壁或病变肾小球周围以及变性萎缩的肾小管管周,它们的表达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 结论随着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的加重,DCN和 TGF-β1的表达逐渐增加,同时伴有间质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和间质细胞的激活,参与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其诊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间质性肾炎(acute interstitial nephritis,AIN)是一组多种病因引起的以短时间内发生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间质水肿、肾小管不同程度受损伴肾功能不全为特点的临床病理综合征,肾小球和肾血管多正常或轻度病变。1898年.Councilman在对一组白喉和猩红热患者尸检时首先提出了这一名称。因其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小管损害,故也称为急性肾小管一问质性肾炎(ATIN)。急性问质性肾炎的发生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较大差异,据文献报道,在大量肾活检病例中,急性问质性肾炎约占1%-2%,在因急性肾衰行肾活检的患者中约占5%-15%。近年来,随着各种新药的研发及药物使用的增加,AIN的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现将急性问质性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其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狼疮肾炎患者肾组织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Ⅳ型狼疮肾炎(LN)患者肾组织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肾间质浸润炎细胞的增殖和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正常肾组织和Ⅳ型LN患者肾组织IDO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其表达与肾间质浸润核增殖抗原(PCNA)阳性淋巴细胞数及肾小管-间质(TIL)病理损害程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正常肾组织未检测到IDO表达,而在Ⅳ型LN肾小管上皮细胞IDO的表达阳性,并且LN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IDO的阳性强度与TIL PCNA+浸润细胞数及TIL病理损害程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IDO在Ⅳ型LN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呈高表达,并与TIL浸润细胞增殖情况及TIL病理变化呈负相关,提示IDO可能参与LNTIL病理损害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白塞病合并肾脏病变的临床和肾脏活组织检查(简称:肾活检)组织学特点。方法 分析3例白塞病患者肾脏表现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及肾脏活检表现,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并与本研究结果对比。结果 3例患者出现肾脏病变时均伴有全身病变活动。2例表现为无症状蛋白尿,肾活检为肾小球病变;另1例表现为肾小管酸中毒和蛋白尿,肾脏活检为肾小管间质病变,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肾间质病变。所有3例的肾脏病变均较轻,经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后临床表现减轻。结论 白塞病肾脏受累在临床上不多见,肾脏损害以蛋白尿多见。病理上肾小球、肾小管及肾间质均可以受累,而肾血管则均未累及。本研究报道的3例患者均有肾间质病变,肾脏组织学损害较轻微。  相似文献   

12.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机制及防治进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肾脏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的共同病理表现。因而 ,对其发生、发展的机制及其防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的重视[1~ 3 ] 。1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病理生理过程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病理生理过程主要包括 :细胞激活和损伤阶段、纤维形成的信号传递阶段、以及纤维形成阶段和肾脏损害阶段。首先 ,肾小管上皮细胞激活、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单核细胞浸润间质 ,后者成熟为巨噬细胞 ,同时肌成纤维细胞 /激活的成纤维细胞在间质内增生 ,这些细胞产生的可溶物质参与炎症和最终的纤维化。随后 ,具有促进纤维化作…  相似文献   

13.
肾间质纤维化中的微血管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进展性肾脏疾病的共同通路。以往针对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 ,多数集中于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细胞活化 ,趋化因子、粘附分子的表达 ,炎症细胞的浸润 ,生长因子的作用 ,细胞外基质 (ECM)产生和降解的失衡。有关肾间质微血管病变 (主要指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 ,近年来才开始得到重视 ,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 :①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修复 ;②微血管病变和肾小管间质慢性缺氧性损伤及纤维化的关系。1 微血管病变在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肾间质微血管主要是指源于出球小动脉并分布…  相似文献   

14.
血管紧张素Ⅱ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糖尿病时,由于慢性高血糖症、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原因使肾脏局部的血管紧张素Ⅱ(AgⅡ)活性往往增高。活性增高的AgⅡ通过直接或间接诱导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刺激肾脏局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表达,促进肾小管间质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分化,导致大量单核巨噬细胞浸润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CM)成分合成增多、降解减少。这些病理过程在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硬化中起重要作用。阻断或拮抗AgⅡ、TGF-β的活性及下游途径有助于防止、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肾脏纤维化是所有慢性肾脏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通路。近年的研究显示,肾小管间质病变在慢性肾衰竭进展中与肾小球疾病发挥着同样重要作用。目前,对肾间质纤维化中信号转导的研究表明,P38MAPK信号通路参与了其发生和发展过程。P42MAPK和P44MAPK活化后可以激活多种核转录因子,影响目的基因的表达,与细胞生长、分化和增殖的调控关系密切,参与了多种肾脏疾病的病理生理进展。  相似文献   

16.
黄翀  涂卫平  徐高四 《山东医药》2010,50(7):116-118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TIF)是所有慢性肾脏疾病(CKD)进展到终末期肾病(ESRD)的共同途径,其主要病理特征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和细胞外基质(如I、Ⅱ、Ⅲ、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层粘连蛋白)的过度积聚。基质金属蛋白蓐每/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MMPs/TIMPs)是调控细胞外基质(ECM)降解的重要酶系,大量研究表明其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中以MMP-9及TIMP-1最为重要。现对MMP-9及TIMP-1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狼疮肾炎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狼疮肾炎(LN)肾组织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抗原(HBVAg)和HBVDNA的检测,并分析其与LN肾小管间质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44例LN肾组织HB-VAg、T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其中9例行肾组织HBVDNA检测。结果LN肾组织中HBVAg阳性率为59%(26/44)。LN肾组织中HBVDNA阴性的病例可检出44%(4/9)HBVAg。HBVAg阳性组肾小管间质中浸润的CD68’细胞数目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及对照组(P〈0.01)。CD8+细胞数目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活检组织HBVAg阳性的LN临床上并非少见。LN肾组织HBVAg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发生发展可能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应重视对肾小管、肾间质疾病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应重视对肾小管、肾间质疾病的研究广州中山医科大学肾脏研究所(510080)叶任高,黄锋先目前,国内的肾脏病学者对肾小球肾炎的研究较为重视,而对肾小管、肾间质疾病(TID)的重视不够。其实TID在肾脏病中占有颇为重要的位置,以下事实可以说明:①TID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UPE)等指标判断IgA肾病(IgAN)患者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5月~2013年2月114例住院IgAN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依据Lee氏病理分级系统将患者分为Lee I~Ⅱ级27例(A组)、LeeⅢ级46例(B组)和LeeⅣ~V级41例(C组),分析不同分级IgAN肾小管间质病变情况与尿RBP、NAG、UPE等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各组间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AL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UPE、尿RBP及NAG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镜下血尿及高血压的发生率随病理程度加重而上升(P<0.01),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炎细胞浸润、肾间质纤维化及动脉硬化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尿RBP、NAG与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肾间质纤维化及动脉硬化程度呈正相关;UPE与肾小管萎缩程度呈负相关(r=-0.213,P<0.05),尿RBP、NAG水平与eGFR呈负相关.结论 IgAN患者高血压及血尿发生率、Hb、ALB、TC、肾功能、RBP、NAG、UPE等指标与肾脏病理损伤程度有关,尿RBP、NAG及UPE联合检测对判断肾小管病理损伤程度及肾功能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狼疮性肾炎(LN)患者肾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的分布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关系,分析其与患者蛋白质及肾间质单核细胞浸润之间的联系,探讨其在LN患者肾小管间质病变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