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高原地区剖宫产手术罗哌卡因重比重液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 高原地区6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SA)组30例和硬膜外麻醉(EA)组30例.2组患者均选择腰椎(L)2~3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SA组26 G腰麻穿刺针穿入蛛网膜下腔后注入0.75%罗哌卡因(耐乐品)1.5 m...  相似文献   

2.
田丰  张坤全  何卓文 《淮海医药》2004,22(5):357-358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重比重溶液用于腰麻时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6 0例下腹、盆腔、髋关节、下肢手术患者均采用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腔联合穿刺针行 L2 ~ L3穿刺 ,蛛网膜下腔注入重比重溶液 0 .5 %罗哌卡因 30例 ,0 .5 %布比卡因 30例后硬膜外腔置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n=30 ) :A组 (n=30 ) ,0 .5 %罗哌卡因重比重溶液 2 .5 ml,B组 (n=30 ) 0 .5 %布比卡因重比重溶液 2 .5 ml。观察两组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注药后的心电图 ,P- R、QRS波间期的变化 ,同时观察麻醉范围 ,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 P- R、QRS波间期均在正常范围内 (P>0 .0 5 )。麻醉范围、效果及不良反应差异亦无显著性。结论 罗哌卡因、布比卡因重比重溶液用于腰麻时 ,对心电图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 1996年 9月至 2 0 0 0年 4月 ,施行宫腔镜下电切术共 2 10例。麻醉选择脊麻 (SA)与硬膜外麻 (EA) ,并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观察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 ASA - 级宫腔镜下电切术病人 6 0例 ,年龄 2 7~ 5 8岁。随机将 6 0例患者分为两组 (SA组、 EA组 ) ,每组 30例。两组均用鲁米那钠 10 0 mg、阿托品 0 .5 mg于术前半小时肌注。1.2 麻醉方法 :(1) SA组患者均在麻醉前建立静脉通路 ,穿刺点在 L3~ 4,腰穿针 7号 (2 2 G)在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注入布比卡因 12~ 15 mg+5 0 % GS1ml+肾上腺素 0 .1mg的…  相似文献   

4.
李杨  赵祖德 《云南医药》2000,21(2):131-132
SA EA联合麻醉 ,既发挥了腰麻作用迅速 ,肌松完全的特点 ,可通过硬外腔给药延长麻醉时间施行术后镇痛。资料与方法 病人随机分A、B两组 ,每组各2 0例 ,年龄 33~ 4 5岁 ,手术时间 1 5~ 3 5小时之间。术前 30分肌注鲁米那 0 1g ,阿托品 0 5mg。A组在L2~ 3间隙取硬外腰麻联合穿刺针穿刺 ,进入硬外腔后腰穿针插入硬外针内刺入蛛网膜下腔 ,有脑脊液滴出或抽出脑脊液 ,注入 15mg布比卡因加 10 %葡萄糖 1毫升 (重比重 ) ,完毕退出腰穿针 ,将硬外导管向头侧置入 ,导管留置 2~ 4cm。病人改平卧速调节麻醉平面至T8,手术 4 0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用于阑尾炎手术硬腰联合麻醉不同剂量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的阑尾炎患者200例,随机均分为Ⅰ组、Ⅱ组.选择L2~3行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行蛛网膜下腔穿刺.见脑脊液流出后,Ⅰ组蛛网膜下腔注射0.75%罗哌卡因2 mL,Ⅱ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75%罗哌卡因2.5 mL.退出腰麻针向头端置...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 92 4例患者使用 16 .6 7%葡萄糖和 0 .5 %布比卡因行蛛网膜下隙阻滞术的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以观察此方法的临床效果及对脊神经的毒性。方法 :取侧卧位 ,用 7号穿刺针于 L4~ 5或 L3~ 4 间隙穿刺。取 5 0 %葡萄糖 1m L与 0 .75 %布比卡因 2 m L充分混合 ,配制成 0 .5 %布比卡因腰麻液 3m L ,其中不加血管收缩药。穿刺成功后以 8s~ 30 s的速度将腰麻液注入蛛网膜下隙 ,常用量 1.5 m L~ 3m L (7.5 m g~ 15 m g)。结果 :4例无效改用其他方法 ;5例感觉与运动阻滞分离 ,手术顺利完成。 1例发生腰麻后暂时性神经症状 (0 .11% ) ;1例发生阴茎异常勃起 (0 .11% ) ;未发生马尾综合症及颅神经受累。结论 :16 .6 7%葡萄糖和 0 .5 %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隙阻滞效果满意 ,并不增加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 ,未见脊神经损害 ,可安全用于蛛网膜下隙阻滞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对患者术中寒战的影响。方法:行腰硬联合麻醉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Ⅰ组于L2-3间隙蛛网膜下腔注入腰麻液3ml(0.5%布比卡因2ml,脑脊液1ml),Ⅱ组腰麻液含吗啡0.3mg,记录阻滞平面,BP、HR、SpO2、ECG观察病人寒战发生情况。结果:寒战发生率Ⅱ组明显低于Ⅰ组(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可降低患者术中寒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硬-腰联合麻醉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不出脑脊液、脑脊液引流或回吸不畅的发生率。方法:选择下腹部以下手术100例,L2~4之间穿刺,硬膜外腔神经阻滞联合蛛网膜下腔神经阻滞麻醉。结果:100例患者第1次蛛网膜下腔穿刺后,不出脑脊液14例,脑脊液引流不畅7例,回吸脑脊液不通畅5例,硬膜外腔穿刺针碰到神经根2例,腰穿针碰到神经根4例,硬膜外导管碰到神经根13例,置管困难15例。结论:100例患者尽力坐或右侧膝胸卧位实施硬膜外腔穿刺,采用阻力消失法或悬滴(负压)试验  相似文献   

9.
腰.硬联合麻醉(CSEA)是充分利用完善阻滞的腰麻及可延长时间的硬膜外麻相结合的麻醉技术。目前各大小医院均在开展,现就该技术的应用近况作一综述。 1CSEA的方法 1.1穿刺方法选取L3-4、L2-3,为穿刺点,先予16G硬膜外穿刺针,穿入硬膜外间隙,后予25G腰穿针经针内针法穿入蛛网膜下腔,注入腰麻药物。退出腰穿针,置入硬外导管并固定。  相似文献   

10.
Spinocath针连续腰麻用于老年患者麻醉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下腹部及以下手术用Spinocath针外导管套针行连续腰麻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探讨Spinocath针外导管套针连续腰麻用于老年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92例随机分为连续腰麻组(观察组)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对照组),负荷剂量均为轻比重0.33%罗哌卡因3~4.5ml,蛛网膜下腔注射。观察组分2次注入;对照组一次性注入。比较2组的麻醉效果和并发症。结果2组均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给药后BP下降明显且需麻黄素治疗的比率,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其他并发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inocath针外导管套针用于连续腰麻是较适合老年人下腹部以下手术麻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联合腰麻硬膜外用于70岁以上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科应用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 (CSEA)于 70岁以上老年患者下肢手术 ,并对其与单纯硬膜外麻醉 (EA)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观察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情况 ASAⅠ~Ⅲ级下肢手术患者 5 0例 ,年龄 70~ 87岁 ,合并冠心病 (安装起搏器 ) 1例 ,高血压 7例 ,其他急症 6例。随机分为CSEA和EA组 ,每组 2 5例。两组年龄、身高、手术种类和手术时间 5 6分钟~ 5时 32分钟 )有可比性。1 2 麻醉方法 患者取患肢在下侧卧位 ,穿刺点选择L3、4 ,硬膜外穿刺成功后 ,CSEA组采用“针过针”法进入蛛网膜下腔 (腰穿针为 2 5G ,B…  相似文献   

12.
腰麻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麻醉方法 ,但因其麻醉后头痛 ,使麻醉及手术医师对腰麻产生顾虑 ,近年通过选用较细的穿刺针 ,使头痛的发生率逐渐降低。笔者在博茨瓦纳工作一年多来 ,观察到临床上应用 2 2 G或 2 5 G腰穿针进行麻醉 ,患者对术后头痛的诉说有很大不同 ,介绍如下。1 资料和方法择期妇产科、骨科手术患者 10 0 0例 ,年龄 16~ 78岁 ,ASA1~ 2级。术前半小时常规肌注阿托品 0 .5 mg、度冷丁 1~ 2 mg/kg。所有患者均采用坐姿 ,经 L3~ 4穿刺 ,斜面向上。此 10 0 0例患者随机分为 2 5 G腰穿组和 2 2 G腰穿组 ,0 .5 %布比卡因2 .5~…  相似文献   

13.
杨芳  陈益民 《贵州医药》2002,26(8):765-765
腰穿持续外引流是神经外科常见的基本操作 ,用来降低颅压、引流脑脊液 ,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现将我们对 13例行腰穿持续外引流病人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3例 ,其中男 8例 ,女 5例 ,年龄 31~ 6 4岁。2 腰穿置管方法病人取侧卧位 ,头和双下肢屈曲 ,在腰 3~ 4或腰 4~ 5椎体间 ,用硬脊膜外穿刺针行穿刺术 ,见脑脊液流出后 ,将直径 1mm的细硅胶管放入腰椎管蛛网膜下腔内 4~ 6cm ,观察管内脑脊液呈流通状态后 ,在穿刺局部缝 1针 ,将硅胶管予以固定 ,以防脱出 ,将该管外接于引流瓶即可。3 术前护理3 1   心理护理 向…  相似文献   

14.
罗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3,(23):3625-3626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收治的60例老年手术患者,在8号穿刺针引导下,从针孔置人细针(25GWhitacre腰穿针)行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观察麻醉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发生手术意外和麻醉意外,未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等。一次性穿刺成功59例(98.3%),下肢运动阻滞程度Bromage评分3分患者57例,平均(2.8±0.1)分;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平均(2.3±0.5)min,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平均(24.7±0.8)min;手术中平均动脉压变化幅度为(6.7±1.3)mmHg,心率变化幅度为(5.3±1.7)次/min,血氧饱和度变化幅度为(3.1±0.6)%,围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各项指标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细针穿刺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可降低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腰-硬联合麻醉(CSEA)已广泛用于临床,具有起效快、阻滞完全、便于术后镇痛等优点;我们将该技术应用于急症剖宫产手术,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有严重胎儿宫内窘迫或子宫破裂征兆需紧急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22例(A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CSEA);随机抽取硬膜外麻醉(EA)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22例,作为对照组(B组)。1·2麻醉方法入室后吸氧,常规监测HR、BP、ECG、SpO2;A组选择L3~4或L2~3间隙,硬膜外穿刺成功后,退出针蕊插入25G笔尖式脊麻针,通过硬脊膜入蛛网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2·0~2·2m…  相似文献   

16.
邵青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9):2631-2631
无痛分娩是近年来麻醉科和妇产科医生共同关心的问题。由于在分娩镇痛用药时,必须慎重考虑药物种类、用药剂量、给药时间和方法以及胎儿与产妇的安全,该方法始终未能被广泛开展。笔者试行腰麻联合持续硬膜外阻滞无痛分娩,并作同期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ASA I级的自然分娩足月初产妇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无痛分娩组(镇痛组)各20例。在宫口开至2~3 cm时,于L2~3穿刺成功后,再用硬膜外穿刺针从L2~3行蛛网膜下腔穿刺,有脑脊液流出后,注入芬太尼50!g(芬太尼50!g 10%葡萄糖2 ml),再向头部方向置入硬膜外导…  相似文献   

17.
硬膜外麻醉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肾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凤芝 《江西医药》2005,40(3):163-164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肾移植的效果。方法94例同种肾移植病人随机分成两组,硬膜外麻醉组(E组)、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C组)。E组行硬膜外T12-L1、L2-L3两点穿刺;E组先行硬膜外穿刺,经硬膜外插入腰麻穿刺针,蛛网膜下腔注入0.75%布比卡因1.5~2.0ml,拔出腰麻针后硬膜外腔置管。局麻药用2%利多卡因+1.73%碳酸利多卡因。术中行深静脉穿刺置管及桡动脉穿刺置管,用HP3046A监护仪监测ECG、ABP、CVP、SPO2。术毕应用PCIA泵术后镇痛。结果(1)血流动力学改变:C组腰麻后短时ABP下降,两组病人麻醉前与移植肾血流开放后SBP改变不明显,DBP有所下降,但不影响移植肾的血流灌注。(2)局麻药用量:E组明显大与C组,P<0.01。结论CSEA效果确切,肌松好,可减少麻醉药用量,但应注意血流动力学改变,术后PCIA泵的使用,有利于移植肾的良好灌注,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万志强 《中国医药科学》2014,(10):165-167,183
目的观察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2月150例重型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75)行腰椎穿刺放液,观察组(n=75)行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引流;评估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蛛网膜下腔积血清除时间、临床预后以及脑梗死、脑积水、癫痫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不仅可以有效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而且操作简便、并发症少、预后良好,体现了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麻后即刻硬膜外腔注入与手术结束时注入生理盐水预防剖宫产术后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正常足月孕妇100例.分为腰麻后即刻注入组(A组)和手术结束时注入组(B组),每组各50例。腰麻后即刻注入组(A组)选择LⅥ间隙行腰穿,进入蛛网膜下腔且见脑脊液流出后注入10%葡萄糖1ml+0.75%布比卡因1.5ml,退出腰穿针约0.5cm。无脑脊液流出后注入生理盐水10ml。手术结束时注入组(B组),选择L3-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经硬膜外穿刺针置入腰穿针,进入蛛网膜下腔且见脑脊液流出后注入10%葡萄糖1ml+0.75%布比卡因1.5ml,退出腰穿针,置入硬膜外导管进入硬膜外腔约3.5cm,手术结束时经硬膜外导管注入生理盐水10ml。术后住院期间每天访视并记录产妇是否出现头痛。结果:A组术后头痛2例,发生率为4%。B组术后头痛3例,发生率为6%。结论:腰麻后即刻硬膜外腔注入与手术结束时注入生理盐水均能够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头痛。  相似文献   

20.
0.5%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应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0.5%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简称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并与0.5%布比卡因进行比较。方法择期剖宫产手术100例,随机分为B组50例(布比卡因组)和R组50例(罗哌卡因组),两组产妇均于L2~3椎间隙作腰硬联合穿刺,成功后注入局麻药并置入硬外导管备用。观察感觉与运动阻滞、腹壁肌松、新生儿Apgar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剂量相同时,罗哌卡因较布比卡因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慢,但运动阻滞维持时间短,不良反应少。结论0.5%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效果满意,产妇及胎儿较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