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肠代膀胱与回肠膀胱术的比较及早期并发症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膀胱肿瘤患者膀胱全切术后行回肠代膀胱术与回肠膀胱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早期并发症。方法 分析 13 5例膀胱肿瘤患者行膀胱全切术后采用回肠代膀胱术 86例与回肠膀胱术 49例的临床资料 ,就两种术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早期并发症、平均住院日、再手术率及死亡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除手术操作时间回肠代膀胱术组 (平均 3 46min)长于回肠膀胱术组 (平均 2 70min)外 ,回肠代膀胱与回肠膀胱术组在术中平均出血量 (660ml与 62 7ml)、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 (18.6%与 16.3 % )、患者平均住院日 (4 7d与 41d)、再手术率 (8.1%与6.1% )及死亡率 (1.2 %与 2 .0 % )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回肠代膀胱术是膀胱全切术后膀胱替代的理想术式 ,具有手术安全 ,术后早期并发症少 ,可自主性控制排尿 ,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易于接受 ,是值得推荐的膀胱替代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后改良MainzⅡ尿液转流术与Bricker回肠膀胱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在膀胱全切后行改良MainzⅡ尿液转流术16例(MainzⅡ组)和Bricker回肠膀胱术12例(Bricker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一般情况、手术相关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评分(QOL)。结果: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MainzⅡ组随访时间为21个月,Bricker组随访时间为23.6个月,两组平均年龄、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随访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ainzⅡ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率、门诊复诊率均低于Bricker组;MainzⅡ组生活质量评分平均1.6分(介于满意和大致满意之间),Bricker组生活质量评分4.67分(介于不满意与苦恼之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典于术Bricker术相比,改良MainzⅡ尿液转流术手术时间短,创伤较小,较易操作,术后并发症率低.患者中活质鲢高.与正常排尿习惯几乎相同(尤其女性患者),有仿生学意义,是医患双方均易接受的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位回肠新膀胱术与回肠膀胱术两种尿流改道术后患者生活质量FACT-B1评分表比较随访观察。方法回顾分析59例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尿流改道的膀胱癌患者,其中30例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29例行回肠膀胱术,术后6个月均获得随访并完成FACT-B1问卷,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组与回肠代膀胱术组在平均身体健康评分(13.3:14.1)、社交指数评分(18.9:17.6)、情感健康指数评分(16.5:15.4)、功能健康指数(9.7:10.2),两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肠膀胱术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都是目前较好的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方式,术后患者能取得满意的生活质量,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及意愿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膀胱肿瘤患者膀胱全切术后行原位新膀胱术与回肠膀胱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早期并发症。方法:选择我院2000-2009年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原位新膀胱术31例,回肠膀胱术34例。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围手术期情况(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种术式在术中失血量(1140.32±492.82ml vs 920.91±410.48ml)、手术时间(464.81±79.37min vs 413.32±99.54min)、住院天数(47.68±7.53天vs41.09±8.12天)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位新膀胱术较回肠膀胱术虽手术步骤复杂,术中出血较多,但因手术安全,可自主性控制排尿,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易于接受,是值得推荐的膀胱替代手术方式,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值得优先采用。  相似文献   

5.
原位肠代膀胱术远期疗效评价(附266例报告)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总结评价原位肠代膀胱术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 对1991-2003年266例因膀胱癌行膀胱全切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Hautmann回肠原位代膀胱术206例,Reddy原位结肠代膀胱术60例。131例患者在原标准术式基础上作了手术技术改进。总结手术改进前后患者控尿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获完整随访患者225例。回肠代膀胱术改进前后男性平均随访时间62(44-146)个月和38(4-67)个月;结肠原位代膀胱手术改进前后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62(51-131)个月和34(5-67)个月。手术改进可提高男性术后夜间可控率(P〈0.05),女性改善不明显(P〉0.05),总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3.8%和19.6%。男性肿瘤尿道复发9例(4%),女性无复发。结论 原位尿流改道术的远期临床疗效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技术改进可提高男性患者的夜间控尿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膀胱切除-新膀胱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5例,27-64岁(平均49.8岁)。均经腹腔镜下行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膀胱术,经腹壁切口取出标本,然后将回肠牵出切口截取40cm长回肠段,剖开建成“M”型贮尿囊,并与双侧输尿管吻合再置入腹腔与腹腔镜下行贮尿囊尿道吻合建成原位回肠膀胱。行回肠新膀胱术。结果5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5-7h,平均6.0h。出血量200~510ml,平均340ml,无输血。术后2~3天恢复肠道功能。术后三个月随访时患者排尿良好,新膀胱无明显残余尿,容量200-350ml。结论腹腔镜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膀胱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很有前景,但还需要长时间随机对照和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 比较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本院行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行腹腔镜下手术作为观察组,40例行开放手术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新膀胱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则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控尿率、膀胱内压、膀胱容量、剩余尿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最大尿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有肠梗阻、尿瘘、尿路感染、肺部感染、排尿困难、切口感染等;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6.7%,显著低于对照组(37.5%),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42,P<0.05)。结论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新膀胱功能良好、术后并发生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改良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排尿情况、肿瘤控制情况和生存质量等。结果 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50 min。术中输血量平均470 mL。术后3例出现早期并发症,其中电解质紊乱2例,尿瘘1例。18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时间20个月,1例发生单侧输尿管反流,1例死于脑梗死,1例死于肿瘤转移,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满意。结论改良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术式简单、术后并发症少和代膀胱功能好,是浸润性膀胱癌较为理想的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9.
pT2bN0M07例,pT2bN0M01例,pT3aN0M02例. 结论 腹腔镜膀胱全切Studer原位膀胱术与Bricker回肠膀胱术具有相似的手术和肿瘤学等方面的结果,但Studer原位膀胱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高,是一种效果良好的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根治性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5例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与改良组(25例),其中对照组行经典根治性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改良组行改良根治性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术中注意对膜部尿道括约肌、神经血管束加以保留。结果①改良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为(265.1±27.8)min vs.(302.4±46.5)min,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为(403.9±156.2)ml vs.(485.3±121.6)ml,P〈0.05。②改良组术后发生并发症12例(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例(90%),P〈0.01。③两组间最大膀胱容量和充盈期膀胱内压无明显差异(P〉0.05),但改良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为(22.9±7.6)ml vs.(45.3±12.4)ml,最大尿流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8.3±3.5)ml/s vs.(14.9±3.2)ml/s(P〈0.01或P〈0.05)。④改良组患者勃起功能保留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2.4%vs.46.7%),P〈0.05。⑤改良组与对照组间2年生存率(87.5%vs.78.6%)、5年生存率(66.7%vs.71.4%)和平均生存时间(52.6±8.2)个月vs.(56.9±7.8)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根治性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不仅可达到肿瘤根治目的,而且可明显改善患者储尿、排尿、控尿功能,有效保护患者阴茎勃起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女性腹腔镜膀胱全切术+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应用并总结临床体会。方法:2011年1月~2015年12月,对24例女性膀胱癌患者行腹腔镜膀胱全切术+回肠新膀胱术。随访10~46个月,平均26.4个月。观察患者围手术期及远期并发症以及患者排尿情况。结果:2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287±3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26±28)ml。术后3例出现轻度尿失禁,2个月后缓解。1例反复出现尿潴留。随访期内无肿瘤复发转移。结论:对于女性膀胱癌患者,腹腔镜膀胱全切术+回肠新膀胱术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有较好的储尿和排尿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回结肠和回肠正位膀胱替代术的临床观察,重点评价两种术式的尿控及其对上尿路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从2002~2006年期间行标准的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行正位膀胱替代术中选取获得随访的膀胱癌患者31例,其中17例采用回结肠新膀胱重建术(Le Bag术),14例采用回肠新膀胱重建术(Studer术)。术后3个月内(近期)和3个月后(远期)观察相关并发症和尿控情况,并行尿动力学检查和静脉肾盂造影或B超检查。结果:回结肠新膀胱组手术后并发症率为11.8%(2/17);回肠新膀胱组并发症率为14.3%(2/14)。虽然回结肠新膀胱组3个月后白天完全获得尿控76.4%(13/17).低于回肠新膀胱组92.8%(13/14),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而夜间社会性尿控回肠新膀胱组7I.4%(10/14),显著高于回结肠新膀胱组35.3%(6/17)。尿动力学结果表明两组间的尿流率、功能尿道长度、最大尿道压和新膀胱压力无明显差异,但回结肠新膀胱组容量高于回肠新膀胱组,而顺应性则低于回肠新膀胱组。此外。回结肠新膀胱组的上尿路扩张发生率为11.8%(2/17),略高于回肠新膀胱组0(0/14)。结论:虽然回结肠新膀胱在近期能获得较大容量,但由于回结肠新膀胱顺应性较回肠新膀胱低,因而在获得满意的尿控和对上尿路的保护上,回肠新膀胱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8例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加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手术经验及术后效果。方法浸润性膀胱癌患者8例,均为男性,年龄61~76岁,平均68.5岁。腹腔镜下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延长脐下切口取出标本,于体外选择40cm回肠,对系膜缘切开后W形折叠形成新膀胱,双输尿管乳头状再植于新膀胱,腹腔镜下将新膀胱最低点与尿道残端行端端吻合。结果手术耗时4~7h,平均5.3h;出血量100~1100mL,平均250mL。术后平均肠道恢复时间3.9d。术后随访7~27个月(平均16.2个月),患者排尿良好,行B超、IVU及新膀胱造影检查示:双肾显影良好,无输尿管返流及梗阻,新膀胱充盈良好,容量约300mL。结论腹腔镜下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损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生活质量高,短期随访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保留腹膜完整性,对患者术后库痛、胃肠功能恢复和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中,根据腹膜破损及修复情况设计为腹膜完整组和腹膜非完整组,其中腹膜完整组30例,腹膜非完整组37例;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库痛时间、镇痛剂应用时间、保留胃管时间、排便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等参数。结果: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鹰痛时间、镇痛药物使用时间、保留胃管时间、排便时间、胃肠功能恢复、住院时间及肠梗阻(3.3%,22.0%)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保留腹膜完整性不影响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可以减轻术后库痛、有利于术后肠道恢复及降低肠梗阻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体外协助尿流改道的腹腔镜全膀胱根治性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2006年6月~2012年6月施行体外协助尿流改道的腹腔镜全膀胱根治性切除术28例,全膀胱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标本自下腹部小切口取出,体外协助尿流改道采用回肠膀胱术(Bricker手术)和原位回肠新膀胱2种术式,其中Bricker手术22例、原位回肠新膀胱术6例.结果 均一次手术成功,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除及全膀胱切除手术时间150~240 min,平均180 min;体外协助尿流改道时间90~270 min,平均150 min;术中出血200 ~900 ml,平均350 ml;肠功能恢复时间3~4d.6例原位回肠新膀胱2~4周拔除导尿管,能正常排尿,无尿潴留和肾功能损害发生.26例随访6~36个月,平均15个月,1例术后23个月死于复发及远处广泛转移,2例死于其他内科疾病,其余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体外协助尿流改道的腹腔镜全膀胱根治性切除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别对全膀胱切除术后行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术、Bricker术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评价两种尿流改道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9年4月,我科共行98例全膀胱切除术,其中57例行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术(造瘘术组),41例行Bricker术(Bricker术组),比较两种不同术式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造瘘术组平均手术时间(4.4±0.3)h,显著低于Bricker术组(5.8±0.3)h(P<0.05),但两组在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拔除盆腔引流管时间、术后拔除输尿管支架时间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造瘘术组术后总肾功异常发生率(2.0%vs.11.2%)、造瘘口周围皮炎及疤痕发生率(0.0%vs.10.2%)均显著低于Bricker术组(P<0.05)。此外,两组患者在随访时间、术后TNM分期、漏尿、肠梗阻、肾积水、膀胱结石、回肠造瘘口坏死或狭窄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Bricker术相比,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术临床疗效可靠,手术疗效无明显差别,但手术时间更短,术后总肾功异常发生率更低、造瘘口并发症更少,可弥补Bricker术的不足,有望成为更加理想的尿流改道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女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技术改进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对20例女性膀胱肿瘤患者行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其间进行了系列改良探索,包括保留子宫、卵巢及附件的膀胱全切;保留完整尿道、阴道及自主神经的膀胱全切;腹膜外顺行切除膀胱;手助拔针邻边全层连续褥式缝合制作"W"回肠新膀胱;用直线切割吻合器恢复肠道连续性;用自制引导探子引导新膀胱与尿道吻合等。随访观察肿瘤控制、并发症及排尿控尿功能。结果手术时间平均330min,术中平均出血560ml。术后2~4周拔除尿管,患者排尿通畅。18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8个月,术后12个月内恢复昼夜尿控分别为94.4%和88.9%,新膀胱容量平均330ml,蹲式手辅腹压排尿下,最大尿流率平均24.6ml/s,残余尿量0~25ml。无肿瘤复发及种植转移。结论经初步观察,女性膀胱肿瘤患者行膀胱全切,可尝试保留子宫、卵巢、附件和完整的尿道、阴道;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较适于女性患者;所行系列改良可降低手术难度,减少并发症,在肿瘤根治的同时利于控尿恢复。  相似文献   

18.
改良肠道原位新膀胱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组8例浸润性膀胱癌采用逆行法行全膀胱切除后作改良肠道原位新膀胱术,其中6例用改良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2例用改良回肠原位新膀胱做下尿路重建。输尿管吻合用改良Le Duc和粘膜下隧道法。手术时间240-360min。术中出血量300-1200ml,输血5例,输血量200-400ml。术后平均住院18(8-20)d。平均随访14(3-24)个月。全部病人自主排尿,6例昼夜完全控尿,2例白天完全控尿,夜间偶有失禁。肾功能正常8例,电解质正常7例。改良肠道原位膀胱功能良好,是膀胱全切后尿路重建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全腹腔镜下"紫砂壶型"原位回肠新膀胱患者的尿控和肿瘤学预后。 方法以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连续进行的10例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男9例,女1例,年龄(63±11)岁,极高危非肌层浸润膀胱癌5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5例;术后随访时间为12~37个月。记录手术视频、术后90 d内并发症、随访期间患者的尿控恢复、分肾功能、上尿路影像学结构改变以及肿瘤学预后。 结果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全腹腔镜下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手术,手术时间(584±56)min,出血量(655±275)ml,术后进食时间1~3 d;1例患者术后6个月行切口疝修复术,其余无Ⅲ级以上并发症。5例(50%)患者术后6~12个月尿流动力学检查提示最大尿流率及平均尿流率分别为(6.3±4.5)ml/s、1.80(0.30)ml/s,术后新膀胱充盈尿量及残余尿量分别为(525±273)ml、161(227)ml,患者日间完全控尿9例(90%),夜间完全控尿8例(80%)。随访期间,发现4侧肾盂轻度扩张,监测分肾功能正常。1例患者术后18个月出现肺转移,其余患者未发现局部复发及转移。 结论"紫砂壶型"回肠原位新膀胱是在Studer型、VIP型回肠新膀胱基础上的储尿囊成型技术改进,术后新膀胱功能良好,能有效保护上尿路形态,恢复排尿功能。  相似文献   

20.
膀胱全切除病人常需行尿流改道,常用的Bricker膀胱及Kock膀胱因需佩带尿袋或自家导尿,给患生活带来不便。原位可控性回肠代膀胱术建立了一种更接近生理状况的新膀胱,提高了患的生活质量。我们于1990年2月至1998年2月间共行膀胱全切原位可控性回肠代膀胱术16例,取得了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