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应用银染和图像分析技术对14例了宫内膜癌和16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进行了定量研究,检测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细胞中AgNOR颗粒数,颗粒面积及颗粒面积与细胞核面积比各参数之间差异显著(P〈0.01)。结果提示:AgNOR对子宫内膜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Howell氏一步法,对20例子宫内膜腺癌与10例子宫内膜增殖症嗜银蛋白(AgNOR)定量研究,作单纯计数、团块形及不规则形颗粒计数,结果AgNORs均数(x±s),增殖症组(5.06±0.66、0.71±0.47、0.81±0.47),腺癌组(6.35±0.88、2.45±0.92、2.62±1.10),两组间均有显著意义(p<0.01)。从颗粒计数、大小形状及分布位置等来判断子宫内膜的良恶性及肿瘤的分级有一定价值。但高分化腺癌与腺瘤型、非典型增生组,上述结果则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AgNOR定量对两者的鉴别并非可靠,必须结合病理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CEA和其它有关辅助研究手段,则更有价值。然而,研究结果却揭示了腺瘤型、非典型增生具有一定的恶变率,可用其检测此类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3.
李琳  崔英 《云南医药》1995,16(1):58-60
本文应用图像分析方法对30例前列腺良性、不典型增生及癌细胞DNA含量进行定量测定,同时进行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计数研究。结果,各组细胞的DNA含量与组织学分级基本一致,DNA含量及AgNORs颗粒数量均随病变程度加重而增加;AgNORs数量与DNA含量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嗜银染色技术研究了正常、炎症、不典型增生胃粘膜、胃癌及癌旁粘膜(距癌1cm内)组织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变化。结果显示: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AgNOR数量相差显著(P<0.05或0.01),胃癌组织AgNOR数量高于胃良性病变,不同分化程度的癌组织AgNOR计数无差异。癌旁组织与正常、炎症胃粘膜组织无差异。笔者认为AgNOR计数有助于鉴别良、恶性组织,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AgNOR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无关。  相似文献   

5.
周曾芬  袁世珍 《云南医药》1994,15(6):402-404
应用银染技术,对24例结肠腺瘤Ⅲ级不典型增生,30例绒毛状腺瘤,14例绒毛状腺瘤Ⅲ级不典型增生和29例高分化管状腺癌,进行银染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定量研究,观察Ag—NORs数量、形态、大小和分布在结肠肿瘤交界性病变中的表达。结果表明:(1)高分化管状腺癌比结肠腺瘤Ⅲ级不典型增生Ag—NORs均数/核高,大、小型颗粒数多,两极离散度大,以细小颗粒增多明显。(2)绒毛状腺瘤Ag—NoRs数量、形态、大小和分布的变化显著,接近高分化管状腺癌,二者Ag—NORs均数/核无差异,数量范围上几乎全部重叠。提示Ag—NORs四项指标定量研究对结肠肿瘤,特别是Ⅲ级不典型增生与绒毛状腺瘤之结肠癌前病变有较好的监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熊晓平  秦洪义 《江西医药》1995,30(4):195-198
应用AgNOR技术对160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细胞核内AgNOR的数量、大小、形态及分布规律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乳腺良、恶性病变之间的AgNOR/核均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了21例乳腺恶性肿瘤的5年存活率与AgNOR/核均数的关系,结果发现AgNOR/核均数愈高则5年存活率愈低。还有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7例乳腺恶性肿瘤进行了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测定。结果提  相似文献   

7.
李文平  夏养志 《天津医药》1998,26(3):131-134
应用AgNORs银染技术结合图像分析对67例大肠癌,39例腺瘤及15例正常大肠组织进行了AgNORs检测和分析。大肠癌和良性病变的AgNORs各项参数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经逐步判别对AgNORs参数评定,选出2项较优指标,建立判别函数,对良性病变及大肠癌的判定回代符合率分别为94.79%,86.57%。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取200例已绝经发发生异常子宫出血的妇女给予阴道B超及宫腔镜检查,其中30例同时行病灶摘除,取下的组织全部送病理检查。结果绝经后子宫出血的病因依次为:子宫内膜炎47例(23.50%),子宫内膜息肉39例(19.50%),子宫内膜简单型增生过长37例(18.50%),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过长27例(13.50%),子宫黏膜下肌瘤21例(10.50%),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6例(8.00%),宫内节育器(IUD)嵌顿7例(3.50%),子宫内膜癌6例(3.00%)。结论宫腔镜直视下诊断宫内病变准确、有效,可以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D24在各型各阶段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预判价值。方法对30例正常子宫内膜者、65例增生子宫内膜患者及86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的CD24进行检测,并研究其表达情况。结果子宫内膜腺癌组CD24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单纯型增生过长内膜组和复杂型增生过长内膜组,不典型增生过长内膜组CD24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不同浸润深度及不同FIGO分期的CD24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CD24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3组CD24阳性表达率高于G2、G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CD24阳性表达率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24可能成为未来最新的、重要的评估子宫内膜腺癌病情的肿瘤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陈晶晶  陈柯  王晓秋 《安徽医药》2008,12(10):912-914
目的探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及内膜癌组织中FHIT(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及增殖抗原Ki-67的表达,以及子宫内膜癌发生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2例单纯型增生过长、31例复杂型增生过长、36例不典型增生、6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HIT及Ki67的表达。结果FHIT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过长、复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递减,而Ki-67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递增,子宫内膜样腺癌和不典型性增生中FHIT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和单纯性增生(P〈0.01),而Ki-67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和单纯性增生过长(P〈0.01),FHIT阳性表达缺失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1)、与子宫肌层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而Ki-67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P〈0.05,P〈0.01),与子宫肌层浸润程度无关,FHIT蛋白表达与Ki67呈负相关(t=-0.450,P〈0.000)。结论FHIT蛋白与Ki-67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相关,有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组织早期癌变的有用标记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cl—2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对患预后的估计,并为其生物学治疗探索理论依据。方法:本实验运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Bcl—2在子宫内膜腺癌55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和不典型增生各10例中的表达,分析它们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患生存率的关系。结果:①Bcl—2的表达强度在子宫内膜腺癌中,分化程度FIGO分级G1与G2相比有显性差异(P<0.05),而与手术分期、肌层浸润及淋巴结有无转移无关。Bcl—2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有下降趋势,但统计学无显差异。②生存单因素分析Bcl—2与子宫内膜腺癌的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Cox模型分析筛选出患的年龄和淋巴结有无转移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Bcl—2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定作用,它的检测有助于子宫内膜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恶性程度的判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RM)患者细胞因子和子宫内膜抗体(EM Ab)的变化及与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ELISA)和放射免疫(RIA0技术对EM患者(75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细胞因子(IL-6、TNF-α和sIL-2R)、EM Ab和CA125含量的测定;并动态观察经手术和内美能(Nemestran)治疗3个月后的EM患者(25例)的细胞因子和EM Ab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相似文献   

13.
图象分析及AgNOR技术在肝癌细胞核DNA定量分析中的应用福建省肿瘤医院郑雄伟,吴秀红,赵春利,力超本文应用图象分析和AgNOR测定技术,对36例肝细胞癌(HCC)的细胞核DNA含量和核内NOR进行定量分析,探讨两项参数对HCC的分级、预后等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0例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宫腔镜检查结果。结果宫内膜息肉57例(占47.5%),其中25例合并内膜单纯性增生过长);宫内膜炎29例(占22.5%);粘膜下肌瘤4例(占3.33%);内膜单纯性增生过长11例(占12.5%);腺瘤型增生过长4例(占3.33%);萎缩性宫内膜4例(3.33%);不典型增生2(占1.67%);内膜癌2例(占1.67%);子宫畸形2例(占1.67%);宫内节育器3例(占2.5%);不全流产1例(占0.8%);宫腔部分粘连1例(占0.8%)。结论宫腔镜对阴道不规则出血病因的诊断较准确,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 Ki-67和 PTEN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 ,采用免疫组化 S-P法 ,在 40例子宫内膜增生期、40例简单型增生过长、2 0例复杂性增生过长、9例非典型增生过长及 3 8例内膜样腺癌组织中检测 Ki-67和 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 ,随着子宫内膜增生程度的进展 ,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上调而 PTEN下调 ,Ki-67蛋白增殖指数高低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转移以及预后密切相关。提示联合检测 PTEN和 Ki-67蛋白的表达可作为在子宫内膜腺癌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并指导临床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筛状结构、实性团块、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能否区别子宫内膜样腺癌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10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和10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了解有无筛状结构、实性团块、间质纤维组织增生。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筛状结构100例,实性团块80例,间质纤维组织增生5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筛状结构0例,实性团块0例,间质纤维组织增生3例。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根据筛状结构、实性团块、间质纤维组织增生等参考指标较易区别子宫内膜样腺癌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  相似文献   

17.
AgNOR变化在检测胸水良恶性细胞中的诊断学意义(附138例报告)福州肺科医院病理科陈丽珠福州肺科医院内科李育宏近些年来,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AgNOR)测定已逐渐应用于肿瘤病理的鉴别诊断[1],但在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较少,目前国内的有关报道尚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出血诊刮子宫内膜病理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子宫内膜出血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妇科诊疗中为患者刮取宫内膜组织送病理检查,常规选择中性甲醛溶液固定后做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镜下观察并按内膜改变的不同组织形态分病理类型,并探究子宫出血于绝经年龄及病理类型的关系,采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病理类型主要有:功能性和功能失调性,其中萎缩性内膜15例(18.75%);分泌性内膜8例(10.00%),增生过长内膜27例(33.75%),增生性内膜11例(13.75%);子宫内膜炎症5例(6.25%);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6例(7.50%);子宫内膜癌5例(6.25%);子宫内膜息肉3例(3.75%)。子宫内膜出血与绝经年限及病理类型统计分析,可以发现绝经时间为1~10年时,子宫内膜病变较多。结论绝经后子宫出血诊刮子宫内膜病理诊断有助于及时发现患者子宫病变,对于绝经年限长、年龄大的中老年妇女,一旦发现子宫内膜出血,必须在常规妇科检查的基础上,对可疑者行分段刮宫取子宫内膜作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商品名:曼月乐)治疗异常子宫出血(AUB)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1月入院的61例 AUB 患者。经宫腔镜检查及诊断性刮宫,病理确诊为分泌期和(或)增生期子宫内膜9例;子宫内膜简单型增生过长23例(AUB-E)。子宫内膜简单型增生过长伴子宫内膜息肉形成17例;子宫内膜息肉12例(AUB-P)。排除子宫内膜恶性病变。术后5~7 d 放置曼月乐,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对患者治疗前后经期时间及月经量、红细胞压积及血红蛋白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及不良反应等指标对比分析。结果61例患者放置曼月乐后第3、6、12个月分别与放置前比较经期时间变短及经量明显减少,红细胞压积及血红蛋白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变薄。少数患者放置曼月乐后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或点滴出血、轻度腰酸腹坠等不良反应。结论AUB-P 和 AUB-E 患者应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治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p6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3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和 2 3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单纯型增生 5例 ,复杂型增生 8例 ,不典型增生 1 0例 )及 1 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中p63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 ,p63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呈高水平表达 ,但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无关 ,提示p63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可能起癌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