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充分抗栓的基础上配合小剂量尿激酶(UK)多次延迟静脉滴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护理.方法选择72 h内心绞痛突然加重的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患者16例,经强化抗栓抗缺血治疗48 h仍频发自发性心绞痛者,配合小剂量尿激酶 0.3~0.4万u∕(kg·日)、静脉滴注2小时、连用5天,观察1个月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4例完成全程溶栓.其中11例在溶栓治疗期间内静息心绞痛缓解; 3例在1周左右自发性心绞痛消失.完成全程溶栓14例UAP患者30天内随访观察无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结论在抗拴治疗充分发挥作用后配合小剂量尿激酶(UK)多次延迟静脉滴注可减少UAP的心绞痛频发和AMI的发生率,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2.
吕付军 《当代医学》2013,(14):145-146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UK)多次延迟静脉滴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河南省商丘市中心医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6例,按照数字表随机抽取法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小剂量UK多次延迟静脉滴注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3%(25/2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7.9%(1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UK)多次延迟静脉滴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刘国卿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3):96-96,106
目的 观察分析不稳定心绞痛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小剂量尿激酶(UK)静脉滴注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方法 对26例高危性不稳定心绞痛,经抗栓抗缺血治疗及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滴注的治疗和护理,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①用药后48h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持续时间明显缩短;②23例中在6d内自发件心绞痛消失18例,7~10d内消失5例.30d内随访观察无急性心肌梗死发生(AMI).结论 在抗拴治疗充分发挥作用后配合小剂量尿激酶(UK)静脉滴注及科学护理,可以减少和消除不稳定心绞痛的疼痛发作,降低AM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临床综合征,其病情变化多样,既可逆转为稳定型心绞痛,也可迅速发展为AMI或猝死。因此,对UAP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采用小剂量尿激酶(UK)延迟溶栓治疗UAP24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尿激酶(UK)与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A)中的疗效。方法:采用有对照完全随机化方法。小剂量尿激酶溶栓前增加静脉扒注3000^U肝素。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30天病死率和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生率。结果:小剂量尿激酶(UK)组在心脏事件(死亡 AMI例数)的发生率低于肝素组,减少频发心绞痛发生率优于肝素组。结论:小剂量尿激酶溶栓前加强抗凝血酶治疗,在降低频发心绞痛发生率、30天内AMI发生率和病死率优于肝素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尿激酶(UK)溶栓与常规治疗方法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各自疗效,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UAP的价值。方法:老年UAP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尿激酶组和常规组两组,每组60例。观察两组不同的给药方法所带来的临床效果。结果:尿激酶组在临床表现、心电图的改变等方面疗效优于常规组。结论:适当剂量。UK加常规治疗维持溶栓的方法适用于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  相似文献   

7.
赖敏 《微创医学》2003,22(6):863-864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一种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临床状态,极易发展为AMI或心脏性猝死.UAP的病理基础多与动脉硬化斑块的破裂及附壁血栓形成有关.其治疗手段近年不断发展,对UAP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方法已基本确认,但是否采用溶栓治疗至今意见不一.我院对UAP患者35例入院后采用抗心绞痛常规治疗加低分子肝素钙小剂量尿激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武洪杰 《安徽医学》2011,32(1):59-60
目的 比较小剂量重组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43例接受rt-PA和47例接受UK溶栓治疗的AMI患者病例资料,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总再通率rt-PA组和UK组分别为90.70%和70.21%(P<0.05);在发病3 h内和3...  相似文献   

9.
低分子量肝素加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加尿激酶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在应用阿斯匹林充分抗血小板聚集和应用低分子肝素充分抗凝血酶的基础上用小剂量尿激酶(UK)0.5万IU/kg多次静点,采用单盲对照随机化方案治疗2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观察14天内心脏事件(死亡+急性心肌梗死例数)发生率及第2周心绞痛(AP)≥1次/日例数(%)。结果 治疗组无心脏事件发生,对照组1例死亡、2例心梗(AMI)。AP发作:治疗组2例(<7.7%),对照组10例(4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有显差异(P<0.05%),心绞痛发作次数比较有显差异(P<0.05%)。结论 小剂量UK多次静点,充分应用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血酶的药物,是治疗UAP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韩俊峰 《中原医刊》2007,34(17):64-65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综合征,其发病率较高,极易发展为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因此,积极治疗UAP可预防AMI的发生。在广大基层医院,不具备介入条件,药物治疗是惟一的手段,我院自2002年开始对UAP病人采用小剂量尿激酶(UK)溶栓疗法,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996年2月~1999年2月,我们对38例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试用国产尿激酶(UK)、肝素钠和小剂量阿斯匹林溶栓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l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本组38例,男30例,女8例,平均年龄524(3~69)岁。均为住院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①胸痛反复发作;②心电图ST段压低>0.lmV或T波倒置;③入院后常规含服硝酸盐个受体阻滞剂、钙持抗剂、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持续4阶仍有静息胸痛发作;④心肌酶学检测排除了急性心肌梗死(AMI);⑤无溶栓禁忌症。1.2治疗方法参照AMI的溶栓治疗方案。人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小剂量尿激酶(UK)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9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抗凝剂、抗血小板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给予UK30万I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在30min内静脉滴注完毕,每日1次,连用3日。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心电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赵青  邢瑞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0):1159-1160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UK)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WHO标准确诊为UAP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4例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尿激酶静滴。观察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以及心电图ST-T变化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改善率、静息心电图改变率分别为88.9%和83.3%;对照组分别为68.5%和59.3%,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小剂量尿激酶治疗UAP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低分子肝素和尿激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观察低分子肝素 (LMWH)和尿激酶 (UK)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92例UAP患者随机分成LMWH组、UK组和常规治疗 (RT)组 ,疗程 1周 ,观察 12周。结果 :1周后总有效率 ,LMWH组91.18%、UK组 92 .85 %、RT组 70 % ,均与RT组对比P <0 .0 5 ;观察 12周LMWH组无 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AMI)、UK组发生 4例AMI,2例猝死 ,两组对比P <0 .0 5 ,RT组发生 1例AMI。无 1例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LMWH和UK治疗UAP均能有效控制UAP发作 ,但是UK组AMI发生率上升 ,且不良反应多 ,故前者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正> 再灌注治疗是近年来急性心肌梗塞(AMI)治疗的突破性进展,鉴于AMI后6小时内冠脉造影者87%有急性血栓形成,且于12—24小时有自发性溶栓现象,因而溶栓治疗,尤其静脉溶栓治疗已是当前AMI再灌注治疗最重要的方法。为了评价南京大学制药厂生产的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AMI的疗效和安全性,我们用该UK静脉溶栓治疗40例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开始时间对溶栓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应用尿激酶 (UK)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疗效。方法  80例AMI按发病时间分为 <2h、2~ 4h、4~ 6h、6~ 12h 4个时间段 ,应用UK15 0万u溶栓治疗。结果  6h内溶栓再通率相近 ,<2h与 6~ 12h血管再通率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UK15 0万u溶栓是安全有效剂量 ,特别是对发病 6h内溶栓者 ,延迟溶栓仍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2004年4月~2009年4月采用UK静脉溶栓治疗AMI患者76例,观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闭塞相关血管再灌注率71%.结论:UK静脉溶栓治疗AMI可明显提高再灌注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与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常规抗心绞痛用药的基础上,应用尿激酶30万μ加入生理盐水100ml 中静脉滴注1h,1日1次,连用3天;普通肝素6250μ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 中静脉滴注,1日2次,连用7天。用药前后对比观察凝血指标、心电图及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 23例UAP 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3%,其中显效47.8%;心电图总改善率78.1%,恢复正常者26%;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延长,纤维蛋白原(FiB)降低,但无临床出血等并发症,无1例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结论小剂量尿激酶与肝素联合治疗 UAP 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1998年6月至2000年9月,采用尿激酶(UK)快速静脉滴注溶栓治疗4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现将其疗效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赖敏 《医学文选》2003,22(6):863-864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是一种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之间的临床状态 ,极易发展为 AMI或心脏性猝死。UAP的病理基础多与动脉硬化斑块的破裂及附壁血栓形成有关。其治疗手段近年不断发展 ,对 UAP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方法已基本确认 ,但是否采用溶栓治疗至今意见不一。我院对 UAP患者 35例入院后采用抗心绞痛常规治疗加低分子肝素钙小剂量尿激酶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2 0 0 0~ 2 0 0 2年在本院住院的UAP患者 68例均符合 1 979年 WHO制订的 UAP标准[1 ] ,且无溶栓禁忌症。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