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孢子丝菌引起的常见深部真菌病,临床多见于淋巴管型及固定型,播散性孢子丝菌病少见.孢子丝菌进入人体后引起不同临床类型的孢子丝菌病与机体免疫状态有关[1],但是否与菌型有关尚无定论.为此,我们从一皮肤播散性孢子丝菌病患者皮损中分离1株孢子丝菌菌株,利用常规真菌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并探讨该菌株与皮肤淋巴管型孢子丝菌在基因水平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对在蒸馏水中(按Castellani法)保存13~16年的申克氏孢子丝菌进行了致病性的实验研究。5株申克氏孢子丝菌均从皮肤固定型或皮肤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病人身上分离而得。将上述保存的5株申克氏孢子丝菌重新转种到Lactritmel斜面上25℃~28℃2周。用0.15M盐水溶液制成2×10~6个/ml菌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用孢子丝菌培养基抗原性滤液(主要成分是peptido-rhamnomannan)试治7例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材料制取:把申克氏孢子丝菌(Sporothrix Schenckii ATCC 10268)在沙氏琼脂培养基室温下培养一周,然后用沙氏液体培养基在36℃振荡培养一周,取培养滤液在流水中透析5天,浓缩为1/20,加5倍量99%的酒精,把得到的沉淀物用丙酮脱水干燥。最后以100微克/1毫升的浓度溶于生理盐水,即得孢子丝菌抗原滤液。治疗方法:取孢子丝菌抗原滤液0.1或0.2毫升,在患者前臂仲侧做皮内注射,每周二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申克孢子丝菌基因差异、致病力与孢子丝菌病不同临床型别的关系。方法 ①收集不同临床型别孢子丝菌病的申克孢子丝菌分离株并提取DNA,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扩增。②BALB/c小鼠接种不同临床型别孢子丝菌病的分离株菌悬液,观察实验动物发病及病变情况。③发病小鼠皮肤及内脏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接种不同临床型别孢子丝菌病的分离株菌悬液后小鼠病变内申克孢子丝菌孢子数量及分布。结果 ①不同临床型别孢子丝菌病的申克孢子丝菌分离株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电泳带型差异较明显:播散型分离株可见1800bp、850bp、500bp、180bp,皮肤淋巴管型分离株见1400bp、800bp、700bp、500bp,皮肤固定型分离株见2500bp、1400bp、1000bp、700bp。②注射播散型孢子丝菌病分离株菌悬液的BALB/c小鼠比注射皮肤淋巴管型分离株小鼠发病早、病变部位广且死亡率高;注射皮肤淋巴管型分离株的小鼠较注射固定型孢子丝菌病分离株小鼠皮损出现早、病变范围广且严重。③实验BALB/c小鼠病变皮肤及内脏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注射播散型孢子丝菌病分离株的小鼠病变内孢子数量明显多于注射皮肤淋巴管型分离株小鼠病变内孢子数量,而后者较注射固定型孢子丝菌病分离株的小鼠病变内孢子数量多。结论 不同临床型别孢子丝菌病的申克孢子丝菌的基因差异、致病力与孢子丝菌病不同临床型别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申克孢子丝菌的基因学特征,探索其基因型特征与临床表现型的关系。方法收集不同临床型别孢子丝菌病的申克孢子丝菌分离株并提取DNA,再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方法(RAPD)进行PCR扩增。结果①共选用10个随机引物进行扩增,筛选出4个具有较好扩增片段的引物。②不同菌株同-引物扩增均见-共有DNA片段。③不同临床型孢子丝菌病的申克孢子丝菌分离株带型有差异。结论随机扩增DNA多态性研究发现申克孢子丝菌具有一定的种内差异,其DNA带型与菌株的临床型有关。  相似文献   

6.
孢子丝菌病主要以皮肤及淋巴管型为主,感染肺等内脏甚少见。作者观察了由皮肤(4株)及肺部(3株)孢子丝菌病中分离的菌株对BALB/c小鼠分别进行皮下、静脉及腹腔内攻击以研究其感染机理。  相似文献   

7.
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氏孢子丝菌引起的。口服碘化钾和局部加热常被用于治疗固定型及皮肤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而获得成功。最近报道一种新的口服抗真菌药特比萘芬治疗皮肤孢子丝菌病有效。该药属丙烯胺类,为高效、广谱的抗真菌制剂,抗菌谱包括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霉菌。作者用该药125mg每日1次治疗3例皮肤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 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三并萘芬(terbinafille)是一种新的丙烯胺类口服抗真菌药.在试管显示良好的抗皮肤真菌活性。本文报告三并萘芬治疗皮肤孢子丝菌病的效果及耐受性。5例病人均为男性,年龄20~73岁,病期8~40周(平均16周),无肝、肾或血液病史,经真菌培养证实为皮肤孢子丝菌病,其中例1、2、4、5为淋巴管型,例3为局限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多聚酶链反应随机扩增多态性DNA(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PCRRAPD)法对新疆地区固定型和皮肤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致病菌进行基因分型,并与北京和哈尔滨的菌株基因型比较,探讨新疆地区申克孢子丝菌的基因特点.方法:采用...  相似文献   

10.
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孢子丝菌引起的人和动物的皮下真菌感染性疾病,过去认为孢子丝菌病是由单一菌种即申克孢子丝菌引起,但申克孢子丝菌是多个同形种构成的复合体,最新的分类鉴定结果显示孢子丝菌病病原体除了狭义的申克孢子丝菌外,还包括巴西孢子丝菌、球形孢子丝菌、墨西哥孢子丝菌和卢艾里孢子丝菌。该文针对孢子丝菌病致病菌种、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评价及最新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从芦苇等植物及土壤中分离孢子丝菌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 为掌握吉林省自然环境中孢子丝菌的分布状态。方法 深入该病高发区通榆、农安及低发区图们等地 ,采集腐烂芦苇、玉米秸、腐木及土壤 ,从中分离孢子丝菌。分离菌株再作继代培养 ,观察菌落形态、颜色、玻片培养镜下生长形态及双相试验等鉴定菌种。结果 共分离出 2 1株申克孢子丝菌。从玉米秸、腐木及土壤中分离出孢子丝菌 ,在国内为首次报道 ,从玉米秸中分离出孢子丝菌 ,在国外亦属首次。结论 在高发区的芦苇、玉米秸及土壤中有孢子丝菌寄生 ,在低发区的芦苇、腐木中也有孢子丝菌寄生。掌握孢子丝菌在我省自然环境中的分布状态 ,对防治该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28岁。采割芦苇划伤后四肢及面部出现多个红色结节,部分结节破溃、流脓。取脓汁真菌培养阳性,经鉴定为申克孢子丝菌,诊断为皮肤播散型孢子丝菌病。给予10%碘化钾、伊曲康唑治疗4周后破溃结节愈合,部分结节缩小。用药10周后,结节变平,真菌培养阴性。半年后随访仅留色沉及浅表瘢痕,无复发。  相似文献   

13.
面部皮肤型孢子丝菌病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报道面部皮肤型孢子丝菌病72例。方法 详细观察72例患者的皮损表现,逐一做真菌学检查,部分做病理检查。采用碘化钾、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联合疗法治疗。结果 颜面孢子丝菌病的皮损形态复杂,其中淋巴管型占9.72%,局限型占90.28%,有明确外伤史的26.4%。以碘化钾为基础的联合治疗,6~8周全部治愈。结论 皮损表现和真菌学检查是诊断孢子丝菌病的重要依据。颜面孢子丝菌病形态分布以局限型为主。基层误诊率高达16%。碘化钾为首选基础用药。  相似文献   

14.
由申克氏孢子丝菌所致的感染较多见,主要引起慢性肉芽肿及溃疡。但此菌怎样侵入皮肤并致病尚不清楚。已知真菌感染如白念珠菌中菌细胞外蛋白酶的产生是入侵的重要因素。本病是否也与胞外蛋白酶的产生有关尚待证实。为此,作者以含白蛋白等不同成分的培养基培养本菌,获取了由酵母型细胞分泌的胞外蛋白酶纯品,并作了进一步研究。采用临床新分离株申克氏孢子丝菌经脑心浸汁培养基培养1周后,继续培养于适宜于2种蛋白酶(蛋白酶Ⅰ、Ⅱ)活性的3种不同 pH 的培养基中:(1)非缓冲培养基(pH5.0,均适宜于蛋白酶Ⅰ、Ⅱ的活性);(2)pH6.0的缓冲培养基(蛋白酶Ⅰ的最适 pH);(3)pH3.5的缓冲培养基(蛋白酶  相似文献   

15.
我们用生物细胞追踪装置检测了伊曲康唑等药物对犬小孢子菌单一菌丝生长速度的影响,并探讨了药物的协同作用。一、材料和方法(一)实验菌株及菌液的配制:日本千叶大学真核微生物研究中心保存实验菌株犬小孢子菌46594(以下称M。canis)为实验菌株。将受试菌株接种于马铃薯琼脂培基,25℃培养2周,集菌、过滤、离心、洗净3次,将孢子浓度调至105个/ml。(二)实验药物:伊曲康唑(ICZ)、特比萘芬(terbinafine)、氟康唑(FCZ)、二性霉素B(AMP-B)均由日本有关公司提供。受试药物用二甲基…  相似文献   

16.
报道儿童面部固定型孢子丝菌病5例,并总结儿童面部孢子丝菌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治疗等。  相似文献   

17.
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孢子丝菌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及附近淋巴系统的慢性感染性皮肤病。现将我科门诊1989年至2006年4月经真菌培养证实的46例孢子丝菌病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黑龙江地区502例孢子丝菌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近年孢子丝菌病的发病特点,为今后防治孢子丝菌病提供有力依据。方法对2014年4月—2017年4月至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经过临床表现、组织病理检查及真菌培养确诊为孢子丝菌病的50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男女比例1:2,平均年龄49.7岁,以41~65岁人群最为多见。66.5%的患者在冬春两季发病,76.2%的患者为农民,37.8%的患者有明确外伤史。皮肤固定型占74.9%、皮肤淋巴管型24.9%、皮肤播散型0.2%。患者对碘化钾、特比萘芬治疗反应良好。结论孢子丝菌病在黑龙江地区发病率高,其流行病学特点与吉林省、辽宁省相似,但不同于其他国家。碘化钾、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是其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9.
应用PCR-RFLP进行申克孢子丝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一种简单、快速的申克孢子丝菌的鉴定方法。方法 应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来源于不同地区及不同临床型别孢子丝菌病的 2 8株申克孢子丝菌以及 9种其他临床上重要的真菌进行PCR扩增 ,利用限制性内切酶HaeⅢ对PCR产物进行酶切分析鉴定。结果 所有 2 8株申克孢子丝菌和其他 9种真菌均扩增出一条约 3 5 0bp的片段 ,其中 2 8株申克孢子丝菌RFLP带型一致 ,与 9种其他临床上重要的真菌RFLP带型差异较明显。 结论 PCR RFLP可以为建立一种简单、快速鉴定申克孢子丝菌的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确定哪种孢子丝菌基因分型的方法分辨力更高,所分基因型与临床表现及地域分布相关性更好。方法 以32株不同地区及临床类型的孢子丝菌菌株为研究样本,分别进行mtDNA RFLP分型,基因组DNA RAPD分型和rDNA RFLP-Southern blotting杂交分型,并进行比较。结果 mtDNA-RFLP方法将受试菌株分为5型,分别对应Ishizaki等命名的1,4,6,7,20五种基因型;RAPD方法将受试菌株分为7种基因型(I-VII型); rDNA RFLP-Southern blotting杂交方法将受试菌株分为15种基因型(A-O型),且其所分基因型与菌株的南北方分布及临床表现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三种孢子丝菌基因分型方法中,rDNA RFLP-Southern blotting杂交方法分辨力较高,所分基因型与临床表现及地域分布相关性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