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摘 要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及软胶囊对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序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1例起病72 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5~25分的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0)。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序贯给予丁苯酞注射液及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疗程均为90 d。治疗前行NIHSS评分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后比较两组随访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BI)和改良Rankin量表(mRS)],并记录两组药品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BI分别为(88.55+16.74)和(70.67+26.18),mRS分别为(1.87+1.02)和(2.53+1.4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结论: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且安全,能改患者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90 d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较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和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 方法: 1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丁苯酞联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丁苯酞联合较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评价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C 反应蛋白(CR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 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oxLDL)、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颈动脉粥样斑块面积、不稳定斑块数量变化情况。对Hey、MDA、斑块面积、不稳定斑块变化幅度与年龄、入院NHSS评分、脑梗死体积及丁苯酞联合降脂、联合一般降脂、联合强化降脂等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出院后进行3个月的预后随访。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cy、CRP、MDA、TC、TG、LDL、oxLDL、MMP 9、c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不稳定斑块数量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SOD则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Hcy、MDA、斑块面积、不稳定斑块变化值与丁苯酞联合降脂呈正相关,而与强化降脂的相关性更高(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状态,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抑制动脉斑块形成。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探讨丁苯酞辅助治疗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内皮祖细胞(EPCs)、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侧支循环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7月我院住院治疗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9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方法分为对照组(n=40)和丁苯酞组(n=49),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丁苯酞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25 mg,ivd,qd。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梗死灶容积、临床疗效以及外周血 EPCs 数量、bFGF含量和侧支循环开放率。结果:丁苯酞组总有效率为83.7%,侧支循环开放率为79.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SS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Barthel指数则较前明显增高(P<0.05),梗死灶面积较前明显缩小(P<0.05);且丁苯酞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EPCs 数量、bFGF含量均较前明显升高(P<0.05),且丁苯酞组EPCs数量及bFGF含量治疗前后变化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辅助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可明显增加患者外周血EPCs 数量和bFGF含量,有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和神经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实验性脑梗死小鼠神经功能改善、脑保护及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 方法: 120只CD 1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手术组和丁苯酞低(20 mg·kg-1)、高(40 mg·kg-1)剂量组,每组30只。建立实验性脑梗死小鼠模型,腹腔注射丁苯酞,对照组和手术组给与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1次/d,术后持续给药2周。观察各组小鼠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计算脑梗死体积,检测血管新生率和单位面积新生血管量以及脑组织血供。 结果: 手术组小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血管新生率和数量、微血管密度、脑组织血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丁苯酞各剂量组小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手术组,血管新生率和数量、微血管密度、脑组织血供明显高于手术组(P<0.01)。丁苯酞高剂量组第7、14天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丁苯酞低剂量组,血管新生率和数量、微血管密度、脑组织血供明显高于丁苯酞低剂量组(P<0.01)。 结论: 丁苯酞能够保护实验性脑梗死小鼠的神经功能,缩小脑梗死范围,促进血管新生,提高脑梗死预后。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探讨疏风解毒胶囊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有基础鼻或鼻窦疾患的UACS患者55例随机分成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27)。对照组予氯雷他定片10 mg qd;布地奈德鼻喷剂128 μg,喷鼻,bid;罗红霉素分散片0.15 g q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风解毒胶囊40 mg·kg-1,po,tid。两组均连续用药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症状积分变化及药品不良反应,评价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85.7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37%(P<0.05)。两组患者鼻部症状和咳嗽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各项症状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方案加用疏风解毒胶囊治疗UACS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蔡德  林志绣  黄志华  林颢  罗群 《中国药师》2015,(8):1352-1354
摘 要 目的: 观察阿仑磷酸钠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PMOP患者随机分为阿仑磷酸钠片组(阿仑磷酸钠片70 mg,po,每周1次)32例、金天格胶囊组(1.2 g,po,tid)32例和联用组(阿仑磷酸钠片70 mg,po,每周1次+金天格胶囊1.2 g,po,tid)34例,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骨密度(BMD)、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KP)及肝肾功能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数据。结果: 治疗6个月后,联用组症状评分下降幅度明显优于阿仑磷酸钠片组和金天格胶囊组(P<0.05);3组的BMD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联用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阿仑磷酸钠联合金天格治疗PMOP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明显增加骨密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均给予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 (NIHSS) 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得分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5%(P<0.05)。治疗7 d,14 d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前明显降低(P<0.05),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得分则较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两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同时点 (P<0.05)。两组脑出血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对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侧支循环的影响。方法: 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奥拉西坦胶囊治疗,观察组加用奥拉西坦胶囊和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和侧支循环开放率,以及两组治疗前后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和波幅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4%(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CSS评分均降低(P<0.05),而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MoCA总分和记忆力得分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MoCA总分和各单项得分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明显缩短,波幅明显升高,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侧支循环开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对于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纠正事件相关电位P300异常,有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探究丁苯酞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水肿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再灌注6 h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右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均为5 μl),阳性对照组注射抗趋化因子样因子1(CKLF1)抗体(5 μl),丁苯酞组注射丁苯酞(5 μl)。再灌注24 h后检测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缺血右侧半球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采用ELISA、蛋白免疫印迹、实时定量PCR检测缺血半球肿瘤坏死因子(TNF α)、白细胞介素1(IL 1β)、趋化素样因子1(CKLF1)、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VCAM 1)表达。结果: 与左侧脑组织相比,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丁苯酞组大鼠右侧脑组织含水量显著增加(P<0.05),阳性对照组与丁苯酞组大鼠右侧脑组织含水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右侧脑组织含水量、CKLF1表达、TNF α和IL 1β含量、ICAM 1和VCAM 1表达、嗜中性粒细胞数目、MPO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和丁苯酞组大鼠右侧脑组织含水量、CKLF1表达、TNF α和IL 1β含量、ICAM 1和VCAM 1表达、嗜中性粒细胞数目、MPO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丁苯酞组大鼠TNF α、IL 1β含量、嗜中性粒细胞数目、MPO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而阳性对照组和丁苯酞组大鼠ICAM 1和VCAM 1 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可能通过抑制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趋化因子CKLF1表达,降低脑缺血炎性损伤,改善缺血后脑水肿,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 观察盐酸伐昔洛韦片联合膦甲酸钠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 82例女性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予盐酸伐昔洛韦片0.3g饭前空腹口服,bid;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用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40 mg·kg-1 ivd(滴注时间>1 h),tid。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比较两组疗效、药品不良反应及患者血白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与白介素-4(IL-4)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IL-2、IFN-γ明显升高,IL-4明显降低(P<0.05);且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5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05%(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伐昔洛韦片联合膦甲酸钠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联合尿道切开镜治疗尿道狭窄的疗效。方法骶管麻醉下用F8/9.8输尿管镜检查尿道狭窄情况,直视下将导丝通过狭窄段尿道置入膀胱。如尿道狭窄段无小孔通道,可从膀胱造瘘管内注入美蓝液,再用力按压膀胱,同时观察闭锁远端有无蓝色液体渗出。改尿道切开镜循导丝的后尿道于12点处切割狭窄环,前尿道于6点方向切开,边切割边推进尿道镜,直至24F尿道内切开镜进入膀胱。术后常规留置F18~F22三腔气囊导尿管4~6周,运用抗生素治疗,拔管后定期行尿道扩张1~3月。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一次切开成功。本组手术时间35~83 min,平均46 min。术后住院5~8 d。留置导尿管拔出后l周内排尿通畅,19~21F尿道扩张器通过顺利。无尿失禁、尿外渗、继发性出血,尿道热等发生。结论输尿管镜直视下留置安全导丝,再行尿道切开镜治疗尿道狭窄可有效减少尿道穿孔或假道的发生,是一种并发症少、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比较快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腮腺炎合并胰腺炎患者的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腮腺炎合并胰腺炎患者3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抑制胰酶活性及胰腺分泌药物,抗病毒治疗和禁食、补充电解质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结果 观...  相似文献   

13.
加替沙星相关血糖异常临床病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加替沙星对住院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回顾性研究,对2005年6月1日至2006年6月1日732例应用加替沙星患者及32例应用红霉素患者的血糖数据进行分析与比较,并采用排除法结合病例分析对加替沙星致血糖异常的因果关系与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结果:加替沙星引起血糖异常35例,其中高血糖27例(3.69%),低血糖8例(1.09%)。此外,35例中,非糖尿病患者为24例(68.57%),老年患者(>60岁)为27例(77.14%)。所有患者在停药及相应治疗后均恢复正常。32例应用红霉素患者未出现血糖异常。结论:加替沙星可引起血糖异常,尤其是老年患者。临床医师应了解该不良反应的风险,对使用加替沙星的患者进行血糖监测以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机械通气治疗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其优势和不足,总结经验,以更好的指导临床护理的进行。方法随机选择我院近3年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70名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密切的护理,观察病情和护理效果,并加以总结。结果对机械通气治疗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适当护理后,患者得到较好恢复,病情有所缓解,成功脱离呼吸机,同时有效减少其他并发症状的出现,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结论适当的护理,能够使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较快恢复,摆脱呼吸器帮助,病情得到有效缓解,有效率较高,同时,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择血粘度增高症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藻酸双酯钠与蝮蛇抗栓酶进行治疗。结果表明藻酸双酯钠组降血粘度有效率为80%,蝮蛇抗栓酶组为86.7%,两组均有明显降血粘度作用(P<0.0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巴胺联合卡托普利在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2018年湖北省随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9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儿给予多巴胺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心肌酶水平改善情况,评价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均降低,而血氧饱和度(SaO2)升高;研究组住院时间、HR及RR恢复正常时间、听诊肺部啰音及喘促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巴胺联合卡托普利可显著缓解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心肌酶水平,缩短住院时间,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02例,按照是否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分成合并组和单纯组,而后对这两组的临床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合并组患者的男性所占比例、吸烟者比例、患者年龄、发病年龄、抗环瓜氨酸抗体、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骨破坏发生率均较单纯组高.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可能与诸多临床指标均存在较大的相关性,临床应给予关注,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药科学》2016,(3):82-84
目的探讨胸腺肽治疗重症肺炎合并脓毒血症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2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脓毒血症患者共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皮下注射胸腺肽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5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IL-6、TNF-α、CD4~+、CD8~+、CD4~+/CD8~+。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显效率(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80.48%),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IL-6、TNF-α、CD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出现明显降低,CD4~+、CD4~+/CD8~+与治疗前比较均出现明显升高,观察组IL-6、TNF-α、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肽治疗重症肺炎合并脓毒血症临床疗效较好,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免疫功能明显提高,可作为一种治疗重症肺炎合并脓毒血症有效的方法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洁尔阴治疗尖锐湿疣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洁尔阴治疗本院门诊的尖锐湿疣患者48例总结分析如下:回资料与方法l.l临床资料近5年本院JI诊收治的尖锐湿疣86例,其中阴道发病48例(558%);诊断依据:患者本人或性伙伴有不洁性生活史,肉眼检查阴道粘膜有大小不等的、淡红色赘生物,质较脆,易出血,形状有乳头状、菜花状、疣状。1.2治疗方法患者取卧位,自行将洁尔阴原液10~20ml用阴道冲洗器注入阴道深部,抬高臀部防止药液流出,保持约10分钟,然后起立,让药液流出,每天1~2次,1周为1个疗程。2结果用药2个疗程,治愈35例(729%);部分病灶消失43例(89.6%);无效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