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依那西普对类风湿关节炎(PA)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以及白介素-17(IL-17)的影响.方法 100例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依那西普进行治疗,对2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清TNF-α、IL-6以及IL-17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17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那西普对RA的临床治疗效果好,并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TNF-α、IL-6以及IL-17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依那西普、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疗效及对患者血清IL-1、COX-2、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36)和对照组(n=32),试验组采用依那西普、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甲氨蝶呤治疗,疗程均为24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血清IL-1、COX-2、TNF-α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试验组ACR5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1、COX-2、TNF-α水平均明显较治疗前降低,试验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依那西普、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应用甲氨蝶呤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样配体1A(TL1A)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分析其与实验室和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0例RA患者和5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TL1A和IL-17水平,分析RA患者血清TL1A及IL-17水平与炎症和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 RA患者血清TL1A和IL-17浓度分别为(1031.8±634)pg/ml和(257.07±84.88)pg/ml,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309.46±59.64)pg/ml和(116.12±35.31)pg/ml(P〈0.05),TL1A和IL-17与患者的血沉、C反应蛋白、疾病活动度、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和疾病疼痛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与类风湿因子RF无相关性(P〉0.05)。结论 RA患者血清TL1A和IL-17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炎症指标及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依那西普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5例RA患者,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每周口服10~15mg甲氨蝶呤(MTX),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依那西普(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Fc),每次皮下注射25mg,每周2次,治疗12周为1个疗程,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制订的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6、12周后观察组ACR20%改善标准、ACR50%改善标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休息痛、关节压痛数、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数、DAS28等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依那西普治疗活动性RA效果肯定,安全性高,是较好的临床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依那西普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依那西普,etanercept,rhTNF:Fc)对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标签开放研究。30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试验组在每周口服甲氨蝶呤(MTX)10~15mg基础上联合应用依那西普,每周皮下注射2次,每次25mg。对照组口服相同剂量的MTX。疗程均12周。疗效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核心标准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ACR20比例分别为42.8%和21.4%(P〈0.001),ACR50缓解比例为14.3%和0%(P〈0.001)。治疗12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ACR20比例分别为71.4%和50.0%(P=0.003),ACR50缓解比例为42.9%和0%(P〈0.001)。试验组主要不良反应是注射部位局部反应。结论:MTX联用依那西普比单用MTX治疗RA起效快、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肿瘤坏死因子样配体1A(TL-1A)和白细胞介素17(IL-17)与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和病情进展密切相关,还可能与生物制剂治疗RA的疗效差异有关。本文就TL1A和IL-17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张雯丽  李慧  闫伟伟 《华北国防医药》2011,23(5):16-18,F0003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情况及其滑膜病变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活动期RA(活动期RA组)、稳定期RA(稳定期RA组)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50例外周血血清...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观察依那西普联合雷公藤饮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科64例RA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采用依那西普联合雷公藤饮片治疗,对照组使用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12周两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依那西普联合雷公藤饮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科64例RA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采用依那西普联合雷公藤饮片治疗,对照组使用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12周两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关节活动受限数、红细胞沉降率、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均较治疗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天两组关节疼痛均减轻,症状持续改善.治疗后1、2、4、8、12周观察组临床缓解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12周内,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15.6%,对照组为21.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那西普联合雷公藤饮片较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起效快,效果显著,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依那西普联合雷公藤饮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科64例RA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采用依那西普联合雷公藤饮片治疗,对照组使用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12周两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关节活动受限数、红细胞沉降率、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均较治疗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天两组关节疼痛均减轻,症状持续改善.治疗后1、2、4、8、12周观察组临床缓解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12周内,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15.6%,对照组为21.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那西普联合雷公藤饮片较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起效快,效果显著,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13.
赵艳红  刘坚 《海峡药学》2012,24(8):120-122
目的观察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依那西普,rhTNFR:Fc)对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0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试验组在每周口服甲氨蝶呤(MTX)12.5mg基础上联合应用依那西普,每周皮下注射2次,每次25mg。对照组口服相同剂量的MTX。疗程均12周。疗效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核心标准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均有改善:ACR 20%改善标准(ACR20)有效率分别为75%和30%(P<0.01);ACR 50%改善标准(ACR50)有效率为65%和15%(P<0.01)。治疗12周后各项指标进一步改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ACR20有效率分别为85%和35%(P<0.01);ACR50有效率为70%和20%(P<0.01)。试验组20例活动期RA患者经治疗,休息痛、晨僵持续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DAS28等指标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试验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注射部位反应和上呼吸道感染。结论依那西普联用甲氨蝶呤比单用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起效快、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赵先岭  于洋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34(11):3338-3342
目的探讨通络开痹片联合依那西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94例,根据住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7例)和治疗组(47例)。对照组皮下注射注射用依那西普,25 mg/次,2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通络开痹片,0.3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DAS-28、WOMAC、HAQ和VAS评分,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7(IL-17)、IL-37、环氧化酶-2(COX-2)、类风湿因子(RF)、肿瘤坏死因子样配体1A(TL1A)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0.85%和97.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疼痛指数、关节压痛指数、肿胀指数、20 m步行时间均显著减少(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症状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DAS-28、WOMAC、HAQ和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这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IL-17、IL-37、COX-2、RF、TL1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这些血清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络开痹片联合注射用依那西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可缓解患者疼痛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机体炎症因子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关节腔注射复方倍他米松联合依那西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12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关节腔注射复方倍他米松联合依那西普针治疗)和对照组(关节腔单用复方倍他米松治疗),各组均为62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关节压痛值数、血沉(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以及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的改善情况,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关节压痛缓解值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治疗组ESR、CRP、RF改善情况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总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关节腔注射复方倍他米松联合依那西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各项临床疗效指标,不良反应较单用复方倍他米松组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益气清痹解毒汤联合依那西普对难治性强直性脊椎炎(AS)活动期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的影响。方法:将76例难治性AS活动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益气清痹解毒汤联合注射用依那西普和对照组(25例,注射用依那西普),检测治疗3个月前后2组临床疗效和TNF-α、IL-6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4.12%、64.0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TNF-α、IL-6含量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益气清痹解毒汤联合依那西普能较快改善临床症状,明显抑制难治性AS活动期患者血清TNF-α、IL-6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李学荣  张榜硕  陈永平 《安徽医药》2019,23(8):1674-1676
目的 观察艾拉莫德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A)病人的近期临床疗效。 方法 按纳入标准,将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难治性RA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艾拉莫德组使用艾拉莫德联合依那西普治疗,甲氨蝶呤组使用甲氨蝶呤联合依那西普治疗,记录两组病人治疗12周后的临床指标,包括DAS28评分、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类风湿因子、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 结果 艾拉莫德组总有效率为96.66%,甲氨蝶呤组为93.33%,艾拉莫德组疗效优于甲氨蝶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4.505,P=0.034)。艾拉莫德组与甲氨蝶呤组在治疗前的DAS28评分、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类风湿因子、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12周治疗后,两组DAS28评分、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类风湿因子、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艾拉莫德组的DAS28评分、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类风湿因子、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数值均低于甲氨蝶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艾拉莫德联合依那西普对难治性RA病人具有确切的近期疗效,优于甲氨蝶呤联合依那西普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接受依那西普(etanercept,ETN)治疗52周后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骨密度改变。方法:39例患者分为对照组(MTX7.5 mg/周逐渐加量至15 mg/周,3例患者于第8周时最大剂量为20 mg/周);治疗组17例(MTX用法同前,其中2例患者于第8周时最大剂量为20 mg/周,ETN:25 mg,每周2次,皮下注射)。于治疗前、12周、26周、52周分别检测骨保护素(OPG)、血清骨钙素(OC)、降钙素(CT)、甲状腺旁素(iPTH)。并行腰椎及股骨不同部位骨密度(BMD)测定。结果:2组在治疗前血清OPG水平即有显著降低,对照组随着治疗时间的持续而进一步降低。治疗组在治疗26周后出现升高,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血清iPTH在治疗前2组均有显著升高,对照组随着治疗时间的持续而进一步升高。治疗组在治疗12周后出现升高,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2组患者腰椎、股骨颈、股骨沃德三角BMD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依那西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能减少骨丢失、有效改善患者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9.
尚华 《中国药业》2014,(12):52-53
目的探讨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10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益赛普(皮下注射,每次25 mg,每周2次)联合甲氨蝶呤(口服,每次100 mg,每周1次)治疗,对照组单用甲氨蝶呤治疗,评估两组患者在短期使用益赛普与甲氨蝶呤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晨僵时间、疼痛指数、肿胀关节数及握力等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t=3.25,2.98,3.02,4.58,P<0.05),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类风湿因子(RF)等实验室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t=3.62,3.05,6.98,P<0.05);治疗12周后,研究组患者在ACR20,ACR50和ACR70等方面的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χ2=13.20,5.67,3.98,P<0.05)。结论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用甲氨蝶呤,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测定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死亡因子-α(TNF-α)的水平,探讨这些细胞因子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RA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和健康体检者10例为正常对照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结果MTX+TGP+LEF组与MTX组比较,前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后者。治疗前RA患者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两组RA患者治疗后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与治疗前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除TNF-α外,IL-1β、IL-6均为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L-1β、IL-6和TNF-α在RA患者发病、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定期检测其水平并采取对应治疗,对降低RA患者软骨破坏,提高疗效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