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E-选择素和P-选择素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ELISA方法测定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30例正常人的CRP、E-选择素和P-选择素血清水平。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CRP、E-选择素和P-选择素水平与恢复期、对照组的相比较显著升高(P〈0.01);大面积梗死组(A组)、中等面积梗死组(B组)比小面积梗死组(C组)3种检测指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CRP、E-选择素和P-选择素水平之间均有正相关关系。结论血清CRP、E-选择素和P-选择素水平是缺血性脑卒中的有价值的标志物。可作为脑卒中发病进程和病情轻重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2.
血脂异常的临床防治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表明,血清总胆固醇(TC)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我国人群血脂水平和血脂异常患病率虽然尚低于多数西方国家,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群平均血脂水平正逐步升高。现就血脂异常的防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纤溶系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纤溶系统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41例复发缺血性脑卒中、58例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42例健康对照组血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纤溶酶的(Plg),纤溶酶(Plm)及纤维蛋白原(Fig) 含量。结果: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与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tPA-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Plg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在复发中风组明显高于初发中风组和对照组。TPA-1与房颤和中风家族史呈正相产;Plm与冠心病心绞痛呈正相关。结论: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其中血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增加和纤溶功能的降低在复发中起着重要作用;降低血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和纠正降低的血纤溶功能在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群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正逐步升高,而知晓率和治疗率低下。冠心病患者血脂达标率低。研究表明,TC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血脂异常尤其是LDL—C升高,是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血脂升高的主要损害在心血管系统,导致冠心病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解剖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可始于幼年,而LDL-C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最主要的危险因素,LDL-C增高覆盖时间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直接相关。血脂升高所导致的致死、致残正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医疗负担的重要原因,故应尽早引起全社会尤其是患者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5.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炎症标记物。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CRP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及周围动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子,对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死亡、脑卒中及心血管死亡具有预测价值。国内有关CRP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不少,但多为小样本病例对照研究。本研究旨在通过前瞻性研究观察CRP水平与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的关系,为筛选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20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 Hcy和 EPO水平,并与120例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应用 Logistic回归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判断血清 Hcy和 EPO水平与首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ROC曲线分析 Hcy和EPO的临床性能。结果缺血性脑卒中血清 Hcy和 EPO含量分别为23.1±12.6μmol/L和32.4±11.2 mIU/L;对照组含量分别为10.4±2.8μmol/L和17.6±5.2 mIU/L;观察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 EPO与 Hcy水平明显正相关(r=0.42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缺血性脑卒中与血清 Hcy含量正相关(P<0.05),与 EPO不相关(P>0.05)。结论血清 Hcy,EPO水平升高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相关,并且 Hcy为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防治尿路感染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首次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既往2型糖尿病患者459例。根据是否发生尿路感染,分为感染组(149例)和非感染组(31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包括年龄、性别、缺血性脑卒中类型、身体质量指数(BMI)、冠心病史、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葡萄糖(GLU)等;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有149例患者(32.5%)发生尿路感染。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吸烟、饮酒、缺血性脑卒中类型、合并冠心病、BMI、HbA1c含量、ALB含量可能与发生尿路感染有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3.917,95%CI(7.061,27.431),P<0.001]、HbA1c≥6.5%[OR=2.425,95%CI(1.397,4.209),P=0.002]、ALB<40g/L[OR=2.071,95%CI(1.207,30552),P=0.008]、肥胖(BMI≥28.0 kg/m2)[OR=2.240,95%CI(1.183,4.241),P=0.013]、非腔隙性脑梗死[OR=2.649,95%CI(1.639,4.280),P<0.001]是缺血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女性、肥胖、高HbA1c水平、低ALB水平、非腔隙性脑梗死是其并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未来可针对以上危险因素进一步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王燕宏  魏利华  庞晋萍  王慧聪 《临床荟萃》2007,22(21):1556-1557
脂蛋白(a)[Lp(a)]在致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被认为是早发冠心病和脑卒中的遗传标记。糖尿病易并发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其机制是多方面的,Lp(a)是否是其中的主要因素之一?文献对此有不同的报道。研究表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与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中,白细胞计数总数、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升高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阜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经CT、核磁检查确诊的36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进行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了解白细胞计教总数、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升高情况,对其升高百分率进行分析。结果结果显示:36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白细胞计数总数、分类计数中,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白细胞升高范围:10.1—27.2×10^9/L,占26.6%;中性粒细胞升高范围:70.1%-93%,占67.8%;单核细胞升高范围:8.1%-46.5%;占49.8%。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总数、中性粗细胞及单核细胞升高,男女性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总数、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升高疑似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引起其发痛原因的重要因素动脉粥样硬化(AS)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凝血因子Ⅰ(Fg)的浓度与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在早期预防和临床治疗中的理论根据。方法 回顾性对照分析4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时期凝血因子Ⅰ(Fg)浓度及MPV指标变化及与临床进展的相关性。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时期MPV与Fg水平随着病情恢复,由急性期的高水平逐渐减低,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时MPV升高与体内纤溶活性增强密切相关,也反映缺血性脑卒中危险性的大小,因此临床应对上述指标较高患者加强监测及临床干预治疗,以防止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及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冠心病并发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171例住院患者Hcy水平信息及相关临床资料,随访2.5年,分析血清Hcy水平对冠心病并发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结果 171例患者中Hcy高表达(Hcy高表达组)65例,非Hcy高表达(非Hcy高表达组)106例。Hcy高表达组患者中结局事件为冠心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13例(20.00%),结局事件为冠心病并发出血性脑卒中16例(24.62%);与非Hcy高表达组比较,Hcy高表达组患者并发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结局事件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高表达、体质量指数(BMI)≥25kg/m~2及冠心病病程≥5年3个因素与并发缺血性脑卒中呈正相关,Hcy高表达、BMI≥25kg/m~2、高血压及冠心病病程≥5年4个因素与并发出血性脑卒中呈正相关。结论 Hcy高表达可作为独立预测因子提示冠心病患者并发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增加,同时,血压状态、肥胖情况及冠心病本身病程长短也会对并发2类脑卒中预后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系。方法45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TOAST(Trai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分型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心源性脑梗死型(CE)、小动脉阻塞型(SAA)、其他明确病因的中风型(SOE)和不明原因的中风型(SUE);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为轻、中.重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筛查脑卒中组和334例无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患者或健康人(对照组)的MJ、HFR基因C677T的多态分布,详细记录卒中危险因素。结果脑卒中组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1.8%、40.5%和7.7%,对照组分别为56.9%.38.3‰和4.8%,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与中、重型缺血性脑卒中、LAA和CE型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吸烟、酗酒、伴糖尿病群体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10),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非吸烟、非酗酒、不伴糖尿病群体的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TT基因型,T等位基因是缺血性脑卒中的易患因子;MTHFR基因与吸烟、酗酒、糖尿病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过程中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脑卒中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与血浆纤维蛋白原之间关系。方法检测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及20名正常对照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浓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纤维蛋白原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纤维蛋白原浓度显著升高,间接反映病情程度;恢复期纤维蛋白浓原度仍高于对照组,提示恢复期患者仍需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内蒙古地区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发病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因素,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防治策略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方法   选取国家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2020年度内蒙古地区医院7 472例脑卒中患者的数据,对病例基本特征、临床检测指标、实验室检测指标等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计算出血性和缺血性脑卒中的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 CI)。  结果   内蒙古地区脑卒中发病以缺血性为主,占比89.7%,且男性高发。 缺血性脑卒中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出血性脑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出血性脑卒中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单因素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组的体质指数(BMI)、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明显高于出血性脑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出血性脑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缺血性脑卒中组各年龄组BMI均大于出血性脑卒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为年龄、BMI、高TC、低HDL-C、高Hcy、吸烟史和糖尿病;而相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为高血压、蒙古族和饮酒情况。 汉族人群中年龄、BMI、TC、HDL-C、Hcy水平、吸烟(史)和过量饮酒、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情况等是两类脑卒中的影响因素(P<0.05);而蒙古族人群TG、HDL-C及饮酒情况不是发生两类脑卒中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内蒙古地区脑卒中发病以缺血性为主,男性高发。糖尿病、BMI、血脂异常(高TC、低HDL-C和高Hcy)和高龄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密切。 低龄、高血压、饮酒及蒙古族人群更易发生出血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protein ,hsCRP)和血清铁蛋白(SF)在进展性与稳定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7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38例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40例为稳定性缺血性脑卒中)和40例健康人应用散射比浊法和免疫发光法测定血清hsCRP和SF浓度。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hsCRP和SF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以及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hsCRP和SF浓度与稳定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相比均明显增高,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血清hsCRP和SF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时增高,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时尤其明显。两者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独立的危险因素和预示因子。  相似文献   

16.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总胆固醇(TC)增高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为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卫生部2007年5月参考国内外指南及目前研究证据,针对我国国民现状,正式下发了最新《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为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诊疗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颈部动脉宽块之间的关系,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参考方向。方法选取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缺血性脑卒中伴血尿酸升高的60例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单纯缺血性脑卒中的14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颈部动脉斑块与狭窄的情况。结果研究组颈部动脉斑块及狭窄Ⅲ级、Ⅳ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颈部动脉斑块及狭窄程度的增加,患者血尿酸水平也不断升高(P〈0.05)。内中膜厚度大于或等于1.0mm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内中膜厚度小于110mm的患者(t=11.414,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颈部动脉斑块、狭窄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高尿酸血症直接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血尿酸的水平能够反映出颈部动脉斑块及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浓度与青年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性。方法:选取青年急性非心源性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86例为青年卒中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82例为健康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临床 资料,分析血清尿酸浓度与青年发生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联性。结果:青年卒中组的血清尿 酸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血清尿酸浓度(t=9.902,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尿酸可能是 青年发生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OR 1.006,95%CI 1.002~1.009,P<0.05)。在青 年女性中尿酸浓度升高与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OR 1.010 95%CI 1.000~1.020,P<0.05);随着青 年女性的尿酸浓度升高到一定水平,卒中的发生风险成倍增加,最高四分位数水平的研究人群相对于最低四 分位数水平的研究人群,风险比为13.037(95%CI 1.678~101.291,P<0.05)。但是在青年男性中,并未显示 出血清尿酸浓度升高与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性。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卒中患者尿酸水 平明显高于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卒中患者尿酸水平(t=-7.012,P=0.000)。结论:血清尿酸浓度与青年 女性发生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关联性,与青年男性的关联性尚不明确;其水平在不同神经功能缺 损严重程度的卒中患者中具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S100β蛋白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5例为研究对象,无卒中患者100例作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S100β蛋白的水平。同时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计算脑梗死体积大小,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中风量表(NIHS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结果(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S100β蛋白水平1-14d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S100β蛋白水平随脑梗死体积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0.925, P〈0.05)(3)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S100β蛋白水平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0.891, 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半乳糖凝集素3、S100β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其升高程度与脑梗死体积相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女性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自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50例围绝经期女性且首次发生缺血性脑卒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围绝经期女性为健康组。收集并比较两组年龄,吸烟情况,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情况,月经相关情况[是否绝经、绝经年龄、月经初潮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实验室检查相关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尿酸(UA)、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残余胆固醇(RC)、同型半胱氨酸(HCY)、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围绝经期女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高血压史、冠心病史、绝经年龄、月经初潮年龄、sdLDL-C、UA、RC、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月经初潮年龄、绝经年龄、IMT为围绝经期女性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