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南板蓝根不同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与其中靛蓝、靛玉红和色胺酮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ECOSIL 120-5-C18柱 (4.6×250 mm,5.0 μm),乙腈∶水=70∶30为流动相,柱温25 ℃,流速1.0 mL·min-1,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289 nm。测定南板蓝根不同提取物中靛蓝、靛玉红和色胺酮对应的生药材得率,并采用微孔稀释法测定南板蓝根不同提取物对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 南板蓝根乙酸乙酯提取物中靛蓝和靛玉红对应的生药材得率最高;80%乙醇提取物中色胺酮对应的生药材得率最高。南板蓝根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丙酸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MIC分别为0.155 mg/mL和0.310 mg/mL;80%乙醇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有抑制作用,MIC为0.750 mg/mL。结论 质量评价指标合理,测定方法方便、稳定、高效,南板蓝根乙酸乙酯提取物抑菌活性最佳,抑菌活性与靛蓝、靛玉红和色胺酮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古今不同加工方法对百合煎液化学成分的影响,为该药材的产地加工、饮片炮制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HPLC-Q-Orbitrap HRMS),利用准分子离子、特征碎片离子等信息,并参考相关文献和数据库信息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筛选主要差异成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差异成分进行定量研究,比较百合不同加工品煎液中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的区别。结果:从百合不同加工品煎液及鲜百合水浸液、烫煮液中共鉴别出24个成分,其中17个酚类、5个皂苷类、2个生物碱类;与鲜百合煎液比较,烫煮干百合煎液中王百合苷A、对香豆酸、秋水仙碱等成分含量减少,蒸制干百合煎液中王百合苷C含量降低,水浸鲜百合煎液中王百合苷A、王百合苷C成分含量减少;与烫煮干百合煎液比较,鲜百合煎液与水浸鲜百合煎液中成分的整体含量要高,蒸制干百合煎液除王百合苷C的含量略低外,其他成分含量要高于烫煮干百合煎液。结论:不同加工过程会对百合煎液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产生一定影响,烫煮法加工鲜百合有利于百合的保存,但会造成百...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氮素形态及不同浓度氮素施肥对大青叶生物量与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为研究提高菘蓝对氮素的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棚砂培种植菘蓝,正交设计L25(5),以大青叶的生物量及靛蓝、靛玉红含量为指标,分析3因素硝态氮(N03-N)、铵态氮(NH4-N)和酰胺态氮 [CO(NH2)2]和5种不同氮素浓度对菘蓝的影响。结果:不同的氮素形态和浓度对大青叶生物量与生物碱类成分含量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酰胺态氮对大青叶生物量的影响最大,铵态氮对靛玉红影响更大;综合考虑其生物量与生物碱成分含量,优选出1个最佳的施氮组合,即17号组合(NH4)2SO4浓度为7.5 mmol·L, KNO3浓度为2.5 mmol·L,CO(NH2)2浓度为5 mmol·L。结论:菘蓝前期以促生长为主,经济有效的平衡施氮组合能合理促进菘蓝植株生长,提高大青叶的活性成分的含量和单株生物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黄芩叶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优选黄芩叶的最佳干燥方式。方法:以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HPLC法测定6种主要黄酮成分:野黄芩苷、黄芩苷、汉黄芩苷、芹菜素、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比较自然晾晒、室内通风阴干、烘箱鼓风干燥、真空干燥和微波干燥等5种干燥方法处理黄芩叶的优劣。结果:采用微波干燥的方式黄芩叶总黄酮含量最高,含量23.00%;野黄芩苷在黄芩叶中含量较高,其中以微波干燥最高(3.62%),真空干燥最低(2.77%);微波连续加热会导致总黄酮和野黄芩苷含量下降。结论:从成本、有效成分含量和实际操作综合分析,黄芩叶应采用自然晒干或自然晾干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拟靶标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揭示不同煎煮时间和不同煎煮温度对大黄煎出的蒽醌类、蒽酮类及鞣质类等化学成分的影响,为大黄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LTQ-Orbitrap MSn)准确挖掘大黄各类化学成分的特征离子,通过特征离子确定尽量多的化学成分离子对,利用三重四级杆-质谱(QQQ-MS)的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获取各种成分的峰面积,采用多元统计分析结合配对t检验比较不同煎煮方式对大黄煎出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煎煮时间和煎煮温度对大黄煎出化学成分均有影响,短时间煎煮(15 min)有利于双蒽酮苷类和蒽醌苷类成分煎出,长时间煎煮(60 min)则利于鞣质类成分煎出;与沸水浸泡相比,沸水煎煮有利于蒽醌类、鞣质类成分煎出。结论采用拟靶标代谢组学的方法,明确指出了短时间煎煮或浸泡利于大黄泻下功效的发挥,长时间沸水煎煮利于清热解毒功效的发挥,为大黄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干燥方法 和提取温度对板蓝根、大青叶有效成分量的影响,为确定板蓝根、大青叶规范化生产的干燥技术参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晒干、阴干和不同温度的烘干方法 干燥板蓝根、大青叶,采用不同温度水浴提取有效成分,HPLC法测定靛蓝、靛玉红的量.结果 6 0℃烘干板蓝根、大青叶有效成分损失最少,以60℃烘干为标准,高温(90℃以上)干燥使板蓝根有效成分损失40%~60%、大青叶有效成分损失30%-60%,阴干也降低了板蓝根、大青叶中的有效成分的量;采用索氏提取法、以氯仿为提取溶剂、水浴温度为80~85℃时对靛蓝、靛玉红的提取率最高,其次是90、75℃,95℃的提取率最低.结论 50~80 ℃烘干和晒干是板蓝根、大青叶适宜的干燥方法 ,阴干和高温烘干的方法 不可取.采用索氏提取方法 、以氯仿为提取溶剂时,80~85℃水浴温度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杀青"对连翘Forsythia suspense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对连翘生品与杀青品的1H-NMR图谱进行分析;将核磁数据导入SMICA-P软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寻找二者的差异代谢物;并通过生物合成途径分析主要差异代谢物的降解途径。结果共指认24个代谢物,主成分分析(PCA)显示连翘生品与杀青品能明显区分,说明它们的代谢物组成有显著差异。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的S-plot结合变异权重参数(VIP)显示生品与杀青品的化学差异主要涉及10个代谢物,杀青品中连翘酯苷A、连翘酯苷C、连翘苷、芦丁、蔗糖的量较高,而生品中连翘环己醇、连翘环己醇苷、连翘环己醇酮、α-葡萄糖、β-葡萄糖的量较高。并推测生品中连翘酯苷A大幅降低的原因在于降解为连翘环己醇。结论从整体代谢物轮廓分析"杀青"对连翘化学组成的影响,证实了传统连翘产地加工"杀青"环节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也为连翘的活性成分群研究和多指标质量标准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黄韵璇  朱晓燕  侯惠婵  陈伟盛 《中草药》2021,52(20):6350-6356
目的建立南大青叶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的分子鉴别方法。方法分析36批马蓝及其混伪品的ITS2和psbAtrnH基因序列信息,根据关键差异位点建立相应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法-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鉴别方法,并考察该方法的专属性和耐用性。结果马蓝的psbA-trnH基因序列与其混伪品的无明显位点差异,ITS2基因序列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其中1个关键差异位点可被限制性内切酶Sma I识别和酶切,以此建立的PCR-RFLP鉴别方法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中专属性和耐用性的要求。结论建立了有效鉴别南大青叶的PCR-RFLP方法,且该方法适用于基原物种为马蓝的其他中药材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南板蓝根中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和液料比3个因素进行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以总生物碱提取率为因变量,利用响应曲面法对其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优选的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20.23 min,乙醇体积分数83.21%,液料比21.16∶1,南板蓝根总生物碱的最高理论提取率达0.781%.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将其修正为提取时间20.5 min,乙醇体积分数83.0%,液料比21∶1,总生物碱提取率(0.78±0.024)%,与理论值较为接近.结论:优化的提取工艺准确可靠,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甘草-青黛药对配伍的增溶作用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考察青黛-甘草药对配伍的增溶效果。方法:将甘草与青黛、甘草酸分别与靛蓝和靛玉红、柠檬酸与青黛进行配伍,采用HPLC测定各试验品中靛蓝、靛玉红的含量。结果:青黛与生、炙甘草配伍,溶液中靛蓝和靛玉红的含量均明显增多,炙甘草较生甘草约低30%;将甘草酸单铵盐直接分别与靛蓝、靛玉红按比例混合,两者含量均显著增多,约增溶4~8倍,其中2∶1为最佳比例;青黛配伍不同比例柠檬酸,溶液中靛蓝和靛玉红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甘草配伍青黛可达到增溶目的,甘草酸起主要作用,为中药药对配伍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马小毛  宁书菊  叶齐  胡永乐  蔡国倩  魏道智 《中草药》2020,51(24):6328-6336
目的 克隆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吲哚类生物碱合成途径的色氨酸合成酶(tryptophan synthase,TSB)基因,命名为BcTSB(GenBank登录号AYM45644.1),对其生物信息学和表达进行分析。方法 基于前期马蓝转录组数据库,获得BcTSB基因开放阅读框(ORF),运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基因功能做出初步预测,构建pET32a-BcTSB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SDS-PAGE检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马蓝不同组织(根、茎、叶)中TSB表达水平。结果 克隆的BcTSB基因ORF长度为1 452 bp,编码483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预测为亲水性蛋白,定位于叶绿体,该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51 665.89,pET-32a载体包含18 000的标签。SDS-PAGE分析在70 000处出现目的蛋白条带,与理论预期值大小一致。qRT-PCR分析显示BcTSB基因在马蓝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茎中的表达量最高。结论 通过对BcTSB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功能及调控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马小毛  宁书菊  叶齐  胡永乐  蔡国倩  魏道智 《中草药》2021,52(18):5697-5706
目的克隆马蓝邻氨基苯甲酸合成酶(anthranilate synthase,AS)BcASB基因(GenBank登录号QCF61930.1),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时空表达分析以及检测马蓝有效成分靛蓝、靛玉红积累量随时间的变化。方法通过RT-PCR和RACE技术,克隆BcASB基因全长,应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进行各种理化性质测定,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预测分析以及对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利用qRT-PCR技术检测BcASB基因在马蓝不同器官(根、茎、叶)中的表达模式以及在外源诱导子茉莉酸甲酯(methyl-jasmonate,MeJA)、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和乙烯利(ethylene,ETH)诱导下的表达情况;同时运用HPLC测定吲哚类生物碱靛蓝、靛玉红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克隆获得BcASB基因,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长度为765 bp,编码256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表明,该蛋白不含信号肽且无跨膜区,亚细胞结构定位于叶绿体;qRT-PCR检测结果表明,BcASB基因在马蓝叶和茎中的表达量较高,在根中表达较低;BcASB基因可响应不同外源诱导处理,而影响其转录;HPLC检测结果显示靛蓝、靛玉红含量有着明显的变化。结论成功克隆马蓝邻氨基苯甲酸合成酶BcASB基因,为进一步阐释该基因在马蓝吲哚类生物碱合成途径的作用及表达调控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超高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肼高分辨质谱联用(UHPLC-Q-Orbitrap HRMS)技术,快速识别与鉴定羊红膻药材中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 1 mm×50 mm,1. 7μm),流动相0. 1%甲酸水溶液(A)-乙腈(B)进行梯度洗脱。质谱采用ESI源,负离子一级全扫描-数据依赖性二级质谱扫描(MS2)模式采集数据。通过高分辨质谱数据解析,并结合对照品数据和相关文献对羊红膻药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识别和鉴定。结果:通过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二级碎片离子分析,并结合对照品确认、质谱裂解规律和相关文献检索,共鉴定29个化合物,包括绿原酸类化合物19个,黄酮类7个,小分子有机酸3个,其中除木犀草素葡萄糖醛酸苷和芹菜素葡萄糖醛酸苷外,其余27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药材中发现。结论:建立的UHPLC-Q-Orbitrap HRMS可快速鉴定羊红膻药材中的化学成分,研究结果为其药效物质基础、质量控制以及临床应用等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雪  谭瑾  张定堃  李芳琼  杨惟敬  杨婷  吴京  裴瑾  马鸿雁 《中草药》2024,55(13):4386-4398
目的 研究热风40、50、60 ℃干燥,微波和冷冻5种不同干燥方法对番红花Crocus sativus去柱头花朵品质和成分的影响,以期开发出干燥效果好、效率高、成本低的产地加工方式。方法 采用UPLC-Q-Orbitrap HRMS对不同干燥方法番红花去柱头花朵物质基础进行对比,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method-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进行差异分析;采用UHPLC-MS/MS法同时测定4种差异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利用抗氧化试剂以评价不同干燥方法番红花去柱头花朵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利用UPLC-Q-Orbitrap HRMS从5种干燥方法番红花去柱头花朵中共鉴定出59个共有化合物,包括1种生物碱、6种有机酸、11种氨基酸、2种核苷、33种黄酮、5种萜类、1种香豆素类成分。PCA表明,不同干燥方法番红花去柱头花朵中化学成分存在差异;OPLS-DA筛选出14个共有差异化合物,以黄酮类和氨基酸类化合物为主。UHPLC-MS/MS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法番红花去柱头花朵中的山柰酚、山柰酚3-O-葡萄糖苷、槲皮素、槲皮素3-O-葡萄糖苷含量存在差异,以微波干燥样品中槲皮素含量最高,为(63.07±2.69)μg/g。不同干燥方法样品均表现出抗氧化活性,以微波干燥效果最为显著。结论 不同干燥方法明显影响番红花去柱头花朵的品质。热风干燥和冷冻干燥存在不同程度破坏番红花去柱头花朵内部结构的问题,且热风干燥过程有效成分易被氧化,其自身的抗氧化活性降低。微波干燥番红花去柱头花朵的色泽、总黄酮含量、体外抗氧化能力都具有显著优势,可考虑作为番红花去柱头花朵的产地加工的首选干燥方法,以支撑番红花去柱头花朵进一步的综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吴发明  殷莉丽  蔡晓洋  王盼  包小红  周娟  李敏 《中草药》2016,47(20):3702-3706
目的通过化学组分测定和特征图谱分析,评价不同干燥方式对麦冬品质的影响。方法总皂苷、总黄酮和总多糖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麦冬皂苷D和麦冬甲基黄烷酮A的量采用HPLC法进行测定;特征图谱采用HPLC法建立。结果不同干燥方法对麦冬化学组分量的影响差异显著,变异系数在6.9%~20.8%,其中,阴干、晒干、冷藏干燥和晒半干后烘干对麦冬化学组分破坏程度均较小,远红外干燥和微波干燥对麦冬化学组分破坏最大;麦冬样品有18个HPLC特征峰,聚类分析可将14种干燥方法分为3类,聚为一类的干燥方法干燥条件相近。结论通过化学组分量变化和HPLC图谱特征能够有效地反映干燥方法的差异,可作为麦冬产地干燥方法筛选的技术指标,在麦冬产地加工过程中建议晒干和空气源热泵烘干机烘干相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16.
范玛莉  邢婕  李震宇  秦雪梅 《中草药》2014,45(22):3230-3237
目的比较白芍与赤芍的化学组成差异,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采用1H-NMR代谢组学技术对白芍与赤芍进行分析,通过多元统计方法找出其化学差异成分,并分析差异成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白芍与赤芍核磁共振指纹图谱中共指认出了代谢物32种,多元统计分析显示白芍与赤芍可明显区分,白芍中精氨酸、苏氨酸、乙酸、天冬氨酸、谷氨酰胺、γ-氨基丁酸、柠檬酸、丁二酸、乳酸、芍药内酯苷、6-O-没食子酰白芍苷、1,2,3,4,6-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以及没食子酸的量较高,而赤芍中丙氨酸、α-葡萄糖、蔗糖、芍药苷、儿茶素、β-谷甾醇、脂肪酸以及丹皮酚的量较高。此外,二者差异成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也存在较大差异。结论本研究从整体化学组成上比较了白芍与赤芍的差异,不仅为白芍、赤芍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而且为其功效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南板蓝根具有悠久的民间及临床药用历史,可用于治疗丹毒、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等疾病。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木脂素类、苯乙醇苷类、甾醇、萜类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南板蓝根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抗炎等作用。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系统综述了南板蓝根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质量控制,以期为南板蓝根中药的深入开发和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