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可引发生育期妇女月经周期失调、无排卵性不孕的内分泌疾病,该类患者多伴随代谢功能异常[1]。临床报道显示,约46%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被诊断为代谢综合征,且女性代谢综合征发病率在23%左右,给患者带来极大困扰[2]。目前人们公认胰岛素抵抗是导致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生殖功能障碍及糖脂代谢异常的病理基础[3]。  相似文献   

2.
杨文韬  何亚荣  姚鹏  周亚雄  曹钰   《四川医学》2024,45(3):301-304
<正>脓毒症是感染引起的宿主反应失调,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的症候群[1]。一项针对全球脓毒症患者的回顾性研究[2]显示,2017年全球脓毒症患者有4890万,死亡人数约1100万人,其病死率达19.7%。对于脓毒症患者,早期识别并及时给予恰当的处置可改善患者预后[3]。由于脓毒症患者早期临床表现呈多样性,难以识别,导致相当比例的患者存在诊断及治疗延迟[4]。目前,国内对疑诊脓毒症患者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降钙素原(PCT)、  相似文献   

3.
<正>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2》数据显示城市居民冠心病死亡率达135.08/10万,农村达148.19/10万[1],已严重影响居民健康水平。有研究表明,患者的膳食结构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有密切联系[2]。2017年我国约263万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归因于膳食因素,人数较2007年增长了38%[3]。虽然健康宣教能够提升患者膳食方面的健康素养,但将健康素养转化为健康行为过程存在一定的脱节[4]。  相似文献   

4.
马燕飞  宁宁  陈佳丽  侯爱琳  李佩芳  胡蓉   《四川医学》2022,43(10):1033-1036
<正>伤口测量是临床伤口治疗的重要步骤之一,包含伤口面积、深度、容积等的监测,伤口测量指标对于监测伤口愈合过程和评估伤口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伤口治疗的专业人士而言,无论是伤口顺利愈合或是迁延不愈,伤口测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了解伤口的演化过程,为临床伤口治疗提供有力的证据[1]。测量是管理伤口的关键,特别是对于溃疡等慢性伤口患者而言,伤口面积、容积、深度的变化可评价治疗效果,是伤口愈合的重要指标[2-3]。Flanagan[4]研究显示,  相似文献   

5.
<正>慢性腰痛是最常见的肌肉骨骼系统疾病之一,涵盖痛觉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和非特异性疼痛等类型,不同类型的疼痛经常叠加在一起[1]。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有70%~85%的人群会在其一生中的某个时候经历腰痛[2]。慢性腰痛致病因素众多,会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可能致残,造成沉重的社会负担[3]。因此,如何选择有效的方法治疗慢性腰痛成为一个热点问题。针刀治疗可以直接松解腰部粘连组织从而缓解腰部组织的压迫,缓解疼痛[4]。红外线治疗通过温热刺激局部组织,改善组织代谢,加速炎症消散,消除疼痛[5]。本课题组于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开展针刀疗法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慢性腰痛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微流控技术是一种精确控制和操控微尺度流体,以在微纳米尺度空间中对流体进行操控为主要特征的生物技术[1,2],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 chip)可以构建各种微环境,实现多种细胞间共同培养,为细胞生长提供一种与人体高度近似的环境[3,4],如肺芯片[5,6]、血管芯片[7]、肠芯片[8]、肝芯片[9]、肌肉芯片[10]等。芯片上的器官(organs-on-a-chip,OOC)是指使用3D培养技术对干细胞进行分化诱导进而形成类似于目标器官或组织的技术[11],相比于广泛使用的Transwell方法[12],它不需要使用专门设计的流动腔来模拟流体剪切力等生理特征,可以取代动物实验模型,降低药物开发成本,为药物递送和毒性筛选提供更好的平台[13]。  相似文献   

7.
<正>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以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1]。当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程度大于50%时,PD患者可出现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2-3]。疼痛是PD患者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68%~95%的PD患者会出现疼痛[4],且一般于运动症状出现前出现。目前针对PD患者疼痛的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佳,而长期的疼痛会严重降低PD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正>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主要心脏疾患进展过程的终末阶段,也是大多数心脏疾病致死事件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基本生活质量[1]。利尿剂的合理应用可以大大减轻心脏负荷,从而有效缓解心衰患者症状,恰当地使用利尿剂是心衰药物治疗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和基础[2]。有液体潴留证据的心衰患者均应使用利尿药物[3],但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有近25%~30%的心衰患者可能会发生利尿剂抵抗,而中重度心衰患者发生利尿剂抵抗的概率明显升高,进而演变为难治性心衰,甚至会诱发急性心肾综合征[4]。因此心衰合并利尿剂抵抗的治疗成为延缓心衰进展的一大重点。本文对于心衰合并利尿剂抵抗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正>胸腔镜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肺癌手术治疗[1]。但该术式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特别是术后切口疼痛,不利于术后康复。有研究显示,加速康复外科(ERAS)能够缓解手术应激,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微创外科领域[2-3]。有效的疼痛管理是ERAS的核心[4]。本文将ERAS疼痛管理应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中,观察其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一种子宫内膜相关的慢性疾病,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约影响10%的育龄妇女。主要特征是子宫内膜组织异位植入并持续存在,包括卵巢、腹膜和直肠阴道隔[1]。目前对于内异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及药物等[2]。异位病灶切除术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症状,然而约50%的病人术后5年会复发[3]。  相似文献   

11.
<正>癌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在近50%的癌症患者及超过70%的晚期癌症患者中癌痛从中度到重度普遍存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癌痛是肿瘤姑息治疗中需优先解决的问题[2]。有效的疼痛治疗是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正>射血分数保留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是一种异质性综合征,具有多种临床表型和合并症[1]。过去将其认为是一种以高血压、心脏肥厚和舒张功能减退为特征的血流动力学障碍疾病,但现在被认为是涉及多系统的临床综合征[2]。近年来,一系列大型临床研究[3-8]显示,HFpEF患者预后药物治疗的积极结果并未取得改善。因此,现有指南[9]主要强调对HFpEF患者的病因和合并症进行筛查、治疗,希望通过治疗潜在病因和合并症来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既往研究[10-11]表明,与射血分数减低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 EF)相比,HFpEF患者合并症患病率更高。EMPEROR-Preserved研究[12]公布的5 988例HFpEF患者基线特征显示,  相似文献   

13.
<正>肺癌是目前全球发病率第2位、死亡率第1位的恶性肿瘤,发病率约为11.4%,死亡率约为18%,其中约90%肺癌患者死亡原因为远处转移[1]。现代医学认为,肺癌转移与肿瘤微环境动态改变密切相关[2],通过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手段,可改善肿瘤微环境,从而抑制肿瘤微环境的形成和功能,达到抑制肿瘤转移的目的[3]。研究[4]表明,扶正类中药在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和预防肿瘤转移方面的疗效比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失眠患者发病率约为39.98%,高于欧美发达国家[1-2]。长期失眠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及抑郁的情绪,给患者生活、工作带来较大负担。目前,西医临床运用药物治疗失眠及失眠造成的焦虑、抑郁情绪,一般的用药法则为“按需使用法”[3]。虽然从用药方法、时间、剂量上已经尽可能考虑周全,但安眠药物的效用短、易成瘾、易依赖等特性并未改变,在一段时间后,仍需缩短服用间隔时间、增加剂量等来维持一定的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物质条件改善,人口高龄化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而老年人的营养风险也越来越高。研究显示,老年住院患者多发生营养不良,其发生率可达20%~71%,而营养风险状态恰恰是造成骨折的高危因素[1]。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中,髋部骨折(hip fracture, HF)是发生率最大、危害性最高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且易再次发生骨折[2]。研究表明,在整个骨科住院病患中,HF约占20%,且1年内的死亡率可高达33%[3]。  相似文献   

16.
<正>咳嗽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咳嗽三种类型,小儿咳嗽症状>4周,且X线片显示无明显异常即可确诊为慢性咳嗽[1]。小儿慢性咳嗽具有较高患病率,约为8.1%[2]。相较于成人,小儿慢性咳嗽病因较为复杂,症状轻重不一,且治疗具有个性化特征,为避免疾病对小儿身心造成不良影响,应及时诊治[3]。西医治疗主要予以消炎抗过敏、祛痰止咳等对症治疗,虽然起效迅速,但药物治疗仍存在一定局限性,长期用药有依赖性,停药后易复发,增加患者身体负担,  相似文献   

17.
<正>头颈部恶性肿瘤已成为世界上第六大常见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8%左右[1],大部分患者在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2],且其5年生存率约40%~50%[3]。因为人体头颈独特的解剖结构及其对电离辐射的高度敏感性,故以放射性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种疾病首选治疗手段[4]。在放疗过程中,放射线在杀伤恶性肿瘤细胞的同时,  相似文献   

18.
<正>癌症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我国2016年约有406.5万新发癌症病例,约有241.3万人死于癌症[2]。癌痛,作为癌症患者的主要症状,普遍存在于癌症患者的每个阶段,已经成为影响癌症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期的关键问题之一。更重要的是,癌症患者随着生命周期的延长,癌痛发生率、频率、程度及控制癌痛的难度不断增加,接受抗癌治疗的患者有59%遭受疼痛;晚期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达64%,其中75%~90%经历了重度癌痛[3]。癌痛包括背景疼痛及癌性爆发痛(break through cancer pain,BTcP)。背景性疼痛(基础性疼痛)是一种持续性钝痛,为癌痛主要类型,随病程进展加重,传统的镇痛策略通常可以控制。癌性爆发痛是一种突破背景疼痛治疗方案的极度疼痛,在基础性疼痛充分控制的情况下发生,疼痛呈间歇性,发作较快(数分钟)且持续时间较短(3~60min,发作频次每天3~4次,疼痛强度多为中至重度,VAS评分7~10分)。癌性爆发痛分为2种类型:一种为事件性癌性爆发痛(又名诱...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全球约有1.7亿人患有糖尿病,其患病率不断上升,其中90%以上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1]。T2DM传统的内科疗法包括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口服降糖药及注射胰岛素等。但长期注射胰岛素、口服各种降糖药物会使患者精神负担重、经济压力大[2-3]。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彻底治愈糖尿病的治疗手段。1995年,Pories等[4]行胃旁路术(gastric bypass,  相似文献   

20.
<正>腰痛伴神经根性疼痛又称为腰腿疼痛、下背痛、下腰痛等,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也是成年人致残的常见原因,其终生患病率为40%~60%[1]。腰痛伴神经根性疼痛按病程持续时间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类型,患者通常采用按摩、针灸等非药物治疗,目的是快速缓解症状[2]。对于非药物治疗无法缓解疼痛的患者,建议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镇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