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评价微波消融(MWA)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治疗中的作用,评估局部疗效及各因素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统计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接受超声引导下MWA术治疗的106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完全消融率、并发症和局部肿瘤进展,计算术后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并行生存率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106例患者共消融215枚肿瘤,首次消融后209枚达到完全消融(97.2%);严重并发症发生率2.8%(3/106).截至随访结束,局部肿瘤进展率6.6% (7/106);术后中位生存时间35个月;1、3、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7.7% 、50.0%、33.0%和55.7%、21.7%、5.7%.亚组分析显示,肿瘤最大直径≤3 cm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35.1%,>3 cm的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2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化疗组5年生存率为38.9%,显著高于未化疗组的10.0%(P=0.003),肝内单发转移瘤患者5年生存率为50.9%,显著高于多发转移瘤患者的16.8% (P=0.000).结论 MWA在直径≤6 cm肝转移瘤的治疗中,即使肿瘤直径较大,在完全消融后也能得到与直径较小的肿瘤相似的局部疗效和远期预后;MWA联合化疗能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远期预后,效果优于仅接受MWA;是否接受化疗、肝转移瘤数量及原发病灶手术切除时的Dukes分期是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效果。方法  42例结直肠癌肝转移者 ,其中单纯灌注化疗 14例 ,化疗栓塞 2 8例。经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 ,碘油药物乳剂和明胶海绵栓塞。结果 完全缓解 (CR) 2例 (4 .8% ) ,部分缓解 (PR) 2 0例 (4 7.6 % ) ,无变化 (NC) 18例(4 2 .9% ) ,进展 (PD) 2例 (4 .8% ) ,有效率 (CR PR) 5 2 .4% (2 2 / 42 )。平均生存期为 16 .4个月。 0 .5、1和 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 90 .5 %、6 6 .7%和 2 3.8%。结论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发生及其肝转移过程中蛋白质的表达差异,以及这些差异蛋白与肝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法(2-DDIGE)对比分析正常肠黏膜、结直肠癌原发灶及其肝转移灶中的蛋白质组表达差异,经质谱分析鉴定差异蛋白点。采用免疫组化方法验证差异蛋白在结直肠癌及其肝转移灶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结直肠癌原发灶与肝转移灶组织中蛋白质组分有明显差异。平均每张胶大约有900个蛋白点,结直肠癌原发灶与肝转移灶组织比较,差异倍数为1.5倍,差异点数目为46个。共分析了20个差异蛋白点,其中2个蛋白点在肝转移灶组织中表达下调,16个蛋白点肝在转移灶组织中表达上调。经质谱鉴定,激活蛋白因子2B、腺苷蛋氨酸变异体在肝转移灶组织中表达下调,锌指蛋白64同系物、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4、人精氨酸酶、人谷胱甘肽S-转移酶A3、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9等蛋白在肝转移灶中表达上调。经免疫组化方法验证人精氨酸酶表达在肝转移灶组织中高于原发灶组织。结论结直肠癌原发灶及其肝转移灶蛋白质组表达有显著差异,一些差异蛋白与结直肠癌的肝转移相关。人精氨酸酶可能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生物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肝动脉内持续灌注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5-Fu)/甲酰四氢叶酸钙(CF)经肝动脉持续性灌注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无外科手术指征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其原发病灶均已作根除术,依据肝动脉内化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A组32例,采取经皮肝动脉内植入药盒,术后经药盒每个月连续5d持续灌注5-Fu/CF及地塞米松;B组30例,采取每个月1次肝动脉插管大剂量灌注5-Fu/CF。结果:A,B组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分别为50.0%和23.3%(P<0.05)。A组1年,2年生率分别为65.6%,39.3%,B组分别为36.7%,11.5%(P<0.05)。A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65.6%,39.3%,B组分别为36.7%,11.5%(P<0.05)。A组生存质量明显改善,肝,胆,胃十二指肠毒性均较B组低。结论:经药盒肝动脉持续性灌注5-Fu/CF并配合地塞米松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前瞻性评价扩散加权成像(DWI)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选择性内放疗(SIRT)后肿瘤反应的早期预测能力。方法评价21例病人的41个转移灶,年龄(62.9±9.9)岁。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MRI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病变中的诊断价值进行Meta分析.方法 检索自建库起至2020年4月12日PubMed、EMBASE、Cochrane、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有关MRI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相关文献.按照诊断试验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运用QUADAS-2文献质量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树突状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生物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9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均给予TACE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DC-CIK生物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免疫功能、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近期有效率和临床获益率分别为46.7%和84.4%,对照组患者的近期有效率和临床获益率分别为22.2%和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4 +/CD8+及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TACE联合DC-CIK生物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可显著提高患者近期疗效,增强免疫功能,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在结直肠癌肝转移(CLM)中的治疗效果,为合理选择治疗手段提供依据。方法 解放军306医院收治的28例患者,包括男17例,女11例,中位年龄63.8岁(31~86岁),共计54个病灶,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平静呼吸状态下的CT增强扫描影像分别进行大体肿瘤体积(GTV)、临床靶区体积(CTV)和计划靶区体积(PTV)的勾画,CTV为GTV外放5 mm,GTV为CTV外放5~10 mm。以50%~60%等剂量曲线作为处方剂量曲线,单次3~6 Gy,总剂量39~45 Gy,等效生物剂量50.7~65.3 Gy。治疗后3个月开始复查,以增强CT或MR显示的病灶体积的变化做为评价疗效的依据。根据RTOG毒性诊断标准对不良反应进行诊断和分级,比较局控率和生存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15.1个月(3~30个月),随访终点有7例患者存活。局控率为79.2%,1年和2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2.7%和48.6%。病灶体积与局控率关系密切,当体积小于14 cm3时,肿瘤局控率明显高于病灶体积大于65 cm3时(χ2 = 4.17,P<0.05)。病灶体积大于180 cm3时,肿瘤局控率为零。不良反应包括治疗后乏力(60.7%),1、2级消化道反应(28.6%),一过性1、2级骨髓抑制(46.4%),一过性转氨酶增高(17.8%)。全组未发生3级以上及晚期不良反应。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做为选择性病例尤其是不能手术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首选局部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在评价结直肠癌肝转移系统治疗疗效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系统治疗后经手术切除的4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83个肝转移瘤,所有患者术前行Gd-EOB-DTPA增强MRI检查.判断动脉期强化特征(环形强化/非环形强化)、肝胆期强化特征(靶样强化/非靶样强化),测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结肠直肠癌肝转移(CRL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为24例化疗失败或不能耐受化疗的CRLM患者共计65个肝转病灶行CT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粒子的放射性活度介于0.5 ~ 0.7 mCi,每例患者接种的粒子数为18 ~ 109枚,最小边缘剂量为110 ~ 160 Gy.植入后进行质量验证.结果 在6个月的随访中,肿瘤的最长径基线和从术前(7.21±3.28) cm降到术后3个月时的(4.47±3.34)和6个月时的(3.94±2.05)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由术前的(293±89) ng/ml降至术后3、6个月的(198±103)ng/ml、(155±61)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死亡.1、2年生存率分别为87.5%和75.0%.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CRLM微创、安全,近期疗效确切,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1.
结直肠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远处转移是导致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不同于广泛性转移,寡转移是肿瘤转移过程中的一种中间状态,积极治疗预后较好。随着放疗技术的进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肿瘤局部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就结直肠癌肝肺寡转移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肝脏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和长期生存的主要原因。结直肠癌肝脏转移是多因素参与、多步骤的复杂生物学过程,其作用机制目前仍不清楚。作者旨在对结直肠癌肝脏转移的机制及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Purpose

To assess the value of multiphase-subtraction-CT for early detection of colorectal-liver-metastases (CRLM).

Methods and materials

In 50 patients suspected of CRLM a routine pre-operative 4-phase-CT-scan of the upper abdomen was obtained. All 12 possible image subtractions between two different phases were constructed applying 3D-image-registration to decrease distortion artefacts induced by differences in inspiration volume. Two experienced radiologists initially reviewed the conventional 4-phase-CT for malignant and/or benign appearing lesions and at least 1-month hereafter the same 4-phase-CT now including the subtracted images.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to histology reports or to a combination of surgical exploration and intraoperative ultrasound together with results from pre-operative PET and follow-up examinations.

Results

Although an additional number of 31 malignant appearing lesions were detected on the subtraction images, none proved to represent a true CRLM. Interobserver agreement (κ) decreased from 0.627 (good) to 0.418 (fair).

Conclusion

Adding linearly co-registered subtraction-CT images to a conventional 4-phase-CT protocol does not improve detection of CRLM.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 Colorectal cancer has a tendency to involve the liver. Unfortunately, for the patients with liver metastasis surgical resection rate is very low, and so chemotherapy becomes a primary treatment method. Some authors have reported that systemic chemothe- rapy via the chrono-modulated infusion can decrease the toxic effects of the anticancer drugs because of the effect of circadian rhythms[1], and if chemotherapy via the arterial infusion, the local concentration of the drugs in tumo…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胃癌大肠转移的X线钡灌肠表现。方法:104例胃癌入院术前检查发现结肠转移或胃癌术后转移入院治疗的病例。分析钡灌肠初次发现大肠转移征象的年龄、发现胃癌原发病变距初次发现大肠转移的间隔时间、转移病变的发生部位和病变造成的X线钡灌肠图像上的肠管变形和粘膜面的改变。结果:104例胃癌结肠转移,男67例,女37例。胃癌术前检查中发现结肠转移者32例,术后发现的大肠转移中,多数转移发生在手术后3年内(占91.3%)。胃癌原发灶的肉眼形态BorrmannⅢ型(28例)和BorrmannⅣ型(65例)者占89.4%,组织学中以低分化腺癌和印戒细胞癌为主要成分者占91.3%。X线钡灌肠检查显示大肠转移的好发部位为横结肠(80),其次为直肠(50)。转移灶可累及多节段肠管,其中横结肠中1/3段(47),横结肠左1/3(44),横结肠右1/3(39)和直肠腹膜返折之上(39)。X线显示肠管单侧变形者227处,双侧变形者96处。黏膜面表现为梳齿状黏膜纹聚集改变253处,颗粒结节状改变23处,外压性改变20处,弥漫性改变62处。结论:胃癌大肠转移的好发部位为横结肠和直肠,结肠黏膜面的梳齿状黏膜纹聚集为胃癌大肠转移的主要X线钡剂灌肠表现。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肝癌大国, 近年来肝癌治疗方式越来越趋于综合性的治疗, 主要包括手术、消融、介入栓塞、放疗、化疗、靶向、免疫、肝移植等治疗。目前, 肝癌手术切除率低是影响预后主要因素之一, 肝癌术前新辅助治疗或转化治疗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手术切除率, 改善预后。随着放疗和免疫治疗在肝癌综合治疗中的快速发展, 肝癌术前放疗及免疫独特的治疗效果逐渐被证实改善患者预后。故本文通过搜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 综述了肝癌术前放疗及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超声多普勒肝脏血流灌注指数诊断结肠直肠癌肝脏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对象为正常对照组18例和78例结肠癌患者,后者分为肝脏转移、肝内无转移、局部复发3组;利用脉冲多普勒超声测定了这4组病例的肝动脉、门静脉血流量,并计算出多普勒肝血流指数DPI.结果4个组之间的肝脏总血流灌注量相差不明显(P>0.05).肝脏转移组DPI为0.43±0.14,明显高于肝内无转移组的0.22±0.09、局部复发组的0.24±0.09及对照组的0.17±0.07(P<0.05),以是否DPI>0.3来判断肝内有无转移瘤的灵敏度为86.4%、特异度78.6%、阳性预期值61.3%、阴性预期值93.6%.结论DPI的测定简便、重复性好,其增大主要与肝动脉内径的增粗、平均血流速度的加快有关,在已知患有结肠直肠癌的情况下,DPI的测定可成为早期判断有无肝内转移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