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席娟 《当代医学》2013,(33):7-8
目的:研究MR扩散张量成像(DTI)在创伤性轻微脑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26例轻微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及50例骨科无任何脑部疾病史以及脑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常规CT、MRI及DTI检查,比较两组患者不同部位脑组织(额叶、胼胝体膝部、半卵圆中心、胼胝体压部、顶枕叶、内囊前肢和内囊后肢)各向异性(FA)值。结果对照组额叶、胼胝体膝部、半卵圆中心、胼胝体压部、顶枕叶、内囊前肢和内囊后肢FA值分别为(5.31±0.22)、(8.36±0.22)、(5.88±0.29)、(8.82±0.31)、(5.96±0.17)、(7.90±0.32)、(7.96±0.19);试验组额叶、胼胝体膝部、半卵圆中心、胼胝体压部、顶枕叶、内囊前肢和内囊后肢FA值分别为(3.05±0.30)、(7.05±0.21)、(4.02±0.23)、(7.17±0.26)、(4.22±0.13)、(6.33±0.24)、(6.31±0.10)。试验组患者不同部位脑组织FA值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DTI对轻微创伤性脑损伤敏感性较高,能够准确显示白质纤维的损伤情况,诊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对脑外伤导致轴索结构损伤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29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TBI组)进行DTI检查,在工作站上处理获得各向异性(FA)图,测量TBI组和对照组半卵圆中心、胼胝体膝部和压部、内囊前肢和后肢及脑桥的FA值。TBI组根据临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轻度组(≥13分)和中重度组(≤12分),并分别与对照组进行FA值比较,将TBI组各兴趣区的FA值与临床GCS评分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轻度TBI组半卵圆中心FA值下降,中重度TBI组半卵圆中心、胼胝体膝部和压部及内囊前肢和后肢的FA值不同程度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BI组半卵圆中心、胼胝体膝部和压部及内囊前肢和后肢的FA值与GC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DTI是诊断创伤性轴索损伤的敏感序列。FA值下降能反映神经轴索的损伤及程度,有助于评判TBI的伤情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王晓杭  陈眉  侯群  曹志坚 《浙江医学》2020,42(3):218-222
目的通过弥散张量成像(DTI)功能MRI检查观察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状态(PSD)患者脑内不同区域功能变化,探索PSD的发病机制。方法对3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PSD21例,非PSD17例)行DTI功能MRI检查,测量感兴趣区的各项异性分数(FA),比较两组患者脑内8个解剖部位FA值、梗死灶中心区FA值、FA下降百分比和脑梗死侧FA差值百分比及偏侧化指数(LI),并分析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相关性。结果(1)PSD组两侧额中回白质的FA值均较非PSD组降低(均P<0.05),其他解剖部位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内比较时PSD组左侧内囊前肢FA值较右侧低(P<0.05),其余解剖部位(除外胼胝体膝部和压部)的双侧FA值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2)两组间内囊前肢的LI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5个解剖部位(除外胼胝体膝部和压部)的LI值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3)两组患者梗死灶中心区FA值、FA下降百分比和脑梗死侧FA差值百分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4)两组患者8个解剖部位的FA值、梗死灶中心区FA值、脑梗死侧FA差值百分比和FA下降百分比与HAMD评分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DTI显示PSD组患者存在双侧额中回白质结构异常,双侧内囊前肢白质结构异常有不对称性,提示前额叶背外侧白质损害破坏了前额叶-边缘系统环路可能对PSD的发生有重要作用,左侧内囊前肢白质结构异常可能参与了PSD的发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在评价足月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中的价值。方法搜集临床确诊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的患儿15例,有窒息史但临床未诊断为HIE的患儿15例及正常组新生儿15例,应用1.5T磁共振仪对所有患儿及正常新生儿出生后行颅脑常规序列和DTI序列扫描。测量HIE组、窒息非HIE组及对照组新生儿颅脑各感兴趣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 FA)值并比较各组间FA值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IE组患儿额叶白质、内囊后肢、胼胝体压部、大脑脚及半卵圆中心FA值较对照组患儿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非HIE组患儿额叶白质、内囊后肢、胼胝体压部及半卵圆中心FA值较对照组新生儿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IE组患儿较窒息非HIE组患儿内囊后肢FA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可以早期发现窒息患儿脑损伤并指导临床进行早期干预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豆状核白质纤维异常的磁共振(MRI)表现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将9例豆状核白质纤维异常患儿及与其性别、年龄相匹配的9例正常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常规脑MRI平扫检查后,行脑的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得到表观扩散系数(ADC)图、部分各向异性(FA)图及彩色编码FA图。分别于胼胝体体部及双侧豆状核、背侧丘脑、半卵圆中心、内囊前肢、内囊膝部、内囊后肢、大脑脚水平皮质脊髓束设置感兴趣区(ROI),测定每个ROI的FA、ADC值,并分别以环池水平的桥脑及矢状位的豆状核区为ROI,作出投射纤维束图。结果9例患儿均有癫痫症状,豆状核在常规MRI上均未见异常,但ADC图、FA图显示患儿双侧豆状核呈高信号,彩色编码FA图示病变区呈红色。经脑干ROI的投射纤维束图显示形态异常3例,经矢状位豆状核ROI的白质纤维束图显示较多异常纤维束呈左右走行。9例颅脑正常儿童均未见异常。与颅脑正常儿童相比,患儿双侧豆状核、背侧丘脑FA、ADC值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余部位的FA、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豆状核白质纤维异常与患儿癫痫发作具有密切的关系。癫痫发作的患儿常规MRI未见异常时,进行DTI检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DTI技术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及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患者脑白质细微结构的改变,探讨DTI对AD和aMCI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神内医师诊断AD和aMCI患者各15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NC组,15例)。利用DTI技术测量上述三组被试者不同脑白质区FA和ADC参数值,比较分析三组之间脑白质细微结构的改变并对其进行鉴别诊断。结果:aMCI组、AD组MMSE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MCI组双侧颞叶、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等脑区,AD组双侧颞叶、右侧枕叶、双侧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等脑区FA值均低与正常对照组,且AD组FA值下降区域更广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MCI组双侧颞叶、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等脑区,AD组双侧颞叶、左侧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等脑区ADC值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DTI技术对aMCI与AD患者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外囊、内囊、胼胝体、扣带回脑白质区FA值与ADC值的测量,可以评估两者脑白质完整性的变化,并通过脑白质受损程度,对AD以及aMCI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TI)研究正常成人不同部位脑白质纤维束各向异性程度,探讨部分各向异性值(FA)与年龄引起的脑白质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MRI头颅扫描检查的正常者45例,按年龄分为3组:25~35岁(青年组,15例)、45~55岁(中年组,15例)和65岁以上(老年组,15例),行脑部MR横轴位检查,扫描序列:T1WI、T2WI、FLAIR、DWI和DTI扫描.选择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内囊前肢、内囊后肢、额叶白质、半卵圆中心、尾状核头部、丘脑等部位作为兴趣区(ROI),测量其F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受试者中大脑左右半球对应部位的FA值无显著性差异.不同部位的脑白质FA值的由大到小依次为:胼胝体压部和膝部、内囊后肢、内囊前肢、半卵圆中心、额叶白质、丘脑、尾状核头部;胼胝体膝部、半卵圆中心和额叶白质的各向异性FA值,随年龄增大而降低,各年龄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胼胝体压部FA值随年龄增大而降低,老年组和青年组以及老年组和中年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囊前肢、内囊后肢的FA值也随年龄增大而降低,但只有老年组和青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丘脑和尾状核头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脑白质FA值随年龄增大而降低,尤其是胼胝体膝部、半卵圆中心和额叶白质.在用DTI技术观察和诊断脑疾病,必须考虑到患者年龄因素以及与年龄有关的脑白质微细结构的相应退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早产脑瘫和足月脑瘫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安徽省儿童医院确诊的64例脑瘫患儿,依据孕周大小分为早产组32例与足月组32例,运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88项(GMFM-88)评价患儿的运动障碍程度;选取内囊前肢(ICAL)、内囊膝部(ICGL)、内囊后肢(ICPL)、胼胝体膝部(GCC)、胼胝体体部(BCC)、胼胝体压部(SCC)和大脑脚部位作为感兴趣区(ROI),测量弥散各向异性(FA),比较两组不同ROI的FA值;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两组各ROI的FA值与GMFM-88分值的相关性。结果 早产组的FA值在各部位均小于足月组,右侧ICPL、SCC和双侧大脑脚部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组DTI内囊前肢、膝部和后肢的FA值和GMFM-88分值之间呈现正相关(P<0.05),其中内囊后肢的相关系数最高(r=0.572,P=0.001);足月组各部位FA值和GMFM-88分值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早产脑瘫的整体白质发育较足月脑瘫明显延迟;在评价运动功能方面DTI在早产脑瘫中的应用价值高于足月脑瘫患儿。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Meta分析综合定量评价MR弥散张量成像对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Ovid、Springer、Elsevier、LippincottWilliamsWilkins(Lww)数据库及中国期刊网国内文献库(CNKI)1997年1月至2016年12月公开发表的中英文文献,分析软件为RevMan5.3,合并效应量为加权均数差(weightedmean difference,WMD)。结果纳入研究DTI诊断HIE的文献共13篇。结果显示:(1)轻、中、重度HIE组新生儿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压部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比对照组新生儿低,其中内囊后肢WMD及95%CI为-0.04(-0.06,-0.02)、-0.07(-0.10,-0.03)、-0.07(-0.10,-0.03);胼胝体压部WMD及95%CI为-0.09(-0.10,-0.07)、-0.09(-0.12,-0.06)、-0.19(-0.33,-0.05);胼胝体膝部WMD及95%CI为-0.06(-009,-0.03)、-0.07(-0.10,-0.05)、-0.13(-0.21,-0.06)。(2)轻度HIE组新生儿在顶叶白质、额叶白质区FA值与对照组新生儿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中重度组FA值比对照组新生儿低。(3)豆状核、丘脑、尾状核及放射冠区FA值与对照组新生儿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囊后肢、胼胝体压部及膝部是HIE受累最明显的部位;其FA值降低可为HIE的早期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评估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患者的诊断和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7月-2015年4月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临床诊断为aMCI的患者115例,根据损害认知领域的情况分为单一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aMCI-s)组(60例)和多领域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aMCI-m)组(55例)。分别在就诊时、出院后第12个月时对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影像学DTI扫描,评估患者转归情况以及感兴趣区各向异性分数(FA)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 随访结束后,由于患者死亡、颅脑影像学异常、无故失访等情况,最终共纳入94例患者,其中aMCI-s组50例,aMCI-m组44例。94例患者中有24例12个月后转化为阿尔茨海默病(AD),总转化率为25.5%。aMCI-s组和aMCI-m组AD转化率分别为16.0%(8/50)和36.4%(16/44),两组AD转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P=0.02)。aMCI-s组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扣带回FA值高于aMCI-m组,胼胝体膝部、额枕下束、上纵束Ⅱ ADC值低于aMCI-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CI-s组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扣带回FA值高于aMCI-s转化为AD组,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扣带回、上纵束Ⅱ ADC值低于aMCI-s转化为A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CI-m组胼胝体膝部、扣带回、额枕下束FA值高于aMCI-m转化为AD组,胼胝体膝部、扣带回、上纵束Ⅱ ADC值低于aMCI-m转化为A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CI-s转化为AD组和aMCI-m转化为AD组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扣带回、额枕下束、上纵束Ⅱ FA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MCI-s转化为AD组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扣带回、额枕下束、上纵束Ⅱ ADC值低于aMCI-m转化为A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CI-m较aMCI-s更容易发展为AD,DTI能够反映aMCI的病理变化程度,鉴别诊断aMCI类型并判断其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定量测定ADC值,探讨ADC值在随访复查婴幼儿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应用价值,揭示HIE影响患儿脑髓鞘发育及预后状况的特征.方法 追踪复查45例6-30个月婴幼儿期足月HIE患儿,依据新生儿期初查时临床表现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组进行DTI检查,测定三组患儿相同感兴趣区的表观弥散系数 (ADC)值.结果 ADC值在胼胝体压部、内囊后肢、放射冠、额叶白质、顶叶白质、豆状核各个感兴趣区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除豆状核外,ADC值随病情加重而升高.结论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的ADC值,在HIE追踪复查中可定量反映新生儿期不同轻重程度HIE患儿脑损伤对不同时期脑白质髓鞘发育的影响度,较常规磁共振成像评价更为早期、准确、客观、敏感;为HIE患儿脑损伤程度提供了有价值的监测指标.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成年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胼胝体可能存在的微细结构异常,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成年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病例组)及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28例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查;分别于胼胝体膝部、体部及压部最厚的部位设置感兴趣区,测取部分各向异性值(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值(ADC值)。结果病例组患者胼胝体膝部及体部FA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而胼胝体压部FA值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 >0.05);胼胝体各部位ADC值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 >0.05)。病例组患者年龄与胼胝体各部位FA值及ADC值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 >0.05);病程与胼胝体膝部及体部FA值均呈统计学负相关(P <0.01),而与胼胝体压部FA值及各部位ADC值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 >0.05);HAM-A评分与胼胝体膝部及体部FA值均呈统计学负相关(P <0.01),而与胼胝体压部FA值及各部位ADC值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 >0.05)。结论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存在胼胝体神经纤维微细结构完整性的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方法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脑白质损害的特点。 方法 对10例男性OSAS患者和10名年龄及文化程度相当的男性健康志愿者,分别行脑部T1WI、T2WI 、FLAIR和DTI 扫描。选择双侧额叶白质、前部扣带回、前部扣带、内囊前肢、内囊膝部、内囊后肢、半卵圆中心、视放射、前角周围白质、后角周围白质、尾状核头部、丘脑、海马旁回、外囊以及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干、胼胝体压部作为兴趣区(ROI), 分别测量部分各向异性分数值( FA)、平均扩散系数(AD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OSAS组右侧额叶白质、胼胝体压部、左侧前部扣带回、右侧前部扣带回、左侧前部扣带、右侧前部扣带、左侧半卵圆中心、左侧前角周围白质、左侧后角周围白质、右侧后角周围白质、左侧海马旁回、右侧海马旁回、左侧外囊、右侧外囊的FA值分别为:0.444±0.025、0.776±0.028、0.154±0.021、0.152±0.017、0.372±0.022、0.351±0.029、0.501±0.029、0.242±0.031、0.338±0.029、0.360±0.022、0.167±0.027、0.177±0.023、0.441±0.034、0.449±0.036,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而左侧额叶白质、内囊前肢、内囊膝部、内囊后肢、视放射、右侧半卵圆中心、右侧前角周围白质、尾状核头部、丘脑、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干的FA值则无明显变化((P>0.05)。右侧额叶白质、胼胝体干、胼胝体压部、左侧前部扣带回、右侧前部扣带回、右侧前部扣带、左侧半卵圆中心、左侧前角周围白质的ADC值分别为:8.589±0.264、8.197±0.253、8.218±0.194、12.151±0.454、12.113±0.524、8.954±0.177、7.333±0.220、9.186±0.46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而左侧额叶白质、内囊前肢、内囊膝部、内囊后肢、左侧前部扣带、右侧半卵圆中心、视放射、右侧前角周围白质、后角周围白质、尾状核头 部、丘脑、海马旁回、外囊、胼胝体膝部的ADC值则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 OSAS病人联络纤维、联合纤维和投射纤维等三种白质纤维同时受损;双侧前部扣带回、海马旁回等皮质也受累;DTI可作为早期发现OSAS白质损害、评估预后及治疗效果的一种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探讨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两种亚型与轻度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联合纤维束各向异性分数(FA)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特点,评价DTI在aMCI与AD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及听觉语言记忆测试(AVMT)筛查,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唐山工人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AD组41例,单一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aMCI-s)组37例,多领域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aMCI-m)组40例。应用超导磁共振仪行全脑横轴位TSE序列无间隔连续扫描,原始数据于扫描结束后进行处理,在不同层面的B0图、彩色张量图上测量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顶叶、枕叶、额叶及扣带回FA值和ADC值,控制在2个体素的感兴趣区(ROI)。数据均在盲法下测量,并于次日重新测量、计算,取平均值。结果 3组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右侧顶叶、右侧枕叶、右侧额叶FA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左侧顶叶、左侧枕叶、左侧额叶、右侧扣带回及左侧扣带回FA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D组左侧顶叶、左侧枕叶、左侧额叶、右侧扣带回及左侧扣带回FA值低于aMC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各脑区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MCI-m组和AD组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右侧顶叶、右侧枕叶、左侧枕叶、右侧额叶、左侧额叶ADC值高于aMCI-s组,AD组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右侧顶叶、左侧枕叶、右侧额叶、左侧额叶ADC值高于aMCI-m组;AD组左侧顶叶、右侧扣带回及左侧扣带回ADC值高于aMCI-s组和aMCI-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CI-s与aMCI-m神经纤维完整性差异较为显著,但其各向异性扩散度的区分不甚显著,而ADC值或可作为aMCI分型的影像学标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联合听性脑干反应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就诊的ASD患儿60例(观察组),其中轻中度患儿40例,重度患儿20例,同时选取正常儿童60名作为对照组,分析DTI参数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扩散系数(ADC)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参数差异。结果:观察组胼胝体压部FA明显高于对照组(t=6.433,P<0.05),而ADC明显低于对照组(t=8.468,P<0.05)。观察组Ⅰ波潜伏期较对照组缩短(t=3.417,P<0.05)。观察组重度患儿胼胝体压部FA明显高于轻中度患儿(t=2.457,P<0.05),而胼胝体压部ADC和Ⅰ波潜伏期明显低于轻中度患儿(t=4.564,P<0.001;t=3.519,P<0.05)。胼胝体压部FA、胼胝体压部ADC和Ⅰ波潜伏期预测重度AS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7、0.789和0.700(均P<0.05)。结论:核磁定量参数联合听性脑干反应在ASD的诊断和患儿疾病严重程度鉴别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袁建华  丁忠祥  陈方宏  李玉梅  毛德旺  狄幸波  郑劼 《浙江医学》2007,29(11):1145-1148,F0003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在脑梗死患者中对病变侧与对侧脑不同部位的部分各向异性值(FA)和平均扩散系数(ADC)的检测价值。方法对17例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和8名正常成人(正常对照组)进行常规MRI和DTI检查,分别测量半卵圆中心、侧脑室后角旁、内囊前肢、膝部、后肢、豆状核、胼胝体膝部、压部及梗死灶中心感兴趣区的FA、ADC值。结果正常对照组左右侧FA、A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梗死组病变侧与"正常侧"不同部位FA比较,除梗死灶中心、内囊后肢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余各个部位FA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梗死组病变侧与"正常侧"不同部位ADC比较,梗死灶中心与对侧ADC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个部位ADC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组与梗死组"正常侧"不同部位FA、ADC比较,侧脑室后角旁、内囊膝部FA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侧脑室后角旁ADC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梗死侧的对侧镜像区并不是通常所认为的"正常侧"。对脑梗死进行定量研究时,不能简单地以对侧镜像区为参照,而应该以大样本的志愿者建立正常对照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白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测量与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一致性.方法 收集经临床确诊的HIE新生儿38例,7d内行颅脑常规MRI、DWI检查及NBNA评分,再行DTI测量,测量的脑白质感兴趣区为内囊、胼胝体、半卵圆中心.所有患儿依据常规MRI、DWI表现进行损伤程度分组,并对各组患儿DTI FA值与NBNA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38例HIE患儿中,轻度20例,中度13例,重度5例.3组患儿同一部位FA值随着HIE损伤程度的加重而明显减小,呈线性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3组患儿各感兴趣区FA值与NBNA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新生儿HIE脑白质区DTI表现与NBNA评分具有一致性,能给HIE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张小兵  包庆泉  俞学斌 《浙江医学》2020,42(19):2071-2074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运动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住院且采取保守治疗的HICH患者22例,分别在发病后10~14d、6个月行DTI检查,测量大脑脚、内囊后肢、胼胝体部分各向异性值(FA),计算患侧FA/健侧FA比值(rFA),同时进行皮质脊髓束(CST)损伤分级。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发病后6个月的运动功能。分析rFA与运动功能的关系,以及rFA对运动功能的预测效能。结果发病后10~14d、6个月患侧大脑脚、内囊后肢FA较健侧均明显降低(均P<0.05)。CST1~2级患者大脑脚、内囊后肢rFA均高于3~4级患者(P<0.05),而NHISS低于3~4级患者(P<0.05)。发病后6个月患侧胼胝体体部FA明显高于发病后10~14d(P<0.05);但不同时点胼胝体膝部及压部F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病后10~14d患侧大脑脚、内囊后肢rFA与6个月NHISS均呈负相关(r=-0.486、-0.719,均P<0.05)。发病10~14d患侧大脑脚rFA预测6个月运动功能的AUC为0.78,最佳截断值为0.85,灵敏度为0.57,特异度为1.00;发病10~14d患侧内囊后肢rFA预测6个月运动功能的AUC为0.80,最佳截断值为0.73,灵敏度为0.64,特异度为0.87。结论DTI能直观地显示HICH患者CST受损程度并进行量化,且发病后10~14d大脑脚及内囊后肢rFA可用于运动功能的预测,其中内囊后肢rFA的预测效能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评价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影像表现。方法选择2012年1~10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足月HIE患儿38例,依据HIE诊断标准将患儿分为轻度HIE组(24例)和中重度HIE组(14例),另外选取12例无窒息史的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3组受试者均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和DWI检查,同时测量额顶叶灰、白质、放射冠、尾状核、豆状核、内囊后肢、丘脑等感兴趣区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HIE患儿在DWI检查发现深部脑白质病灶16个,基底核丘脑区病灶2个,出血性病灶1个,小脑及脑干病灶1个。感兴趣区ADC值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额叶灰质、额叶白质、顶叶灰质、顶叶白质、豆状核、丘脑及内囊后肢的ADC值在对照组与轻度HIE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感兴趣区的ADC值在对照组与中重度HIE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额叶灰质、顶叶灰质、放射冠、尾状核、豆状核、丘脑及内囊后肢的ADC值在轻度HIE组与中重度HIE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在检测HIE深部脑白质病灶方面较敏感,通过ADC值测定可以对HIE脑损伤程度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方法 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脑白质损害的特点.方法 对10例男性OSAS患者和10例年龄及文化程度相当的男性健康志愿者,分别行脑部T1WI、T2WI 、FLAIR和DTI扫描.选择双侧额叶白质、前部扣带回、前部扣带、内囊前肢、内囊膝部、内囊后肢、半卵圆中心、视放射、前角周围白质、后角周围白质、尾状核头部、丘脑、海马旁回、外囊以及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干、胼胝体压部作为兴趣区(ROI),分别测量部分各向异性分数值(FA)、平均扩散系数(AD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OSAS组右侧额叶白质、胼胝体压部、左侧前部扣带回、右侧前部扣带回、左侧前部扣带、右侧前部扣带、左侧半卵圆中心、左侧前角周围白质、左侧后角周围白质、右侧后角周围白质、左侧海马旁回、右侧海马旁回、左侧外囊、右侧外囊的FA值分别为:0.444±0.025,0.776±0.028,0.154±0.021,0.152±0.017,0.372±0.022,0.351±0.029,0.501±0.029,0.242±0.031,0.338±0.029,0.360±0.022,0.167±0.027,0.177±0.023,0.441±0.034,0.449±0.036,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而左侧额叶白质、内囊前肢、内囊膝部、内囊后肢、视放射、右侧半卵圆中心、右侧前角周围白质、尾状核头部、丘脑、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干的FA值则无明显变化(P>0.05).右侧额叶白质、胼胝体干、胼胝体压部、左侧前部扣带回、右侧前部扣带回、右侧前部扣带、左侧半卵圆中心、左侧前角周围白质的ADC值分别为:8.589±0.264,8.197±0.253,8.218±0.194,12.151±0.454,12.113±0.524,8.954±0.177,7.333±0.220,9.186±0.46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而左侧额叶白质、内囊前肢、内囊膝部、内囊后肢、左侧前部扣带、右侧半卵圆中心、视放射、右侧前角周围白质、后角周围白质、尾状核头部、丘脑、海马旁回、外囊、胼胝体膝部的ADC值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OSAS患者联络纤维、联合纤维和投射纤维等3种白质纤维同时受损;双侧前部扣带回、海马旁回等皮质也受累;DTI可作为早期发现OSAS白质损害、评估预后及治疗效果的一种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