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在课前高效督促学生预习,课中实施互动教学,课后精确分析教学效果,在生理学教学中,运用雨课堂构建了“课前-课堂-课后”高效、精准、互动、混合式教学和智慧课堂。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喜欢或非常喜欢雨课堂支持的教学形式;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平时学习,师生互动,精准掌握了学情,科学精准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善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研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与思考。以“雨课堂”智慧教学平台为依托,以病理学中“血栓形成”章节内容为例,教师通过课前自主预习、课中精讲及互动答疑、课后巩固提高的模式组织线上线下教学环节。实践显示,基于雨课堂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选取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临床、护理、口腔专业学生,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在传统病理学教学的基础上开展雨课堂混合式教学,将病理教学充分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基于雨课堂的病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有效实现过程性考核,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阐述在"互联网+"背景下,利用雨课堂教学软件,对药理学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环节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创新,通过对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混合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加强师生交流互动,提升药理学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雨课堂”是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研发的一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然而单纯应用线上教学仍有一定不足。本文探讨“雨课堂+”混合式线上教学模式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围绕课前—课上—课后3个环节,结合腾讯会议教学互动,融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教学,实现课堂翻转。“雨课堂+”混合式线上教学模式通过优化教学资源,重组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设计,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6.
目的:借助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探索翻转课堂大班教学模式,以期推动课程建设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法:对两组本科班分别进行基于“雨课堂”的翻转课堂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对照试验,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课前教学需求和课后教学效果;采用秩和检验对比分析两组的主观教学评价和采用t检验分析两组的期末成绩,结合调查问卷和访谈分析影响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结果:大部分学生希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基于“雨课堂”的翻转课堂在提高学习兴趣、课堂注意力、互动积极性等方面达到了学生的期望,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效果评价无统计差异。结论:新型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大班教学中师生交流互动、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学生主观体验比较好,但短期内对学习成绩影响不明显。教学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仍需进一步改革实践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牙周病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教学效果。方法 选取101期口腔医学生为实验组(n=64),在牙周病学课程中采用雨课堂教学,课前及课后运用思维导图协助学生理解课堂内容。100期口腔医学生为对照组(n=62),施以传统教学法。使用SPSS 17.0软件对两组学生的笔试成绩和教学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收集并分析实验组课前、课中、课后学生学习行为数据。结果 实验组笔试成绩高于对照组(t=2.97,P<0.05)。问卷结果显示雨课堂混合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听课效率(t=2.71,P<0.05)和自学能力(t=4.35,P<0.05)。82.55%的实验组学生喜欢雨课堂授课方式;89.06%的实验组学生完成课前预习,67.19%的学生完成课后复习。结论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适用于牙周病学理论教学,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主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雨课堂在临床流行病学教学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在本科阶段无流行病学学习经历的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中,使用雨课堂线上课前预习及课后随堂练习的功能,用于评价雨课堂线上功能的辅助教学效果。结果应用雨课堂线上功能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基线、阶段小测和末考卷面成绩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对于主动学习,雨课堂参与度较高的学生成绩提高明显。结论雨课堂有利于理论性较强课程的学习,但是仍不能忽略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9.
顾华  丁毅  薛艳萍  翟仁友 《中国病案》2011,12(10):58-59
总结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学课堂教学经验,结合医学影像学的教学特点,探讨教师做好课前准备,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后检验教学效果。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以超星学习通为工具,有机化学教研组在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自然构建信息化教学课堂,让学生通过教师课堂讲授以外的慕课、网络、多媒体等信息化软件拓展知识面,刺激和活跃大脑,从而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有效性。针对传统课堂的弊端,教研组充分利用学习通结合实际教学,开展“课前任务+学生预习+效果检验+课堂精讲+课后拓展”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基于雨课堂平台探索线下线上混合式研究生教学模式,增强师生互动,将课前、课上、课后有机结合,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文章以分子药理学与药物筛选的教学实践为例,探索研究生教学模式改革,旨在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线上BOPPPS教学法与传统线下教学融合教学模式在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9年3-7月以我院护理专业128名学生为教学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学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4名。对照组采取常规教学方法,观察组采取线上BOPPPS教学法与传统线下教学融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具体教学环节包括课前线上BOPPPS教学法教学环节、线下课堂讲教学环节和课后线上BOPPPS教学法教学环节。教学后,从学生的学习感受和期末成绩两个方面,比较两组学生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感受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期末成绩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线上BOPPPS教学法与传统线下教学融合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护理专业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探讨雨课堂和慕课的混合式教学在医用生物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针灸推拿学本科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雨课堂和慕课的混合式教学和传统教学,通过对两组学生的成绩分析与问卷调查,评价两种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教学效果更好。结论:雨课堂和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激发了学习兴趣,促进了自主学习,增加了师生互动,提升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结合临床“5+3”一体化学生特点和课程内容,在解剖学理论教学中运用智慧树与腾讯课堂构建了“课前—课中—课后”高效、精准、互动的线上翻转智慧课堂。将ARCS[注意力(atention)、相关性(relevance)、自信心(confidence)、满足感(satisfaction)]动机模型引入教学设计中,助力翻转课堂的有效进行。课前通过智慧树发布教学资源,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课中应用腾讯课堂直播教学,针对性地讲解重难点内容,答疑讨论;课后应用智慧树发布习题测试与作业。实践表明,该模式的线上教学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实施多元化形成性考核;为疫情之后开展混合式教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将雨课堂融入心脏外科教学设计中,同时在临床医学普通班及留学生班中进行具体的教学应用,分别在课前准备环节、课堂交互环节、课后拓展环节及教学评价分析环节应用雨课堂进行教学。结果显示雨课堂的应用使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互动明显增加,提高了教学质量,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心脏外科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雨课堂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场景中的新型智慧教学工具,能够科学地覆盖课前-课间-课后的每个教学环节,为教学提供完整立体的数据支持.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可视化的思维工具,能够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在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有助于实现教师角色及行为的转换,开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的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教学中引入雨课堂和思维导图教学,把雨课堂、思维导图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结合,有利于整合和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能够促进学科发展、提升教学质量,为医学影像教学改革新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雨课堂是一种将电脑多媒体幻灯片PowerPoint(PPT)与手机微信(Wechat)对接互联的智慧教学模式,因其不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故可使师生课前、课上、课后的互动更为有效、便捷。本文结合药用植物学的课程特点,探索建立了基于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并进行了为期2年的教学实践,分析了混合教学模式在药用植物学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优势、弊端及改进对策,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为药用植物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医学院校学生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桥梁。文章针对智慧教学环境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将智慧教学融入翻转课堂,通过信息化教学,有效整合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全过程,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  相似文献   

19.
《西北医学教育》2017,(6):921-924
利用无线网络、数码显微模拟、翻转课堂互动系统即"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开展病理学教学改革。利用"互联网"+"数码显微模拟"+"翻转课堂"互动教学融合为"三位一体"的现代教学新模式,与课前、课中及课后"三时段"关联教学模式相融合,同时将病理学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教学重构融合,将这三项融合模式用于病理学课程教学,构建全方位系统化的病理学课程教学新模式。系统化融合教学模式将极大优化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不但促进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将在现代条件下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真正发挥网络技术的开放共享性、模拟互动的交互提高性、翻转课堂的探究创造性,从而极大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西北医学教育》2017,(6):963-966
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中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目前临床实践教学模式有很多问题需要不断完善改进。因此,结合我国医学教育实际情况需求,探索倡导新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已经提上日程。BOPPPS模式是带教教师参与进行课程设计的一种新兴教学模式,最早起源于北美地区并在全世界范围广泛应用。BOPPPS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围绕既定教学目标,涵盖了引言部分、教学目标设定、课前评估、参与式互动教学、课后评估以及教学效果汇总等确保教学成功的六大要素。该教学模式具有实践性强、可操作性强为特点,贯穿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力求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分析了BOPPPS教学模式在医学临床实践教学中的优缺点,发现与传统教学比较,BOPPPS教学模式可增强学生对医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临床思维的锻炼,提升学生临床疾病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