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调理脾胃辨眩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军  于晓东 《河北中医》2009,31(4):549-550
中医学对眩晕的描述最早见于《内经》,称为眩冒,其发病机制可归纳为风、火、痰、虚和瘀5个方面,其中痰、虚二端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故许多眩晕的发生当责之脾胃。但观历代医家对眩晕的论述,多详于肝肾,略于脾胃。我们认为,脾胃在眩晕的发病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现陈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笔者自2000年4月至2002年4月,以中药调理脾胃升降为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2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治疗眩晕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秋风  路洁  边永君 《中医药学刊》2005,23(12):2142-2143
路志正教授注重对后天之本的调摄,认为许多眩晕病的发生当责之脾胃。痰浊阻滞,清阳不升;湿热中阻,上蒙清窍;脾虚湿盛,清窍失养;脾阳不足,寒饮上泛为其主要病机,由此提出燥湿化痰、升清降浊;清热祛湿:芳香化浊;补气健脾、升运清阳;温化寒饮、健脾利湿等治疗方法,验之临床,其效甚佳。  相似文献   

4.
路志正教授注重对后天之本的调摄,认为许多眩晕病的发生当责之脾胃。痰浊阻滞,清阳不升;湿热中阻,上蒙清窍;脾虚湿盛,清窍失养;脾阳不足,寒饮上泛为其主要病机,由此提出燥湿化痰、升清降浊;清热祛湿、芳香化浊;补气健脾、升运清阳;温化寒饮、健脾利湿等治疗方法,验之临床,其效甚佳。  相似文献   

5.
颈性眩晕症是指由颈背部软组织病变或颈椎骨关节退行性病变引起的眩晕.据文献报道,该疾病由颈椎病引起的约25%,由寰枕间隙部位的软组织病变引起的约26%,由颈背部软组织病变引起的约26%.  相似文献   

6.
于晓东 《四川中医》2007,25(12):11-12
路志正教授注重对后天之本的调摄,认为许多眩晕病的发生当责之脾胃,痰浊阻滞,清阳不升;湿热中阻,上蒙清窍;脾虚湿盛,清窍失养;脾阳不足,寒饮上泛为其主要病机。由此提出燥湿化痰、升清降浊;清热祛湿、芳香化浊;补气健脾、升运清阳;温化寒饮、健脾利湿等治法,验之临床,其效甚佳。  相似文献   

7.
“调理脾胃”针法治疗颈性眩晕3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针灸对颈性眩晕(痰浊中阻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5例确诊为颈性眩晕(痰浊中阻型)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以调理脾胃针法为主,药物组予静脉点滴盐酸培他啶,口服眩晕停治疗,对治疗后两组病人的主要症状进行评估,同时分别经颅脑多普勒检查,观察双侧椎动脉、椎-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椎动脉、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间比较显示总有效率及颅脑多普勒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调理脾胃”针法治疗颈性眩晕(痰浊中阻型)疗效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抑郁症是以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的情感障碍疾病,中医学认为其病机总属"气郁神伤",治以解郁安神的同时,调理脾胃也应是治疗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冷中秋 《河北中医》2012,34(8):1160-1161
眩晕是一种常见病,缠绵难愈,病名最早见于《内经》,眩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不定,二者常同时并见,统称眩晕.其主要表现为: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现代医学内耳性晕眩、脑动脉硬化、高血压、贫血、神经衰弱以及某些脑部疾患常表现为眩晕症状.笔者根据临床经验,从中焦气机失畅角度探讨眩晕的病机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从调理脾胃升降之枢论治糖尿病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发症的发生均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对糖尿病的治疗,必须从调理脾胃着手,以健脾和胃为基本法则,主要从脾胃失调是糖尿病发生的基本病机,脾胃失调是糖尿病发展的病理根源,糖尿病从调理脾胃进行辨证施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总结周晓波教授运用升清降浊法治疗脾胃病的经验。作者通过跟师侍诊,整理资料,查阅相关文献,结合典型病案探讨其用药特色。周晓波教授治疗脾胃病以健脾益中,升降并用为核心,升法中补气升阳,配伍风药,降法中以降气为主,同治兼证,升降法中擅用药对,注重疏肝宣肺,取得良好疗效。周晓波教授运用升清降浊法治疗脾胃病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李凤栖 《天津中医药》2004,21(3):223-224
升降出人是气机运动的基本形式,而脾胃是升降的枢纽,临床使用温胆汤可调脾胃气机,是治疗因脾胃气机失调而致疾病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3.
风湿病治疗应重视顾护脾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素平  赵恒立 《山东中医杂志》2008,27(8):509-510,536
风湿病属中医学痹病范畴,其发病及中医证候与脾胃关系密切,中西药长期治疗过程中亦易损伤脾胃,因而风湿病的治疗应重视顾护脾胃。  相似文献   

14.
从心与脾胃部位相邻、经络相通、五行相关、功能相关、脾胃功能失调形成胸痹的机制5个方面讨论心胃相关,探讨"心胃同治法"的理论依据;强调心与脾胃生理关系密切,病变易互相影响,调理脾胃对胸痹、心痛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结合临床应用,验证了"心胃同治"法的合理性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陶汉华 《山东中医杂志》2008,27(12):795-796,800
阴阳和谐是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正常运动规律。古代哲学家把"和"作为自然界之最高理想境界。人体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达到"和谐",方能保证身体健康。临床治疗疾病,以"和"为治疗目标,尤其在脾胃病的辨证论治中,补泻结合,寒热并用,调和脾胃是重要治疗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16.
廖小年  黄柳向 《河南中医》2020,40(4):514-518
口臭的病位主要在脾胃,病机为脾胃蕴热、肺火熏蒸,多以泻脾胃积热、清心泻脾、清肺火等清热之法为治疗大法,常用清胃散、泻黄散等为主方。在辨证的基础上,合理使用花类药物,可通过直接调理脾胃气机,或是通过芳香燥湿、醒脾和胃、调节他脏气机等使脾胃气机升降正常,脾胃气机升降有序,脾可升清,胃可降浊,湿可除,郁热可散,随证加减,口臭自除。  相似文献   

17.
认为饮食不节是糖尿病的主要病因,脾胃损伤致脾虚胃强、痰热互结是糖尿病的重要病机,从脾胃论治,健脾益气是糖尿病的重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从脾胃学说探讨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中医脾胃学说和现代医学的角度 ,论证和探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的脾胃机制  相似文献   

19.
王淑华  王强  杨倩 《河北中医》2009,31(6):819-821
目的 观察疏肝健脾、和胃降逆方加味合穴位敷贴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肝郁脾虚型F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予疏肝健脾、和胃降逆方合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80例予常规西药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主要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8%、显效率86.3%,对照组总有效率90.0%、显效率6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个症状积分和总积分均明显下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治疗组上腹痛、纳呆、乏力、善太息积分及总积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疏肝健脾、和胃降逆方合穴位敷贴治疗FD疗效确切,能推动胃肠蠕动,促进胃肠道排空,达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之目的 .  相似文献   

20.
脾胃虚弱与老年性痴呆发病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学对老年性痴呆发病机制的认识有多种 ,本文从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为诸虚之本的理论出发 ,探讨脾胃虚弱与老年性痴呆的发病关系。认为 ,脾胃虚弱是导致老年性痴呆的根本原因 ;由虚而致痰浊血瘀 ,痰瘀互结 ,加速痴呆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