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血藤总酚酸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氧化应激水平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7 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20 mg·kg-1)、脑络通组(500 mg·kg-1)以及大血藤总酚酸大、中、小剂量组(300、150 和75 mg·kg-1),灌胃给药,每天1 次,连续7 d。末次给药1h 后,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除外,其他各组缺血2 h 后拔线以实现再灌注,再灌注24 h 后,TTC 染色脑组织,拍照并计算梗死面积,并测定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和ATP 酶(Na+-K+-ATP 酶和Mg2+-ATP 酶)活力。结果:与模型组比,尼莫地平,脑络通和不同剂量大血藤总酚酸均能不同程度减少脑梗死面积、降低脑匀浆MDA 水平,升高SOD 水平和增加ATP 酶活力(P<0.05或P<0.01)。大血藤总酚酸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改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且大剂量大血藤总酚酸对脑梗死面积的降低作用和脑组织中SOD、MDA 的改善作用与脑络通作用相似,但弱于尼莫地平的作用;对脑组织中ATP酶活力的改善作用与尼莫地平作用相似,但弱于脑络通的作用。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复制成功。 大血藤总酚酸具有保护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具有的抗氧化与改善脑组织能量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2.
尼莫地平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局灶性缺血模型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及尼莫地平干预组,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亚细胞器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及脑细胞内游离Ca2 浓度。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MDA及Ca2 浓度显著升高,SOD显著降低。尼莫地平能改善这种状况。结论尼莫地平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降低脑细胞MDA、Ca2 浓度升高SOD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麦芽醇对大鼠海马组织不完全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30min,造成不完全脑缺血,松开动脉夹即为再灌注。大鼠随机分为三组:①假手术对照组(SOC),相同手术操作,但不夹闭动脉;②缺血再灌注组(IR),再灌注1h;③麦芽醇治疗组(MT),夹闭动脉前后静脉注射700μmol/L麦芽醇生理盐水。3组动物均于再灌注后测海马组织中的丙二醛(MDA)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ATP酶活性。结果:缺血再灌注组MDA明显升高(P<0.01),SOD、ATP酶活性明显降低(P<0.01)。MT能降低升高的MDA值,改善ATP酶活性(P<0.01),但不能改善SOD活性。结论:麦芽酶能清除氧自由基,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改善ATP酶活性,从而减轻海马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S组及±达拉奉组,制备SD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达拉奉组在造模后即刻和12h分别给予±达拉奉腹腔注射,假手术组和NS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比较3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SOD、MD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NS组与±达拉奉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74±0.56)、(1.38±0.22)分均明显升高(P<0.05),而与NS组比较,±达拉奉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则明显下降(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NS组与±达拉奉组SOD活性分别为(113.29±7.61)、(144.93±10.48)U/mL明显下降(P<0.05),而与NS组相比较,±达拉奉组SOD活性明显增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NS组与±达拉奉组MDA水平分别为(3.71±1.24)、(2.25±0.98)nmol/mL明显升高(P<0.05),而与NS组相比较,±达拉奉组MDA水平明显下降。结论±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 自由基代谢异常是造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病理机制之一,而电针神庭、百会穴可改善认知障碍患者的学习记忆能力。 目的 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学习记忆障碍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 方法 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采用SPSS 22.0软件将18只雄性、SPF级SD大鼠进行完全随机化分组,分为假手术组(6只)、模型组(6只)和电针组(6只)。假手术组大鼠仅切开颈部皮肤,分离颈部动脉;造模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造模大鼠完全清醒后,按照Zea-Longa法筛选分值为1~3分的大鼠随机纳入模型组和电针组。于造模后1 d对电针组大鼠的神庭、百会穴施以疏密波,1 Hz/20 Hz、1次/d、30 min/次,共连续2周的电针治疗。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只固定时间抓取,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治疗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采用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比色法测试盒(WST-1法)检测脑组织SOD活性,丙二醛比色法测试盒(TBA法)检测脑组织MDA含量。 结果 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均造模成功。模型组大鼠第13天逃避潜伏期长于假手术组,穿越平台次数少于假手术组(P<0.05);电针组大鼠第13天逃避潜伏期短于模型组,穿越平台次数多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SOD活性低于假手术组,MDA含量高于假手术组(P<0.05);电针组大鼠SOD活性高于模型组,MDA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 结论 电针神庭、百会穴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的学习记忆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脑组织抗氧化酶SOD活性、减轻脂质过氧化产物MDA蓄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mRNA及心肌细胞内MDA和SOD检测,揭示缺血再灌注过程中HGF mRNA表达上调的可能机制及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及实验组,每组20只,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对比两组间心肌HGF mRNA、MDA及SOD的含量。[结果]大鼠心电图显示冠脉结扎后ST段明显抬高,打开结扎线后ST段回落,表明心肌缺血再灌注有效。与假手术组SOD(95.311±3.472)U/mL、MDA(18.842±1.166)μmol/g相比,再灌注组心肌细胞SOD活性明显降低(61.257±1.242)U/mL,P<0.01;MDA含量增高至(36.396±0.653)μmol/g,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心肌HGF mRNA表达,再灌注组与假手术组分别为0.72074±0.00067和0.53668±0.0010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心肌HFG mRNA变化与SOD变化成正相关,与MDA呈负相关。[结论]自由基的损伤性刺激可能是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引起心肌HGF mRNA表达上调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蕨麻多糖(PA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Wistar 雄性大鼠120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12 mg/kg)和蕨麻多糖高[160 mg/(kg·d)]、中[80 mg/(kg·d)]、低[40 mg/(kg·d)]剂量组.采用线栓法栓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从术前7d开始,每天1次,再灌注后1h给药1次.再灌注结束后进行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评分;分别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明显,模型组大鼠脑组织SOD、GSH-Px、IL-10含量明显降低,MDA、TNF-α、IL-1β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蕨麻多糖各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明显改善,蕨麻多糖能降低脑组织MDA、TNF-α和IL-1β含量,升高SOD、GSH-Px和IL-10含量(P<0.05);并且这种影响与蕨麻多糖剂量存在对应关系.结论 蕨麻多糖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提高脑组织抗氧化能力、抑制炎症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8.
雌激素对大鼠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雌激素在大鼠心肌缺血过程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⑴假手术组(S组):对冠脉只穿线不结扎;⑵单纯缺血组(I组):冠脉结扎;⑶17β-雌二醇(E2)干预后的缺血组(E2组):利用1 mL E2(5μmol/L)干预1周,然后行冠脉结扎。除假手术组外,其余两组均通过结扎SD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缺血20 min的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模型,检测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测定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①SOD值在S组、I组与E2组分别为(105.311±3.472)U/mL、(79.931±3.116)U/mL和(94.396±2.219)U/mL,其中后两组明显低于S组(P〈0.05);MDA值在S组、I组与E2组分别为(18.842±1.166)μmol/g、(25.074±0.654)μmol/g和(19.745±0.917)μmol/g,I组较S组明显增高(P〈0.01);②与I组SOD,MDA相比,E2组SOD活性及MDA值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E2组凋亡指数(34.67±8.85)低于I组(49.00±8.07),两者间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E2对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抗氧自由基损伤及抗心肌细胞凋亡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方法]夹闭左侧肾动脉60 min后再灌注6 h法制备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n=6),缺血后处理组(IPO组,n=6),假手术组(Sham组,n=6)。测定血肌酐(Cr)浓度、尿素氮(Bun),检测肾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取左肾组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NF-κB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血Cr浓度和血Bun浓度上升,达到(93.02±13.44)μmol/L和(15.58±0.56)mmol/L(P〈0.01),SOD活性下降为(185.87±17.68)U/mgprot(P〈0.01),MDA含量和MPO活性增加分别达到(4.09±0.34)nmol/mgprot、(0.90±0.07)U/g(P〈0.01)。与Sham组比较IPO组血Cr、Bun浓度、MPO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活性和MD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损伤明显,肾脏组织中NF-κB表达增强。与IR组比较,IPO组血Cr和血Bun浓度降低分别为(58.98±8.02)μmol/L(P〈0.01)、(9.45±1.03)mmol/L(P〈0.01),SOD活性升高为(230.90±9.19)U/mgprot(P〈0.01),MDA含量降低为(3.67±0.20)nmol/mgprot(P〈0.01),MPO活力降低为(0.78±0.06)U/g(P〈0.01),病理损伤减轻,肾脏组织NF-κB表达减弱。[结论]缺血后处理对肾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增强肾脏抗氧化能力,减轻肾脏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和抑制肾组织NF-κB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栓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建立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Bcl-2与Bax的表达,脑组织SOD、MDA和GSH-Px水平,以及对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分等评价EGCG的作用.实验分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EGCG(高、低剂量)治疗组、尼莫地平对照组.结果 模型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陷症状、脑梗塞体积和脑组织水肿表现明显;脑组织SOD、GSH-px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增高;神经细胞凋亡、Bcl-2与Bax表达明显增加,但Bcl-2/Bax显著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P<0.01).而上述这些指标在EGCG和尼莫地平组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模型组比较,P<0.05或P<0.01).结论 EGCG通过提高清除自由基能力以及上调Bcl-2表达和下调Bax的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 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脑缺血再灌注组(n=12)、rhEPO治疗组(n=12);rhEPO治疗组于再灌注开始时经腹腔注射rhEPO 3000 U/kg,缺血再灌注组与假手术组经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假手术组条件同上,但不做线栓,仅结扎左侧颈外动脉和颈总动脉;3组大鼠均在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测定血清中MDA及SOD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组与假手术组比较,SOD活性明显下降,而MDA含量却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EPO治疗组SOD活性较缺血再灌注组升高,MDA含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EPO可以对抗氧自由基损害,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含量的影响,探讨参附注射液对脑的保护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n=20)、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n=20)、参附注射液预处理组(SFI组,n=20)。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后再灌注(MCAOR) 模型, 观察大鼠MCAOR 时神经功能状态,TTC 染色测脑梗死面积, 同时测定血浆中MDA、SOD、TXB2、6-keto-PGF1a的变化。结果参附注射液能有效改善MCAOR大鼠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明显减小梗死灶。IR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血清中SOD活性降低,MDA、TXB2含量增加,6-keto-PGF1a含量降低(P<0.05);参附治疗组与IR组比较,SOD活性增高,MDA、TXB2含量下降,6-keto-PGF1a含量增高(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发的自由基损伤有保护作用,并且能够纠正TXB2/6-keto-PGF1a平衡,达到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①目的探讨雌激素对雄性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②方法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O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及雌激素治疗组(E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测定缺血2小时再灌注24小时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③结果SO组和E组SOD活性显著高于I/R组,MDA含量显著低于I/R组。④结论雌激素可以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自由基的产生,从而提供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蜂胶总黄酮(TFP)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采用48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灯盏花素(50 mg/kg)对照组和TFP低、中、高剂量(25,50,100 mg/kg)组,模型组和用药组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观察低、中、高剂量的TFP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神经功能(NSS评分)、脑梗死面积、脑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模型组NSS评分、脑梗死面积、脑组织内SOD活力和MDA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FP低、中、高剂量组均能使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NSS评分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FP中、高剂量组能使大鼠脑梗死面积和脑组织内MDA含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能使SOD含量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FP能显著改善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神经功能,使脑组织梗死面积与MDA含量显著降低、SOD活力显著升高,能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大鼠脑组织的损害,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栓塞法制备大鼠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评分,测定脑组织含水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含量,血清谷氨酸(glutamate,Glu)、天冬氨酸(aspartate,Asp)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含量。【结果】黄芪注射液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78±0.46)分]和脑组织含水量[(80.4±1.8)%]较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91±0.62)分]和脑组织含水量[(87.6±2.0)%]显著降低(P<0.05);Glu[(61.38±5.28)μg/ml],Asp[(34.86±3.98)μg/ml]和MDA[(7.36±1.29)nmol/mg]含量较模型组Glu[(82.46±7.71)μg/ml],Asp[(48.20±5.01)μg/ml]和MDA[(10.12±1.68)nmol/mg]含量显著降低(P<0.05);SOD含量[(68.37±2.51)U/mg]较模型组SOD含量[(59.15±2.80)U/mg]显著升高(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镇静剂量异丙酚对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镇静剂量异丙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其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改良Longa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观察不同镇静剂量异丙酚对模型组大鼠神经症状,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含量的影响,测定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实验发现,镇静大剂量及中剂量异丙酚组大鼠血清中LDH,CK及脑组织中MDA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脑组织中SOD的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且呈一定量效关系。结论 镇静剂量异丙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清除氧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小RNA-155(miRNA-155)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大脑皮层组织中的表达,初步阐明miRNA-155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48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脑缺血/再灌注组,每组24只。脑缺血/再灌注组通过Longa等改良线栓法栓塞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只分离血管。采用TTC染色评估各组大鼠脑缺血梗死体积,采用q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皮层组织中miRNA-155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再灌注24、48和72h时脑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脑缺血梗死体积明显增大(P<0.05),并且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脑缺血梗死体积逐渐减少。与假手术组比较,再灌注24、48和72 h时脑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脑皮层组织中miRNA-155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并且随着灌注时间延长,表达水平逐渐降低。结论: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早期大脑皮层组织中miRNA-155高表达,其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8.
绞股蓝总皂甙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绞股蓝总皂甙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L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后再灌注40min的方法,建立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GP1(100mg/kg)组、GP2(50mg/kg)组和丹参(100mg/kg)组。测定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清肌酸激酶(CK)及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结果:IR组MDA、CK及ET显著增高,而SOD及NO则显著降低(与假手术组比,P<0.01)。GP能显著降低心肌组织MDA,血清CK及血浆ET值,明显提高心肌SOD与血浆NO水平(与IR组比,P<0.01),促进NO/ET比值恢复平衡,。结论:GP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和ET释放,提高SOD活性及促进NO生成,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胱硫醚β-合酶(cystathionine beta synthase,CBS)/硫化氢(H2S)体系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a,iNOS)/一氧化氮(NO)体系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相互作用,探讨脑保护策略.方法 24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4组(n=6):对照组(C)、脑缺血/再灌注组(I/R)、脑缺血-再灌注+氨基胍(iNOS抑制剂)组(I/R+A)、脑缺血-再灌注+羟氨(CBS抑制剂)组(I/R+H).采用4血管阻断方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对照组行假手术,脑缺血/再灌注+氨基胍组夹闭两侧颈总动脉前30 min腹腔注射氨基胍500 mg/kg,脑缺血-再灌注+羟氨组夹闭两侧颈总动脉前30 min腹腔注射羟氨5 mmol/L,对照组和脑缺血/再灌注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缺血20 min再灌注6 h后处死大鼠取海马,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H2S、NO、GSH、SOD、MDA量的变化及CBS-mRNA和iNOS-mRNA表达水平;电镜观察海马线粒体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组与对照组相比大鼠海马中H2S、NO的量增高,GSH、SOD的量降低,MDA的量增高,CBS-mRNA和iNOS-mRNA表达增高(P〈0.01),电镜观察海马线粒体受损;脑缺血-再灌注+氨基胍组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大鼠海马中NO、MDA的量降低,H2S、GSH和SOD的量增高,CBS-mRNA的表达增高,iNOS-mRNA表达降低(P〈0.05或P〈0.01),电镜观察线粒体损伤减轻;脑缺血-再灌注+羟氨组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大鼠海马中H2S、GSH和SOD的量降低,NO、MDA的量增高,CBS-mRNA的表达降低,iNOS-mRNA表达增高(P〈0.05或P〈0.01),电镜观察线粒体损伤加重.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iNOS/NO体系参与了神经细胞的损伤,而CBS/H2S体系具有抗损伤的作用,两体系间存在相互的调节;iNOS抑制剂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对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衍生物(E2-BS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神经细胞早期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去势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10):假手术组(SH)、脑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组(IRI)和三种浓度(5、10、15μmol/L)E2.BSA处理组。HE染色观察大鼠侧脑皮层神经元损伤的状况,Western—blot检测E2.BSA对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HE染色显示,E2-BSA对缺血再灌注引起的侧脑皮层神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中10μmol/LE2.BSA处理组大鼠侧脑皮层神经细胞损伤较轻。Westernblot显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的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5);而E2-BSA治疗后,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其中10μmol/LE2-BSA处理组caspase-3蛋白表达量最少。结论E2-BS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该效应可能与抑制Caspase-3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