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于机能实验的微视频辅助生理学理论教学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本校2017级临床医学本科生1-2班(共140人)和3-4班(共123人)为研究对象。1-2班为对照组,3-4班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讲授法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在选定章节的教学中采用微视频辅助传统教学的模式,微视频来源于机能实验的录制和编辑加工。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从课程设计、实施和效果共三个层面及期末考试卷面成绩评估该方案。结果 实验组学生期末卷面成绩(81.02±9.64)显著高于对照组(73.41±1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05,P=0.000)。其中涉及第二章内容得分[(8.07±0.94)vs.( 6.14±1.05),t=-15.616,P=0.000],第四章内容得分[(16.16±1.79)vs.( 10.9±2.23),t=-20.903,P=0.000]和第六章内容得分[(6.04±0.53)vs.( 5.82±0.78),t=-2.638,P=0.009]均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组问卷回收率100%,结果显示90%以上学生对该教学方案更感兴趣,认为该方案可加强其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助于归纳和总结能力的培养。结论 基于机能实验的微视频辅助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生理学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成绩考核和学生问卷调查评价“微课”网络教学在显微骨科教学的效果。方法 将116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58人)和对照组(58人),对于相同的临床骨科教学内容,分别采取网络“微课”教学和传统教学。在临床实习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的考核,并自设问卷调查教学满意度。通过SPSS 23.0对考试结果进行t检验及秩和检验。结果 在经过微课教学后,实验组学生的成绩,包括理论成绩[(94.86±3.73) vs. (91.03±4.02),t=-3.976,P=0.000]和临床操作成绩[(91.81±4.51) vs. (86.93±4.62),t=-5.999,P=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问卷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对教学方法有效性、促进师生互动交流、提升临床学习积极性、系统建立临床思维、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5个项目的满意率评价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网络“微课”教学显著提升了显微骨科的临床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但仍要进一步完善微课教学内容和互动体系,达到更系统且长久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SPOC平台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以长治医学院2015级教改班学生(41人)为实验组;采取随机单盲法抽取2015级影像专业1502班(37人)、预防专业1502班(40人)、临床医学专业1509班(37人)以及口腔专业1501班(39人)学生为对照组。实验组在医学免疫学课程学习过程中,运用SPOC学习平台+传统授课;对照组采取传统授课。针对此种教学活动在教改班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比较教改班与对照组各班学生期末考试成绩,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学生首选手机端SPOC平台进行学习的频次,明显高于通过电脑端学习的频次。实验组学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优于对照组学生(t’=15.21,P=0.000);将实验组学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与对照组中各班学生平均成绩行秩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字2=81.65,P=0.000);继而进行两两比较,发现教改班学生与影像专业(t’=11.52,P=0.000)、预防专业(t’=7.38,P=0.000)、临床医学专业(t’=8.93,P=0.000)、口腔专业(t’=8.93,P=0.000)成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问卷调查显示,90.24%(37人)的教改班学生喜欢这种学习形式;同时提示,学习平台资源需要进一步联系临床、结合科研,拓展学生的思路。结论 依托SPOC平台开展医学免疫学翻转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相似文献   

4.
“微课+PPT作业”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微课+PPT作业”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湖北医药学院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1班(61人)和2班(59人)的学生为教学对象;1班为对照组,2班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和手写实验报告方式进行教学,实验组采用“微课+PPT作业”辅助生理学实验教学。实验组学生在实验课前先自行观看教师录制的微课进行预习,实验过程中也可随时观看以纠正操作中的错误;课后用PPT作业的形式完成实验报告,将PPT在规定时间内通过QQ上传,以便教师及时批改。通过考核和问卷调查评价两组教学效果,组间考核成绩比较采用Sigmaplot 10.0行t检验。结果 实验组学生实验操作平均成绩为(95.074±3.233)分、期末理论考试平均成绩为(92.204±3.074)分,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两项成绩分别为(81.706±2.901)、(77.913±2.611)分],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的问卷回收率为100%;超过80%的学生认为“微课+PPT作业”有助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小组合作能力等。结论 将“微课+PPT作业”应用于生理学实验教学中,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值得推广;但仍需结合其他教学方法,才能持续改善课程质量。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探讨”虚拟实验室(virtual laboratory,VL) 翻转课堂”在“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抽取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80人,实验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对照组采用观看视频、讲授进行传统课堂教学。实验组依托医学微生物学网络虚拟实验平台,构建课堂小组活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对两组学生进行统一考试;对实验组进行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采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处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实验组综合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82.73±2.62)vs.(57.94±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80,p=0.000)。实验组学生对翻转课堂学习方式和效果的满意度达85%以上。 结论 基于网络虚拟实验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有助于提高“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微课-CPT(case,problem and team-based learning,CPT)教学在病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36名2015级医学影像学本科生分为两组,实验组(118人)采用微课-CPT教学,对照组(118人)采用传统教学。实验组教学课前利用网络互动平台共享与病理学理论课和实验课相关的大纲、微课、多媒体课件、病例及相关的问题。课上采用基于“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方式就问题进行小组讨论。采用问卷调查和考试成绩比较分析两组教学效果的差异。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实验组基础理论得分[(57.86±2.32) vs. (58.23±2.06)]低于对照组;而病例成绩和实验成绩得分[(11.27±1.24) vs. (7.40±0.90);(18.04±0.87) vs. (14.75±0.9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显示,微课-CPT教学在提高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以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所获评价均高于传统教学。结论 微课-CPT教学在病理学课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临床PBL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理念的可操作性及其实用价值。方法 选取112名在肛肠外科实习的本科医学生,随机分为PBL融入人文关怀理念的实验组和单纯PBL对照组,实习结束后进行理论考试、操作考试和患者满意度调查以评判两组效果;所得数据采用GraphPad Prism 6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比较。结果 实验组病史采集、技能操作明显好于对照组[(22.57±2.63)vs.(20.87±3.08),t=3.124,P=0.002;(31.42±2.89)vs.(29.87±4.72),t=2.107,P=0.037],但两组在理论考试和病历书写方面无明显差异[(90.60±3.19)vs.(90.52±3.38),t=0.129,P=0.898;(20.78±2.79)vs.(20.65±3.51),t=0.215,P=0.830];实验组在服务态度、可信任度、沟通能力三方面的病人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3.94±1.07)vs.(3.22±1.09),t=3.256,P=0.002;(3.85±1.16)vs.(3.22±1.05),t=2.759,P=0.007;(3.92±1.03)vs.(3.16±1.03),t=3.652,P=0.000],而在技术操作、医疗程序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3.60±1.09)vs.(3.67±1.10),t=0.281,P=0.779;(2.74±1.10)vs.(3.02±1.02),t=1.312,P=0.193]。结论 肛肠外科PBL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理念可以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并有利于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于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multiple displinary team, MDT)平台的临床教学在淋巴瘤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 将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实习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实验组实施基于MDT平台的临床教学,在淋巴瘤临床教学中导入MDT会议、病例讨论等;对照组实施常规小讲课及教学查房为主的临床教学。教学结束后通过答题考核及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处理,行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 两组学生淋巴瘤课程客观题考核成绩相近,但实验组学生主观论述性题目及病例分析得分较对照组高[(16.5±2.3)vs. (10.5±1.8); (37.5±2.5) vs.(27.5±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实验组考核总分也高于对照组[(93.5±5.2)vs.(76.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课程满意度调查显示,实验组有27名(90.0%)学生对此教学方法具有浓厚兴趣、29名(96.7%)学生认为通过临床教学,能够熟练掌握并强化对淋巴瘤临床诊疗流程的理解及记忆、25名(83.3%)学生认为通过新的临床教学可加强对淋巴瘤的鉴别诊断能力并拓宽诊治思路、28名(93.3%)学生认为能增强临床思维能力、26名(86.7%)学生认为能增强医患沟通能力,相对对照组学生在各项目上的选择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MDT临床教学的创新,有利于医学生依据多学科间交流及沟通,对淋巴瘤患者制定更为个体化的综合诊疗方案,有利于培养医学生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思维能力,值得血液科临床教学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在组织学与胚胎学中的应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7级护理本科1班为实验组(n=47),护理本科2班为对照组(n=48);在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程中分别采用“慕课”混合式教学和传统教学。所有数据运用SPSS 19.0处理,采用t 检验比较两组学生本课程期末考核成绩和运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价量表进行测评。结果 实验组学生的实验成绩[(24.22±5.08) vs. (18.49±4.65)]、卷面成绩[(52.37±6.24) vs. (47.15±5.99)]、总评成绩[(76.61±7.22)vs.(62.83±7.36)]均优于对照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价量表显示,课程结束后实验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适用于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能有效提高学习质量,教学效果令师生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应用于健康评估理论教学的效果。方法 两个护理本科班分为对照组(48人)和实验组(48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即“预习-授课-复习-考试”的方法进行胸部体格检查的理论教学。实验组采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供学生课前学习,课中分别采用知识点回顾、小组协作及总结的方法进行知识内化,课后通过微课视频进行知识巩固。使用自我导向学习能力量表比较课前及课程结束后学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并比较课程结业理论考试成绩及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采用SPSS 13.0进行t检验。结果 课前两组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课程结束后实验组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评分(73.15±6.20)与对照组(55.88±7.1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29,P=0.000)。实验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为(78±11)分,与对照组[(69±13)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1,P=0.000)。实验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提升了健康评估理论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在留学生人体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生理学理论课的部分章节在2005级秋季留学生班(实验班)和2005级春季留学生班(对照班)分别采用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采用期末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实验班学生考试成绩和及格率均高于对照班学生(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1.2%的学生认为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有助于建立自信,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87.7%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87.7%的学生认为注重了理论和实践的联系;98.2%的学生认为加强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整合;82.4%的学生认为需要更多的准备时间;84.2%的学生认为需要使用真正的病人或是模拟病人进行学习.结论 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有针对性地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够建立一种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慕课结合传统教学在儿科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重庆医科大学临床五年制全科医学2014级153人(教改组)、2013级132人(对照组),教改组采用慕课结合传统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通过测验成绩及问卷调查进行教学效果评价。采用SPSS 18.0进行t检验及列联表分析。结果 两组测验成绩显示,教改组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改组更具教学优势,学生遇到的学习问题更少;其中教学组有112名学生(73.2%)认同慕课碎片化的学习方式,79名学生(51.6%)认为慕课能提高学习效率,103名学生(67.3%)认为能引导自学、锻炼学习能力,113名学生(73.9%)认为能自主管理学习进度,99名学生(64.7%)认为能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人数均多于对照组。教改组有133名学生(86.9%)对联合教学表示认同,愿意继续参与。结论 慕课结合传统教学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是现阶段值得推荐的授课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同伴教育结合知识模块化教学在生理学中的应用,观察其教学效果,以探索更适合生理学的教学模式。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8日至6月30日开设生理学课程的某大学2022级临床专业本科共8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抽取44人为试验班,45人为对照班;试验班采用同伴教育结合知识模化教学,对照班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比较两班学生的任务点完成率、期末考核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来评价两种教学的应用效果。采用SPSS 19.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期末考试成绩方面,试验班和对照班客观题成绩分别为(43.04±3.25)分和(40.24±8.64)分;主观题成绩分别为(44.49±2.80)分和(39.21±5.71)分;卷面成绩分别为(87.53±4.24)分和(79.40±12.08)分;3项成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学生学习自主性方面,预习微视频观看率、问题讨论参与率、单元自测参与率、课后作业完成率4项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问卷调查显示,试验班学生普遍认为这一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结论 同伴教育结合知识模块化教学能有效提高生理学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及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4.
PBL教学法在医学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探讨PBL教学方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将生理学理论课的部分章节在2005级预防医学本科专业1个班(实验班)和2005级药学本科专业1个班(对照班),分别采用PBL教学方法和传统方法,采用期末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PBL教学组的考试成绩及及格率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4%的学生认为PBL教学可提高学习积极性,88.5%认为提高学习兴趣,80.8%认为提高参与意识,80.8%认为加强师生沟通,82.7%认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只有63.5%和55.8%的同学认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锻炼科学写作能力。该教学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探索并运用理论知识,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 在本科生《物理诊断学》教学中引入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让学生真实地面对PBL教学中的各种临床病例,可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培养医学生临床动手能力和临床综合思维等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翻转课堂在心电图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以中国医科大学选修心电图课程的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106名学生为实验组,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107名学生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课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统一考试,并对实验组学生进行教学效果问卷调查。应用SPSS 16.0对组间成绩行t检验。结果 实验组学生病例分析考核平均得分为(37.1±6.1),对照组为(2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实验组学生理论知识考核平均得分为(38.1±5.1),对照组为(37.5±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2)。实验组学生的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其中各项指标满意度均在81.0%以上。结论 在心电图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能够提升心电图病例分析教学效果,加强学生心电图综合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课前同步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课堂翻转+课后知识拓展”的混合式教学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齐齐哈尔医学院2020级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类专业共951名学生作为教学改革研究组(试验组),其课程依托自建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课程和中国大学MOOC资源,构建混合式教学,采用小班分组、案例驱动和多元化考核等改革方式,开展以案例和知识点交叉融合为主线的理论翻转教学活动;对照组为2019级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类专业学生共847名,理论课实施传统教学。课程采取线下考核为主、线上考核为辅的方式进行评价,通过考试成绩、问卷调查、网络投票等方式收集反馈信息。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试验组学生期末总成绩得分高于对照组[(92.12±3.88)vs.(86.73±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显示,试验组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改革满意度较高,增加了学生参与、体验与分享等活动。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认为初步建立了临床思维(263人,92.61%),熟悉了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262人,92.25%);2020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认为增强了为公众服务的意识(151人,93.21%),培养了健康宣讲指导健康生活的能力(148人,91.36%);2020级药学类专业学生认为掌握了疾病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138人,93.24%),了解了临床合理用药(135人,91.22%)。结论 混合式教学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和同伴互助结合在心肺复苏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级中医学本科班140名学生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心肺复苏的教学中,试验组基于慕课教学平台,课前观看视频和题目测试,课中采用同伴互助进行教学;对照组采取传统课堂教学。通过比较操作考核成绩、调查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等来评价两组的教学效果。使用SPSS 22.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试验组操作考核成绩为(82.20±2.31)分,对照组操作考核成绩为(75.80±1.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P<0.05)。问卷调查显示,试验组的课程满意度、学习动力等均优于对照组;在学习负担上,两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9)。结论 慕课结合同伴互助开展心肺复苏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提高学生的课程满意度及学习动力,且不增加其学习负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是一种以案例为导向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教学模式,3D打印技术作为新兴的科学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在现代医学应用之中。本研究为提高骨科的临床教学效率,故尝试采用3D打印技术集合CBL教学模式的新型教学方法,探究新型教学模式效果。 方法 选取蚌埠医学院2017级临床本科班二班的50名同学作为实验对象,并根据学号后2位数的奇偶性分为研究组(新教学法组)和对照组(传统教学法组),每组25名。新教学法组采用3D打印结合CBL教学模式进行临床教学,传统教学法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在完成授课以后,进行统一的考核测试和评价量表调查,分析2组学生学习成绩分数及自我评定程度有无差异以评估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 结果 在回收的50份有效问卷里,对照组理论平均成绩为(69.84±12.52)分、临床技能平均成绩为(68.96±12.65)分;研究组理论平均成绩为(83.16±10.46)分、临床技能平均成绩为(83.48±8.89)分。经过分析,采用新教学法学习的学生得分及其自我评定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法组(均P<0.05)。 结论 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3D打印技术结合CBL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教学应用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增加了学生对骨科学习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理论和实验知识的理解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