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2.
离体大鼠肠道菌群对淫羊藿苷的代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大鼠肠道茵群对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的代谢情况。为研究淫羊藿苷的口服吸收机理打下基础。方法:将待测药物与新配制的大鼠肠内容物混悬液在37℃孵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孵化前后溶液中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的浓度。结果:淫羊藿苷被肠道菌群迅速代谢成淫羊藿次苷Ⅱ,而淫羊藿次苷Ⅱ不被代谢。结论:研究淫羊藿次苷Ⅱ的吸收和代谢机理对于研究淫羊藿苷的口服吸收机理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淫羊藿总黄酮对大鼠成骨细胞代谢调控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淫羊藿总黄酮对大鼠成骨细胞代谢调控的影响。方法:取新生SD大鼠的颅骨,胶原酶法培养成骨细胞。应用MTT法、对硝基苯磷酸盐法(PNPP)和RT-PCR方法观察淫羊藿总黄酮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增殖、碱性磷酸酶活性和OPG mRNA,RANKL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淫羊藿总黄酮能刺激成骨细胞增殖,提高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强OPG mRNA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淫羊藿总黄酮能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增加OPG mRNA的表达,对RANKL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以关节软骨的变性、退化、破坏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退行性病变,常累及膝盖、髋关节和脊柱。OA不但会导致患者的关节疼痛、变形、关节活动范围受限,而且会显著提高心血管事件、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1]、髋部骨折[2]及全因死亡率[3]的风险。目前全球已有超过3亿多人被骨关节炎疾病所影响,在我国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原发性骨关节炎的总体患病率也已经高达46.3%[4],并且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已达2.54亿,占总人口的18.10%[5]。“十四五”期间中国人口老龄化会进一步加剧,骨关节炎的患病率也会随之上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研究淫羊藿总黄酮对异丙肾上腺素(ISO)所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取SD雄性大鼠,采用皮下注射ISO方法建立心力衰竭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美托洛尔组及淫羊藿总黄酮小、中、大剂量组,另取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的正常大鼠作为正常组.观察各组动物左室质量指数,血流动力学变化,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变化及心肌细胞凋亡相关指标.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淫羊藿总黄酮可呈剂量依赖性逆转左心室质量指数和血流动力学参数,明显抑制心力衰竭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减轻心肌细胞DNA片断化,减少Bax、Caspse-9和Caspase-3表达,增加Bcl-2表达.结论 淫羊藿总黄酮与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均能抑制皮下注射ISO所致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杨晓旭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7,28(6)
摘要: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探究淫羊藿大极性黄酮对正常生理状态大鼠尿液中内源性物质代谢的影响,寻找潜在生物标志物代谢途径及作用机制,为其安全的运用和治疗潜能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淫羊藿大极性黄酮给药组,各10只,淫羊藿大极性黄酮组给予淫羊藿大极性黄酮提取物21.6mg?kg-1,空白组以等量的生理盐水代替,连续灌胃20天,于最后一次给药后代谢笼收集大鼠12h尿液,经处理供UPLC-TOF/MS分析。结果:鉴定出6个潜在生物标志物,5条主要代谢通路,讨论发现其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有关联。结论:淫羊藿大极性黄酮可使5-羟吲哚乙醛和5-甲氧基吲哚乙酸表达升高,促进色氨酸及5-羟色胺代谢途径,还可降低肾上腺素和L-甲状腺原氨酸水平,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淫羊藿大极性黄酮对肉豆蔻酸和三丁酸甘油酯有显著降低,也表现出不利于发生炎症时的保护,及肿瘤疾病的预防的潜在毒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骨质疏松模型大鼠分别灌胃给予淫羊藿苷单体及补肾壮骨复方(淫羊藿、鹿茸、牡蛎微粉)后,淫羊藿苷在不同时间点在大鼠各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及其代谢行为的差异。方法:健康SPF级雌性大鼠行去双侧卵巢手术3个月后,骨质疏松症模型成立。按118mg·kg-1灌胃给予骨质疏松模型大鼠淫羊藿苷单体及补肾壮骨复方后,于40min,1.5,4,24 h取各组织,经生物样品预处理后,利用HPLC法测定各组织中各成分的浓度。色谱柱Agilent Eclipse XDB-C18(4.6mm×250mm,5μm)柱温35℃;流动相A(甲醇)-B(0.2%H3PO4水),流速1.0mL·min-1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0nm。结果:淫羊藿苷在大鼠体内分布广泛,在肾、肝、脾、肌肉等组织中分布浓度较高,并且与其代谢产物共存于组织中。复方组与单体组对相同组织于相同时间比较结果。肌肉: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Ⅱ、淫羊藿素在肌肉中的分布浓度较高,消除亦较缓慢,且淫羊藿素4,24h,淫羊霍次苷在4 h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肾:淫羊藿苷在40min,4,24 h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代谢产物淫羊藿次苷Ⅰ、淫羊藿素在24h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肝脏:淫羊藿苷、淫羊藿素在4,24 h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淫羊藿苷在复方配伍环境下的体内分布与单体状态比较,总体呈现吸收分布较缓慢,在体内作用时间较长,消除较慢,可能与复方中化学成分之间相互协同或拮抗作用有关,或与中医"君臣佐使"、"七情和合"等配伍理论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分析淫羊藿水段组分对正常大鼠尿液中内源性物质代谢的影响,通过寻找相关代谢途径及潜在作用靶点来探究其标志物表达的差异是否会随着体液代谢的循环分布影响着机体的不同系统功能,从而产生潜在的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分为空白组和淫羊藿水段组分给药组,每组10只,给药组每天按87.3 mg·kg~(-1)给予淫羊藿水段组分1次,空白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灌胃20 d,于最后1次给药后用代谢笼收集大鼠12 h尿液,经处理供UPLC-Q-TOF/MS分析,正离子扫描模式下电喷雾离子源(ESI),毛细管电压1.3 k V,样本锥孔电压60 V;负离子扫描模式下ESI,毛细管电压1.5 k V,样本锥孔电压70 V。结果:鉴定出10个潜在生物标志物,6条主要代谢通路,发现淫羊藿水段组分可通过N,N'-双(3-氨基丙基)-1,4-丁二胺,N-(3-氨基丙基)-1,4-丁二胺的高表达起到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保护作用,低表达的N-(ω)羟基-L-精氨酸和β-酪氨酸分别表现出不利于肿瘤和神经性疾病的预防。结论:淫羊藿水段组分对正常大鼠心脑血管疾病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对神经系统及肿瘤相关疾病存在着药效与毒性共存的特点。其作用机制与氧化胺代谢、酪氨酸代谢、鞘脂类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等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1):106-111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探究淫羊藿多糖对正常生理状态大鼠尿液中内源性物质代谢的影响,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分析其代谢途径,探讨其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为淫羊藿多糖的合理用药及临床应用提供重要依据。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淫羊藿多糖给药组,各10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淫羊藿多糖38.7mg/kg,给药体积为1.0ml/100g,连续灌胃20天,于第21日代谢笼收集大鼠尿液,经处理供UPLC-TOF/MS分析。结果:鉴定出10个潜在生物标志物,6条主要代谢通路,讨论发现其对肿瘤的发生、氧化衰老、神经系统及心脑血管系统有关联。结论:淫羊藿多糖对肿瘤相关疾病、神经功能抑郁症及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保护和预防,其作用机制与色氨酸、5-羟色胺代谢;叶酸与氨基酸代谢;肾上腺受体信号通路及甲状腺激素代谢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偏头痛是一种以发作性偏侧头痛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病情迁延难愈,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等特点,给患者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目前西医以预防性治疗和对症治疗为主,且存在诸多不良反应,而中医药在偏头痛的治疗上具有明显优势,川芎Chuanxiong Rhizoma作为治疗偏头痛的常用药物,临床上疗效显著。其治疗偏头痛的机制可能与调节血管收缩因子、调控五羟色胺及多巴胺等神经递质、调节内源性物质代谢、调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细胞黏附分子、核因子-κ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等有关,通过对川芎活性成分、药对、中药复方等抗偏头痛的相关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为川芎在治疗偏头痛的临床应用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多基原淫羊藿不同部位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不同基原淫羊藿药材不同部位所含的黄酮类成分进行比较,为淫羊藿质量评价及药用部位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集13批淫羊藿植株地上部分,分为叶片、叶柄、茎3个部位,对其HPLC指纹图谱和朝藿定A、B、C及淫羊藿苷、宝藿苷Ⅰ5种黄酮类成分进行分析,进而采用方差分析和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并结合聚类分析(HCA)对淫羊藿叶片、叶柄和茎的含量差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指纹图谱结果表明淫羊藿叶片中化学成分较茎及叶柄中丰富,叶柄与茎化学成分基本一致;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淫羊藿叶片中5种成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叶柄及茎,甚至达到数10倍。聚类分析结果也表明叶片与叶柄及茎可明显区分开来。结论通过分析淫羊藿不同部位化学成分差异,明确了淫羊藿叶片、叶柄及茎的质量差异,为淫羊藿质量控制及药用部位的确定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考察大孔树脂纯化淫羊藿中朝藿定与淫羊藿苷的最佳工艺条件,并且对最佳工艺富集部位进行初步表征。方法以朝藿定A1、A、B、C及淫羊藿苷为检测指标,采用静态吸附实验对5种大孔树脂进行筛选,通过动态吸附实验考察上柱液质量浓度、最大上样量、上样体积流量、水洗体积、除杂乙醇及洗脱乙醇体积分数、除杂乙醇及洗脱乙醇体积、径高比来优选最佳工艺条件,最后以UPLC-Q-TOF/MS、HPLC、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最佳工艺富集部位进行表征。结果确定最佳大孔树脂型号为AB-8,柱径高比为1∶7,以生药0.5 g/mL的淫羊藿上柱液上样6 BV,以6 BV/h的体积流量进行动态吸附,以5 BV水和5 BV 20%乙醇除杂,以6 BV 50%乙醇洗脱,除杂及洗脱体积流量均为6 BV/h。纯化后总黄酮质量分数为63.29%,朝藿定A1、A、B、C及淫羊藿苷总量为40.48%,朝藿定A1、A、B、C及淫羊藿苷质量分数分别为1.63%、2.52%、16.36%、5.51%、14.46%。结论经验证实验,AB-8型大孔树脂纯化淫羊藿中朝藿定与淫羊藿苷的工艺稳定、合理、可行。经化学表征,富集部位主要为黄酮类成分,且黄酮类成分中以朝藿定与淫羊藿苷为主,表明最佳纯化工艺可以用于此类成分的纯化富集。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含淫羊藿的保健食品的组方规律并对其潜在的机制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检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及药智网含淫羊藿的保健食品,采用频数统计和关联规则等方法分析基本信息及组方规律。通过检索TCMSP等数据库、整理相关文献获得淫羊藿相关化学成分及潜在靶点;根据保健功能频次分析结果,从GeneCards等数据库中筛选相关的潜在靶点信息;借助R语言相关软件包、String数据库、Cytoscape软件等筛选出关键成分和关键靶点。随后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分析,根据度(degree)值筛选出核心靶点,并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核心靶点和关键成分的作用亲和力。结果 筛选纳入501种含淫羊藿保健食品。剂型以胶囊剂为主;保健功能频次排名前3的分别为缓解体力疲劳(343次)、有助于增强免疫力(140次)、有助于改善骨密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淫羊藿治疗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的有效部位,并制备磷脂复合物以提高其渗透性,为制剂设计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复合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试验设计考察有效部位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对磷脂复合物的形成进行表征,以朝藿定A、B、C及淫羊藿苷为评价指标测定其平衡溶解度与油水分配系数(lg P),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结果 确定磷脂复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无水乙醇为反应溶剂,有效部位与大豆卵磷脂投料比为1∶2.7,药物质量浓度为13.5 mg/mL,反应温度为37℃,反应时间为2 h,复合率达到(96.21±0.22)%。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征验证了淫羊藿有效部位磷脂复合物的形成。有效部位通过磷脂复合物改性后,4种成分的溶解度提高2~3倍,lg P>1,药物的溶解性和渗透性得到显著提高。体外释放结果显示,4种成分的24 h体外累积释放率处于48%~74%,释放过程以一级动力学为主,释放机制为溶蚀和扩散的共同作用。结论 采用磷脂复合物技术对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炮制辅料羊脂油促进淫羊藿总黄酮肠吸收转运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和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炮制辅料羊脂油对淫羊藿总黄酮自组装形成胶束后肠吸收的影响。结果 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中, 淫羊藿总黄酮中淫羊藿苷成分在4个肠段的吸收具有差异性, 其中在空肠段最高。加入羊脂油自组装形成胶束后, 在十二指肠和空肠段的渗透系数显著增加。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 淫羊藿总黄酮中的淫羊藿苷成分吸收渗透系数较小, 加入羊脂油自组装形成胶束后吸收渗透系数显著增加, 外排比率从4.72下降到了2.31。结论 淫羊藿总黄酮肠吸收较差, 加入羊脂油后可自组装形成胶束, 其在肠道的吸收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研究淫羊藿抗疲劳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获取淫羊藿的活性成分及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中检索与疲劳相关的靶点;由Cytoscape 3.6.1构建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蛋白互作网络;DAVID数据库对靶点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从淫羊藿中筛选得到9种具有抗疲劳作用的活性成分:金圣草(黄)素、山柰酚、脱水淫羊藿素、C-homoerythrinan,1,6-didehydro-3,15,16-trimethoxy-,(3.beta.)-、8-(3-methylbut-2-enyl)-2-phenylchromone、木犀草素、广玉兰内酯、槲皮素、8-isopentenyl-kaempferol,作用于PPARG、GABRA1、CASP3、ICAM1等31个疲劳靶点,生物功能与通路富集分析表明,淫羊藿主要涉及细胞的缺氧反应、凋亡过程的调控、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的正向调节、细胞对过氧化氢的反应、血糖稳态、细胞对高氧的反应、脂质贮存负调节等生物过程,通过调节PI3K-Akt、P53、HIF-1、TNF、Fox O、ErbB、MAPK等信号通路来发挥抗疲劳作用。结论研究结果体现了淫羊藿抗疲劳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为淫羊藿抗疲劳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