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刺治疗中风后复视的核心腧穴及配伍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 Fang)和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建库至2023年1月25日针刺治疗中风后复视的临床研究文献。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9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腧穴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SPSS Modeler 18.0及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分别进行腧穴关联规则及组间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47篇,涉及腧穴57个,总频次435次。高频腧穴为睛明、风池及太阳等;选穴多分布于头面颈项部及下肢部;腧穴归经以足三阳经为主;特定穴多选用交会穴;腧穴关联规则显示“睛明-风池-太阳”为高频穴对;腧穴组间聚类分析得到3个类群。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后复视以“睛明-风池-太阳”为核心处方,重用阳经,尤以足三阳经为主,遵循远近配穴原则,灵活运用开窍穴,起到醒脑开窍、明目通络之功。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针灸治疗卒中后丘脑痛的选穴组方规律。方法:电子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和PubMed数据库中针灸治疗卒中后丘脑痛的文献,通过纳排标准对数据进行筛选。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21.0软件、SPSS Modeler 18.0软件及Cytoscape3.9.1软件进行腧穴频次与归经、特定穴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34篇有效文献,提取针灸处方34条,涉及腧穴91个,总频次368次;使用频次最高的腧穴为曲池、三阴交;最常涉及的经脉为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特定穴以交会穴、五腧穴与八脉交会穴使用最多;聚类分析获得7个有效聚类群;核心关联规则分3类:“曲池-环跳-肩髃-外关-风市”、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和百会-曲鬓,置信度均≥90%、支持度均≥35%。结论:针灸治疗卒中后丘脑痛以水沟-内关-极泉-委中-三阴交为主穴,重视阳经、夹脊穴和郄穴的应用,同时结合头针及肢体腧穴,可取得更加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巨刺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从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中已公开发表的巨刺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研究文献,提取数据并建立处方数据库; 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9进行腧穴频次分析,使用Apriori算法进行腧穴关联规则分析,使用SPSS26.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8篇文献,共涉及针刺处方170条,腧穴116个,总应用频次1034次。巨刺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类型中以卒中后偏瘫为主,占比90.82%;腧穴应用频次最高的是合谷穴;常选用的经脉为手足阳明经;部位以四肢部频次最高;特定穴应用以合穴、交会穴为主;腧穴关联度最高的组合为曲池-合谷;聚类分析将高频腧穴聚为5个有效类别。结论:巨刺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注重辩症与辨证相结合,选穴规律体现出“治痿独取阳明”“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治疗思想,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为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现代文献数据挖掘探析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腧穴应用特点及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数据库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10月18日所收录的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现代临床研究文献,依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后,提取针刺处方等相关信息建立针刺治疗围绝经失眠的选穴数据库,采用数据统计、聚类分析、Apriori关联规则分析等方法分析选穴频次、归经、分布、配伍规律及核心选穴处方。结果:(1)纳入的139篇文献中有效针刺处方199条,涉及腧穴78个,共计使用频次1567次;(2)归经以膀胱经、督脉及经外奇穴为主,常用腧穴主要分布在下肢、头面颈项部;(3)选用腧穴中有58个特定穴,主要包括交会穴、原穴与五输穴;(4)共得出6个有效聚类群及16个关联群,其中神门→百会+三阴交的支持度最高;(5)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核心选穴为神门、百会、三阴交、四神聪、太冲、内关、安眠与关元。结论: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选穴体现了局部取...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选穴规律。方法 计算机检索自2002年1月至2022年5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及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收录的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文献。通过Excel建立数据库,统计治疗方法、刺法及其选穴、电针波形与频率的频次。将相关数据导入IBM SPSS Statistics 26.0及SPSS modeler 18.0,进行腧穴与归经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有效文献253篇,涉及344个针刺处方,132个腧穴,总应用频次3 796次;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主要包括针刺、电针、针灸、穴位注射等;高频应用腧穴分别是下关、合谷、四白、颊车、颧髎、阳白、地仓、攒竹、迎香、太阳;应用频次较高的经脉为手足阳明经及足少阳胆经。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得到了9组强关联腧穴关联规则和10组高频经脉关联规则以及3个聚类。结论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主要以局部取穴为主,重视远近配穴,多用手足阳明...  相似文献   

6.
丁云  潘斯诺  黎崖冰 《新中医》2023,55(21):126-134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选穴规律。方法:系统检索自建库开始截止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运用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临床研究文献,将符合标准的文献录入Excel 2007数据库中,并用SPSS modeler 18.0中选取Apriori算法完成关联规则分析,Cytoscape软件将高频腧穴共现网络图可视化,SPSS26.0中完成高频腧穴的聚类分析,Gephi 0.9.2软件中的Fruchterman-Reingold算法与K-core进行复杂网络分析与社团划分。结果:共筛选出116篇临床研究文献,共计117条处方,涉及腧穴136个,腧穴总频次为1 315次。穴位使用频率最多的为足三里、曲池、合谷穴;节点度值、中心性、接近中心性排名均在前三的穴位为合谷、百会、足三里。经穴使用频次较高,常选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阳胆经、手阳明胃经。穴位主要分布于上肢部与下肢部。特定穴占比较高,以交会穴为主。关联分析得出常用的腧穴组合为足三里-曲池,最常用的经络组合为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聚类分析得出使用频次>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针刺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选穴特点和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收录的针刺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文献,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针刺处方及腧穴归经等信息建立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针刺选穴进行频数、归经、分布及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53篇文献,提取针刺处方55份,涉及腧穴69个,累计频数为427。使用频数前5的腧穴依次为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太溪、阴陵泉;所属经脉主要有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选穴部位多涉及下肢部与腰背部;特定穴以五输穴、下合穴、交会穴、原穴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强关联规则11条,包括丰隆-阳陵泉-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太溪-足三里-三阴交等;聚类分析得到4个聚类群:(1)气海、关元、...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并总结针刺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选穴规律。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F)、Web of Science、Pubmed中有关针刺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文献,用Excel软件建立腧穴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方法,分析针灸处方的特点和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41篇,涉及腧穴57个,累计使用频次360次,使用频率最高的腧穴为百会;经脉以督脉为主;部位以头颈部频次最高;特定穴应用中以交会穴为主;聚类分析得出3个有效聚类群:内关-水沟-三阴交,太冲-丰隆,神门-风池;关联规则分析显示腧穴间相关性最高的是百会-风池-四神聪。结论:现代针刺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主要依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取穴原则,以醒神开窍、填精益髓、疏通经络为主要治疗原则,这一结果可为临床针刺治疗本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针刺治疗中风后平衡功能障碍的选穴规律,为临床提供思路。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Embase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针刺治疗中风后平衡功能障碍的相关文献,文献发表时间为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1日。建立针刺处方数据库,通过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对腧穴与经络的选用规律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 (1)共纳入142篇文献,涉及腧穴167个,总计使用频次1 239。(2)使用频次居前3位的腧穴依次为足三里、阳陵泉、曲池,使用频次居前3位的经络依次为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3)针刺部位以四肢部、头面颈项部和背部为主,特定穴中以五输穴使用最为广泛。(4)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置信度最高的腧穴组合为肝俞-肾俞、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以及阳明经穴之间的相互配伍。(5)聚类分析后得到8个主要类群,并据此得出相应的取穴思路。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后平衡功能障碍以循经取穴为原则,取阳经穴位为主,遵循"治痿独取阳明""醒脑开窍""通督调神""疏经调脏"等治法,并灵活选用夹脊穴、背俞穴、跷脉穴及头针进行治疗,同时注重五输穴的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针刺干预产程及母婴结局的选穴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22年 3月31 日中 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针刺干预自然分娩的相关文 献,利用 Microsoft Excel 2016 建立针刺处方数据库,对腧穴使用频次、归经、特定穴类型、分布部位分析;使用 SPSS Modeler 18.0、SPSS 18.0进行穴位关联规则分析和组间聚类法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 79篇,针刺处方共 79个,涉及穴位 34 个,总使用频次 250 次。 1)针刺干预自然分娩穴位使用频率最高为合谷(62 次)、三阴交(53 次)、足三里(25 次)、内关(20 次);2)归经以大肠经、脾经、胃脉为主;3)穴位分布多在下肢部;4)特定穴多使用原穴、交会穴、五腧穴;5)通过关联分析,得到 21组腧穴,最常用穴位组合为合谷-三阴交。结论:现代针刺干预自然分娩取穴以下肢远端取穴为主,注重合谷、三阴交运用; 重视原穴、交会穴;此外,耳穴也备受临床青睐。  相似文献   

11.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3.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是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颇深.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述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为中心的医学学术群体,该学派学术璀璨,连绵千年.现就以古代此派的形成、发展、争鸣3个阶段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其形成于晋唐,发展于宋元,争鸣于明清.  相似文献   

16.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7.
百年以来《伤寒论》理论研究述评(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分析当前舌象仪相关文献的发布情况,总结舌象仪的研究现况。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知网、维普以及万方三大数据库进行题名或关键词检索,检索式为“舌象仪or舌象分析仪or舌诊仪or舌象采集or数字舌图or舌象分割or舌体分割or舌象分析or舌诊客观化”,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10月。对文献的发表时间、文献作者、第一作者所在地区、第一作者所在机构、期刊情况、资助基金来源、主要研究内容、舌象仪型号及舌象仪研发单位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舌象仪相关研究的文献366篇,前期年发文量逐年增长,但近年来年发文量增长缓慢。舌象仪相关研究尚未形成核心作者及核心期刊。其主要的资助来源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以及各类厅局级项目。舌象仪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图像采集技术、成像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图像分析技术、舌象仪的临床应用及舌象仪的实验室应用等内容的研究。目前应用较多的舌象仪有上海道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ZBOX型舌象仪和DS01舌象仪,DS01舌象仪包括DS01-A和DS01-B两种型号;上海中医药大学研发的TDA-1小型舌象仪和DKF-Ⅱ舌象仪;上海中医药和上海亚太计算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研发的ZBOX-Ⅰ舌象仪;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研发的TP-Ⅰ舌象仪;天津市天中依脉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YM-Ⅲ中医舌象采集仪;上海亚太计算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研发的Smart TCM-I舌象仪;哈尔滨工业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研发的TIAG 舌象仪;天津中医药大学研发的3D舌象仪。结论 舌象仪的相关研究虽然前期呈上升趋势,但近年来进入平台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从中医角度探讨“软系”疗法的科学性,探求“软系”疗法疗效显著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探讨肝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各方面压力的增加会引起人们的情志变化,本文利用中医的基本观点和肝的特性,探讨肝气郁结所导致的多种脏器疾病发生的机理,详细探讨肝郁的各种影响提出治疗要兼顾情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