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观察对比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持续静脉微量注射呋塞米或间断注射呋塞米的疗效,及呋塞米剂量和对血脑钠肽浓度的影响。方法:126例瓣膜置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3例持续微量注射呋塞米,对照组63例间断注射呋塞米。根据常规术后处理,保持合理尿量和血液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每日呋塞米总剂量,记录术后4,12 h尿量,测定两组术前和术后第3天血脑钠肽浓度。结果:观察组呋塞米日剂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P〉0.05);两组术前术后血脑钠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12 h尿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 h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持续静脉微量注射呋塞米可减少呋塞米用量,利尿效果优于间断注射呋塞米,且不影响血脑钠肽浓度,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呋塞米佐治新生儿湿肺的疗效。方法:32例湿肺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静注呋塞米0.5~1.0mg/(kg·d),使用3~5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用氧时间(P<0.05)、症状缓解时间(P<0.01)及治愈时间(P<0.05)上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呋塞米佐治新生儿湿肺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3.
瑞芬太尼对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红梅  周清河  肖旺频 《医药导报》2007,26(9):1002-1003
[摘要]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全麻诱导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级老年患者随机分成3组,F组、R1组和R2组,每组20例。F组静脉诱导用药:咪达唑仑0.05 mg·kg-1,芬太尼3 μg·kg-1,丙泊酚1 mg·kg-1,待入睡后注入维库溴铵0.1 mg·kg-1气管插管;R1组用瑞芬太尼1 μg·kg-1代替芬太尼;R2组用瑞芬太尼1.5 μg·kg-1代替芬太尼。观察诱导时血压、心率的变化,同时记录使用阿托品和麻黄碱情况。结果R2组最低血压(MAP1 )、最高血压(MAP2)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 R2组 最低心率(HR1)、最高心率(HR2)明显低于F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可以用于老年患者的全麻诱导,但在诱导时要密切注意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地佐辛给药剂量及时间对抑制舒芬太尼全麻诱导时诱发呛咳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择期手术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5组:对照组(C组)、0.1 mg·kg-1地佐辛1 min组(0.1 D1组)、2 min组(0.1 D2组),以及0.05 mg·kg-1地佐辛1 min组(0.05 D1组)和2 min组(0.05 D2组),记录患者舒芬太尼注射后1 min 内呛咳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每组患者在舒芬太尼静脉注射后均有部分患者出现呛咳反应,0.1 D1组、0.1 D2组、0.05 D1组、0.05 D2组舒芬太尼静脉注射后患者呛咳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C组、0.05 D1组、0.05 D2组其气管插管后1 min血压、心率显著低于0.1 D1组、0.1 D2组,与其他时点相比无显著差异。各组出现呛咳反应的时间、术后其它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0.05 mg·kg-1地佐辛静脉预注1~2 min可显著减少全麻诱导时期舒芬太尼(0.5 μg·kg-1)给药后所致呛咳反应的发生率,同时可维持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的平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静脉推注呋塞米与静脉滴注呋塞米在配合治疗输尿管结石临床疗效差异及护理体会。方法在同等计量下观察组采用静脉滴注呋塞米,辅以解痉药物,对照组采用静脉推注呋塞米辅以解痉药物,观察用药后1h、3h、24h、24h以上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及结石的排出情况。结果观察组24h总有效率77.5%,对照组总有效率4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推注呋塞米联合解痉药物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迅速、费用低、患者痛苦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现将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早产儿于出生后4h内气管内灌注固尔苏,观察固尔苏治疗肺透明膜病的疗效。结果用药后30min、6h、12h、18h和24h的血气分析数值与用药前比较,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与肺泡氧分压比率(a/APO2)、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比率(PaO2/ZiO2)显著升高(P〈0.01)。用药后6h、12h的呼吸机调节参数逐渐降低,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后6h、24h经胸部X线摄片检查,无一例早产儿出现肺透明膜病征象。结论出生后尽早使用固尔苏,可预防、治疗肺透明膜病,改善肺氧合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硝普钠、小剂量多巴胺、呋塞米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5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抗生素控制感染,低流量吸氧,改善通气,止咳、祛痰、平喘、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硝普钠50 mg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中,以4~12/min滴速度静脉滴注,多巴胺20 mg+呋塞米6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 中,以10~20滴/min速度静脉滴注。7 d 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86%。结论硝普钠、小剂量多巴胺、呋塞米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丰新民  李进 《医药导报》2011,30(11):1449-1451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对单肺通气下行食道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34例术中实施单肺通气的择期食道癌手术患者,麻醉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在气管插管前给予0.9%氯化钠溶液1 mL静脉注射;治疗组18例,在气管插管前给予盐酸戊乙奎醚,0.02 mg&#8226;kg 1静脉注射。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动脉血气变化,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中性粒细胞。结果与气管插管后相比,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在单肺通气时均下降(P<0.05);治疗组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在单肺通气1 h、手术结束、术后6 h、术后24 h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丙二醛、中性粒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能够有效地抑制单肺通气时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容量全肺灌洗(WLL)治疗尘肺的血气变化.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对26例尘肺(早期Ⅰ、Ⅱ期矽肺12例,晚期Ⅲ期矽肺14例)行WLL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和动脉血气进行比较,观察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早期矽肺组(Ⅰ、Ⅱ期矽肺)与晚期矽肺组(Ⅲ期矽肺)行WLL术后当天,动脉血气提示PaO2有不同程度下降,而PaCO2不同程度升高,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5d 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各组P<0.01),动脉血气中Pa02明显提高(P<0.05),晚期矽肺组改变明显(P<0.01),而PaCO2(各组P>0.05)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对各期尘肺病人行WLL治疗,能明显改善症状,改善病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明显提高动脉血氧分压,能提高病人日常生活和劳动能力,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等合并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呋塞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86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呋塞米+依那普利)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肺功能。结果观察组43例,其中显效33例(76.74%),有效8例(18.60%),无效2例(4.65%),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43例,其中显效20例(46.51%),有效15例(34.88%),无效8例(18.60%),总有效率为81.40%。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a O2、Sa 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 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FVC、FEV1/FVC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呋塞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力衰竭成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纠正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研究经胸腔镜直线切割缝合器在治疗肺大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胸心外科以肺大泡收住院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5例患者选择采用开胸切除术治疗肺大泡,设为对照组,其余59例患者选择采用胸腔镜治疗肺大泡,设为VATS组。分析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引流管拔出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情况。结果 VATS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引流管拔出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情况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腔镜直线切割缝合器在治疗肺大疱中具有创伤小、瘢痕少和恢复快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harmacokinetics(PK)properties and bioavailability of R-phencynonate(L-8021)in Beagle dogs.Methods Fifteen healthy Beagle dog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each group was orally given single dose of 0.1 mg·kg-1,0.4 mg·kg-1 and 1.2 mg·kg-1 R-phencynonate respectively.After one week cleaning,the middle dose group was injected 0.4 mg·kg-1 dose.Blood samples(about 2 mL)were collected in heparinized tubes before dosing and at 0.033,0.083,0.25,0.5,0.75,1,2,4,6,8,12 h after administration,and were then immediately centrifuged at 2000 g for 15 min.The pharmacokinetics(PK)properties and bioavailability of the drugs was evaluated using the liquid chromatographic-tandem mass spectrometric(LC-MS/MS)method.Results After p.o.administration of 0.1,0.4 and 1.2 mg·kg-1 R-phencynonate,tmax ranged within 0.65-1.2 h;t1/2z ranged within 2.84-3.36 h;CLz/F ranged within 5.00-9.32 L·h-1·kg-1;Cmax ranged within 1.87-70.34 ng·mL-1;AUC(0-t)ranged within 9.80-250.12 μg·L-1·h;After i.v.administration of 0.4 mg·kg-1,t1/2z was 2.52 h;AUC(0-t)was 238.11 μg·L-1·h.Conclusions L-8021 was dose-dependent within the range of 0.1-1.2 mg·kg-1 in Beagle dogs and the blood drug concentration-time curves were all best fitted to first order absorption two-compartment open model after via po administration of three different dosages.Following oral administration to Beagle dogs,the absolute bioavailability of L-8021 was 17.82%,which was very low and resulted from poor absorpti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uniportal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UVTAS)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结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河北省胸科医院行全胸腔镜肺结核肺叶切除术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 UVATS 肺叶切除术45例和对照组双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45例,将两组围手术期各临床指标、术后疼痛、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各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UVATS 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结核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在体外循环手术中使用氧合血进行持续肺动脉灌注对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室间隔缺损患儿的肺保护作用。方法30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试验组在体外循环中采用氧合血持续肺动脉灌注,对照组未行肺动脉灌注。两组患儿在体外循环前,主动脉开放后6、12、24h时抽取动脉血3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丙二醛(MDA)的水平。并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体外循环前.主动脉开放后6、12、24h时的氧合指数(QI),并记录气道峰压和呼吸机辅助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术后12、24h的OI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6、12h的气道峰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6、12、24h时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氧合血持续肺动脉灌注能减轻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在体外循环中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15.
徐航  黄莉莉  王欣 《中国药师》2012,15(7):1005-1006
目的:研究盐酸丙帕他莫对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60例行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盐酸丙帕他莫组手术结束前给予盐酸丙帕他莫2 g,ivd;芬太尼组手术结束前给予芬太尼2μg·kg-1,iv.观察记录2组苏醒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拔管时间,对2组患者苏醒后10 min(T1),术后1 h(T2)、2h(T3)、3 h(T4)及4 h(T5)的疼痛程度进行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2组患者苏醒时的MAP及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丙帕他莫组拔管时间比芬太尼组明显缩短,术后T3、T4、T5时点VAS评分明显低于芬太尼组(P<0.05).结论:盐酸丙帕他莫对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后患者镇痛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艾司氯胺酮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16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艾司氯胺酮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80例。E组在手术切皮前5 min给予单剂量艾司氯胺酮0.4 mg·kg-1(生理盐水稀释10 mg·mL-1),C组在同样的时间输注等量的生理盐水。采用蒙哥马利-阿斯伯格抑郁量表(MADRS)、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对患者术前1天、术后第1天和第7天情绪进行评价。记录入室后5 min、插管即刻、切皮和拔管时的血压、心率,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术毕即刻、术后2 h和24 h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评分(BCS)及术后不良反应和住院时间。结果:和C组相比,E组术后24 h MARDS评分明显降低(P <0.05)。E组术后24 h MARDS评分> 11的人数显著少于C组(P <0.05)。两组术后24 h和7 d的GAD-7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E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 h的VAS评分E组低于C...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体重250~350g,随机分为4组(n=18):假手术组(SH组)、模型组(Model组)、氟比洛芬酯5mg·kg-1组(F5组)和氟比洛芬酯10mg·kg-1组(F10组)。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20min合并低血压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I/R)模型。F5组和F10组分别于缺血前15min静注氟比洛芬酯5mg·kg-1+空白乳剂0.5ml.kg-1、氟比洛芬酯10mg·kg-1。于再灌注6、24、72h时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NDS)、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细胞损伤情况、放射免疫法测定额区皮质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含量。结果氟比洛芬酯5mg·kg-1组(F5组)或氟比洛芬酯10mg·kg-1组(F10组)预处理可明显减轻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损伤,提高神经功能缺陷评分(NDS),降低脑组织中TXA2含量和TXA2/PGI2值,且F10组较F5组海马CA1区损伤更轻。结论氟比洛芬酯预处理可减轻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降低TXA2值和TXA2/PGI2值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七叶皂苷精氨酸盐(Aescine-Arginine,ACA)抗炎作用的量效关系及时效关系,并探讨ACA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一氧化氮(NO)合成的影响。方法70只♂小鼠随机分成7组,即生理盐水组、双氯芬酸钠(10mg·kg-1)组、ACA(0.5、1、2、4和8mg·kg-1)组,采用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模型,以小鼠腹腔渗出液中伊文思兰的渗出量为指标,观察ACA抗炎作用的量效关系;90只♂小鼠随机分成9组,即生理盐水组、双氯芬酸钠(10mg·kg-1)组及ACA(2mg·kg-1)给药,1、2、4、8、12、16和24h组,采用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模型,以小鼠腹腔渗出液中伊文思兰的渗出量为指标,观察ACA抗炎作用的时效关系;用脂多糖(LPS)作为巨噬细胞(RAW264.7)的NO合成诱导剂,加入不同浓度的ACA,培养后取上清液,用Griess试剂测定NO产生量。结果ACA的2,4和8mg·kg-13个剂量皆能明显降低腹腔渗出液中伊文思兰的渗出量,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ACA在给药后4,8,12,16和24h能够明显降低腹腔渗出液中伊文思兰的渗出量;LPS在1mg·L-1浓度作用于RAW 264.7细胞,可诱导大量NO合成。ACA对LPS诱导的NO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ACA的抗炎作用在4h起效,药效可持续24h,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ACA降低LPS诱导的炎性因子NO的产生,可能是ACA减轻炎症反应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陈航 《中国当代医药》2012,(24):185-186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减容术治疗肺气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26例胸外科收治的严重肺气肿患者实施胸腔镜下肺减容术的经验,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肺功能变化情况,并总结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使用呼吸机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随访3个月发生的并发症。结果治疗后患者FVC、FVC%以及FVC1.0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手术时间65~240min,平均120min,使用呼吸机时间为5~48h,平均16.3h,术后住院时间20~90d,平均39.5d,术后3个月死亡1例,严重肺心病4例,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者21例。结论胸腔镜微创下实施肺减容术治疗肺气肿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近期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相同麻醉镇静深度时不同剂量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注射对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的影响,选择这2种药物间满意的复合方案。方法:60例ASA 1-2级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n= 20)。P组:以3 mg·L-1的初始靶浓度靶控输注丙泊酚后静脉注射芬太尼2-3μg·kg-1,维库溴胺0.12 mg·kg-1并调整丙泊酚靶浓度至脑电双频指数(BIS)低于50时气管插管,呼吸机控制呼吸;M1组和M2组:在P组基础上,靶控输注丙泊酚前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1,然后分别以0.04 mg·kg-1·h-1和0.08 mg·kg-1·h-1的速度持续静脉泵入咪达唑仑。术中调整丙泊酚靶浓度维持BIS于45-55之间。记录麻醉苏醒时间及醒后镇静/觉醒(OAA/S)评分。每隔5 min记录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次日随访病人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随咪达唑仑剂量增加麻醉维持中的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降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苏醒时间略延长,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醒后OAA/S评分P组明显高于M1和M2组(P<0.05);M1及M2组术后嗜睡者较P组增多(P<0.05)。术后并发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维持相同麻醉镇静深度时,丙泊酚效应部位靶浓度随咪达唑仑剂量的增加呈剂量依赖性降低。在以丙泊酚靶控输注为基础的静脉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复合0.08 mg·kg-1·h-1的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注射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