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陈春芳 《妇幼护理》2022,2(7):1594-1596
目的 在儿科急诊预检中采用五级分诊法的护理效果分析。方法 选择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期间本院收治小儿急 诊患者 48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24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分诊预检,观察组采用五级分诊法预检。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分诊时间和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分诊消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高于 对照组(P<0.05)。结论 儿科急诊预检应用五级分诊法,能够缩短分诊时间,提高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陈芝芳 《妇幼护理》2023,3(3):605-607
目的 研究急诊分诊流程优化后对急性胸痛预检分诊工作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3 月本院收治的 88 例急性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44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经验性预检分诊, 研究组采用急诊分诊流程优化。分析对比两组的急诊时间、分诊准确率、预见性护理实施率和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分诊准确 率为 90.91%、预见性护理实施率为 86.3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患者满意度及医生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 照组(P<0.05)。结论 急诊分诊流程优化方法,能提高分诊准确率和预见性护理实施率,提高医患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对急诊预检分诊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0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8年5月以前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急诊预检分诊方式对患者进行预检分诊;将2018年5月及以后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对患者进行预检分诊。记录并比较两组的分诊评估用时、分诊挂号用时、分诊准确率及危重患者检出率、危重患者等候时间、危重患者候诊意外发生率,设计满意度调查问卷分别对急诊患者或家属满意度及急诊医护人员满意度进行评价并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分诊评估用时、分诊挂号用时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的危重患者等候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的分诊准确率、危重患者分诊检出率分别为96.67%、100.00%,高于对照组的86.67%、50.00%,候诊意外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6.67%),但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或家属对急诊候诊环境、就诊次序、等候时间、预检服务、信息沟通等各项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实施后,急诊医护人员对急诊分诊正确性、候诊有序性、就诊优先性、患者依从性、使用方便性等各项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能够显著提高急诊预检分诊质量,并提高患者的就诊满意度以及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在患者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和2017年我院急诊科接治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每年度各50例。2016年度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分诊,2017年度患者为研究组,采用急诊预检分诊标准,比较两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分诊挂号时间、分诊准确率、服务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分诊挂号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就诊服务满意度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分诊中应用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可有效缩短患者分诊评估时间和挂号时间,提升其分诊效率,确保患者得到及时诊治,且可提升其就诊服务满意,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孟雅  吴晓青 《妇幼护理》2022,2(4):953-955
目的 探讨急诊预检分诊护理流程在预防急诊高热患儿并发热性惊厥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 我院的 88 例急诊高热患儿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 例)实施常规的急诊预检分诊流程,观察组(44 例) 实施急诊预检分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指标、热性惊厥发生及护理满意度状况。结果 对照组等待时间、确诊时间、 退热时间均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热性惊厥发生率(20.45%)高于观察组(4.55%)(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率(86.36%) 低于观察组(100.00%)(P<0.05)。结论 急诊预检分诊护理流程可以优化急诊高热患儿的就诊流程,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热 性惊厥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CQI)模式在门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门诊部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接诊的2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接诊的2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每组各配置20名护理人员。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预检分诊,观察组给予CQI模式门诊预检分诊。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分诊评估时间、分诊挂号时间及危重患者等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对患者依从性、候诊有序性、分诊正确性、就诊优先性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候诊环境、预检服务、等候时间、就诊次序、信息沟通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QI模式应用于门诊预检分诊中,可有效缩短患者耗时,提高分诊准确率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RAMS评分的病情分类评估法在儿童意外伤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3月1日~2020年1月31日收治的62例意外伤患儿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预检分诊法;将2020年2月1日~2021年3月1日收治的62例意外伤患儿作为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CRAMS评分的病情分类评估法。比较两组分诊准确率、分诊至就诊时间及家属就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分诊准确率及家属就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Ⅱ级、Ⅲ级、Ⅳ级分诊至就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儿童意外伤急诊预检分诊中应用CRAMS评分的病情分类评估法,可提高分诊准确率,缩短分诊至就诊等待时间,从而提高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董兰  胡娟娟 《上海护理》2020,20(12):58-60
目的:探讨系统化预检分诊模式对急诊分诊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急诊就诊的72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四级分诊模式,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3641例)和观察组(系统化预检分诊模式,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3641例),观察和比较两组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死亡率、候诊意外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分诊准确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死亡率及候诊意外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大幅改善(P<0.05)。结论:系统化预检分诊模式应用于急诊分诊过程后,分诊护士借助急诊预检快速分诊评估单,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患者病情并正确分级分诊,缩短预检分诊护士的分诊时间,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吴晓青  陈苏娟 《妇幼护理》2022,2(4):816-818
目的 探讨降阶梯思维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急诊患者分诊及救治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 我院产科的 96 例急诊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8 例。对照组采用系统的急诊分诊及护理,观察组采用 降阶梯思维联合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的急救相关指标、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分诊评估时间、确诊时间 和候诊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分诊准确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门诊分诊水平、服务水平、风 险评估、沟通能力和急救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降阶梯思维联合护理 风险管理能改善产科急诊患者的救治效率和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李亚洲  庞霞  李丹  余秋苑 《妇幼护理》2023,3(4):831-833
目的 观察儿童发热门诊预检分诊中标准化分诊流程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2022 年 10 月期间本院儿童 发热门诊收治的患儿 2990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1495)和研究组(n=1495)。对照组应 用常规化分诊流程;研究组应用标准化分诊流程。观察对比两组的分诊情况、分诊准确率及护患纠纷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 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分诊时间、就诊等候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的分诊准确率显著提高、 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提高(P<0.05)。结论 标准化分诊流 程应用于儿童发热门诊预检分诊中,可缩短分诊时间、就诊等候时间,提高分诊准确率,减少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提高患儿 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网络智能信息化预检分诊系统在急诊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急诊就诊患者500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急诊预检分诊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急诊就诊患者500例为观察组,采用网络智能信息化预检分诊系统进行预检分诊。比较两组分诊准确率、分诊所需时间及患者就医满意度。结果:两组分诊准确率、分诊所需时间、患者就医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网络智能信息化预检分诊系统可有效提高患者分诊准确率,缩短分诊时间,提高就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倪慧 《妇幼护理》2022,2(14):3260-3262
目的 探讨小儿急诊分诊工作中开展走动式管理的效果与价值。方法 选择 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我院小儿急诊分 诊患儿 98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时间先后分作对照组(2021 年 1 月至 6 月,49 例)与观察组(2021 年 7 月至 12 月,49 例)。 对照组分诊管理模式为常规分诊管理,观察组分诊管理模式为急诊走动式管理。比较两组的分诊时间及等候时间、护理质量和 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分诊及等候所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各分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急诊分诊管理工作开展走动式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分诊效率,缩短分诊 用时,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13.
庄涛静  潘宇芬  王建芳 《妇幼护理》2022,2(13):2942-2944
目的 探讨改良式临产早期风险预警评分表在急诊产科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江苏省常州市妇 幼保健院急诊接收的临产早期孕妇 94 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 45 例运用传统经验进行 预警分诊,实验组 49 例运用《改良式临产早期风险预警评分表》进行预警分诊。比较两组的急救反应时间、预检分诊质量和 运转不良事件。结果 对照组的分诊-评估结束时间、分诊-科室处理时间和抢救-出抢救室时间均长于实验组(P<0.05)。对照组 和实验组预检分诊准确率分别为 75.56%和 93.88%(P<0.05)。实验组救治成功率(97.96%)高于对照组(84.44%)(P<0.05)。 对照组的运转不良事件率(17.78%)高于实验组(2.04%)(P<0.05)。结论 急诊产科应用改良式临产早期风险预警评分表,可 以提高产妇的分诊准确率和救治成功率,缩短分诊救治时间,减少运转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4.
马慧 《妇幼护理》2022,2(13):3009-3011
目的 探究预检分诊护理管理措施应用在小儿手足口病流行期间的价值。方法 采取随机盲选法,将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4 月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 60 例手足口病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 例)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30 例)采 用预检分诊护理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管理效果、皮疹消退时间、口腔糜烂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家长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皮疹消退时间、口腔糜烂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 组家长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小儿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应用预检分诊护理管理措施,可提升患儿治疗效果, 促进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提高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徐丽 《妇幼护理》2023,3(15):3685-3686
目的 探析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服务流程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0 年 10 月至 2021 年 12 月我院 诊治的 146 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护理流程实施时间分组。2020 年 10 月至 2021 年 3 月的 73 例为对照组,接受常规 急诊护理。2021 年 7 月至 2021 年 12 月的 73 例为观察组,接受优化急诊护理服务流程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 预检分诊时间、采集标本时间、心电图报告时间、CT 报告时间及 DNT 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溶栓 1d 后、出院 时的 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疾病患者实施优化 急诊护理服务流程,可缩短 DNT,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在急腹症患者的分诊及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以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 2019 年 5 月至 2021 年 4 月期间收治 的 60 例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分 诊干预护理模式。分析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相关临床急救时间。结果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 显著提高(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分诊评估时间、候诊时间和确诊时间均比对 照组显著缩短(P<0.05)。研究组的就诊准确率、救治成功率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 在急腹症患者的分诊及急诊 护理采取分诊干预护理模式,能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分诊评估时间、候诊时间和确诊时间,提高就诊准确率和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智能化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对急诊预检分诊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1日~2020年6月30日418例急诊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6月1日~12月31日就诊的209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预见分诊流程;将2020年1月1日~6月30日就诊的209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智能化急诊预检分诊系统进行急诊分诊。比较两组分诊质量、患者等候时间及患者或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分诊时间、期望分诊时间、与期望分诊时间差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危重患者分诊检出率、分诊准确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候诊意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或家属急诊就诊次序、信息沟通、就诊优先性、分诊准确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门诊预检分诊采用智能化急诊预检分诊系统管理,有助于提高分诊准确率,缩短患者等待时间,预防候诊意外发生,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冯丽敏 《妇幼护理》2023,3(21):5193-5195
目的 探究并分析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辅以标准化急救护理的实践效果及价值。方法 我院 2021 年 3 月至 2022 年 3 月 收治的急诊危重症患者(n=64),按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施行一般护理,实验组基于此施行标准化急救护理。 比较两组急救用时,抢救成功率、预检分诊准确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院前救治、心电图及分诊评估、创建输液通 道、住院用时均较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抢救成功率、预检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如呼吸 机相关肺炎、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等)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辅以标准化急救护理,有益于实现快 速分诊、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张豪杰  方静文 《全科护理》2020,18(11):1366-1368
[目的]探讨PQRST联合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对急诊患儿预检分诊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600例急诊患儿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13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预检分诊模式,观察组采用PQRST联合儿童早期预警评分,比较两组预检分诊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预检分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PQRST联合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于急诊患儿预检分诊中能提高预检分诊效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8):1318-1319
目的探讨改良预警评分(MEWS)在小儿急诊预检分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急诊救治的患儿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预检分诊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MEWS急诊预检分诊救治,对比分析两组分诊后的分诊准确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分诊结束后,观察组分诊准确率为9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为9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MEWS评分应用于小儿急诊预检分诊救治中,可提高对小儿重症患者的分诊准确率,增强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