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康冬梅  高勇  马继芳  赵海 《疑难病杂志》2022,(12):1236-1241
目的 探究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并发肺气肿的临床特征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21年4月于国药同煤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的IPF并发肺气肿患者66例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单纯IPF患者72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动脉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PF并发肺气肿的危险因素,使用筛选出的有价值变量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评价。所有患者随访1年,比较2组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吸烟比例、反流性食管炎比例、干咳比例、白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及肺总量(TLC)、肺活量(VC)高于对照组[t(χ2)/P=7.845/0.005、6.661/0.010、4.246/0.039、2.313/0.022、3.011/0.003、2.911/0.004、3.744/<0.001、2.016/<0.046],而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低于对照组(t/P=3.653/<0.001)。多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大量临床研究数据,采取多种统计学方法,筛查随访5个月、10个月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急性加重期(AE-IPF)的危险因素。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研究,对既往336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稳定期患者及随访5个月、10个月的临床研究数据进行归纳,采用频数分布、相关数据分析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AEIPF的危险因素。结果:筛查5个月AE-IPF的危险因素有:1年前急性加重次数、急性加重持续时间、呼吸困难评分(mMRC)、肺功能分级、ESQ-IPF日常生活与能力、干咳等;筛查10个月AE-IPF发生的危险因素有:1年前急性加重次数、急性加重持续时间、呼吸困难评分(mMRC)、肺功能分级、CAT问卷评分、IPF-PRO临床症状、ESQ-IPF日常生活与能力、干咳等。结论:影响AE-IPF发生的危险指标包括疾病相关情况(1年前急性加重次数、急性加重持续时间、mMRC)、临床相关检查(FEV1及肺功能分级)、生存质量量表(CAT、ESQ-IPF日常生活与能力)、临床症状(刺激性干咳、呼吸困难等),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减少AE-IPF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合并肺气肿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患者的临床疗效与预后是否存在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4月~2020年10月40例IPF合并肺气肿的患者和40例单纯IP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两组患者均予以呼吸科常规对症支持治疗2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包括肺活量(VC)、肺总量(TLC)、第...  相似文献   

4.
·您认为病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其诊断线索是什么? 乔先生的主要问题是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寻求线索应重点询问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史、职业环境、起病缓急、呼吸困难与体位及劳力活动的关系,发作时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呼吸节律、呼吸时限等特点,伴随症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乔先生历时7年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杵状指(趾)均提示机体的慢性缺氧,病史中无相应的心血管疾病、血液及神经系统疾病,故应首先考虑肺源性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5.
肺气肿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肺气肿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5a来我院;确诊的17例肺气肿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症状、X线胸片、血气分析、肺功能、HRCT结果。结果 肺气肿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多具有较长的吸烟史,临床表现介于上述两种病变之间,其肺功能测定结果不完全符合阻塞型或限制型通气功能障碍,X线及HRCT兼具二者的特点。结论 尽管肺气肿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但是确实可以并存,且具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胸部高分辨CT(HRCT)往往能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探讨老年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与肺纤维化和肺气肿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差异,为临床诊治这两种疾病提供更进一步的客观依据.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于该院收住诊治的60例肺纤维化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依据其确诊疾病类型分为老年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组(IPF组)与肺纤维化和肺气肿综合征组(CPFE组)两组,每组均为30例患者,对所有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肺功能检查等资料进行观察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上述资料间的差异.结果 与IPF组患者相比,CPFE组患者吸烟率高达93.33%明显高于IPF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PFE组患者在肺总量(TLC)/用力肺活量(FVC)及第1秒用力肺活量与用力肺活量之比(FEV1/FVC)等肺功能方面,具体数值分别为(5.6±1.2)L/(2.7±0.6)L/(0.67±0.06)与IPF组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CO弥散量(DICO)等指标上具体数值分别为(1.9±0.4)L/(9.6±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PaO2/PaCO2及P(A-a)O2等血气分析指标,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L/(mmHg.min);两组患者在蜂窝/纵膈淋巴结肿大/肺纤维化评分及支气管牵拉扩张等HRCT影像学检查指标方面,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网格影指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纤维化和肺气肿综合征(CPFE)多见于吸烟人群,其整体肺容积高于老年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患者,且较接近于正常水平,但弥散功能显著下降是其主要特点,HRCT上以小叶中央型肺气肿为主要影像学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也是特发性的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s,I Ps)的一种类型,是一种不明原因的肺间质炎症性疾病.目的:讨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特征、胸部X线表现、肺通气及弥散功能、病理活检及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ILD.依据有无肺活检结果,将确诊标准分为2种.  相似文献   

8.
9.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原因不明,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最终导致肺泡、肺间质纤维化,可发生呼吸衰竭的疾病。从病理上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3期^[1]。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1992年1月~2002年1月,我们采用糖皮激素治疗32例,疗效尚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了解特发性间质性肺病(IIP)患者肺活检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1993年11月至2008年2月行肺活检的66例II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按肺活检方式分2组:(1)外科肺活检(SLB)组,21例,其中开胸肺活检11例,胸腔镜引导下肺活检10例;(2)非SLB组,45例,其中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肺活检(TBLB)28例,CT或B超引导下肺活检17例.统计患者肺活检并发症发生率,并将2组患者分别按有、无并发症分组,进行人院时一般情况、症状、体征、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病理分型比较.肺活检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胸腔引流管拔管时间≥5 d、机械通气时间>72 h、急性左心衰竭、胸腔积液、气胸、咯血量>50 ml/d和IIP急性加重.统计患者术后90 d内病死率.结果 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9%(27/66),SLB组为71.4%(15/21),非SLB组为26.7%(12/45)(x2=4.55,P=0.03).SLB组并发症为胸腔引流管拔管时间延长(10例,47.6%)、胸腔积液(5例,23.8%)、急性左心衰竭(5例,23.8%)和肺部感染(4例,19.0%);非SLB组并发症为气胸(12例,26.7%)、IIP急性加重(2例,4.4%)、机械通气>72 h(1例,2.2%)和肺部感染(1例,2.2%).SLB组有、无并发症患者的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分别为(46.83 ±17.01)%和(75.93 ±25.62)%(t=2.55,P=0.02),其余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非SLB组有、无并发症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肺活检后90 d内6例(9.1%)患者死亡,其中3例考虑与肺活检相关(CT导引下肺活检和TBLB术后出现IIP急性加重各1例,CT导引下肺穿刺后出现气胸致呼吸衰竭1例).结论 接受SLB患者较接受非SLB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低于正常可能是外科肺活检出现合并症的相关因素.Cr引导下肺活检或TBLB也可能诱发IIP急性加重而致死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对慢性肺间质性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及20例继发慢性肺间质性疾病的临床及高分辨率CT(HRCT)表现特点。结果:慢性肺间质性疾病的主要HRCT表现为异常线样影、蜂窝影、磨玻璃影及结节影。IPF的HRCT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网状影或蜂窝影,病变主要分布于两肺基底部、肺外带胸膜下。在临床上有典型的进行性呼吸困难,常伴杵状指、发绀及肺底部的爆裂音。结论:IPF在临床及HRCT表现上有其特点,有别于继发性肺间质性病变。  相似文献   

13.
任蓬程  池华玲  李秉忠 《海南医学》2014,(17):2547-2549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CT表现。方法选取96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选患者均采用胸部常规CT扫描,病变区采用薄层CT扫描,进而探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CT表现。结果96例患者的病灶部位均呈弥漫性分布,其中双肺密度大多不均,以双肺下野外周部为主,多发于肺下叶基底部,其中65例为双侧,31例为单侧;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主要CT征象为:小叶间隔不规则增厚60例,网状改变50例,磨玻璃样改变及密度影32例,小叶性肺气肿68例,其中46例为小叶中心型肺气肿,22例为全小叶型肺气肿,蜂窝状、囊状45例,胸膜下线38例,两肺下叶牵拉性支气管扩张30例,结节影18例。结论 CT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病变情况,在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PIF)的特点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析三年来我院确诊的25例COPD合并PIF患者的病史、体征、X线胸片、高分辨CT(HRCT)、肺功能和血气分析结果。结果 COPD合并PIF患者多具有较长的吸烟史,临床表现介于上述两种病变之间,其肺功能测定多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X线胸片、HRCT兼有两种疾病的特点。结论 尽管COPD和PIF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但是可以并存,且具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胸部HRCT能提供重要的临床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间质性肺炎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的临床特点和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6年4月本院49例间质性肺炎合并IPA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诊断后12周为观察终点,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两组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间质性肺炎合并IPA的死亡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低蛋白血症、氧合指数<300、胸部CT示弥漫性磨玻璃影和诊断时间>7 d是间质性肺炎合并IPA的死亡危险因素(P<0.05),伏立康唑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好(P=0.033)。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仅发现氧合指数<300是影响间质性肺炎合并IPA患者预后的死亡危险因素(P=0.016,OR=4.833,95%CI:1.669~138.659,β=2.722,SE=1.128,Wald=5.827)。结论:入院时已发生呼吸衰竭是间质性肺炎合并IPA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鞣花酸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所有受试对象从临床表现、肺功能、血气分析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临床表现改善、肺功能、血气分析等方面的改善率上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鞣花酸对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γ(IFN-γ)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患者的疗效。方法 :临床纳入IPF患者100例,根据患者入院后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IFN-γ联合激素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激素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Ⅲ型胶原(Collagen TypeⅢ,Ⅲ-C)、IV型胶原(Collagen Type IV,IV-C)、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水平;此外,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胸部CT、肺弥散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Ⅲ-C、IV-C、HA水平差异均未见显著性;治疗后,研究组Ⅲ-C、IV-C、HA水平分别为(49.57±4.31)ng/m L、(64.39±17.98)ng/m L、(79.01±22.84)ng/m L,对照组Ⅲ-C、IV-C、HA水平分别为(80.36±5.09)ng/m L、(73.33±18.94)ng/m L、(90.944±21.67)ng/m L,差异均有显著性;研究组患者呼吸困难、刺激性干咳、活动能力以及肺弥散功能好转率分别为52.0%、56.0%、60.0%、64.0%,对照组分别为24.0%、24.0%、28.0%、32.0%,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IFN-γ联合激素治疗IPF,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困难、刺激性干咳等临床症状,改善其活动能力以及肺弥散功能,且能够有效改善肺纤维化的程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Combined emphysema and pulmonary fibrosis,including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is a distinct disorder described with upper-lobe emphysema and lower-lobe fibrosis on chest computed tomography.Smoking appears to be the predominant risk factor for this disorder.We aimed to compare clinical features,smoking history,physiological and radiological findings between IPF with and without emphysema.Methods A sample of 125 IPF patients over a period of 48 months were evaluated.High resolution CT scans were reviewed blinded to clinical data.The IPF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emphysema were classified accordingly.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emphysema in this IPF sample was 70/125.IPF with emphysema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smoking status (OR 63; 95% CI 4.4 to 915; P=0.002) and smoking pack year (OR 1.1; 95% CI 1.05 to 1.13; P=-0.000).The patients with IPF and emphysema had a higher decrease in carbon monoxide diffusing capacity adjusted for alveolar volume ((58±19)% pred vs.(66:±:21)% pred; P=-0.021) and a higher prevalence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 (24/70 vs.7/55; P=0.006).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had similar forced and residual volumes.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cell differentials of bronchoalveolar lavage or the scores of fibrosis on chest CT.Survival of the patients with emphysema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of patients with IPF alone.Conclusions Cigarette smoking induces IPF combined with emphysema.Emphysema further impairs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increases the prevalence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 that leads to poor prognosis.The inclus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combined pulmonary fibrosis and emphysema in IPF clinical trials may lead to under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treatment in patient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肺间质纤维化(IPF)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系统性回顾88例RA合并IPF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检查,并与113例单纯RA患者(对照组)相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均为高分辨率CT(HRCT)提示肺间质改变,包括网状影、磨玻璃影、蜂窝肺、胸膜肥厚等;其中有干咳症状者18例(20.5%),有胸闷、气促症状者11例(12.5%),有呼吸困难者22例(25.0%),有Velcro啰音者23例(26.1%)。观察组患者年龄、病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滴度、类风湿因子(RF)滴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补体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血红细胞沉降率、补体4水平、口干、眼干、抗角蛋白抗体阳性、抗核抗体阳性、抗干燥综合征抗体阳性、抗干燥综合征抗体阳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合并IPF患者年龄较大、病程较长,但临床症状轻微,应尽早完善肺HRCT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高滴度抗CCP抗体、RF可能与RA合并IPF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