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体外反搏(ECP)治疗16例冠心病人,其中11例测定了治疗前,治疗中1小时,1.5小时,2小时和停机后1小时,2小时以及一疗程后第二天清晨的血小板聚集,13例测定了治疗前,治疗中和一疗程结束时TXB_2和6-酮-PGF_(1a)。发现治疗2小时及以后各时段的血小板聚集率,TXB_2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下降(P<0.01,P<0.05各自),6-酮PGF_(1a)明显升高(P<0.05)。本文指出,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可影响血小板聚集,但主要是ECP治疗改善了微循环和组织代谢,保护了血管内皮使PGI_2合成增多,从而抑制了血栓的形成和冠状动脉痉挛,扩张了冠状动脉,此可能是ECP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之一,并且在治疗心绞痛病人中防止了冠状动脉的进一步受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茶色素(TP)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意义。方法观察TP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55例)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栓素B2(TXB2)和6 酮 前列腺素F1α(6 k PGF1α)含量的变化。结果TP能明显降低ET、TXB2水平(P<0.01,<0.05),升高CGRP含量(P<0.01)。结论TP能有效地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ET、TXB2水平,升高CGRP含量,调整E/T、T/K失衡。因而对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血浆PAF、TXB_2和6-k-PGF_(1α)检测在老年脑梗塞、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放射免疫、生物学方法测定23例老年脑梗塞患者,2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水平。对9例老年脑梗塞患者和1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应激状态下血浆PAF、TXB2和6-k-PGF1α测定。结果表明,老年脑梗塞患者血浆PAF、TXB2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TXB2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0.01),但PAF、6-k-PGF1α无显著差异(P>0.05)。老年脑梗塞患者应激后PAF、TXB2增加明显(P<0.01),且持续时间长。这些结果表明血浆PAF、TXB2和6-k-PGF1α检测对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受体P2Y12基因G52T、-T744C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H)血瘀证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福建省汉族人群EH血瘀证患者216例,EH非血瘀证患者220例,血压正常对照者193例。抽取受试者外周静脉血,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P2Y12基因G52T、-T744C多态性类型。结果3组间G52T的GG、GT和TT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41,P=0.728),-T744C的TT、TC和CC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500,P=0.033);经进一步誓分割检验显示,EH血瘀证组TC/CC基因型分布频率(43.1%)高于EH非血瘀证组(30.9%)和健康对照组(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98,P=0.0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健康对照组为参照系,TC/CC基因型人群是患EH血瘀证的独立危险因素;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TC/CC基因型人群患EH血瘀证的相对危险度是1.518,95%可信区间(95%CI)为1.011~3.025,P=0.042。结论P2Y12基因TC/CC型可能是汉族人群EH血瘀证发病的易感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御风胶囊对老年血瘀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血浆中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御风胶囊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及作用原理。方法:以老年大鼠为血瘀模型,采用血小板聚集法和放免法观察御风胶囊对血瘀模型老年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指标和血浆中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含量的影响。结果:御风胶囊能明显抑制腺苷二磷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platelet aggregaffon,PAG),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意义(高/模:q(PAG1):22.90;PAG5:28.69;PAGM:24.78;中/模q(PAG1):11.93;PAG5:25.05;PAGM:16.00;低/模q(PAG1):8.57;PAG5:11.68;PAGM:8.89,P&;lt;0.01),降低血浆中血栓素B:的含量(高/模:q8.54;中/模:q6.90;低/模:3.28,P&;lt;0.01)及与6-酮-前列腺素F1α的比值(高/模:q5.33;中/模:q4.56,P&;lt;0.05或P&;lt;0.01)。结论:御风胶囊具有良好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其机制与降低血栓素B2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F1+2)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水平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关系。方法将76例创伤患者分成轻伤组(ISS评分小于16分,27例)和重伤组(ISS评分大于或等于16分,49例),再把重伤组分为并发DIC组(19例)与未并发DIC组(30例),另30例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对76例创伤患者分别于伤后24h、3d、7d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浓度、用放免法测定GMP-140。结果 24h内轻伤组与重伤组F1+2、GMP-140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重伤组又明显高于轻伤组。非DIC组伤后F1+2、GMP-140水平逐渐降低,DIC组伤后F1+2水平持续升高,24h内GMP-140水平明显高于非DIC组。结论创伤后急性期F1+2、GMP-140升高程度不仅与创伤严重程度有关,而且与创伤后DIC的发生密切相关;急性期外持续测定F1+2水平对预测创伤后DIC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颈髓损伤患者全血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定量生物分析法、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了35例急性外伤性颈髓损伤患者全血PAF、血浆TXB2和6-keto-PGF1a的含量变化。结果:伤情越重、预后越差的患者,血液中PAF、TXB2含量和TXB2/6-keto-PGF1a(T/K)值在伤后早期升高越明显;8例颈髓损伤早期死于颈髓水肿、呼吸衰竭的患者,伤后当日全血PAF含量和T/K值分别为对照组的15.34倍和6.39倍。结论:伤后全血PAF、血浆TXB2和6-keto-PGF1a含量的动态变化反映脊髓损伤的严重程度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状态。脂质炎性介质——PAF、TXB2和6-keto-PGF1a可能与急性颈髓水肿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及其比值水平的动态变化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含量及其动态变化,了解血小板功能变化。方法检测2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4 h内、1周时、2周时的血浆TXB2和6-keto-PGF1α含量及其比值(T/6-K),并与正常对照组(n=40)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4 h内、1周时、2周时的血浆TXB2和6-keto-PGF1α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正对照组(P9><0.01);TXB2在1周时达峰值,至2周时下降;6-keto-PGF1α逐渐增高,至2周时达峰值;T/6-K在发病后24 h内、1周时均明显高于正常正对照组(P9><0.01),1周时达峰值,至2周时下降,基本与正常对照组相似(P9>>0.05)。结论TXB2、6-keto-PGF1α及T/6-K的测定有助于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变化,保持TXB2与6-keto-PGF1α的平衡对维持血流通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心复康口服液对气虚血瘀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6酮前列腺素F1α及血栓素B2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心复康口服液对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血小板 α颗粒膜蛋白( G M P 140)、6 酮 前列腺素 F1α(6 keto P G F1α)及血栓素 B2( T X B2)的影响,为治疗气虚血瘀型充血性心力衰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浆 G M P 140、6 keto P G F1α、 T X B2 ,并与健康对照组作对比。结果:气虚血瘀型心力衰竭患者血浆 G M P 140、 T X B2、6 keto P G F1α及 T X B2 /6 keto P G F1α均较健康组明显增高( P< 001 或 P< 0001)。心复康口服液治疗后可使血浆 G M P 140、 T X B2、6 keto P G F1α、 T X B2 /6 keto P G F1α明显下降( P< 005 或 P< 001)。结论:气虚血瘀型心力衰竭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心复康口服液能够防止血小板的过度活化,可能是其治疗气虚血瘀型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将89例脑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康复医疗组(60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了两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血液流变学、血浆TXB_2、6-keto-PGF_(1a)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1个月两组对比,康复医疗组红细胞压积下降显著(P<0.05),余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两组对比,康复医疗组肢体运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均降低(P<0.01),TXB_2下降(P<0.05),6-keto-PGF_(1a)升高(P<0.05)。康复医疗间接地引起这些变化,对脑血栓形成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血浆脂联素(APN)水平的关系.[方法]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224例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24hABPM)结果分为杓型组123例和非杓型组101例 ;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浆脂联素(APN)、胰岛素(FINS)、血糖(FPG),测量身高、体重,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体重指数(BMI),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①杓型高血压组血浆APN水平显著高于非杓型高血压组(P<0.01).②杓型高血压组患者BMI、IRI低于非杓型高血压组(P<0.05).③血浆APN水平与性别、收缩压(SBP)、BMI、IRI呈负相关(P〈0.05或0.01).[结论]血浆APN水平与血压昼夜节律相关,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较杓型高血压病患者血浆APN水平更低. 相似文献
12.
血小板悬浮血浆ABO血型抗体效价与保存时间消长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单采血小板悬浮血浆中的抗-A和抗-B效价及其与保存时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盐水凝集法检测血浆IgM抗-A、抗-B效价;应用2-巯基乙醇(2-Me)破坏IgM抗体后,抗人球蛋白法检测血浆IgG抗-A、抗-B效价。结果在保存期内A、B、O型单采血小板悬浮血浆中抗-A(IgM或/和IgG)或/和抗-B(IgM或/和IgG)效价间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效价不随保存时间延长而降低(P>0.05);10%O型单采血小板悬浮血浆中抗-A和抗-B效价均较高。结论单采血小板输注时可不进行血液交叉配合试验,但须同型输注;尤其是O型悬浮血浆含较高的抗-A或/和抗-B(IgM或/和IgG)效价时,不能输注给其他血型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昼夜24h血浆内皮索(ET)、一氧化氮(NO)浓度变化与动态血压各参数及心率(HR)的关系。方法:对46例高血压患者佩带24h血压、心率动态检测仪自动记录心率、血压等参数,同时采用放免法和比色法测定患者24h内不同时间点血浆ET、NO浓度。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浆ET与平均动脉压(MAP)、HR有明显的夜间2:00低谷和晨起8:00高峰的昼夜节律性变化,并且高血压患者ET及MAP24h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且呈正相关。同时高血压患者血浆NO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浆NO与MAP24h两者之间呈负相关。结论:血压的调节明显受ET、NO的影响,ET、NO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及血压的昼夜波动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不同动脉血管病变中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方法]180例T2DM患者根据踝臂指数(ABI)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 T )分组,单纯ABI ≤0.9组(A组)45例,单纯IM T>0.8 mm组(B组)46例,ABI ≤0.9且IM T>0.8 mm组(C组)39例,正常组(ABI>0.9且IMT≤0.8 mm)50例,比较四组的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PLT、MPV、PDW。[结果]A组、B组和C组的MPV分别为(11.96±0.57)fl;(11.22±1.42)fl;(12.26±0.86)fl ,与正常组 MPV (9.67±1.56)f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24.69,P <0.05),C组M PV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F值分别为0.09和0.12,P>0.05);与正常组比较,各组的PDW和PLT的差异无显著性(F值分别为0.20和0.25,P>0.05)。[结论]T2DM各种动脉血管病变均与MPV相关,与PDW和PLT数量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纤溶指标、血小板计数(BPC)的变化与Child-Pugh分级及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2009年2月至2011年3月90例肝硬化住院患者,按Child-Pugh分级A级15例、B级46例、C级29例,分为出血组(42例)、非出血组(48例).均检测其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因子Ⅱ、Ⅴ、Ⅶ、Ⅹ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D-二聚体(D-d)、血常规,比较各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随Child-Pugh分级的增加患者PT显著延长,凝血因子Ⅱ、Ⅴ、Ⅶ、Ⅹ、BPC逐渐降低,t-PA、D-d逐渐升高.PT、凝血因子Ⅱ、Ⅶ、BPC在Child-Pugh A、B、C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Child-Pugh B、C组凝血因子Ⅴ、Ⅹ显著高与Child-Pugh A组.出血组PT、BPC 与未出血组差异有显著性;Child B、C级肝硬化患者出血率显著高与A级,而C级病死率最高,且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异常及纤溶亢进,且与临床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PT、BPC、Child-Pugh分级可作为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血小板浓度与全血血小板浓度、红细胞比容(HCT)相关性.方法 随机收集162例门诊体检志愿者静脉血标本,以EDTA-K2,枸橼酸钠抗凝.枸橼酸钠抗凝血800 r/min(离心半径19 cm)离心5 min,分离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应用Sysmex XE-2100血液分析仪测定全血血小板浓度(X1)和HCT(X2),PRP血小板浓度(Y).以HCT 0.35为界,将数据分为正常组和低值组.结果 所得数据采用多元相关性统计分析得到回归方程Y总=1.309 51X1 +744.294 5X2-262.068(R2 =0.897 8);Y正常组=1.380 208X1 +855.884 8X2-323.374(R2=0.892 9);Y低值组=1.088 972X1 +465.228 8X2-123.101(R2=0.961 1).结论 全血血小板浓度、红细胞比容与富血小板血浆血小板浓度相关显著,由全血血小板浓度和红细胞比容可初步推算富血小板血浆血小板浓度.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痛血压变异性与大动脉弹性[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的关系.[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1例及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PP-1000动脉弹性检测仪检测主动脉PWV,并行24h非侵入性动态血压测定.[结果]①PWV在原发性高血压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②原发性高血压病人PWV升高组24h及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BP-SD)、血压晨峰(MBPS)显著高于PWV正常组(P<0.01或0.05).③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24h收缩压在标准差(24hSBP-SD)及DSBP-SD、MBPS、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PWV显著正相关.④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以PWV为应变量,以年龄、高血压病程、体重指数(BMI)、LDL-C、血肌酐(SCr)、24h平均收缩压(24h SBP)及舒张压(24h DBP)、各时段(24h、日间及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标准差、MBPS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24hSBP、MBPS为PWV独立影响因素.[结论]①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主动脉PWV显著高于健康人.②反映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性的指标--24h SBP-SD及DSBP-SD、MB-PS与PWV亦呈显著正相关,其中MBPS为PWV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超声技术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早期血流传播特点及其与内分泌因子的关系.方法 61例高血压病患者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分为左室心肌肥厚组(LVH,30例)和无心肌肥厚组(NLVH组,31例);2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二维及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内径以及左室射血分数,计算LVMI.脉冲波多普勒超声测量二尖瓣血流频谱,测量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0)、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A)及其比值(E0/A),舒张早期二尖瓣瓣下3 cm处的最大血流速度(E3);舒张早期二尖瓣瓣尖心电图R波顶峰至E波峰值的时间(R-E0)、瓣下3 cm的心电图R波顶峰至E波峰值的时间(R-E3)以及两时间间期的比值(R-E3/R-E0).放射免疫分析血浆心钠素(ANP)、脑钠素(BNP)、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血清胰岛素样类生长因子-1(IGF-1)的浓度.结果对照组、NLVH组、LVH组E0/A比值依次减小(P<0.001);对照组、NLVH 组、LVH组E3依次降低(P<0.05),R-E3/R-E0比值延长(P<0.01).E0/A与ET、ANP、BNP及IGF-1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82,-0.65,-0.60,-0.65; P<0.01),与CGRP中度正相关(r=0.64,P<0.01);E3与ET、ANP呈轻度负相关(r=-0.36,-0.31;P<0.01),与CGRP轻度正相关(r=0.22,P<0.01);R-E3/R-E0与ET、ANP、BNP及IGF-1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61,0.62,0.79,0.73;P<0.01),与CGRP中度负相关(r=-0.70,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早期血流传播延缓,速度减低,左室舒张功能异常与内分泌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分为左心室肥厚(LVH)组和无LVH组,分析比较两组间的血压均值和血压变异性。【结果】LVH组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及白昼收缩压(dSBP)与夜间收缩压(nSBP)、白昼舒张压(dDBP)均显著高于无LVH组,且差异显著( P <0.05);LVH组血压变异性各指标除白昼舒张压标准差(dDSD)外,均比无LVH组增大,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VH的发生和血压变异性密切相关,血压变异性增高对左心室肥厚风险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