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实验室特点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实验特点与临床诊断、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对57例ITP患儿和15例健康儿童进行血小板计数(BP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压积(PCT)测定;对57例ITP患儿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M);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VB19、EBV、CMV;42例患儿接受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结果①治疗前,ITP组的BPC、PCT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ITP(AITP)的PDW、MPV明显增加(P<0.05),慢性ITP(CITP)组PDW、MPV无明显变化(P>0.05)。②治疗后,AITP组PDW、MPV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CITP组BPC、PCT仍明显减少,MPV呈明显增大(P<0.05),PDW呈分布宽度差异性变大。③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与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M)的表达有统计学意(x^2值分别为5.03、3.96,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可作为ITP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的判别指标;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和PAIgM的表达对于指导丙种球蛋白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时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确诊为急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67例分别测定其治疗前后的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同时测定50例健康儿童以上血小板参数作为对照组。治疗前与对照组及与治疗后分别进行比较。并对血小板与血小板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ITP患儿治疗前PLT明显低于对照组,而PDW、MPV、P-LC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P<0·001),治疗后PLT上升,PDW、MPV、P-LCR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01)。(2)ITP轻、中、重度患儿随病情加重PLT进行性下降,而PDW、MPV、P-LCR进行性增大,但极重度患儿MPV反而变小。(3)PLT与MPV呈负相关(P<0·001)。MPV与PDW、PDW、MPV与P-LCR、PDW与P-LCR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动态观察有助于ITIP的鉴别诊断、病情判断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实验室特点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实验特点与临床诊断、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对57例ITP患儿和15例健康儿童进行血小板计数(BP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压积(PCT)测定;对57例ITP患儿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M);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VB19、EBV、CMV;42例患儿接受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结果①治疗前,ITP组的BPC、PCT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ITP(AITP)的PDW、MPV明显增加(P<0.05),慢性ITP(CITP)组PDW、MPV无明显变化(P>0.05)。②治疗后,AITP组PDW、MPV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CITP组BPC、PCT仍明显减少,MPV呈明显增大(P<0.05),PDW呈分布宽度差异性变大。③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与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M)的表达有统计学意(X2值分别为5.03、3.96,P<0.05)。结论 血小板参数可作为ITP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的判别指标;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和PAIgM的表达对于指导丙种球蛋白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川崎病 (KD)冠状动脉扩张患儿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川崎病患儿 6 4名及同期健康儿童 2 6名进行血小板计数 (PLT)、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和血小板压积 (PCT)测定 :经心脏彩超检查 ,按照5岁以下儿童冠状动脉内径≥ 3mm为冠状动脉扩张 (CAD)。结果  KD冠状动脉扩张组患儿急性期和非冠状动脉扩张组患儿急性期PLT较对照组升高有差异 (P <0 0 5) ,PCT较对照组升高有明显差异 (P <0 0 1 ) ,PDW较对照组降低有明显差异 (P<0 0 1 ) ,MPV较对照组降低但无差异 (P >0 0 5) ;KD冠状动脉扩张组急性期与非冠状动脉扩张组急性期比较 ,PLT、MPV、PDW及PCT无差异 (P >0 0 5) ;KD冠状动脉扩张组恢复期MPV较非冠状动脉扩张组恢复期升高有显著差异 (P <0 0 1 ) ;KD冠状动脉扩张组恢复期PLT、PCT较对照组升高有显著差异 (P <0 0 1 ) ,MPV、PDW较对照组降低有明显差异 (P <0 0 1 ) ;KD冠状动脉扩张组恢复期PLT、PCT较急性期升高有显著差异 (P <0 0 1 ) ,MPV、PDW虽有降低但无差异 (P >0 0 5)。结论  血小板参数可作为判断川崎病患儿病情恢复程度和预测冠状动脉病变及指导临床用药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中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方案对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血小板影响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2018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55例均给予中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的重症ITP患儿作为治疗组,观察和比较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容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并与同期来该院接受常规体检的55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前的PLT、MPV、PCT和PDW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儿童相比,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 0. 05)。治疗组患儿治疗后的PLT、PC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而MPV和PDW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 05);经治疗后上述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接近,差异无显著性(P 0. 05)。结论中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方案并不会对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血小板产生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该治疗方案为此类患儿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窒息新生儿血小板数 (PLT)、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 5 8例窒息新生儿及 5 8例正常新生儿的PLT、MPV及PDW。 结果  窒息新生儿入院时PLT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MPV及PDW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0 1) ,窒息组新生儿恢复期PLT、MPV和PDW和对照组比较统计学上无差异 (P >0 0 5 ) ,窒息程度越重 ,PLT越低 ,MPV、PDW越高。 结论 血小板参数可作为判断新生儿窒息严重程度并监测病情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及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FCM微量全血法检测新诊断ITP患儿18例治疗前(ITP组)及治疗后达完全反应组(ITP-CR组)以及儿外科择期手术患儿17例(对照组)的血小板参数、IPF%、IPC、及膜糖蛋白(CD62p、PAC-1、CD42b)。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TP组MPV、PDW、P-LCR、IPF%明显升高(P0.05),而PLT、PCT、IPC降低(P0.05);且ADP激活前、后三种膜糖蛋白(PAC-1、CD62P、CD42b)的表达也明显降低(P0.05);ITP-CR组与ITP组比较,MPV、PDW、P-LCR、IPF%降低,PLT、PCT、IPC及三种膜糖蛋白(PAC-1、CD62p、CD42b)的表达升高(P0.05)。结论ITP患儿体内外血小板均处于低活化状态,血小板功能降低;血小板相关参数为ITP的诊断及疗效判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窒息新生儿血小板数 (PLT)、血小板平均容体 (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 83例窒息新生儿及 80例正常新生儿的PLT、MPV及PDW。结果 新生儿窒息后 ,急性期PLT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1) ,MPV和PDW则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5 ) ,窒息组恢复期PLT、MPV和PDW与对照组比较 ,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且随着窒息程度加重 ,PLT愈下降 (中度组与轻度组比较P <0 0 0 1) ,而MPV、PDW则愈增高 (中度组与轻度组比较P <0 0 5 ,重度组与轻度组比较P <0 0 1)。结论 血小板参数 (PLT、MPV和PDW)可做为项判断新生儿窒息后病情严重程度并监测病情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川崎病患儿血小板指数的变化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小板指数包括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压积(PCT),其变化除用于诊断血液系统疾病外,也有助于非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我们对1992年3月至2000年7月间住院资料较全  相似文献   

10.
重症肺炎患儿的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复方丹参的佐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对小儿重症肺炎的疗效及血小板数 (PLT) ,容积 (MPV)和分布宽度 (PDW )的变化。方法 对 6 6例重症肺炎患儿和 5 0例健康小儿的PLT ,MPV和PDW进行了测定和比较 ,同时将血小板参数明显异常的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丹参佐治组 ,后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结果  47例(71% )重症肺炎患儿的PLT ,MPV和 /或PDW明显异常其中 18例为伴有MPV和PDW升高的PLT降低 ;2 9例仅是MPV和PDW升高 ,PLT在正常范围。使用复方丹参可使异常的血小板恢复正常。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并发症得以缓解 ,总有效率为 96 %。结论 血小板参数变化的检测有助于重症肺炎的预后评估 ,复方丹参佐治重症肺炎疗效较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血小板数目、MPV、PCT、PDW,以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显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极期 MPV增大,PCT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DW无明显变化(P>0.05);经治疗后恢复期 MPV变小,PCT增大,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轻、中、重度ITP患儿随病情的加重,MPV逐渐增大,PCT变小,极重度 ITP患儿 MPV变小,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PDW无明显变化(P>0.05)。MPV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PCT与血小板数量呈正相关(P<0.05)。因而,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除血小板数量减少外,还存在血小板平均容积、血小板压积的改变,其可作为判断病情的一个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2.
血小板参数对川崎病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川崎病(KD)患儿血小板参数变化并分析其对KD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意义。方法对确诊为KD病的23例患儿分别测定其急性期即入院发热时及恢复早期即热退1周内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同时测定33例同期年龄相仿发热患儿(非KD及血液系统疾病)以上血小板参数作为对照。KD患儿均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有和无冠状动脉异常患儿血小板参数分别进行比较。并对血小板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KD患儿PLT、PCT升高,恢复早期较急性期更显著(P〈0.001)。冠状动脉异常患儿与无异常患儿血小板参数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PLT与MPV、PDW呈负相关(r=0.358,0.268Pa〈0.05);MPV与PDW,PLT与PCT呈正相关(r=0.428,0.945Pa〈0.001);MPV与PCT无相关性(r=0.071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变化对KD诊断有非常重要意义,但是否能以血小板参数变化程度来判断病情恢复程度及预后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对1t2例HIE患儿进行临床分度,于急性期进行血小板参数测定,并于恢复期复查,了解其动态变化情况。并以6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l)HIE患儿急性期血小板总数(PLT)较正常儿明显降低(P<0.01),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较正常儿明显增高(P<0.01)。恢复期PLT、MPV、PDW与正常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HIE患儿PLT随HIE病情加重而降低(P<0.01)。而MPV、PDW则随病情加重而增大(P<0.01,P>0.05)。结果提示,动态观察HIE患儿血小板参数,可作为判断HIE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DEX)及静注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及其对血液粘稠度的影响。以DEX、IVIG、IVIG加DEX治疗ITP患儿,观察其血小板数变化,并于治疗前后各抽取静脉血一次。结果显示:1.平均血小板计数升至正常时间:单纯DEX治疗组为7天,单纯IVIG组及IVIG加DEX组为4天;平均计数峰值:单纯IVIG组及IVIG加DEX组高于DEX组,但单纯IVIG组与IVIG加DEX组之间无显著差异。2.ITP患儿治疗后骨髓成熟产板巨核细胞数比例由1.56±2.53%升至13.36±6.68%,原幼巨核细胞数比例由40.20±1.87%降至13.39±9.28%,差异非常显著,治疗后各组间骨髓巨核细胞数比例无显著差异。3.ITP患儿全血粘度值、血浆粘度值治疗前后三组均无显著变化。结论:ITP患儿IVIG治疗较DEX治疗血小板上升迅速,上升幅度大。1VIG治疗的同时加大剂量DEX治疗,未能进一步使血小板升高。  相似文献   

15.
Twenty children with acute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 were randomized to receive either oral megadose methylprednisolone (MDMP) or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G (IV IgG). Normal platelet counts (150 × 109/l) were obtained in 6 patients of each group in 3 days and in 8 and 9 patients treated with oral MDMP and with IV IgG within 1 week, respectively. It is concluded that oral MDMP could easily be used for the early elevation of platelet counts, which is important for ITP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不同胎龄早产儿生后24 h内血小板及相关参数参考范围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2018年1~12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且出生胎龄为23~36+6周早产儿1 07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生后24 h内不同胎龄早产儿血小板参数参考范围。结果 不同胎龄早产儿血小板计数(PLT)及血小板压积(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晚期早产儿组(34~36+6周,n=667)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均低于极早早产儿组(23~27+6周,n=36)和早期早产儿组(28~33+6周,n=367)(P < 0.05)。不同性别早产儿之间血小板及相关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按照不同胎龄来计算早产儿血小板参数的参考范围,23~36+6周早产儿PLT参考范围为(92~376)×109/L,PCT参考范围为0.1%~0.394%;23~33+6周早产儿MPV参考范围为9.208~12.172 fl,PDW参考范围为8.390%~16.407%;34~36+6周早产儿MPV参考范围为9.190~11.950 fl,PDW参考范围为9.046%~15.116%。结论 不同胎龄早产儿生后24 h内MPV及PDW不同,依据胎龄制定早产儿MPV及PDW参考范围更有助于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