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期声门癌保守的喉切除术后局部复发仍是一问题,大组病例报道复发率T_1为2~17%,T_2为4~24%。本文对早期声门癌行垂直部分喉切除者肿瘤部位与局部复发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便术前更准确的估价和选择手术方法。共416例,年龄24~90岁。均未行颈廓清、放疗、化疗。经喉裂开声带切除术。(包括甲状软骨内侧软骨膜)168例,扩大的声带切除术包括前联合、杓状软骨声突或喉室底、或双侧声带。半喉切除术248例,行标准的额侧或额前半喉切除术。结果,65例局部复发(15.7%),补救治疗局部复发控制者55例(84.6%),总的局部  相似文献   

2.
T_1声带癌有放疗、直达喉镜显微外科或C0_2激光手术及喉裂开声带切除等疗法,一般认为每种疗法各有其适应症。作者于1971~1986年经喉裂开声带切除治疗T_1声带癌94例,均未侵及前连合或杓状软骨声带突。女5例、男89例。年龄40~80岁,平均61.7岁。男病人均吸烟数十载,女病人无一例吸烟。唯一主诉为声嘶,发病大多不过6个月。93例为鳞癌(分化好的占70.5%;中度23.7%;差5.8%),1例为癌性肉瘤。手术在全麻下进行,一般不行气管切开、声带与声带肌一并切除、创面施以电凝。结果:94例中74例随访2年以上。74例中59例,(79.7%)已存活5年以上;15例(10.3%)复发,其中10例治疗后存活(全喉切除4例;部分喉切除1例;放疗5例),  相似文献   

3.
早期声门上癌(T_1,T_2)系指位于会厌或会厌与杓会厌皱襞喉面、无声带固定及未累及舌根的喉癌。属临床Ⅰ期或Ⅱ期取决于是否有颈部转移。除最早期病变外,一般都可能有颈转移。就早期鳞癌而言,尚无一致治疗方法,可单用手术或放疗,亦有采用二者综合治疗。近年,扩大和改良的声门上切除术已部分取代了喉切除术,使大部分病人既保存了发音功能又保障了安全。但颈部病变处理还存在争论。本文分析美国明尼苏达州Mayo医院83年10月以前10年中单用于手术治疗的早期声门上癌94例:T_129例,T_265例。女17例,男77例。平均年龄59岁,平均随访7.4年。70例(74%)行保存发  相似文献   

4.
关于喉癌的近年文献报告,已重视声带运动是否有障碍或已固定。据1962年的美国分类法(AJC),两声带有肿瘤,运动正常;声带1侧或两侧有肿瘤,运动已消失者,均划分为T_2,Ⅱ期病变。1969年Holinger等建议将上述两组病人分开,因声带运动正常者,放疗及保守性手术的效果较佳。于是在1973年对美国分类法作了修改,即肿瘤侵及两侧声带,其运动正常者,划为T_(1B);声带癌扩展至声门下或声门上,声带运动正常或有障碍者,划为T_2,Ⅱ期,肿瘤已有声带固定者;划为T_3,Ⅲ期。从预后的观点出发,这种分类法较适合,因声带固定显示肿瘤已有较深部的浸润。  相似文献   

5.
声门癌的组织病理学研究—附62例连续切片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声门癌的发病特点,生长方式及向外扩展特点,声带固定的意义,术式选择与肿瘤复发率生和生存率的关系。方法:62例中,T_1 37例,T_2 9例,T_3 16例。仅1例为T_3N_1M_0,均为喉鳞癌。手术方法:喉全切除术16例,喉垂直部分切除术25例,声带切除术21例,N_1者行同侧颈廓清术。单纯声带切除标本采用石蜡包埋技术,其余采用火棉胶包埋技术,进行连续切片观察。结果:声门癌的生长方式与病理分期有一定关系。临床TNM分期与病理分期不符率为27.4%,估计过低是对喉骨架侵犯估计不足,过高是对肿瘤周围炎性浸润误为肿瘤范围。Reinke's层、弹力圆锥、声门旁间隙、喉室、甲状软骨都有一定的“屏障”作用,前联合受侵应考虑喉骨架可能受侵。术后局部复发率为12.8%,复发时间为3个月~8年,复发病例中以T_2为多。颈淋巴结转移率为4.8%,术后3年生存率98.4%,5年生存率95.2%。结论:声门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低,术后复发率低,生存率高。同侧上下扩展多见,晚期才向对侧扩展。前联合腱是肿瘤向对侧声带、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侵犯的通道。声门癌侵及前联合者应考虑喉骨架可能受侵。声带固定不是喉部分切除禁忌证,而是扩大手术范围的指征。  相似文献   

6.
声门癌T_1及T_2常采用放射治疗,其复发率分别约为10%及30%。这类复发病人的挽救,一般是行全喉切除,以保证有足够的安全切缘和便于术后随诊观察。此外,因在全喉切除术中切除了软骨,从而避免了因足量放射引起软骨炎等并发症。本文作者则认为,相当一部分这类病人,还是有可能采用部分喉手术以保留喉的功能的,关键是要有合适的选择标准。作者提出下列适宜于行部分喉手术的标准:(1)肿瘤侵犯对侧声带的长度不超过0.3cm;(2)除声带突以外,杓状软骨未受肿瘤侵犯;(3)声门下受侵不超  相似文献   

7.
T_3声门癌是病变已发展到妨碍声带运动,但通常不伴有颈部转移,因此当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时,主要取决于原发病灶的控制,而受颈部转移的影响不大。其治疗方法的选择,包括单纯放射治疗,单纯手术或综合疗法。单纯手术,以往是行喉切除术,现在尚有半喉切除术,这种术式仅适用病变没有扩展到声带下接近或超过环状软骨上缘者。其他有喉次全切除术(near-total laryngectomy)或扩大半喉切除术(ext end hemilaryngectomy),应用这种术式需承受永久性气管造孔,但仍能保留肺动力声门活瓣,利用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声门上癌T_1期放射治疗效果不亚于手术,T_2及T_3期仍应首选手术疗法。目前声门上喉切除术适应症放宽,已包括癌侵及一侧杓状软骨、梨状窝内侧壁、会厌谷及局限性累及舌根的声门上癌。本文着重探讨声门上癌术后复发情况、手术补救效果以及如何减少误吸。作者在1969~1982年14年间行声门上喉切除治疗声门上癌41例。年龄39~73岁,平均63岁。女16例,男25例。按ATC标准分期,根据分期决定切除范围,同时参酌全身状况。75%病例手术同时行颈廓清。颈廓清术适应症:触及有颈淋巴结;T_3、T_4肿瘤;鳞癌细胞分化差或CAT扫描证实有颈转移者。近10年来为防止术后出现误吸将残喉悬吊于舌根  相似文献   

9.
正声门型喉癌T1B期是指肿瘤原发于一侧声带向前侵及前联合,并越过前联合侵及对侧声带,喉室及声门下黏膜正常,声带活动好。此类喉癌因前联合受累,支撑喉镜下对肿瘤边界的显露受限,内镜下激光手术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喉室及声门下联合入路喉部分切除术(图1、图2)对此型喉癌有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声门下喉癌     
原发性声门下肿瘤应与扩展至声门下的声带肿瘤相区别。原发于声门下的上皮癌极为罕见。本文报道了原发性声门下癌的观察和治疗结果。作者们在1980年前的15年间共见到2,180例喉癌患者,仅22例(1%)为原发性声门下癌,其中6例曾在别处作过治疗故未列入,余16例中除3例系近几年内治疗者外其余13例患者均随访5年以上。16例中男13,女3例。年龄33~77(平均60)岁。有声嘶,咯血及呼吸窘迫症状。按TNM分期T_1 1例,T_2 2例,T_3 5例,均未见转移;T_4 8例,其中T_4N_1和T_4N_2各2例。对T_3和T_4的13例患者均早期行全喉切除,3例T_1和T_2期者作部分喉切除。对明显淋巴结转移者还作了根治性颈廓清术。1例死于术后的上消化道出血。3例T_1和T_2期患者未见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11.
喉癌的治疗一为维持生命,二为保存喉的发声和吞燕功能。全喉摘除术易造成病人肉体,精神及经济的负担。放疗虽好但疗程长,常并发粘膜炎及咽喉痛,且少数人发生放疗后组织坏死而作全喉摘除。为克服以上缺点,著者试用激光治疗。自1980年6月至1984年3月对48例喉鳞癌中的声门上癌T_12例,T_2例;声门癌T_17例,T_25例,T_31例,共17例用激光治疗。治疗后不满3个月的2例未计入本报告。治疗方法:用CO_2激光在喉直达镜下行显微手术,使光束射在肿瘤或沿肿瘤周围的健康组织上发挥其蒸发作用。激光输出量10~15W,一次照射200ms。照射前者作病理检查。病例分三组,第一组单用激光治疗,有声门癌T_(1a)4例,T_(1b)1例。除去声带的肿物,有的深达其下方的肌层。第二组先用激光照射缩小肿瘤后行放疗。计声门上癌T_(1a)2例,声门癌T_(1a)2例,本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喉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不仅要求肿瘤切除彻底 ,而且还应尽量保留喉功能。我科 1 996年 6月~ 1 999年 6月应用会厌瓣进行声门癌喉部分切除术后功能重建 1 5例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1 5例声门癌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 45~ 6 8岁 ,平均 5 8.6岁。按 UICC(1 987) TNM分期标准 :T1b2例 ,T2 1 1例 ,T32例。均无淋巴结转移与远处转移。病理检查 :均为鳞状细胞癌。1 .2   手术方式垂直或扩大垂直半喉切除术 1 2例。适应于肿瘤位于单侧声带、喉室或已侵及前联合及对侧声带受侵不超过前 1 /2 ,向下侵犯不超过声门下 1 …  相似文献   

13.
声门上水平喉切除术是治疗喉声门上癌典型的保守手术。1938年Huet首次施行。作者们介绍了1972~1980年间,用三种术式治疗43例的经验。其中男41例,女2例。年龄为30~80岁,其中51~70岁30例,约占70%。组织学分类:低至中分化癌24例,高分化癌18例,乳头状癌1例。分期为:T_(1a)N_0M_024例,T_(1b)N_0M_013例,T_(1b)N_(1-2)M_02例,T_4N_0M_04例。声带无病变是行声门上喉切除术绝对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声门癌T_(1a)放疗(14例)与激光手术(15例)后的发声功能并作比较,采用嗄声的听觉心理评定、喉动态镜、发声持续时间、平均呼气流量、音域、声强、发声效率等为判定指标。两者对比结果如下:(1)激光手术,特别是除去声带组织较大者,比放疗者更易出现轻或中等度的粗厉漏气性嗄声,发声效率亦差。(2)激光手术者声带振动的振幅小或为零度,粘膜波  相似文献   

15.
作者报告喉部分切除术(LP)后加放疗24例,分析加放疗对肿瘤复发、并发症和保存喉功能的影响。全组男16例,女8例。平均年龄56岁。喉鳞癌部位于声门上16例;单侧声门或跨声门8例。临床T_212例;T_3~T_412例。手术类型:声门上LP3例;声门上伴单侧颈清扫术11例,双侧者2例;垂直LP6例,垂直伴颈清扫术2例。病理诊断:T_26例;T_3~T_418例。分化程度好6例;中6例;差12例。血管侵犯3例,切缘阳性6例,淋巴结病1例,气管前淋巴结转移1例。放疗手术后平均5.5周开始,总剂量6000cGy左右。  相似文献   

16.
肿瘤恶性程度与其增殖类型有一定关系,转移癌增殖的特点是在周围结缔组织或癌肿基质内存在小的肿瘤复合体发生转移,可称为“副胚层瘤转移”,或“副胚层瘤播散”。常认为这是肿瘤复发的原因。作者观察了158例手术患者的肿瘤形态组织化学研究结果,其中声门上癌114例,声带癌32例,声门下癌6例,喉咽癌6例。分类属T_1No者10例,T_2No者22例,T_3No者62例,T_4No者24例,T_(2~4)N_(1~2)者40例。术前放疗者51例,术后放疗者98例,单纯手术者6例,单纯放疗者3例。随诊6~19年。对158例肿瘤实质及其周围组织的连续切片进行镜检,结果发现118  相似文献   

17.
声门癌T_(1a)型(UICC分类)大部分可经放疗冶愈,放疗后多数发声接近正常。但放疗仍有一些缺点,如疗程长、喉干、咽喉炎,偶有严重副作用。且可能出现放射性癌。肿瘤复发即不能再次放疗。而激光疗法的治愈率接近放疗者。为探讨激光治疗后患者的发声功能,作者分析了声门癌31例,均T_(1a)型。男27,女4。年龄42~84岁,平均61.3岁。单纯放疗14例;单纯激光治疗或激光与放疗联用者17例按激光手术去除声带深度分为6度:1度为牯膜固有层的表浅部位的一部分;2度为整个粘膜固有层表浅部位;3度为部分声韧带;4度为整个声留带;5度为部分声带肌;6度为整个声带肌。术后3个月始行发声功能测定。此时  相似文献   

18.
声门上型喉癌声带不同活动情况组织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声门上型喉癌声带不同活动情况下的组织病理学特点 ,为喉部分切除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84例声门上型喉癌喉切除标本 ,经火棉胶包埋 ,制成连续切片 ,苏木精 伊红染色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声带固定 2 6例中杓状软骨、声门旁间隙下区以及两者同时受侵率分别为 4 6 .2 %、15 .4 %、38.5 % ;声带活动受限 30例中杓状软骨、声门旁间隙下区以及两者同时受侵率分别为 4 6 .7%、6 .7%、13.3% ;声带活动良好 2 8例中杓状软骨及声门旁间隙下区无受侵。声带固定、声带活动受限、声带活动良好 3组之间杓状软骨及声门旁间隙下区的受侵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侵犯声门旁间隙下区的肿瘤均侵犯了喉室 ,声带活动受限及声带固定者中 ,肿瘤组织侵犯声门旁间隙下区占侵犯喉室比例分别为 4 0 .0 % (6 / 15 )、73.7% (14 / 19) ,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肿瘤侵犯杓状软骨及声门旁间隙下区是声门上型喉癌引起声带活动受限或固定的主要原因 ,观察声带活动及喉室的受侵情况 ,可为喉部分切除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喉声门型癌声门下受侵与外科治疗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喉声门型癌声门下受侵合适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喉声门型癌声门下受侵患者的局部声门下受侵范围及所行手术方式。根据受侵范围,将患者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声门下受侵在声带游离缘下0.5cm~1.0cm之间,第二组为声门下受侵达声带游离缘下1.0cm以上。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不同手术方式的3年无瘤生存率及淋巴结转移率。结果102例喉声门型癌声门下受侵患者总的3年无瘤生存率为58.8%。两组的生存率分别为66.7%(22/33)、55.1%(38/69)。第一组病例喉全切除术、喉近全切除术、喉部分切除术的生存率分别为60.0%(6/10)、2/2、66.7%(14/21);第二组病例喉全切除术、喉近全切除术、喉部分切除术的生存率分别为58.7%(27/46)、50.0%(6/12)、45.5%(5/11)。本资料两组患者的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6.1%(2/33)、15.9%(11/69)。淋巴结阳性与阴性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为23.1%(3/13)、64.0%(57/89)。结论声门下受侵是影响喉声门型癌预后的一个较为重要因素。喉声门型癌声门下受侵患者,声门下受侵范围未超过声带游离缘下1.0cm,如无其它禁忌证,应行喉部分切除术;声门下受侵范围超过声带游离缘下1.0cm,应考虑行喉全切除术。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声门下受侵喉声门型癌的重要因素,随着声门下受侵范围的增大,淋巴结转移率也随之增高。  相似文献   

20.
报道1989年9月~1992年9月间在弗吉尼亚大学健康科学中心耳鼻喉一头颈外科接受近全喉切除术的11例患者的治疗体会。本组病例选择标准:1。朱波及构间隙或对侧构状软骨声突的人或早期T。声带鳞癌,2.Ta声门上鳞癌伴一侧声带固定而不宜行水平上半喉切除者;3.T;、T3的梨状窝鳞癌34.放疗失败的早潮声带癌但不宜行垂直半喉切除术或类似1情况者;5.大范围的下咽癌,为防止误烟,喉虽未受肿瘤侵犯仍需切除者。除2例外所有病人均接受了55Gy的术后放疗。9例(82%)术后平均53月发声成功。其中3例采用Blom-Singsr可谓式气管倭间发声,无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