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赏识干预对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负性情绪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赏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焦虑、抑郁情况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 SAS、SD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P<0.01).结论:赏识干预可改善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负性情绪,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及并发症、负性效应发生率与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负性效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服务过程的满意度和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减少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与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王明欢  喻红  董翠萍 《全科护理》2014,(25):2353-2355
[目的]探讨质量反馈理论对食管癌病人围术期负性情绪、术后并发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4例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性护理基础上应用质量反馈理论指导围术期护理。干预前后应用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S)及肿瘤生存质量量表(QOL)对两组病人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干预后 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QOL 生存质量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对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4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反馈理论可有效改善食管癌围术期病人负性情绪、降低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病人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胆总管探查术后T型引流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我科自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胆总管探查术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89%,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68%(P<0.05),两组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术后生活质量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视胆总管探查术后T型引流的观察与护理,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2011年1—12月收治的462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为观察组,在对其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2010年1—12月收治的323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为对照组,对其实施常规护理。比较2组术后8~12个月存活期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8~12个月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7.5%vs 57.9%,P〈0.01);术后腹痛腹胀、下肢麻木、血肿、发热、恶心呕吐、尿储留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按传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100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并比较两组护理效果。两组的结果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DSS)对两组结果进行测评和比较。结果:观察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SCL-90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SD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缓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负性症状,增强患者的生活功能,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能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维持患者良好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分级心理干预应用于脑血管狭窄病变介入治疗中对负性情绪、疼痛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51例行常规护理干预的脑血管狭窄病变介入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1例行分级心理干预的脑血管狭窄病变介入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情绪、疼痛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1周后焦虑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1周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分级心理干预应用于脑血管狭窄病变患者介入治疗可有效改善其焦虑情绪,缓解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焦虑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84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焦虑情绪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能保持稳定情绪,焦虑程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心理干预可降低患者焦虑程度,有利于术后康复锻炼的实施,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心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焦虑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 《现代护理》2008,14(3):364-365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焦虑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84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焦虑情绪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能保持稳定情绪,焦虑程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心理干预可降低患者焦虑程度,有利于术后康复锻炼的实施,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赏识理论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赏识理论对老年骨折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均进行常规临床路径健康教育,观察组同时贯穿赏识教育手段。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治疗依从性、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及满意度率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赏识理论纳入健康教育中可使老年骨折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术后早期吞咽障碍康复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80例出血性脑卒中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表( GUSS)筛选检查,并对存在吞咽障碍的4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按摩和针灸穴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负性情绪变化等。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低于对照组的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 P〈0.05);观察组康复率为70.8%,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8,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45,5.01;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能提高脑卒中患者术后早期吞咽障碍的康复疗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将56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8例,干预组行术前心理干预,对照组行术前常规护理。结果:干预组疼痛、焦虑、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术前心理干预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可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167例乳腺癌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81例。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观察组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皮下积液及上肢活动受限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开腹子宫切除术患者负性情绪、免疫功能、术后睡眠质量和术后并发症影响。方法选取开腹子宫切除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免疫功能、术后睡眠质量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观察组第2天、第3天、第5天SR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CD3+低于术前以及观察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通气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开腹子宫切除术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以缓解其负性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维持患者的免疫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干预对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10例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生存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干预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干预可降低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负性情绪,改善生存质量,提高干预满意度,可作为肝癌患者的首选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干预在预防宫颈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行宫颈癌手术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接受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负性情绪,术后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围术期针对性护理预防宫颈癌手术患者围术期术后并发症效果良好,明显改善了负性情绪,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舌下腺囊肿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137例舌下腺囊肿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7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7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入院即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咽喉口腔疼痛、吞咽不畅、负性情绪、口腔功能受限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有无差别。结果干预组咽喉口腔疼痛、吞咽不畅、负性情绪、口腔功能受限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9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减轻舌下腺囊肿切除术患者的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57例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分为干预组(79例)与对照组(78例),其中干预组按计划进行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结果:干预组术后并发症16例,发生率为20.2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39例。发生率为48.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降低了术后角膜水肿、前房渗出等并发症的发生,可以有效地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120例行肝癌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负性情绪,采用VAS疼痛评分法评估患者治疗时的疼痛程度.比较2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疼痛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DS及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介入治疗时VAS评分为(3.17±0.4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6±0.91)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和25.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肝癌介入治疗进行综合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减轻治疗后疼痛及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患者早期病情恢复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阶梯式护理模式在四肢骨折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88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阶梯式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术后临床相关指标、干预后负性情绪[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消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且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干预后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梯式护理模式应用于四肢骨折围术期患者,可缩短其恢复时间,降低疼痛程度,缓解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