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喉癌下咽癌患者下咽及颈段食管术后缺损的修复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喉癌下咽癌患者下咽或下咽及颈段食管术后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对保留喉功能的下咽术后缺损 9例 (伴颈段食管部分切除 3例 ,颈段食管癌行食管全切除 1例 ) ,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 4例 ,直接修复 4例 ,胃咽吻合术 1例。不保留喉功能 2 0例 (伴颈段食管部分切除 2例 ) ,舌瓣修复 16例 ,喉组织瓣 2例 ,胸大肌肌皮瓣与胸骨舌骨肌筋膜瓣联合重建下咽 2例。结果 :术后 8例Ⅰ期恢复吞咽及喉功能 ,1例下咽狭窄 ,Ⅱ期行残喉切除。余 2 0例中 16例Ⅰ期恢复吞咽功能 ,1例下咽狭窄经扩张进食 ,3例咽瘘 ,其中 1例咽瘘行Ⅱ期胃咽吻合术。 1、3及 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 92 %、6 4 .7%和 4 6 .2 %。结论 :保留喉功能的下咽或下咽及颈段食管缺损可直接修复或采用胸大肌皮瓣修复 ,不保留喉功能者 ,可采用舌瓣、胸大肌皮瓣修复或咽胃吻合术。肌皮瓣和肌筋膜瓣联合重建全下咽易引起下咽狭窄或咽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段食管癌手术喉功能保留的适应证和咽食管重建方法, 以及胃咽吻合术误吸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9例保留喉功能的颈段食管癌手术患者,其中单纯颈段食管癌2例,颈段食管癌侵犯下咽部6例,颈胸段食管重复癌1例.喉功能保留:全部喉功能保留8例,部分喉功能保留1例.下咽-食管重建:胃咽吻合7例,游离前臂皮瓣1例, 胸大肌皮瓣1例.结果:喉功能恢复良好4例,中等2例,差3例.胃咽吻合术7例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胃液反流、咳嗽反射暂时性消失和误吸,5例发生声带麻痹;吻合口越高,误吸程度越重.游离前臂皮瓣移植术1例死于大出血.胸大肌皮瓣转移术1例虽能恢复良好的喉功能,但6个月后发生吻合口狭窄.结论:单纯颈段食管癌和颈段食管癌向上侵犯下咽部1 cm以内的患者适宜行全部喉功能保留手术;而颈段食管癌向上侵犯下咽部部1 cm以上的高龄患者不宜行全部喉功能保留手术,可行部分喉功能保留手术或不保留喉功能手术.胃咽吻合术误吸并发症的发生与咽-食管吞咽功能障碍和喉防误吸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广泛侵犯的下咽癌或原发于咽后壁癌术后创面的修复和食管上段重建的方法。方法二报告2例广泛下咽癌同时有食管上段侵犯和1例咽后壁店,在切除下咽及颈段食管肿瘤后,利用未被肿瘤侵犯的喉和气管上段粘膜修复缺损区。结果:2例广泛侵犯的下咽癌术后均发生短时间咽瘘,其中1例随访3年健康,1例2年后局部复发放弃治疗;另1例咽后壁癌随访1年半健在。结论:广泛侵犯的下咽癌术后利用未被肿瘤侵犯的喉和气管修复创面和食管上段,在同一术野完成手术,方便,减少病人痛苦,尤其适合年老体弱不能耐受长时间大手术的病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咽、食管肿瘤及狭窄病变切除后,采用胃上提结肠上徙进行食管重建的手术适应证和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胃上提咽胃吻合52例、结肠上徙咽结肠吻合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肿瘤组87例,行胃上提52例,结肠上徙35例;下咽食管腐蚀性狭窄和闭锁组31例,均行结肠上徙食管重建。结果:肿瘤组胃上提52例中保留喉功能28例;结肠上徙35例中保留喉功能18例,选择不同的食管修复方法对喉功能保留无明显影响(P>0.05)。但结肠上徙组咽瘘发生率25.8%(17/66)明显高于胃上提组9.6%(5/52)(P<0.05)。胃上提组胃液反流发生率30.8%(16/52)明显高于结肠上徙组4.5%(3/66)(P<0.05)。结论:胃上提结肠上徙食管修复术可以在彻底切除下咽、颈段食管肿瘤的同时,保留部分患者的喉功能。由于胃上提患者术后胃液反流的发生率较高,且吻合口位置较高,对保留喉功能的下咽或食管肿瘤临床上仍主张采用结肠上徙修复。但由于结肠血液供应不如胃组织丰富,咽-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韩德宽  郭敏 《耳鼻咽喉》1999,6(2):89-91
目的:探讨广泛侵犯的下咽癌或原发于咽后壁癌术后创面的修复和食管上段重建的方法。方法:报告2例广泛下咽癌同时有食管上段侵犯和1例咽后壁癌,在切除下咽及颈段食管肿瘤后,利用未被肿瘤侵犯的喉和气管上段粘膜修复缺损区。结果:2例广泛侵犯的下咽癌术后均发生短时间咽瘘,其中1例随访3年健康,1例2年后局部复发放弃治疗;另1例咽后壁癌随访1年半健在。结论:广泛侵犯的下咽癌术后利用未被肿瘤侵犯的喉和气管修复创面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下咽、颈胸段食管多原发癌(multiple primary carcinoma,MPC)在胸腔镜辅助下行全喉、下咽、食管切除并管状胃重建一期手术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胸科组行胸腔镜辅助下分离食管及纵膈淋巴结清扫后开腹行管状胃成形,头颈组行颈部淋巴结清扫、全喉下咽切除、咽胃吻合术。术后常规补充放化疗。结果 本组全部病例均一期完成手术,肺部感染3例,胸腔积液2例、气管撕裂1例;无吻合口瘘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3年生存率63.6%,5年生存率50.0%。结论 下咽癌应常规行胃镜检查以免MPC的漏诊;胸腔镜辅助下全喉、下咽、食管切除并管状胃重建术可一期完成以往分次手术难以完成的手术治疗,有效提高下咽颈胸段食管多重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作者对4例晚期下咽癌(T3,T4)患者行近全喉下咽切除、食管内翻剥脱、咽胃吻合发音重建术。术后给予60钴放射治疗。手术由气管切开、咽喉切除、胃的游离、食管剥脱并提胃到颈部、胃咽吻合,将术中保留的喉组织制成最大径1.0~1.2cm发音分路吻合于咽胃吻合的前部。术后随访2年以上,2年生存率75%(3/4),发音功能好,无明显误吸。术式取材方便、手术简便、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对于晚期下咽癌是一种可行的咽胃吻合发音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8.
保留迷走神经干的下咽癌及颈段食管癌切除术术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下咽癌、颈段食管癌病人行保留迷走神经干的喉及食管全切除后,以结肠代食管的术式,探讨保留迷走神经干的可行性,及保留消化道生理功能的优越性。方法:10例下咽癌颈段食管癌病人行保留迷走神经干及腹腔各分支,连同胃留在腹腔内的喉全切除和食管切除,以结肠代食管;另5例病人行喉及食管全切除,不保留迷走神经,以胃代食管,比较两组病人的消化道功能。结果:保留组术后腹胀、腹泻、返流及相关生理指标明显好于不保留级。结论:下咽癌及颈段食管瘤病人在做喉及食管全切除时保留迷走神经干是可行的,有利于患者术后消化功能的保护,提高病人的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1960年Ong与Lee首先提出将胃上提治疗晚期下咽癌、颈段食管癌,取得成功。1979年中科院肿瘤医院率先开展咽-胃、咽-结肠吻合术一期重建上消化道。近5年来,我院对6例此类癌症患者行咽-胃吻合术-期重建食管,取得一些经验。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本组6例,男5例,女  相似文献   

10.
晚期喉咽癌或颈段食管癌术后常用胸大肌岛状肌皮瓣或胃代食管重建上消化道 ,但术后能否重建气管食管音 ,国内外报道甚少。我科于 1 997~1 998年 ,对 3例喉咽或颈段食管癌患者术后行Blom- Singer发音重建术 ,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 1 男 ,63岁。因吞咽阻塞感 3个月 ,经检查诊断为喉咽癌 (T4 N1M0 ) ,于 1 997年 1 1月入院手术治疗。检查 :肿物占据左侧梨状窝、环后区、杓间区、双侧披裂和喉室 ,行左侧根治性颈廓清、右侧功能性颈廓清、下咽肿物及全喉切除术。术中仅保留约 1 cm宽的右侧健康梨状窝粘膜瓣 ,与胸大肌岛状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下咽癌侵犯颈段食管的最佳治疗方案和处理经验。 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71例累及颈段食管的下咽癌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几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71例均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切除患侧甲状腺37例,保留喉功能28例,全喉切除气管造瘘31例,喉气管代下咽食管12例。消化道重建方法有胸大肌肌皮瓣22例、喉气管瓣修复12例、裂层皮片或生物修复膜+胸大肌肌皮瓣6例,全食管切除后胃或结肠代食管31例。术后接受局部放疗(55~70 GY)65例。 结果 术后病理均为鳞状细胞癌,其中高、中、低分化分别为21例、18例、32例。淋巴结转移率45.2%,切除甲状腺37例中病理查见肿瘤14例,占比37.8%,甲状腺受侵犯占总病例19.7%。喉功能保留占39.4%,保留喉功能的患者中拔管率67.8%,术后咽瘘12例,刀口感染2例,吻合口狭窄1例。kaplan-meier生存率统计所有病例总的3年和5年无瘤生存率为43.7%和23.9%,其中喉功能保留组分别为50%和28.6%,喉功能不保留组分别为39.5%和2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44,P=0.265)。 结论 下咽癌侵犯颈段食管的治疗以手术+放疗的综合治疗为主,胸大肌肌皮瓣、喉气管瓣、全食管切除胃或结肠代食管的手术方式安全有效,部分患者采用合适的手术方式可以保留喉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下咽癌累及颈段食管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下咽癌累及颈段食管的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2000年48例累及颈段食管的下咽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其中男38例,女10例;年龄26~71岁,平均54.3岁。梨状窝癌33例,下咽后壁区癌14例,环后癌1例,均无远处转移。根据UICC1997年TNM分期标准均为T4M0期,其中cN0 28例,cNl 15例,cN2 5例。喉全切除术8例,喉部分切除残喉气管瓣修复下咽17例,23例保留了喉功能。所有病例均行改良性颈清扫术,其中单侧清扫38例,双侧清扫10例。患侧甲状腺叶切除42例。下咽食管缺损的修复方法分别为:喉气管瓣修复11例,胸大肌肌皮瓣13例,喉气管瓣+胸大肌肌皮瓣6例,裂层皮片+胸大肌肌皮瓣10例,胃上提咽胃吻合3例,结肠上徙5例。术后均接受放射治疗,剂量为55—75Gy。结果手术证实颈部淋巴结转移20例病理诊断;高分化鳞状细胞癌18例,中分化鳞状细胞癌24例,低分化鳞状细胞癌6例。术后并发症包括胸部刀口裂开1例,咽瘘10例。直接法计算生存率,失访2例以死亡计。全组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52.1%(25/48)和27.3%(12/44)。保留喉功能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2%(15/23)和33.3%(7/21),不保留喉功能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40.0%(10/25)和21.7%(5/23)。23例保留了喉功能,15例患者拔除了气管套管,恢复了全部喉功能(发音、呼吸、吞咽保护),8例患者恢复了部分喉功能(发音、吞咽保护),拔管率为65.2%(15/23)。结论下咽癌累及颈段食管的处理以手术+放疗的综合治疗为主,需行患侧颈清扫术,应尽量保留喉功能,无法保留喉功能时可以采用喉气管瓣或联合裂层皮片、胸大肌肌皮瓣修复下咽颈段食管缺损,颈段食管缺损较大时则采用胃或结肠代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体游离空肠移植重建喉咽及颈段食管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研究1999年8月~2006年8月共进行的9例喉咽和(或)颈段食管肿瘤切除、自体游离空肠移植食管和(或)喉咽重建术病例。总结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手术方法、围手术处理方法及手术效果。结果9例患者移植游离空肠全部存活,无咽瘘、颈部感染或吻合口狭窄等颈部并发症。2例成功保留喉功能。9例患者最长随访时间37个月,最短22个月。1例患者术后22个月时发现舌根部肿瘤复发,经放射治疗后好转,术后25个月失访。1例患者术后17个月因肿瘤复发死亡。其余7例存活,无吞咽困难,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正确的适应证选择,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以及熟练的小血管吻合技术是游离空肠移植重建喉咽和颈段食管,治疗晚期喉咽癌、颈段食管癌成功的保证;再次证明,游离空肠移植重建喉咽和颈段食管不仅为肿瘤完全切除并一期重建提供技术保障,还能提高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喉癌和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临床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喉癌、下咽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和分布规律。方法:对全喉切除术同期及复发后第1次行颈淋巴结清扫的129例喉癌、下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研究不同类型的喉癌、下咽癌患者颈淋巴结的转移情况。结果:声门上型喉癌、下咽癌患者易发生早期淋巴结转移;下咽癌患者的转移淋巴结融合率高,颈静脉下区出现阳性淋巴结的比率高;声门上型喉癌、下咽癌患者原发病灶分化差的比率相对偏高;同期与复发后行颈淋巴结清扫的患者原发病灶分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对T2期及以上的声门上型喉癌及下咽癌患者,尤其当细胞分化比较差时,即使颈淋巴结阳性体征不明显亦应积极考虑颈淋巴结清扫问题,对下咽癌患者行颈淋巴结清扫时应考虑彻底清扫颈静脉下区的淋巴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咽后壁癌手术切除及术后组织缺损不同修复重建方法的经验和疗效。方法:1992年2月至2004年4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治疗下咽后壁癌35例,其中20例(Ⅰ期2例、Ⅱ期7例、Ⅲ期8例、Ⅳ期3例)保留全部或部分喉功能,15例(Ⅲ期2例、Ⅳ期13例)未保留喉功能。19例行单侧择区性或改良根治性颈清扫,15例行双侧颈清扫。采用咽前切开进路或咽侧入路,完整切除肿瘤后修复下咽缺损。33例患者术后接受放射治疗。结果:35例下咽癌患者术后全部恢复吞咽功能,20例保留喉功能者术后均获得发音功能,其中15例拔除气管套管。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4.4%(12/27)、31.6%(6/19)。结论:手术治疗可一期切除下咽后壁癌并整复下咽缺损,T1、T2期和经选择的T3、T4期肿瘤患者可保留喉功能。根据病变具体情况,应用局部黏膜牵拉缝合、裂层皮片、胸大肌肌皮瓣、喉气管黏膜瓣、胃、结肠等方法和材料可重建咽-食管通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下咽、颈段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喉功能保留与发声重建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6例下咽、颈段食管癌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实施保留全喉及部分喉切除喉功能重建;全喉切除后Blom-Singer 1期、2期发声重建术,同时下咽及颈段食管缺损分别采用胃-咽吻合、前臂游离皮瓣、胸大肌肌皮瓣、胸三角皮瓣、胸锁乳突肌肌皮瓣,颈前肌皮瓣、喉气管粘膜瓣等方法进行整复。保留全喉8例,保留部分喉喉重建3例,全喉切除后行Blom-Singer发声重建1期4例,2期1例。结果:16例中除1例术后14d心脏病变发死亡外,均恢复了吞咽功能,13例恢复发声功能,6例恢复了全喉功能,2例恢复了部分喉功能(不能拔管)。5例行Blom-Singer发声重建者,均发声成功。结论:依据患者病变部位、肿瘤分期、身体状况、年龄等因素,切除肿瘤后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行喉功能保留及发声重建,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胸大肌肌皮瓣卷筒在晚期喉咽及颈段食管肿瘤切除术后环周缺损修复中应用的可行性及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08年10月对30例头颈鳞癌原发灶肿瘤切除后出现下咽和颈段食管环周缺损的患者选择行胸大肌肌皮瓣卷筒修复的临床资料.其中下咽癌22例,颈段食管癌7例,喉癌术后放疗后复发累及下咽1例.术前接受放疗者5例,外院手术后复发者3例.采用全喉全下咽切除者12例,全喉全下咽切除颈段食管切除者18例,均行胸大肌肌皮瓣卷筒修复.结果 术后咽瘘4例,其中2例有术前放疗史,2例有糖尿病史,均换药治愈.2例患者出现吻合口狭窄,均位于口咽部上吻合口处,经反复扩张后缓解,术后吞咽功能均恢复.全部患者均进行随诊,术后随访时间8~5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以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71.4%及42.5%.结论 胸大肌肌皮瓣卷筒修复晚期咽喉及颈段食管肿瘤切除后的下咽和颈段食管环周缺损效果可靠.可用于放疗及手术后复发肿瘤切除后环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8.
From April 1985 to December 1989, 65 patients with advanced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underwent simultaneous bilateral neck dissection (SBND) at Saitama Cancer Center. Three and five year survival percentages were 53 and 42%, respectively. In patients without histologic involvement of cervical nodes, five year survival rate was 83%, whereas in those with nodal involvement five year survival fell to 32% (p less than 0.005). The conclusion were the following: (1) Of 38 patients diagnosed to have lymph node involvements on one side of neck before operation, 8 patients (22%) were found to have bilate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Of 13 patients having no clin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on both sides of neck, 7 patients (54%) were found to have unilate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Of 16 patients diagnosed to have bilateral lymph nodes involvement, 10 patients were found to have bilateral neck metastasis and 2 had unilateral neck metastasis. (2) Of 35 cases of hypopharyngeal canners, 19 cases had clinically positive lymph nodes on one side of neck. Of these 19 cases, 5 cases (26%) had histologically positive nodes on the opposite side. 14 (40%) of 35 cases had metastasis on the opposite side. In conclusion, SBND is a proper treatment for metastatic cervical cancer from a primary lesion of the head and neck, especially in hypopharyngeal cancers, because the rate of recurrence seems to be related more to the difficulty in controlling lymph node metastasis than to the failure in treatment of the primary cancer.  相似文献   

19.
游离空肠移植重建下咽及颈段食管1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游离空肠修复下咽及颈段食管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4年10月至2009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112例下咽、颈段食管癌及喉癌复发患者肿瘤切除术后所致下咽环周及颈段食管缺损以游离空肠进行Ⅰ期修复的临床资料.结果 112例患者中,游离空肠坏死6例,游离空肠移植成功率94.6%(106/112);吻合口瘘发生率、吻合口狭窄率分别为8.9%(10/112)、12.5%(12/96);围手术期死亡率1.8%(2/112).除1例围手术期死亡、6例空肠坏死和2例保留喉患者未恢复经口进食外,其余103例患者在术后平均12 d恢复经口进食.结论 游离空肠移植手术成功率高,手术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低,吞咽功能恢复快.对颈动脉未受侵,能保证手术安全切缘的患者,建议首选游离空肠修复.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sults of reconstruction of hypopharyngeai circumferential and cervical esophageal defects with free jejunal transfer. Methods Retrosepective review of 112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haryngoesophageal reconstruction with free jejunal interposition. Analysis was confined to the patients with advanced hypopharyngeal, esophageal or recurrent 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ncer. Kaplan-Meier method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accumulative survival rate. Results The free jejunal success rate was 94. 6% ( 106/112). The pharyngocutaneous fistula rate and anastomoses narrow rate were 8. 9% ( 10/112) and 12. 5% ( 12/96) respectively. The perioperative mortality rate was 1. 8% (2/112). Except 1 case of dead, 6 cases with flap failure and 2 cases with laryngeal preservation, other 103 cases had resumed oral feeding. Conclusions The success rate of free jejunal transplation is high and free jejunal interposition is an ideal reconstruction method for patients who have hypopharyngeai circumferential and cervical esophageal defects after tumor res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