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左心室辅助装置(1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LVAD)是纠正顽固性心衰和心脏移植前的一种理想治疗手段,能显著改善心衰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和心功能状态,使需要心脏移植的患者获得了更长的时间来等待合适的供心。但是,由于植入左心室辅助装置需要开胸,术后心包广泛粘连且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1]),无疑给后期的心脏移植和移植后的护理增加  相似文献   

2.
薛梅  梁涛 《现代临床护理》2012,11(10):76-78
20世纪80年代初,心脏移植作为终末期心脏病的治疗方法,从实验阶段过渡到临床应用阶段[1]。随着胸腔内器官移植逐渐推广,心脏移植技术日益成熟,已经成为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有效的治疗手段[2],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脏移植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3]。1982~2008年全世界已经注册的心脏移植手术已经达8万例,世界上每年心脏移植的数量很可能超过5000例[4]。心脏移植的目的不仅是让患者获得第二次生命,同时还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传统的疗效指标如生存率、病死率等,只是从医学层面  相似文献   

3.
心脏移植已经从最初的实验阶段发展成为今天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接受的可以有效延长终末期心脏病患者生命的先进治疗方法.《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0》统计2009年中国大陆心脏移植量113例,心肺联合移植3例.由于有可靠的供体组织保护措施、详细的手术技术以及几乎标准化的维持性免疫抑制治疗,心脏移植的存活率已明显提高,美国器官资源共享网络(united network for organ dharing,UNOS)数据库统计2007年美国不同医学中心心脏移植患者术后1年存活率平均为88.9%[1].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胡盛寿等[2]报道了从2004年6月-2010年5月单中心完成心脏移植手术200例,术后1年、3年和5年的存活率分别为94.4%、91.9%和88.8%,远期存活率高于国际心肺移植协会(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eart and Lung Transplantation,ISHLT)的结果.心脏移植解决了慢性心衰终末期的很多症状,并提高了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20%的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心脏移植已逐渐开展,迄2000年底报道成功完成心脏移植82例。同样是发展中国家的巴西2001年报道的一项多中心调查显示,792例心脏移植患者术后1、4、8、12年生存率分别为66%、54%、40%和27%。在发达国家由于大量先进技术用于心脏移植前后辅助治疗,心脏移植患者生存率显著提高,如美国1993~1999年536例心脏移植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77%和  相似文献   

5.
心脏移植中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玲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0):1106-1108
心脏移植已成为终末期心脏病人的有效治疗手段。全世界心脏移植每年以2000~3000例手术量增加,出现了相当数量生存质量高及长期存活的群体。然而,急慢性移植排斥反应及移植物血管病仍是心脏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的主要障碍。目前,许多证据表明,细胞凋亡在心脏移植排斥反应及移植物血...  相似文献   

6.
文章导语: ○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最有效手段,这种治疗方法在欧美各国和东南亚早已付诸实施. ○世界每年心脏移植约5 000多例,其中美国>2 000例.限制心脏移植量的主要因素是供体的不足.中国至2005-01统计心脏移植总例数<500例.移植病例超过20例的医疗机构有4家.中山大学>200例,阜外医院>100例,余为福建协和医院和安贞医院.近年来>30例/年的医疗机构是阜外医院.  相似文献   

7.
1967年首例心脏移植在南非开展,而1968年在美国Stanford大学进行的心脏移植才真正获得临床上的成功。心脏移植历经大约40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公认为终末期心脏病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尽管如此,由于供体数目的限制,全球每年心脏移植例数仅限于4000例左右,因此心脏移植在心力衰竭现代治疗中的作用还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8.
终末期心脏病的唯一治疗方法是心脏移植(heart transplantation,HT)。自1967年南非医师Barmard进行首例临床原位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术以来,世界范围内心脏移植手术的数量逐年增加,5年存活率约70%[1]。对术后移植心脏的评估,包括评价移植心脏形态变化、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及检测排  相似文献   

9.
1966年Barnard成功地施行了人类首例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术。直至八十年代初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问世,才使心脏移植术获得迅速发展。我国心脏移植起始于1978年,曾一度陷入停顿,直至1992年先后在3个医院成功移植心脏4例,有3例已存活1年以上。目前心脏移植的效果显著提高,五年成活率达到72~85%,在婴幼儿可达90%以上,心脏移植术巳成为患有终末期心脏病患者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监测移植心脏的形态学、功能及并发症是提高成活率的重要  相似文献   

10.
心脏移植是现代医学治疗终末期心脏病最有效的方法[1 ] ,年龄 (>5 5岁 )因素被认为是心脏移植的相对禁忌症[2 ] ,国内外对高龄患者心脏移植的报道也较少。我院于2 0 0 4年 3月 2 0日为 1例 6 2岁患者成功地施行了心脏移植术 ,术后病人康复顺利 ,现报告如下。病例介绍患者 ,男 ,6 2岁。因反复全心衰 8a入院 ,经彩超、心导管等检查 ,确诊为晚期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IV级。入院后经积极治疗病情未见好转 ,故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 ,术后一度出现中心静脉压 (CVP)升高 ,经及时处理 ,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术后第 1天拔除气…  相似文献   

11.
11例心脏移植患者的术后监护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探讨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患者的监测护理措施 ,提高心脏移植早期存活率。对 1 1例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术后患者进行监测护理 ,主要包括 :维持循环稳定 ;加强呼吸功能护理 ;新三联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排斥反应的观察 ;各种感染的预防与处理以及患者的整体护理等。 1 1例心脏移植患者 8例存活至今 ,生活质量良好 ,3例因肝功能衰竭、反应性精神病及感染死亡。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而术后监护是其早期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术后早期急性细胞排斥反应(ACR)和中远期心脏移植物血管病变(CAV)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率的主要因素。多模态影像学可准确、及时评估移植心脏结构和功能,对早期诊断及管理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心脏移植术后多模态影像学评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环孢霉素A等免疫抑制剂广泛运用于心脏移植,心脏移植的效果显著提高,心脏移植迅速发展。在左心辅助系统等人工心脏进一步发展并能取代心脏移植之前,心脏移植已经成为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最好的选择。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经进行了近65000例原位心脏移植术,目前每年约有3200例。  相似文献   

14.
心脏移植面临着许多伦理学问题,包括供者来源以及受者的伦理道德、立法问题.鉴于目前心脏移植供体的严重缺乏,除合理提倡心脏捐献外,可考虑通过提高大学生对心脏移植的认知水平以及常规询问和推定同意方式,甚至包括降低心脏移植的费用等,来快速推动心脏移植的发展.心脏移植过程中有一系列心理问题,其中受者常出现焦虑、抑郁、恐惧、心理排斥、人格统整等.针对这些问题,心理学工作者通过放松训练、暗示疗法、认知疗法、音乐疗法、集体心理治疗进行有效干预.在心脏移植过程中,如果能给与心脏移植受者必要的心理支持与治疗,是患者平稳渡过移植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心脏移植术已经成为终末期心脏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但是国内心脏移植的水平参差不齐,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较大,为了熟悉心脏移植技术,进行了基础研究.我院于2007年1月~2008年12月成功地进行了实验猪的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实验32例,现将实验中的护理配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叶媛媛  陈丽莉 《护理研究》2005,19(5):429-430
原位心脏移植术 (OHT)是指将病心切除后 ,把异体的供心移植在心脏正常的解剖位置上 ,使受者的心功能得到提高或恢复到正常。心脏移植是现代医学治疗终末期心脏病最有效的方法[1] 。供心保护的好坏是心脏移植成败和远期效果的关键。供心保护的护理配合贯穿在供心采集的各个环节 ,如供心的切取、保存、运输及修剪、供心移植。我院于 2 0 0 3年 2月— 2 0 0 4年 4月先后进行了 3例原位心脏移植术 ,均获得成功 ,现将 3例心脏移植供心保护的护理配合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心脏移植受体 3例 ,均为男性 ,年龄 17岁~ 45岁 ,体重 45kg~ 60kg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6例原位心脏移植的治疗经验。【方法】2006年1月至2006年8月为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施行原位心脏移植治疗。采用HTK液保护供心,供心冷缺血时间为100~150(110±29)min。1例采用标准式原位心脏移植术,其余5例采用双腔静脉吻合法原位心脏移植术。术前使用Zenepax免疫诱导治疗,术后采用环孢素A、激素和霉酚酸酯预防排斥反应。【结果】术后并发硬膜外血肿1例,并发败血症1例。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出院后心功能正常、生活质量良好。【结论】不断成熟的手术技术、供心保护和免疫抑制治疗使得原位心脏移植成为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心脏移植术后监护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最有效的方法。自1978年我国实施第1例心脏移植手术以来,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心脏移植经验的积累,心脏移植手术已成为挽救终末期心脏病患者生命的常见治疗手段,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2004年9月-2006年1月共施行了8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手术取得了圆满的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心力衰竭仅在美国就影响了 4 70万人。当传统的治疗不成功时 ,心脏移植是治疗和延续生命的一种选择。遗憾的是 ,因等待移植的病人数量远远超过所能得到的器官数量 ,所以每年只有 2 30 0位病人能进行心脏移植。置入心室电动辅助系统 ( VE LVAS)是通过保持充足的血液流动来满足机体的代谢需要的 ,含氧血液快速流到各个器官和组织 ,使病人能够保持较好的身体状况。经适当地培训 ,病人可出院在家里等待移植。但是 ,在出院前 ,病人必须学会照顾自己、仪器的使用、应急措施、导管穿刺点的护理以及安全更换电池等 ,同时要学会使用多重报警及消除…  相似文献   

20.
丁诺  徐成瑶 《护理研究》2006,20(14):1266-1267
左心辅助循环装置(LVAD)作为一种技术先进、效果显著的辅助循环装置,主要用于心脏术后不能脱离体外循环机、急性心源性休克、顽固性左心衰竭或不易控制的致命性心律失常、心脏移植后排斥反应以及心脏移植前等待供体过程中的辅助循环装置。近年来,在国内左心辅助装置的应用作为一门前沿技术逐渐被应用。作者于2005年3月—2005年9月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进修期间,参与了5例左心辅助循环病人的护理。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例病人,男4例,女1例,年龄38岁~64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室壁瘤切除术后1例,左室血栓(心肌梗死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