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目的 对4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观察及总结提高诊断治愈率.方法 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的48例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48例患者中血培养细菌阳性45例(93.8%),其中葡萄球菌性心内膜炎患者25例(52.1%)占首位,肠球菌性心内膜炎患者例14(29.2%)真菌性心内膜炎患者6例(12.5%),人工瓣膜置换性心内膜炎患者3例.结论 血培养细菌是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直接的证据,及时了解和掌握此病的诊断对治疗预后转归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多有基础心脏疾病,以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多见(87.5%);发热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和首发症状(75.0%);血培养、超声心动图是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手段。12例患者行内科抗生素治疗,治愈7例,显效3例,死亡2例;4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均治愈。结论:早期发现和诊断并给予正确的治疗措施是治愈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近年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3例患者经治疗,均好转出院.结论 正确诊断,积极治疗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早期诊断、外科手术时机和围手术期处理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近12年间施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26例,其中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25例,包括12例单纯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和13例在心脏病基础上引发的感染心内膜炎;继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所有病人均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余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3-30个月,无晚期死亡。结论早期诊断、适时手术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与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按照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标准,根据其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采取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的方法.结论 早期诊断,掌握适当的手术时机,果断采取急诊或亚急诊手术,联合内科治疗和外科手术,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感染性心内膜炎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形式与治疗的关系.结果 发热为常见及起始症状,主要症状和体征包括贫血、脾大、肝大、心脏杂音改变、周围动脉栓塞、血管意外.血培养阳性率57.6%,经胸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73.1%.结论 (1)心脏结构异常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基础病因;(2)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风湿性心脏病有二尖瓣脱垂和联合病变者为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高危人群;(3)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手术及预后情况.结果 9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复发或死亡,随访1年均可正常工作、学习.结论 外科手术治疗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部分心内膜炎患者,急诊手术为一种可以考虑的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彩色多谱勒超声技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迅速发展给超声诊断带来了新的希望,给临床医生治疗提供方便.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比较罕见.我科以超声多谱勒技术诊断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l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感染性心内膜炎一词1931年由Thayez氏首先使用,后为Leznez及weinsfein广为运用。细菌性心内膜炎的致病菌,除一般而外,也可由霉菌·立克次氏体等引起,故亦可称之为感染性心内膜炎。本文拟就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致病菌、临床特征、诊断技巧和治疗等方面的近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家锦 《广西医学》2004,26(10):1490-1492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以心脏内表面感染或炎症为特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Moreillon等[1] 将其分为四类 :自身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静脉吸毒者感染性心内膜炎和医源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其诊断一般按照Duke[2 ]标准。虽然随着抗生素治疗、临床微生物学、心脏影  相似文献   

11.
感染性心内膜炎由病原菌感染心内膜引起,在心内膜面形成由血小板、纤维蛋白、致病微生物和炎症细胞等构成的赘生物.病变最常累及心脏瓣膜,其他部位包括腱索、腔壁内膜和间隔缺损等.发生在动脉导管未闭、动静脉瘘或主动脉缩窄部位的感染所致的动脉内膜炎,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与感染性心内膜炎类似.未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死亡率极高,即使接受治疗,6个月的死亡率仍接近25%.早期诊断和包括外科手术在内的积极治疗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修改后Duke标准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Duke标准及修改后Duke标准对临床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者16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全部患者应用Duke标准及修改后Duke标准进行诊断分组,前者确诊108例,后者确诊119例;前者可能53例,后者可能36例.结论 修改后Duke标准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的敏感性高于Duke标准.  相似文献   

13.
超声心动图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瑞芳  王磊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2):3269-3270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致病微生物引起的心内膜、心瓣膜、大动脉内膜的感染性炎症,近年来有增加趋势[1]。死亡率虽高,早期诊断及有效的治疗能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本文对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认为超声心动图能为临床提供(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诊断及鉴别诊断、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选择我院近几年来诊断和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8例,男5例,女3例,年龄7岁~65岁,平均36岁。均有心前区杂音,畏寒,持续高热史,其中风湿性心脏病患者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2例(1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1例室间隔膜部缺损),主动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3D-TEE)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10月于本院接受心脏手术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84例,均行TTE、3D-TEE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TTE、3D-TEE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诊断效能,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瓣周脓肿和瓣叶穿孔的检测准确率。结果:84例患者中有64例存在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3D-TEE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阳性63例,阴性21例。TEE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阳性64例,阴性20例。3D-TEE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特异度、敏感度、诊断准确率、阴性与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3D-TEE对瓣周脓肿和瓣叶穿孔的检测准确率均高于TTE(P0.05)。结论:与TTE相比,3D-TEE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具有高敏感度、高特异度,能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检出率,并准确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瓣周脓肿和瓣叶穿孔等并发症,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何苍生 《广东医学》1994,15(6):364-365,367
感染性心内膜炎(IE)在婴儿及儿童病死率高,临床表现不典型患者较多,早期诊断及治疗较困难。我院自1970~1992年经内科治疗2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其中15例为尸检证实,结合文献对本病临床表现作一分析及诊断探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014年6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69例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血培养结果及临床表现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诊断的感染性心内膜炎中,血培养阳性率为29%(19/66)。超声心动图对赘生物的检出率为81%(36/69),能判定瓣膜的损害程度、对赘生物准确定位,同时还可以检出心脏的基础疾病及并发症等。结论超声心动图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诊断方法,为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为指导制定治疗和手术方案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Meta分析综合评估18F-FDG PET/CT对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Scopus、万方、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检索利用18F-FDG PET/CT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论文,利用诊断性试验质量评价工具-2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计算汇总敏感度、特异度、似然比与诊断优势比,绘制汇总操作者受试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本次Meta分析共纳入12篇文献合计666例患者,其中包括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285例,对照组38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8F-FDG PET/CT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敏感度为0. 70,特异度为0. 91,阳性似然比为5. 32,阴性似然比为0. 40,诊断优势比分别是15. 44,汇总操作者受试曲线下面积为0. 84。结论18F-FDG PET/CT对感染性心内膜炎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邓惠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3):405-406
目的:观察与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病原菌、治疗效果等,以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促进患者康复。方法:选取6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且对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效果及生存质量等进行观察与相关数据记录和统计分析。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表现多样、而以发热为首发症状最为常见,病原菌为草绿色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且本次治疗死亡率为3.33%。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应综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及早做出判断,从而早期给予合理治疗,方能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张林  罗昭全  赵雄飞  张伟 《四川医学》2012,33(2):274-275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时机,提高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10年1月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42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毁损瓣膜置换、畸形矫正和赘生物清除术。结果 42例患者术后早期成功39例,死亡3例,近远期效果良好。结论外科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效果良好,能明显降低病死率。而正确把握手术时机、手术方式以及围术期的正确处理是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院心胸外科14例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手术病例均彻底清除感染灶,其中同期行瓣膜置换手术12例,行先心矫正术2例。结果结论在早期、足量、广谱、有效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及时进行手术治疗,能改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