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母婴结局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薛月珍  虞敏毓  魏敏 《上海医学》2005,28(9):747-74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以260例妊娠合并HBV感染而临床无乙型肝炎症状的孕妇为研究组,以同期、同年龄、同产次、同孕周HBsAg和HBeAg阴性的26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了解HBV感染的母婴传播、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畸形的发生率。同时了解HBV感染孕妇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妊娠糖尿病(GDM)、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其剖宫产率。结果研究组中,HBsAg、HBeAg均为阳性的双阳性病例102例,仅HBsAg阳性的单阳性病例158例,HBV宫内感染发生率为26.1%,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为7.7%,新生儿先天性畸形发生率为3.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研究组胎膜早破发生率为16.9%,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7.7%,ICP发生率为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单阳性亚组与双阳性亚组的剖宫产率、PIH及GDM发生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妊娠合并HBV感染可使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畸形的发生率增高,同时使孕妇胎膜早破、产后出血、ICP发生率升高,对母婴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孕妇妊娠期细菌性阴道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妊娠期细菌性阴道感染孕妇57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57例生殖道正常的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流产、早产、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与产后出血等妊娠不良结局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孕妇流产、早产、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与产后出血等妊娠不良结局现象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孕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孕妇妊娠期细菌性阴道感染增加妊娠不良结局发生风险,早期有效干预以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母儿免疫系统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5年1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129例并将其作为对照组,收集同期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合并HBV感染患者71例并将其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妊娠结局、新生儿情况及白细胞介素(IL)-18、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研究组产后出血率、早产率、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体重、低体重儿百分率、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L-18、IL-12、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P孕妇合并HBV感染患者较未合并HBV感染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更容易引发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早产、产后出血等各种并发症。 ICP孕妇合并HBV感染患者体内IL-18、IL-12、TNF-α水平上升,应采取措施防止早产、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以确保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妊娠的结局。方法选取ICP产妇32例为研究组,同期非ICP产妇70例为对照组,将两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早产、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剖宫产率也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的结局主要是早产、剖宫产率与新生儿窒息率和围生儿死亡率升高。  相似文献   

5.
解脲支原体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孕妇解脲支原体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及母婴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培养法对234例孕妇的宫颈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检测。结果 宫颈分泌物解脲支原体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阳性组其胎膜早破、早产、低出生体重、产褥病率、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高于阴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新生儿畸形、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率的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孕妇解脲支原体感染可引起不良妊娠结局及母婴产后病率的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控制血糖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16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按照是否有效控制血糖分为研究组(62例)和对照组(54例),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年龄、生产次数及妊娠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来院时妊娠周数研究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成功控制后,研究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孕妇羊水过少、产后出血及感染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低血钙、先天畸形及死亡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早产儿、巨大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血糖水平可以减少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ICP)孕妇发生妊娠不良结局的危险。方法:2008年1月-2009年6月住院分娩的ICP孕妇88例,选取同期住院分娩无妊娠并发症的产妇88例为对照组,均进行产前检查,包括:胎心监护,S/D比值测定,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B超检查。妊娠结局包括分娩孕周、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出生体重、羊水污染、早产、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结果:研究组分娩孕周早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高于对照组,两组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早产、产后出血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围生儿死亡。,结论:ICP具有不良的妊娠结局,对母婴危害较大。为减少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应加强产前监护,改善母婴预后,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8.
罗艳 《吉林医学》2011,(36):7701-770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乙型肝炎携带者而临床无症状的孕妇157例,对照组选择同期妊娠患者,年龄段相同,均为第一胎、足月生产、HBsAg和HBeAg阴性的200例孕妇。了解HBV感染的母婴传播死胎、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同时了解HBV感染孕妇合并早产、妊娠中毒症、胎膜早破、产后大出血的发生率及其剖宫产率。结果:研究组中,妊娠中毒症、早产、胎膜早破、产后大出血的孕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胎、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无症状的携带可造成不良妊娠结局,对母婴影响较大,应加强这些孕妇的孕期监护。  相似文献   

9.
张月  侯良宝  王立艳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8):2098-2100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分析240例妊娠期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者(研究组)的妊娠结局,并与无乙肝病毒感染孕妇(对照组)比较。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早产2.89%、25.83%,胎儿窘迫3.31%、26.25%,妊高征2.06%、20.83%,产后出血2.07%、15.83%,新生儿窒息4.96%、17.08%,低体重儿2.48%、15.00%。研究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增加。结论: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易发生各种并发症,肝功能异常对这些妊娠并发生症的发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都江堰地区地震后高龄产妇产科合并症及并发症发生率、转诊率和剖宫产率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再生育妇女中的235例高龄产妇(观察组)和同期我院非高龄产妇240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胎盘前置、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贫血、自发性早产、妊娠合并支气管哮喘、剖宫产、自然分娩、转诊和子宫切除的发生率.结果 再生育妇女中胎盘前置、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自发性早产、妊娠合并支气管哮喘、剖宫产、自然分娩、转诊和子宫切除的发生率均高于非高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贫血、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生率与非高龄产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震后再生育高龄孕妇分娩并发症明显上升,应加强产前保健,作好产前监护,积极预防并早期发现妊娠并发症,从而改善震后再生育妇女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的孕期管理模式及其对孕妇和围生儿的影响,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确诊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20例,其中75例作为干预研究组由专人进行饮食和锻炼指导,必要时应用胰岛素治疗,并进行母胎监护和产科干预;另外45例为干预对照组在孕期未采用综合的孕期管理干预;选取同期在该医院住院分娩的血糖正常100例孕妇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三组产妇的母婴结局。结果干预研究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早产、胎儿窘迫的发生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O.05),但是巨大儿、剖宫产的发生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干预研究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早产、胎儿窘迫、巨大儿、剖宫产率均低于干预对照组(P〈O.05)。结论加强妊娠期糖尿病孕期的系统管理,可使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甚至接近于正常孕妇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住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孕妇病理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羊水异常、早产、巨大儿、妊娠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y,ICP)、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剖宫产等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和胎儿都会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对于减少母婴并发症以及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凤  范波 《华夏医学》2015,28(1):60-63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肝内胆汁淤积对妊娠的影响。方法: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合并乙肝病毒感染(HBV)孕妇83例为HBV+ICP组,无HBV感染的单纯ICP 253例为ICP组,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及其合并症。结果:HBV+ICP组的肝功能异常、胆汁酸高,胎儿窘迫、早产和新生儿窒息等妊娠合并症高于I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死胎、产后出血及新生儿体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感染合并ICP可增加妊娠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病对妊娠晚期母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年来孕28周以上住院分娩病例,以妊娠合并高血压为观察组,随机选取正常妊娠孕妇作对照组,每组各200例,作胎盘早剥、早产、胎儿窘迫、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死产、产后出血等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胎盘早剥、早产、胎儿窘迫、胎儿宫内受限、死胎、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剖宫产数等母婴并发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病对晚期妊娠的母婴结局有相当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率及与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GDM孕妇100例为研究组,分为研究A组(GDM+HBsAg阳性)和研究B组(GDM+HBsAg阴性),随机选取孕周匹配的正常孕妇100例为对照组。了解各组孕妇发生胎膜早破、早产、胎儿窘迫、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围生儿结局。探讨GDM与HBsAg携带的关系。结果:研究组中A、B组的胎膜早破、早产、胎儿窘迫、PIH、ICP、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A、B组的新生儿窒息、胎儿畸形、死胎、围生儿死亡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B组巨大儿发生率较研究A组及对照组发生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sAg携带为GDM的高危因素,两者叠加会加重妊娠并发症及影响围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16.
胎膜早破的危险因素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的病因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住院分娩的胎膜早破孕妇283例为胎膜早破组,与同期住院分娩的孕妇2265例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3例胎膜早破孕妇中孕前或孕期合并感染者、宫腔手术史、双胎、头盆不称、胎位异常、宫颈内口松弛、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产后出血、产褥感染、胎儿窘迫、早产、新生儿窒息和肺炎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原因较多,对母婴危害极大,故应加强孕前宣教、孕期定期检查、积极治疗和预防生殖道感染、保证足量营养素摄入等可降低胎膜早破的发生率,提高母婴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徐惠琴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0):1197-1198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妊娠结局。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2003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230例妊娠期存在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妊娠结局。结果:(1)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各并发症的发生率:胎膜早破22.17%,早产11.73%,妊高征10.86%,胎儿宫内窘迫12.17%,产后出血3.47%,新生儿窒息10.43%。(2)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有肝功能异常组与肝功能正常组相比早产28.73%,妊高征22.98%,胎儿宫内窘迫25.28,产后出血9.19%,发生率均明显增高,新生儿出生体重则明显降低。结论: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易发生胎膜早破、早产、妊高征、胎儿宫内窘迫及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极度早产胎膜早破(ePPROM)的危险因素及孕产妇的妊娠结局。方法选择84例孕周26~32周ePPROM患者作为研究组,104例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感染、慢性病患病、辅助生殖、双胎、早产史及胎膜早破史等指标,并比较两组孕产妇的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感染率、慢性病患病率、辅助生殖、早产史及胎膜早破史5项指标均较对照组高,而规律产检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ePPROM可能的危险因素有感染、慢性病患病、辅助生殖、早产史、胎膜早破史及未规律产检,ePPROM会造成不良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对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妊娠者共计4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妊娠者共计8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孕产妇的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妊娠合并乙肝对于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研究组孕妇发生的不良妊娠结局明显多于对照组,出现的不良妊娠结局类型主要有早产、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等,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产妇妊娠期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容易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应当对此类孕产妇加强关注,积极进行治疗干预,以减少相关并发症,阻断母婴垂直传播,更好地保障母婴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20.
卢建敏 《当代医学》2014,(35):45-4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情况对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福建省龙岩人民医院产科门诊2011-2013年收治的150例妊娠糖尿病孕妇按血糖控制满意情况分为试验组(n=93,血糖控制满意)和对照组(n=57.血糖控制不满意),观察比较2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围生儿结局。结果试验组早产、巨大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胎儿窘迫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妊高症、羊水过多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产后出血、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期间的血糖控制,采取积极有效的血糖控制措施,加强血糖监测,对降低妊娠期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及改善围生儿结局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