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药物添加方式对体外药效实验结果的影响。方法:以环磷酰胺为实验药物,采用直接加药、血清药理学和药物经肝微粒体代谢三种药物添加方式,MTT法观察。肾小球系膜细胞的细胞增殖情况,速率法检测培养上清乳酸脱氢酶的含量。结果:直接加药法和血清药理学方法均显示环磷酰胺对脂多糖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无抑制作用,而环磷酰胺经肝微粒体代谢后可抑制GMC增殖,同时显示一定的细胞毒作用。结论:在本实验中,药物经肝微粒体代谢法显示的实验结果相对可靠。  相似文献   

2.
张旻昱  龚慕辛  杨洪军 《中草药》2018,49(15):3457-3462
中药化学成分复杂,在体外药理实验中如何进行中药质量控制,揭示中药的作用机制,辨析其药效物质基础是值得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含药肠吸收液作为一种新的中药体外药理活性评价方法开始运用于科研实验。阐述了含药肠吸收液运用于中药体外实验的方法流程,总结了目前其在中药体外药理实验中的应用情况,比较分析其应用优势。含药肠吸收液对于中药及中药复方质量评价、作用机制的解析以及药效物质基础的辨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具有操作方法简便、应用成本较低等优势,为含药肠吸收液在中药体外实验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依据,也为中药药理体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药体外抗肿瘤效应血清药理学研究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体外抗肿瘤的实验方法是中药抗肿瘤机理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但对于抗肿瘤中药及其复方来说 ,因粗制品含有大量杂质 ,如直接加入离体反应系统 ,其渗透压、pH值、糅质、无机盐离子等非特异性理化因素将会严重干扰实验的结果 ,科学性差 ,难以反映药效的真实性。 80年代中期日本学者IwamaH等率先提出了“血清药理学方法” ,它是将中药或复方经口给动物灌服一定时间后 ,采集动物血液 ,分离血清 ,用含药物成分的血清进行体外实验〔1〕。这一方法实现了体外与体内实验较为理想的结合 ,不仅反映了药物中可吸收部位的直接作用 ,而且能反映药物成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根据中药路路通的功能主治、性味归经,采用体外药效评价方法,对路路通不同药效成分及提取部位进行体外药效评价研究,确定路路通的药效部位,为其抗肿瘤药物筛选奠定前期实验基础。方法:采用MTT法开展不同浓度路路通药材中5种活性成分对于6种人源肿瘤细胞的体外药效评价研究。结果:实验研究表明,路路通中5种活性成分对6种不同器官的肿瘤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提取液表现出较强的抗肿瘤活性;路路通中5种活性成分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人胃癌细胞株HGC-27、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的抑制作用优于其他3种肿瘤细胞。结论:研究结果为中药路路通药效成分的筛选及候选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奠定了前期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陈向阳  吴莹  张淑静  王谦  姜艳艳  刘斌 《中草药》2018,49(3):640-645
目的探讨薄荷酚类部位体外抗流感病毒作用,并建立薄荷酚类部位HPLC特征图谱,用于薄荷酚类部位的质量评价。方法 MTT法检测先加药物再接种病毒、药物与病毒同时作用、先接种病毒再加药物3种加药方式下薄荷酚类部位抗PR8病毒感染MDCK细胞的作用;HPLC法测定12批市售薄荷药材酚类部位样品,建立特征图谱;并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版)"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薄荷酚类部位质量浓度为0.31~10μg/m L在3种加药方式下均有不同程度抗PR8病毒活性,尤其在先加药物再接种病毒、先接种病毒再加药物2种加药方式下,6个稀释质量浓度的薄荷酚类部位均具有明显的抗PR8病毒活性,抑制率分别为14.17%~41.31%、45.64%~87.48%;选取了11个共有特征峰,12批样品相似度在0.9以上,说明各批薄荷酚类部位整体相似度较高。结论薄荷酚类部位具有较好的体外抗病毒效果;建立的薄荷酚类部位HPLC特征图谱方法简便、稳定、重复性好,能够反映酚类部位的整体面貌,为薄荷酚类部位的质量控制和药效稳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灵娜  林兵  宋洪涛 《中草药》2015,46(17):2662-2666
对近年来中药血清药理学、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概况进行归纳和分析,主要包括含药血清与药效的关系、含药血清的制备和血清药物化学对完善中药质量控制标准的作用。总结血清药理学、血清药物化学在体外药效研究中的优点和不足,设想中药血清指纹图谱与微透析采样技术的合理联用,推动中药血清药理学、血清药物化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药复方血清药理学方法评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杨彦芳  杨琳 《中药药理与临床》1999,15(4):47-48,F003
近十年来,中药复方血清药理学研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与既往中药药理实验方法相比,显示出许多优点。1 比较真实地反映中药的药效和作用机制  中药药理研究有相当一部分是在体外进行的,这种将中药粗提物直接加入反应体系中进行药理学观察方法存在一些弊端,以致使许多实验结果不能与体内实验结果和临床疗效相吻合。如国内外用瘤细胞株在体外筛选数千种植物粗提物,报道了上千个阳性结果,但体内实验绝大部分是阴性的。有人指出,在体外抗病毒活性测定中显示抗病毒活性试验药物的有效成分即使在体内被全部吸收,也不一定显示抗病毒…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癌口服液体外给药对胃癌MGC-803细胞株的抗增殖作用并观察其药物敏感性。方法:应用MTT法、生长曲线及集落形成率的测定研究该中药在体外对人胃癌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及药物敏感性。结果:用MTT法和生长曲线的检测结果表明,谊中药在体外对MGC-803胃癌细胞株有明显抑制作用,加药组与对照组相比其生长抑制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这种抑制作用呈现浓度和时间的依赖性。通过集落形成率的测定结果表明,加药组与对照组相比其集落形成率和集落形成抑制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读中药对MGC-803胃癌细胞株有明显的抗增殖作用。结论:该中药在体外能够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并对MGC-803胃癌细胞株有较好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血清药理学是近 10余年来才兴起的一门中药药理体外实验方法学 ,它排除了传统中药体外实验中中药粗制剂本身的理化性质对实验的干扰 ,又能反映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及其作用结果 ,在中药药理的实验方法上具有创新性。本文从中药粗制剂与药物血清作用异同、药物血清量效关系、药物血清时效关系、制备药物血清等方面对近年来中药血清药理学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指出了它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建立符合中药方剂自身特点的整体药效评价体系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科学任务之一,近年来,随着代谢组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中药方剂整体药效评价与多靶点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崭新的和强有力的技术手段。本论文围绕代谢组学研究技术在中医证动物模型评价、“方证对应”研究、中药整体药效作用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扼要评析,提出和讨论了代谢组学研究结果的定量表征,多组分多靶点中药与单成分、单靶点化学药物药效作用的代谢组学比较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与代谢组学整合研究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整体药效作用评价与作用机制研究中重要作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血清药理学是近10余年来才兴起的一门中药药理体外实验方法学,它排除了传统中药体外实验中中药粗制剂本身的理化性质对实验的干扰,又能反映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及 作用结果,在中药药理的实验方法上具有创新性。本文从中药粗制剂与药物血清作用、药物血清量效关系、药物血清时效关系、制备药物血清等方面对近年来中药血清药理学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指出了它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脑血管病动物模型研究概况与中药药效学评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蓉  张亚囡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6):2299-2302
为了探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机制、药物筛选、药效评价、治疗方案优化,目前建立了许多模拟人类脑缺血疾病的实验动物模型.如何根据中药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进行候选药物筛选和药效评价,并将脑缺血动物模型的研究与临床疾病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保证动物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对临床前中药药理研究与药效评价的有效药物,在临床上获得更好的疗效,提供方法学保证和有效的中药创新药物筛选与研发评价的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13.
基于血清药理学为理论基础的体外细胞实验是研究中药药效机制的一种常见的研究方式,实验过程中筛选中药含药血清最佳干预浓度是整个实验的关键步骤。中药含药血清若稀释太过,或浓度太大,均可能导致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最佳中药含药血清体积分数也可以减少后续实验分组数量,减少操作失误,因此筛选最佳干预血清体积分数对于研究中药药效机制的体外细胞实验具有重要意义。但筛选方法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查阅近20年国内外文献,从中药灌胃剂量、采血时间、血清稀释程度3个方面进行整理及分析,进而总结出最佳含药血清体积分数的筛选方法,为中药药效机理研究提供指导方向。筛选方法主要有“同剂量灌胃,同采血时间,不同体积分数”“不同剂量灌胃,同采血时间,同体积分数”“同剂量灌胃,不同采血时间,同体积分数”“不同剂量灌胃,不同采血时间,不同体积分数”“血清冻干粉干预法”“血清模拟西药体积分数梯度法”“纯血清干预法”。前2种筛选方法是目前相关实验研究较为常用的方式,以上筛选方法各有利弊,研究者应该根据实验的具体需求及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中药成分异常复杂,除了主含量成分外,还藏匿着大量未知的痕量新型成分,它们不但具有极其特殊的新颖结构特征,而且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为中药关键药效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药创新药物的重要宝库。该综述从制约痕量药效物质研究的瓶颈入手,强调了发现、获取和评价技术是开展痕量药效物质研究的关键,整理了2001—2021年发表在国际期刊《Organic Letters》上来源于中草药的新颖结构痕量化合物,并总结了来源于8味中药的痕量活性成分的上市药物及相关痕量药效物质的新发现、新进展,以期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中药创新药物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药的炮制是根据药物的调配,辨证用药以及制剂的要求逐渐发展而来的一项制药技术。不一样的炮制方法将产生不同的药效。中药的炮制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性,对其药效有着重要的作用。当代人追求返朴归真,中药的炮制越加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本篇文章中,笔者简单削述了几种中药的炮制方法,以及对其与药效的关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多发梗塞性脑痴呆动物模型对于探求多发梗塞性脑痴呆疾病的病理机制、药物筛选、药效评价以及治疗方案优化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故建立具有较强稳定性,能够反映特定病理生理变化的多发梗塞性脑痴呆动物模型一直是研究者追求的目标,目前建立了许多模拟人类多发梗塞性脑痴呆疾病的实验动物模型。根据中药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进行候选药物筛选和药效评价,并将多发梗塞性脑痴呆动物模型的研究与临床疾病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保证动物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临床前中药药理研究与药效评价提供方法学保证,为有效的中药创新药物筛选与研发评价提供研究工具,以确保有效药物在临床上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中药血清药理学在神经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与规范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孙蓉  刘国卿 《中药药理与临床》2005,21(2):64-64,F003,63
中药血清药理学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门中药药理体外实验方法学,它排除了传统中药体外验中中药粗制剂本身的理化性质对实验的干扰,又能反映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及其作用结果,在中药药理的实验方法上具有创新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本文探讨了中药血清药理学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研究中的应用与技术规范化.  相似文献   

18.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制约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关键问题之一。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与实践,尤其是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作者对近5年来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基于体内代谢-药效学相关性分析的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法,通过阐明药效与体内药物成分及代谢产物的定性定量关系,以姜黄胶囊为例,来揭示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希望能够为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扩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中药炮制前后含量比较与中药制剂分析实验相结合、前后成分种类变化研究与中药化学实验相结合、前后药效毒理变化与中药药理实验相结合、前后药剂变化与中药药剂学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改革方式,使中药学专业的学生既掌握了相关的实验技能,又充分节约了资源、节省了实验经费.  相似文献   

20.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途径与方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李小娜  张兰桐  殷玮 《中草药》2006,37(6):801-805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对阐明中药复方配伍药理机制、促进中药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综述了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途径和方法,即利用拆方、血清药理学、血清药物化学、指纹图谱、药物动力学和代谢物组学等方法,对单体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进行研究,为探讨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