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FOS免疫组化结合NADPH-d组化双重标记技术,研究了soman诱发惊厥大鼠杏仁核内c-fos高表达神经地与NADPH-d阳性神经元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soman诱发惊后的1.5和48h,杏仁核族凤c-fos呈现持纽过度表达。F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具有显著的亚核定位特征。  相似文献   

2.
自发性脑卒中诱导原癌基因c-fos在大鼠脑内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对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高血压晚期自发形成脑卒中时以及高血压早期和中期脑内c-fos原癌基因蛋白(FOS)的表达进行了观察.在高血压晚期,假手术组不出现脑卒中,但个别大鼠的扣带皮质和梨状皮质出现微弱的FOS表达;手术组都出现脑卒中,其中3例脑内未见FOS表达,4例则于大脑皮质、海马、黑质和下丘脑等处出现程度不等的FOS表达.高血压早期,手术组和假手术组的下丘脑、隔核、中脑中央灰质和丘脑室旁核出现分布状态和强弱都相似的FOS表达.高血压中期,手术组和假手术组脑内未见FOS表达.本研究结果提示:(1)高血压晚期,自发性脑卒中能诱导c-fos在脑内的广泛表达,脑内不同部位FOS表达的机制和功能意义不同,本文对其进行了讨论;(2)腹部手术能诱导下丘脑等与内脏功能调节有关的功能区FOS的表达;(3)高血压早期和中期,通过c-fos表达的方法未能发现高血压对大鼠脑功能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对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高血压晚期自发形成脑卒中时以及高血压早期和中期脑内c-fos原癌基因蛋白(FOS)的表达进行了观察.在高血压晚期,假手术组不出现脑卒中,但个别大鼠的扣带皮质和梨状皮质出现微弱的FOS表达;手术组都出现脑卒中,其中3例脑内未见FOS表达,4例则于大脑皮质、海马、黑质和下丘脑等处出现程度不等的FOS表达.高血压早期,手术组和假手术组的下丘脑、隔核、中脑中央灰质和丘脑室旁核出现分布状态和强弱都相似的FOS表达.高血压中期,手术组和假手术组脑内未见FOS表达.本研究结果提示:(1)高血压晚期,自发性脑卒中能诱导c-fos在脑内的广泛表达,脑内不同部位FOS表达的机制和功能意义不同,本文对其进行了讨论;(2)腹部手术能诱导下丘脑等与内脏功能调节有关的功能区FOS的表达;(3)高血压早期和中期,通过c-fos表达的方法未能发现高血压对大鼠脑功能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应激对即刻早期基因c-fos表达的调节作用及其与CRFmRNA、HPA通路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制造社会应激动物模型,高架十字迷宫和空场实验评估大鼠应激行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FOS蛋白表达,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原位杂交检测CRFmRNA表达,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血清ACTH和Cortisol。结果:提示室旁核(PVN)部位所c-fos,可能作为第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应用分子杂交和形态学方法观察脑创伤组织提取液对培养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c-fos原癌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形态特征改变。发现在分散培养7d后换置于含有脑创伤组织提取液的培养液30~60min,斑点杂交显示星形胶质细胞c-fos原癌基因表达比加正常脑组织提取液组明显,2h后表达减弱.统计学表明有显著差异.推测损伤因素引起了c-fos原癌基因表达.当将脑创伤组织提取液加入新生鼠星形胶质细胞培养液3d后,体视学观测其细胞数无明显增加.以上结果提示损伤因素诱导星形胶质细胞内表达FOS蛋白可能刺激反应性胶质增生.  相似文献   

6.
用ABC免疫组化技术研究了Soman诱发大鼠产生强直阵挛性惊厥后的c-fos原癌基因在丘脑中的表达。结果显示:在低剂量Soman中毒但未出现惊厥的动物和戊巴比妥抗惊厥的动物丘脑内都未见c-fos表达的增加。而致惊厥的动物则从惊厥1h至3h,丘脑内c-fos表达均有显著增加,表达呈恒定的核特异定位分布。出现群集FOS样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核团是:丘脑中线核群的丘脑室旁核、菱形核、粘合核;板内核群的中央旁核、中央内侧核和中央外侧核;丘脑前核诸亚核以及丘脑网状核。上述结果表明,丘脑非特异性核团的协同活动以及丘脑前核可能参与惊厥活动的整合。  相似文献   

7.
SOMAN诱发惊厥大鼠丘脑内c-fos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ABC免疫组化技术研究了Soman诱发大鼠产生强直阵挛性惊厥后的c-fos原癌基因在丘脑中的表达。结果显示:在低剂量Soman中毒但未出现惊厥的动物和戊巴比妥抗惊厥的动物丘脑内都未见c-fos表达的增加。而致惊厥的动物则从惊厥1h至3h,丘脑内c-fos表达均有显著增加,表达呈恒定的核特异定位分布。出现群集FOS样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核团是:丘脑中线核群的丘脑室旁核、菱形核、粘合核;板内核群的中央旁核、中央内侧核和中央外侧核;丘脑前核诸亚核以及丘脑网状核。上述结果表明,丘脑非特异性核团的协同活动以及丘脑前核可能参与惊厥活动的整合。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纹状体边缘区与脑内其他和学习记忆等功能有关结构间的关系,将海人藻酸注射于大鼠纹状体边缘区,观察了c-fos原癌基因蛋白(FOS)在脑内的表达。海人藻酸注射4h后,脑内有少量FOS表达,海人藻酸注射6h后,脑内FOS表达增至最高峰。在嗅脑,基底前脑,海马,杏仁核,大脑皮质以及丘脑的中线核和网状核中有大量密集有FOS表达,另外,在纹状体,Meynert基底核,即内核,丘脑底核,黑质外侧部及其背外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组织化学方法和FOS免疫组化法相结合的双重反应技术,研究了大鼠腰骶髓内的NOS阳性结构的分布及其与膀胱伤害性刺激诱发的FOS表达神经元的关系。结果发现NOS阳性纤维和终末密集分布于后角I层和Ⅱ层,其它部位稀少;NOS阳性神经元胞体与膀胱伤害性刺激诱发的c-fos原癌基因蛋白表达的阳性神经元在腰骶髓(L6 ̄S1)分布区域较相似,主要分布于与伤害性信号传递过程  相似文献   

10.
袁祥鹏  鞠躬 《解剖学报》1997,28(2):137-141
为了解参与机体免疫调控过程的中枢神经核团,对雄性SD大鼠侧脑室及腹腔注射多克隆免疫激发剂LPS,应用即刻早期表达基因c-fos免疫组织2化学法,观察大鼠服内Fos表达。侧脑室注射LPS10ng,3h后见下丘脑室旁核内侧部对应CRF神经元分布区有密集的Fos阳性染色;外侧及腹侧部相当于OXT细胞所在部位的脑干,脊髓投射区有Fos表达细胞;前大细胞亚核亦有Fos染色细胞。  相似文献   

11.
将HRP注入下丘脑外侧区进行逆行追踪,并将之与抗FOS和抗酪氨酸羧化酶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相结合,对大鼠孤束核和延髓腹外侧区至下丘脑外侧区的儿茶酚胺能投射神经元在胃伤害性刺激后的c-fos表达进行了观察。光镜下见到孤束核和延髓腹外侧区出现七种不同的反应阳性细胞,即:HRP、FOS、TH单一反应阳性细胞,FOS/HRP、FOS/TH、HRP/TH双重反应阳性细胞和FOS/HRP/TH三重反应阳性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运动病的发生机理。方法:取SD大鼠16只分为2组,其中1组按Crampton的方法进行旋转刺激诱导运动病;而非旋转组作为对照。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图像分析技术对旋转刺激组大鼠及对照组大鼠大脑、脑干和小脑中c-fosmRNA、Fos蛋白含量变化进行定位、定量研究。结果:旋转刺激后3种组织中c-fosmRNA、Fos蛋白的含量均有显著增加。结论:推测应激反应基因c-fos的表达参与运动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束缚应激大鼠下丘脑内一氧化氮合酶、c-fos的组化研究和图象分析宋春杰齐建国章为(华西医科大学组胚教研室)本实验应用NADPH-d组化法和c-fos免疫组化技术(ABC)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束缚应激大鼠丘脑内一氧化氮合酶(NOS)和c-fos的分布以及...  相似文献   

14.
急性肺损伤大鼠脑内c-fos基因的表达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呼吸内科研究所(重庆630037)王兴友钱桂生本研究利用腹腔注射氯化胺的方法,复制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并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内c-fos基因的表达,同时观察氯丙嗪(CPZ)对肺...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β、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对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胶质细胞c-fos表达的影响。结果证明,培养12d的海马神经胶质细胞与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β(100U/ml)、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200U/ml)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200U/ml)一起孵育2h后出现FOS-免疫反应阳性的细胞核,随着所给剂量的逐渐加大,FOS反应阳性胞核数量也  相似文献   

16.
凌树才  李云庆 《解剖学报》1998,29(3):237-241,I004
为了观察起自延髓网状背侧亚核的下行投射对脊髓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神经元活动的影响,将微量海人藻酸注入大鼠SRD中,致SRD神经元兴奋,在SRD下行通路的作用部位引起c-fos的表达。实验结果表明,在注射后30min,脊髓灰质内出现FOS阳性神经元,1.5-2h时达高峰,4h后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7.
用抗FOS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胃肠道伤害性刺激诱导大鼠孤束核、视上核、室旁核内c-fos的表达,并结合抗TH免疫双重染色技术,探讨孤束核内儿茶酚胺能神经元与FOS蛋白的关系,结果表明:FOS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孤束核的连合亚核、内业核以及背侧周边区,说明孤束核是内脏伤害性信息初级传和冲动的直接反应区。在下丘脑内主要2于视上核和室旁核,提示视上核和室旁核在内脏伤害性刺激的传递中起中毒作用。在双标切片中,  相似文献   

18.
对白细胞介素-1(IL-1)、脑啡肽、β-内啡肽及即刻早期基因c-fos、c-jun与癫痫发病机理的研究。结果显示IL-1、IL-1受体拮抗剂、β-内啡肽、抗β-内啡肽抗血清、亮-脑啡肽(LE)均能促进大脑皮层神经细胞c-fos、c-junmRNA表达,但IL-1受体拮抗剂、抗β-内啡肽抗血清促c-fos、c-jun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IL-1、LE及β-内啡肽的作用,并能部分抑制后者的作用;IL-1、β-内啡肽、LE促c-fosmRNA表达在一定范围呈现量效关系;IL-1诱导c-fos、c-junmRNA表达呈现时间效应关系,均为短暂表达。由于具有不同生物学效应的因子均能诱导不同程度c-fos、c-junmRNA表达,提示它们对靶基因的调控具有正性及负性双向性,对神经细胞兴奋性产生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探讨癌基因c-fos,c-jun表达产物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以兔抗c-fos,c-jun抗体标记同60例食管癌和10例远端切缘粘膜。观察其在切缘食管粘膜,癌旁粘膜及不同分化程度和组织学类型食管癌的表达,并比较其阳性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IL-6、IL-1β、TNFα在大脑神经细胞体外发育过程中对原癌基因c-fos、c-jun的表达调控规律。方法:应用人胎大脑神经细胞无血清原代培养模型。通过DNA-RNA斑点杂交,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杂交点的平均灰度值。结果:c-fos、c-jun的表达均在IL-6、IL-1β、TNFα作用后15~30min开始上调,1h达高峰,而后下降。结论:这些细胞因子均在转录水平上促进神经细胞c-fos、c-jun的表达。为分析其生物学效应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