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炎  温伟珍 《吉林医学》2013,(31):6472-6474
目的:探讨全自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52例采用全自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的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比较分析其换血前后的生命体征、胆红素等生化指标、pH值及血常规变化。结果:换血前后患儿的呼吸、心率、血压未见显著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换血后的TBIL、IBIL、AST较换血前显著下降(P<0.01),而K+、Ca2+、Na+、Glu、pH值换血前后则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换血后WBC、PLT较换血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多在正常值范围,Hb换血前后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自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能安全、快速降低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胆红素水平,操作简单,值得有条件的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输液泵全自动控制同步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4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对40例患儿使用输液泵全自动控制同步换血术进行治疗并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观察对比40例患儿治疗前后的各项生命指标、胆红素变化、胆红素与血小板增多的关系。结果患儿的各项生命指标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患儿的胆红素均得到了显著降低(P0.05);胆红素与血小板增多呈正相关,患儿的胆红素浓度越高越容易发生血小板反性增多。结论给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使用输液泵全自动控制同步换血术进行治疗,能够著降低胆红素的浓度,促使病情得到痊愈。分析得知高胆红素血症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反应性增多,从而延缓黄疸的消退时间,而胆红素的浓度与血小板增多的发生率呈正相关,因此,临床上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治疗时还应注意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泵控制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从本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接收的采用微泵控制换血治疗的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40例,密切监测并比较患儿换血前后的胆红素水平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40例患儿均一次性成功换血,换血的总胆红素排出率为40.04%,间接胆红素排出率为34.12%,直接胆红素排出率为77.18%,患儿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P0.05。治疗前后血清电解质与各项生命体征平稳,P0.05。结论:微泵控制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改良换血术在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7例符合换血指征的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取手动控制密闭动脉抽血,静脉微量泵输血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的改良换血术进行治疗。检测换血前后患儿血清胆红素、血糖、血常规、呼吸、心跳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7例换血术中无堵管现象,换血前后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下降明显,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血糖升高,换血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心跳、血红蛋白比较,换血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换血术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胆红素换出率高,对患儿内环境无影响,并发症少,安全,值得开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脐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疗法在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商丘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对所有患儿采用改良脐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疗法,比较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及血常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取改良脐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疗法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并探讨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者112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治疗,随机分为实验组(常规护理联合针对性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患儿人数相同各56例,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实验组患儿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总胆红素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性护理在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薛幸 《中外医疗》2012,31(28):77-78
目的探讨细胞悬液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双管同步换血法对27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红细胞悬液换血治疗,换血量为150~180mL/kg。检测换血前后及换血后12~24h内总胆红素、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气分析及电解质并评价换血后有无并发症。结果与换血前相比,换血后27例患儿总胆红素及外周血小板下降(P<0.05);红细胞含量显著提高(P<0.01);其余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换血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红细胞悬液改良双管同步换血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6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比较治疗前后患儿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血常规,血生化、血糖的变化.结果 患儿治疗后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法实用、易行、安全、并发症少,是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我科住院的23例达到换血指征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术前、术后进行肝功胆红素、电解质、血常规、血糖等监测,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换血后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显著下降,白细胞、血小板有明显降低,换血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电解质钾、钠、钙无明显变化;血红蛋白稍有下降,血糖有升高,但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例患儿换血后均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能快速地清除患儿血中游离胆红素、致敏红细胞等,使胆红素下降到安全水平,避免了游离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导致核黄疸,虽然换血术后一些生化指标出现变化,但不需特殊处理,患儿可自行调节恢复,无其他并发症发生。该方法操作简单易行,疗效可靠,是抢救和预防新生儿核黄疸的有效措施,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外周动静脉同步自动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7月~2009年3月我院新生儿科住院高胆红素血症患儿49例为治疗组,应用全自动换血术治疗;对照组为2005年7月以前应用旧法换血的患儿30例,观察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变化及并发症比较。结果两种方法血清总胆红素值较换血前均明显下降,全自动换血术后感染、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方法,全自动换血术能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采用换血方法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应用三种不同血球血浆比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53例,根据不同血球血浆比例随机分为A、B、C组,均给予换血方法治疗,A组采用新鲜全血,B组采用血球血浆1∶1成分血;C组采用血球血浆2.5∶1成分血,治疗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组治疗后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WBC,PL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Hb及HCT水平明显低于A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球血浆1∶1,2.5∶1成分血和全血均可有效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但2.5∶1成分血换血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高于1∶1成分血治疗患儿,且更接近全血,更适合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患儿。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同步换血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蓝海平 《河北医学》2011,17(8):1055-1057
目的:探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治疗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换血方法对69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治疗,并比较换血前后胆红素的变化情况.结果: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在换血前显著高于换血后水平,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红素换出率48.5%.结论:同步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的红细胞与血浆换血对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55例高胆红素血症需换血的新生儿随机分为3组,采用红细胞与血浆换血1∶1组20例,2∶1组19例,2.5∶1组16例。换血量按(150~180)mL/kg双倍量换血。其中1∶1组、2∶1组换血结束后常规输注浓缩红细胞(15~20)mL/kg,2.5∶1组换血结束后不再常规输注浓缩红细胞,监测换血前后血清总直接胆红素、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的变化。结果同组换血前及换血后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有显著变化(P<0.05),1∶1组、2∶1组换血后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下降(P<0.05),而2.5∶1组换血后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无明显下降(P>0.05);换血后三组间比较,1∶1组及2∶1组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较2.5∶1组明显下降(P<0.01),其中1∶1组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较2∶1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 2.5∶1组换血后贫血发生率更低,2.5∶1球浆比例组合较2∶1、1∶1球浆比例组合换血更适合新生儿高胆红素换血的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14.
罗吉平 《西部医学》2013,25(5):742-744
目的观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应用全自动换血疗法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方法采用全自动换血疗法对62例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进行治疗,观察比对换血治疗前后血常规、血生化、电解质、血胆红素以及基本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结果换血治疗后患儿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白细胞、血钙水平以及血小板数量降低明显(P<0.05或P<0.01);血糖含量以及血红蛋白较治疗前升高明显(P<0.05或P<0.01)。换血治疗前后血浆pH值、血钠、血钾水平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应用全自动换血疗法进行治疗,对新生儿机体内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会对其构成生命危险,安全有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2:1球浆比换血疗法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血常规影响规律。方法回顾2005-01~2009-04我科因高胆红素血症采用不同球浆比换血治疗的新生儿76例,观察组44例用2:1球浆比换血,对照组32例采用1:1球浆比换血;检测换血前后胆红素(Bil)、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换血后RBC、Hb均升高,对照组换血后RBC、Hb下降,两组WBC、PLT明显下降。结论2:1球浆比换血治疗重症胆红素血症可明显降低血胆红素水平及纠正贫血;但换血后易出现一过性WBC和PLT降低;提示换血后应预防感染、出血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避免出现严重换血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管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机体内环境的影。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儿童医院新生儿科136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经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治疗的临床资料,比较换血前后血清胆红素、生化、血常规的变化。结果换血后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P〈0.01),同时,血清钾、钠、氯、钙离子、血小板、白细胞、碳酸氢根浓度均由不同程度下降(P〈0.01);血糖、血清磷有升高(P〈0.01);血红蛋白、pH则在换血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外周双管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显著疗效,对内环境有一定影响,但这些影响不对机体构成严重危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经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疗法的可行性及实用性.方法对12例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留置针穿刺,形成封闭的换血回路,静脉输血及动脉排血均由输血泵控制,使换血过程在封闭的回路中按设定的速度自动进行.结果换血过程顺利,12例患儿换血后总胆红素明显下降,换血前后胆红素对比有显著降低(P〈0.01).结论由输血泵控制,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是抢救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刘长靖  覃靖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4):119-120
目的探讨应用成分血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在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成分血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25例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术前和术后进行血清胆红素、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等的监测。结果换血术后血清总胆红素下降50.25%(P〈0.01),未结合胆红素下降51.21%(P〈0.01),结合胆红素下降34.82%(P〈0.01),换出的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最高下降63.25%;换血后血红蛋白变化不大(P〉0.05),白细胞下降(P〈0.01),血小板下降(P〈0.01)。结论采用成分血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满意,操作简便易学,值得广泛推广,尤其在基层二级医院推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深静脉置管同步换血疗法与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观察组采用锁骨下静脉双腔置管作换出、换人途径,对照组用外周静脉作换入、换出途径,约置换出体内2倍血量,治疗高胆红素血症及胆红素脑病。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分别下降了(67.69±13.92)%和(53.49±13.03)%,观察组下降更迅速(P〈0.05)。两组血清胆红素和皮肤黄疸下降时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糖和贫血状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静脉双腔置管同步换血疗法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