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颅内动脉瘤是较常见的脑血管病变 ,其破裂之前可无任何症状 ,一旦破裂 ,可威胁病人的生命。因此 ,及时诊断和治疗 ,非常重要。我院用电解可脱弹簧圈 (GDC)栓塞治疗破裂急性期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 3天内颅内动脉瘤 2 5例 ,取得效果良好。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本组男 16例 ,女 9例 ,年龄 2 7~ 6 8岁 ,平均 4 7岁。 2 5例病人全部有蛛网膜下腔出血 ,其中动眼神经麻痹 3例。 2 3例为第一次出血 ,另 2例曾有SAH病史。Hunt Hess分级 :Ⅰ级 5例 ,Ⅱ级 12例 ,Ⅲ级 6例 ,Ⅳ 2例。二、影像学资料 :均急诊行头颅CT检查 ,并证实有蛛网膜下… 相似文献
5.
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始于1973年,早期的球囊栓塞已被淘汰,机械可脱钨丝弹簧圈(MDC)曾是动脉瘤栓塞的主要材料,现电解可脱性铂金弹簧圈(GDC)渐取代MDC成为动脉瘤栓塞的首选材料。近年来GDC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中的应用对传统的手术瘤颈夹闭产生了挑战。我科自2002年4月以来采用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美国波士顿公司GDC栓塞治疗17例患者的18个颅内动脉瘤.其中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前Hunt和Hess分级:Ⅰ、Ⅱ级10例,Ⅲ级3例,Ⅳ级2例。结果 13例痊愈,3例轻度短期神经功能障碍,1例死亡。结论 GDC栓塞是治疗颅内动脉瘤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电解可脱卸弹簧圈(E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方法32例患者共33个动脉瘤均采用EDC栓塞。其中宽颈动脉瘤4例,采用球囊辅助栓塞(Remodling技术)。结果33个动脉瘤均采用栓塞治疗,100%栓塞25例动脉瘤,90%以上栓塞4例,90%栓塞3例,术后随访3月至1年无一例再出血。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用弹簧圈栓塞材料操作简单,预后好。对部分填塞之动脉瘤需进一步严格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电解可脱式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麻醉方法、管理和监测。方法 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首先在全凭静脉麻醉下行数字成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确诊。然后在全麻插管下行电解可脱式弹簧圈栓塞治疗。术中尽可能完善镇静、镇痛效果.维持适当低值的MAP或SAP,应用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扩张脑血管以及加强术中管理。结果 30例患者均安全度过手术,术中MAP或SAP均较术前低,心率和血氧饱和度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术后拔管血压波动轻微。结论 适宜的麻醉方法,完善的镇静镇痛效果,维持适当低值的MAP或SAP.严密的监测,是此手术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9.
可控式电解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1991年Guglielmi首次报道了应用可控式电解弹簧圈 (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后 ,由于其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微创、对病人一般状态要求低 ,术后恢复快 ,且可达到近似手术夹闭的目的 ,因此该项技术得以快速发展和推广。本组报道17例 19个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的体会。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自 1999年 7月至 2 0 0 2年 3月 ,我科采用可控式电解弹簧圈 (GDC)技术栓塞颅内动脉瘤 17例 19个动脉瘤 ,其中男性 11例 ,女性 6例 ,年龄 4 5~ 6 9岁 ,平均 5 7岁。临床表现为 :蛛网膜下腔出血 14例 ,颅神经压迫症状(主要为动眼神经麻痹 ) 3例。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电解可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不同部位颅内动脉瘤患者病例资料,术前Hunt-Hess分级:Ⅰ级1例,Ⅱ级4例,Ⅲ级5例,Ⅳ级2例。均在发病3 d内行电解式可脱性微弹簧圈(GDC)栓塞治疗。结果完全栓塞10例(83.3%),大部栓塞2例(16.7%)。Glasgow预后评分:Ⅰ级8例,Ⅱ级2例,Ⅲ~Ⅳ级1例,死亡1例。术后随访3~24月无复发。结论早期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可避免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安全、有效、微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GDC)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急诊用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5 2例 5 5个颅内动脉瘤。结果 :成功栓塞 5 2例 5 5个颅内动脉瘤。 5 1例痊愈 ,1例死亡。完全栓塞 (>95 .0 % ) 32个 ,大部分栓塞 (80 .0 %~ 95 .0 % ) 2 0个。部分栓塞 (<80 .0 % ) 3个。并发动脉瘤破裂 2例 ,其中 1例痊愈 ,1例死亡。并发脑梗死 3例 ,局部溶栓后 ,遗留轻偏瘫和单瘫。 2例弹簧圈末端遗留于动脉瘤外 ,经抗凝治疗未发生并发症。 3例复发再次栓塞后痊愈。结论 :早期 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见的病因,致死率、致残率高。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GDC)栓塞治疗与传统的手术夹闭方法相比,具有不需开颅、损伤小、患者恢复快等优点,目前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对我院近年开展的血管内栓塞治疗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64例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颅内动脉瘤经介入栓塞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并发症进性分析.结果 64例行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手术患者,采取单纯弹簧圈栓塞23例,采用颅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16例,采用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9例,采用双导管技术栓塞16例.发生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脑血栓形成或脑梗死3例,血管痉挛5例.动脉瘤栓塞后无再出血.结论 术前对动脉瘤准确评估、正确运用合适的栓塞材料以及术者临床经验的逐步积累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合理地处理并发症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15.
16.
王桂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6)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式弹簧圈(GuglimiDetachableCoil,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护理。方法采用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9例全程观察和护理。结果成功填塞,术中无严重并发症。结论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手段。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的密切配合、术后的精心护理对保证手术成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自2000-03~2001-05,我们采用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11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4例,女7例。年龄32~66岁,均有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其中3例在SAH急性期(发病率1~7d内)施术,6例在SAH后14d施术。 1.2 血管造影所见 本组11例均做了DSA造影。①动脉瘤部位:本组11例中后交通动脉瘤8例,前交通动脉瘤2例,小脑后下动脉瘤1例。②动脉瘤大小:11例动脉瘤中直径6~15mm 10例,18mm 1例。有2例宽颈动脉瘤(瘤体与瘤颈之比<3:1),其余为窄颈动脉瘤。 1.3 Hunter氏临床分级 本组1例为Ⅳ级,4级为Ⅲ级,6例为Ⅱ例。 2 …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65岁。因头痛、呕吐14d于2001-03-13入院。入院检查:意识模糊,小便失禁,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头颅CT及MRI示双侧侧脑室扩大,脑底蛛网膜池出血。行全脑血管造影前给予腰穿终池置管引流,患者先后2次再出血,出现呼吸障碍及昏迷;行全脑血管造影发现左侧小脑上动脉上有一大小约8mm×4mm的动脉瘤,左侧前交通动脉上有一大小约4mm×2mm的动脉瘤(图1、2)。于2003-03-24在全麻下行电解式可脱性弹簧圈(GDC)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术中先栓塞破裂的左侧小脑上动脉动脉瘤,通过微导管依次导入4枚GDC-10致密填塞左侧小脑上动脉动脉瘤,造影见瘤内无… 相似文献
19.
20.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解可脱式弹簧圈(guglielmi dedachda,GDC)栓塞颅内动脉瘤,不需开颅,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优化的术中护理配合模式明显地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