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阴阳、五行与干支三大理论是中医理论中的基石部分.这三大理论可独立运用,但在理论上是一脉相承的.阴阳的四时消长变化产生四种不同的阴阳状态.这四种状态就是四象,是形成五行的物质基础.有了五行之后,五行再分阴阳.天之五行分阴阳为天干,地支五行分阴阳为地支.即干支是从五行演化而来,五行是从阴阳演化而来.厘清阴阳、五行与干支的演...  相似文献   

2.
阴阳与五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阴阳与五行的产生来剖析阴阳与五行的关氛提出五行当有阳五行和阴五行之分,即寒暑燥湿风五气是天之五行,木火土金水五形是地之五行。只有阳五行(气).和阴五行(形)的相感相合才能有万物“生、长、化、收、藏”的生化过程。而阳五行(气)与阴五行(形)的根本是太阳火与太阴水。根据阴阳与五行的关系,整体现念应以阴与阳的对立统一为其法度,不应以阴五行(形)为其中心。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人体内的阴阳五行也应如此。  相似文献   

3.
《内经》藏象理论有"四时藏象""四时五藏""五行藏象"和"六节藏象",不同的藏象理论对学习者造成困扰。通过对不同藏象理论的浅析,指出五行藏象弥补了四时藏象论不及脾的缺陷;思考了五行藏象不足及与"地之阴阳"的关系、六节与六经的关系及六节藏象与"天之阴阳"的关系,认为六节藏象与五行藏象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4.
天人相应论的思想基础为中国古代的元气论,天人相应的物质基础在于天人一气。气又分阴阳、应五行,因此天人相应是天人阴阳相应,通过同气相求而实现的,即人身之阴阳与天地之阴阳存在着相互支持、响应和加强的关系;天人五行相通,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为天人关系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工具。观察法和取象类比法作为古人最基本的认知方法,为天人相应论体系的建构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是古代不少针灸医师乐于应用的辨证求经、候时取穴的治病方法。但必须通晓古代历法、天干、地支、阴阳、五行……因而计算复杂,不易掌握。在七十年代以前,把它当作封建迷信、形而上学的东西予以批判,现在得到了科学验证,国外学者称子午流注是“中国式的时间医学”,“中国式的生物钟”;称灵龟八法用的八卦理论“二进位法”是电子计算机的鼻祖。它有一定的规律性,在临床应用上有较高的疗效。为便于临床使用,我在前人的基础上将“纳甲法”(按“天干”)、“纳子法”(  相似文献   

6.
读经随笔     
<正> “内经”二字之释义“内”字对“外”字而言。人生天地之间,体外皆阴阳四时五行之气,而为天地所具有者;体内则为五脏,与五脏内合之六腑,外合之形层也(形层,指皮脉内筋骨而言)。经者常也,一定不移也。所谓“内经”者,言人之体内五脏六腑及形层之气,与体外天地阴阳四时五行之气,经常相通,而有一定不移之义也。  相似文献   

7.
<正> 引言火是自然界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人们就认识到了火的重要意义。《尚书·大传》说:“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火成为古代哲学研究的对象,是阴阳五行学说的重要内容。阴阳学说是以事物矛盾双方对立斗争、依存互根、消长转化来说明事物的变化与发展。而水与火的性质集中反映了阴阳两方面的特点,成为阴阳的象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五行学说则是用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及生克  相似文献   

8.
关于“四时五脏阴阳”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阴阳与五行两大学说的结合 ,构成了中医学理论的基本框架。在《内经》理论中 ,选择时令作为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的结合点 ,促成了这两大学说的结合。但是 ,四时与阴阳是偶数系列 ,两者结合 ,顺理成章。而五行为奇数系列 ,四时与五行如何搭配 ,问题很多。《内经》拟采取一种过渡的办法 ,即先将四时与五味相合 ,由五味而五脏 ,看似合理 ,实则十分牵强。所谓四时之胜 ,实际是五时之胜。长夏为何季 ?七十二日四季之月是否合理 ?各十八日寄治在季首拟或季尾 ?三百六十日法是否符合“天度”之数 ?皆无说明。可见四时五脏阴阳或阴阳五行结合 ,仅仅是一种形式 ,并无实际内容可言。“四时五脏阴阳”这一命题并无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灵龟八法是针灸学针法的一部分 ,是我国最早的时间治疗学。笔者于临证之中 ,略有所悟 ,今不揣浅陋 ,就其涉及之内容分述于下。1 灵龟八法与八卦、干支之关系灵龟八法是直接与八卦配合的针法 ,不仅以八卦中的阴阳学说为其理论基础 ,而且与八卦学说中天人合一、人与万物相应的理论也是紧密相联的。灵龟八法不但与八卦相配合 ,而且还与干支相配合 ,方能配合八穴进行针刺。其理论是以日月的运行与人体气血盛衰相关的理论为依据 ,配合干支纪日来取穴针刺。时间变化影响着气候的变化 ,而气候的变化又影响着整个自然界中植物、动物和人体生理、病…  相似文献   

10.
五行之正解     
中医学之基础观念,阴阳学说,肇自内经。先哲观察宇宙自然循环与人生之变化,订出哲学的用语。阴阳之演进变化,历代先贤,多有详尽记载。唯五行学说,从汉代以后传至印度,其正义多难解。西医竟指五行为五种物质而蔑视之。近年来日本金泽左三郎博士著辞林注解,颇近乎科学之变化作用,故不  相似文献   

11.
概述阴阳是宇宙事物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五行是认识宇宙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是我国哲学上最早的辩证法思想。《内经天元纪大论篇》说:“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这是古人认识宇宙一切事物的一般规律。《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说:“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说过:“一分为二以及吾人对其矛盾组成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  相似文献   

12.
阴阳为河洛图、五行学说及先后天八卦学说的根本,亦为《周易》的核心。老子《道德经》阐明朴素唯物自然辩证法,为阴阳学说深度发挥。总结归纳阴阳学说概要有五:阴阳相互依存性、阴阳互动变化性、阴阳互根同一性、阴阳量变之极的转化性、阴阳的时空性,而太极图概括上述内涵。  相似文献   

13.
西北大学二级教授、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孟凯韬先生独创哲理数学,从思维的层面解读宇宙观,基于辩证逻辑的思维模式发现世界十二大规律,提炼出元系统的概念,并在中医学时空医学基础上,柔合河图易道的思维,创造新概念五行图,全面解读中医学思维模式的起源及演化。本文亦从思维的角度出发,着重解读元系统之内涵,对孟先生元系统之思维模型新概念五行图隐涵之五行分布、中轴、中气、维度等内容予以发掘。提出五行分布与中轴、中气、维度的内容密切相关,土居中央以溉四旁,脾不主时;脾主四时符合宇宙大化的思维模式。五行生克并非顺式之线性,而是土居中央,各王四行导致的浑圆运动。极化相易而生中气,中气属先天元气,是升降浮沉曲而有返之元动力。中轴非实体线性之形质,而是思维变化之神气,内孕阳气。阳气之柔升出于沉而降出于浮,中轴处于左下右上之两立之间位,具有时空内涵。五行图勾勒浮沉升降,旨在解读四维相代之内涵,浮沉为阴阳之本体,升降为阴阳之造化,名既不同实亦不同,非一面接续,不同者维也;另,孟先生提出的顺逆交替转化规律,说明沉升浮降四者难易程度存在差别,指向新概念五行图之升降浮沉运动隐含维度的内容。宇宙大化大体上呈现四曲四折之四维性,然中医学之四维同样蕴涵时空的内容,四维是变化的,元系统之四维内寓神气形,随着阴阳分化维度则倍增,不是简单的三维、四维之构建,而呈现多维性。  相似文献   

14.
对《内经》理论体系的基本骨架——阴阳五行学说与古代哲学源头之《周易》中的阴阳、五行观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内经》与《周易》的阴阳五行观存在较大差异,《内经》更重视阴阳与五行的融合应用,其完整的阴阳五行学说与其说是对《周易》的继承与发展,还不如说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思想的延伸。  相似文献   

15.
把阴阳视作一对相互作用的变量,建立起阴阳方程。把五行作为一组按生克关系作用的变量,建立起五行方程。人体与环境,人体本身内的相互作用,不能认为是仅存在着如阴阳、五行理论中所说的消长生克关系,阴阳五行理论应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认为,天人相应,太极之理无处不在,阴阳是"变化之母,生杀之本始",人体生命演化现象与其它万物一样服从阴阳规律,可以归结为为阴阳的变化.太极图高度概括了阴阳变化规律,它形象地反映了阴阳、五行、八卦等天地自然的共同规律,是一副鲜明的生命图像.若以太极图为工具,对人体生命演化的阴阳变化规律进行了阐释,以象明义,形象明了.  相似文献   

17.
五脏配五行原理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文《尚书》说是以五脏解剖位置与五行所属方位相比拟而来;今文《尚书》说则是以五脏与五行各自阴阳属性相互匹配的结果,即五行的阴阳属性是火为太阳,木为少阳,金为少阴,水为太阴;而五脏的阴阳属性,则是心为阳中之太阳,肝为阴中之少阳;肺为阳中之少阴,肾为阴中之太阴。要想使二者的阴阳属性相符合自然应当是心属火,肝属木,肺属金,肾属水。“土”于五行居于“中”,较之东与西、南与北可以两两相比来说,“土”之属阴可视为一个特例,而脾为阴同样也是一个特例,故脾配土。  相似文献   

18.
四、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的关系  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均属于我国古代唯物辩证法的范畴 ,渗透到医学领域中来 ,同为中医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各有自己特殊的研究范围和应用领域。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 ,虽然各有特点 ,是两种不同的学说 ,但两者之间又是互相联系的 ,在医学领域中是综合运用的。二者均是以阴阳、五行的各自属性及其各自相互联系的法则为理论指导的 ,以临床可见的各种生理、病理现象为客观指标 ,去分析、研究、探讨和阐释人体内在脏腑、经络等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理论上有许多重要的相同点。例…  相似文献   

19.
阴阳五行学说及五运六气学说深刻体现了《黄帝内经》的自然观,此两种学说蕴含着丰富的“应时”思想.时间是阴阳的首要内涵,需“应时”而法;五行是阴阳的二分,以四时的递嬗为基本节律,“应时”而迁;六气是阴阳的三分,是“六爻之动,三极之道”在中医学领域的继承和发展,是以时间为统属的时、位、标、本的统一;五运六气是天地阴阳运动变化的时间坐标,反映了天地万物整体运动变化的规律,“应时”而环会.  相似文献   

20.
论五行学说     
1五行学说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所构成。五行学说与阴阳学说作为中国古代的方法论运用于我国古代至近代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之中,并一直作为中医学的说理工具而沿用至今。五行学说引入医学,主要用于说明脏腑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