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Flt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与淋巴道转移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Flt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癌旁组织中Flt4表达情况。结果:4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Flt4阳性27例,阳性率为61.36%,阳性表达率在淋巴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癌组织中Flt4阳性微脉管数在淋巴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癌旁甲状腺组织Flt4呈阴性表达。结论:Flt4参与了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道转移过程,测定肿瘤组织Flt4表达及Flt4阳性微脉管数有助于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否伴淋巴道转移。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途径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孙海兵  崔利昌 《中国肿瘤》2003,12(9):534-535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可能的转移途径,及气管旁淋巴结与颈外侧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54例资料完整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颈部各区淋巴结转移率,比较气管旁淋巴结转移与颈外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颈深上(Ⅱ区)、颈深中(Ⅲ区)、颈深下(Ⅳ区)、副神经区(V区)、气管旁(Ⅵ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5.9%、50.O%、59.3%、14.8%、70.4%,气管旁淋巴结转移者84.2%有颈外侧区淋巴结转移。气管旁淋巴结无转移者仅18.8%有颈外侧区淋巴结转移。[结论]气管旁是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最常见转移部位,气管旁淋巴结转移与颈外侧区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EGFR及其配体EGF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25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分析了受体表达情况与淋巴转移间的关系。并检测了5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及尿液中表皮生长因子(EGF)的水平。结果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EGFR出现高水平表达,阳性率为66.9%,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病理分型间,阳性率有所不同。包膜内型、腺内型和腺外型阳性率分别为29.4%、73.9%和71.3%,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当出现淋巴结转移时,EGFR阳性率升高。N0转移组及N1组EGFR阳性率为88.7%,91.0%明显高于N0无转移组(19.5%),有显著性差异。经相对危险度计算和线性趋势分析表明,随EGFR染色强度升高,转移风险升高,二者间呈线性关系。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及尿液中存在着高水平的EGF。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EGF水平为1.68±56μg/L,尿液中为37.2±10.8μg/L,均高于甲状腺腺瘤组和正常对照组。提示EGF与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结论在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中,EGFR阳性应高度考虑颈淋巴结转移,从而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HGF、CXCR-4、VEGF-D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carcinoma,PTC)中的表达差异,探讨三种因子与PTC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有完整病例记录和追踪观察的乳头状癌病例70例,采用免疫组化ABC法,研究HGF、CXCR-4、VEGF-D等基因产物在PTC的表达情况。结果:70例PTC病人中,三种因子在有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30%、71.74%和89.13%,三种因子在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67%、37.50%和37.50%,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70例PTC病人中,VEGF-D和CXCR-4表达均为阳性的有39例,二者在PTC中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0.502,P〈0.05)。结论.HGF、CXCR-4可能影响PTC癌细胞的迁移能力而引起淋巴结转移;VEGF-D通过诱导淋巴管内皮细胞新生和淋巴管生成,从而促进PTC淋巴结转移;VEGF-D促进PTC淋巴结转移的作用可能需趋化因子CXCR-4协同参与。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的处理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41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处理的最佳方案。方法 总结1965年1月~1987年1月42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根治原发灶的同时,对颈部淋巴结阳性(N+)患者进行颈清扫术,对颈部淋巴结阴性(N0)患者进行观察,待出现颈淋巴结转移后再行治疗性颈清扫术。所有患者均随访10年以上。结果 258例颈部N+患者的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4.3%和80.4%,而166例N0患者的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3例PTC患者的肿瘤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灶组织,使用高通量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收集20例PTC患者肿瘤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用于验证测序结果;另收集20例PT...  相似文献   

7.
8.
目的:通过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aspase和AK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PTC淋巴结转移及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8例PTC组织中VEGF、caspase、AKT的表达,并对CD34表达阳性血管进行MVD计数.结果:VEGF、caspase、AKT的表达与MVD值在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AKT与PTC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而caspase的表达与淋巴转移呈负相关,P<0.05.结论:PTC、VEGF、caspase和AKT蛋白表达与其淋巴转移和MVD有关,检测这几种蛋白表达将有助于判断PTC的转移潜能及血管生成能力.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是预后较好的一种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其主要的转移方式。近年来迅猛发展起来的基因芯片技术是研究肿瘤生物学行为的一种快速、高效的方法。本研究拟比较初治有颈部淋巴结转移(cN1)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的基因差异表达,筛选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转移相关基因。方法:分别用Cy3和Cy5两种荧光染料标记两组组织的总mRNA,与含有14112个基因位点的芯片进行杂交。通过对荧光信号的扫描、分析,筛选两组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共有1212个基因位点在两组间出现差异表达,占总基因点位数的8.71%。其中22个位点呈显著差异表达(上调或下调8倍以上)。在显著下调的6个位点中,有2个位点代表同一个基因序列(NM-001920)——decorin蛋白的mRNA序列。结论:基因芯片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基因表达改变的有效方法之一。PTC的发生发展(包括颈部淋巴结转移)涉及众多的基因参与。Decorin蛋白可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hPF4 mRNA表达、血浆PF4水平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 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0例PTC癌组织和10例癌旁正常组织hPF4mRNA的表达,并用酶标记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40例PTC患者、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浆PF4水平。 结果 (1)PTC癌组织hPF4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5%,明显低于正常组织(80%)(P<0.01),而且hPF4mRNA阳性表达 PTC组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均明显低于hPF4阴性表达PTC组(36.84% vs. 90.48%,P<0.01)。(2)正常对照组、无淋巴结转移的PTC组和伴淋 巴结转移的PTC组间的PF4血浆浓度呈线性递减趋势,其中无淋巴结转移组的PF4血浆浓度[(2.96±0.21)ng/ml]高于转移组[(0.98±0.17)ng/ml] (P<0.05)。(3)hPF4mRNA阳性表达PTC组的血浆PF4水平明显高于hPF4阴性表达组[(2.49±0.83)ng/ml vs. 0.94±0.13)ng/ml] (P<0.01)。 结论 PTC患者血浆及局部癌灶PF4水平的下调可能是导致或助推PTC发生颈部淋巴结癌转移的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刘素香  张艳  韩春荣  李润田  李树玲 《中国肿瘤临床》2008,35(22):1290-1293,1298
目的: 分析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组织学亚型与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 方法: 对60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各种病理组织学亚型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多种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结果: 60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共分成8个组织学亚型,颈淋巴结总转移率为65.0%(391/602),一般乳头(普通乳头)型、弥漫硬化型、包膜外型(包裹型侵出包膜)及滤泡亚型颈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2.4%(131/181)、75.2%(79/105)、80.3%(57/71)、73.0%(46/63),明显高于水肿乳头型(40.6%)(26/46)、高细胞型(46.2%)、微小型(47.8%)及包膜内型(30.0%)(P<0.01);颈部各区淋巴结转移率依次为Ⅲ区(49.5%)、Ⅳ区(42.3%)、Ⅱ区(38.5%)、Ⅵ区(30.2%)、Ⅴ区(8.9%)及Ⅰ区(1.6%)。 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率与不同亚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摘 要:[目的] 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与超声征象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行手术治疗的968例PTC患者的超声及临床资料,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超声征象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综合多个超声征象评估PTC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其应用价值。 [结果] 超声术前诊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灵敏性、特异性分别为20.2%、83.2%,侧颈区淋巴结转移(late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LLNM)的灵敏性、特异性分别为84.1%、88.7%。男性、<45岁、直径>1.0cm和伴钙化是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1);男性、<45岁、结节直径>1.0cm、上极结节、钙化及A/T≥1是L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1);男性、直径>1.0cm、上极结节、钙化和A/T≥1是跳跃性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1)。ROC曲线评价预测PTC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是0.812(P<0.01)。 [结论] 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超声特点,多参数预测转移性淋巴结具有一定临床意义,为术前评估淋巴结情况及临床诊治提供更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有较高的颈淋巴结转移率。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对其治疗与预后具有指导意义。近年来,超声、细针穿刺、CT、MRI及PET/C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评估的研究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进展,且各有利弊。全文主要阐述这些技术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为临床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评估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探讨CXCL12-CXCR4生物学轴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72例新鲜甲状腺乳头状癌及淋巴结组织,5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淋巴结石蜡组织中CXCR4、CXCL12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转移灶组织中CXCR4 mRNA及蛋白高表达,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显著高于非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淋巴结组织中CXCL12 mRNA及蛋白均高表达,转移淋巴结及非转移淋巴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XCR4、CXCL12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推测CXCL12-CXCR4生物学轴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XCR4可作为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16.
Lymph node metastasis (LNM) in papillary thyroid cancer (PTC) has been shown to b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locoregional recurrence, poor prognosis and decreased survival, especially in older patients. Hence, there is a need for a reliable biomarker for the prediction of LNM in this cancer. MicroRNAs (miRNAs) are small noncoding RNAs that regulate gene translation or degradation and play key roles in numerous cellular functions including cell-cycle regulation, differentiation, apoptosis, invasion and migration. Various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deregulation of miRNA levels in many diseases including cancers. While a large number of miRNAs have been identified from PTCs using various means, association of miRNAs with LNM in such cases is still controversial. Furthermore, studies linking most of the identified miRNAs to the mechanism of LNM have not been well documented. The aim of this review is to update readers on the current knowledge of miRNAs in relation to LNM in PTC.  相似文献   

17.
摘 要: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组织学分型,预后极好,但常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如何早期发现隐匿性淋巴结转移是临床工作的一大重点及难点。PTC治疗以手术为主,但对cN0期(临床无淋巴结转移的确切证据)患者预防性清扫中央区及侧颈区淋巴结的争议较大。全文就PTC淋巴结转移的术前、术中评估和危险因素构成的临床评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10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中nm23基因产物二磷酸核苷激酶(NDPK)的表达。结果总阳性率67%,其中无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85%(34/40),伴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55%(33/60)(P<0.01);未侵犯包膜组阳性率79%(30/38),侵犯包膜组阳性率60%(37/62)(P<0.05),提示nm23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包膜侵犯呈负相关关系。结果还显示,在nm23基因表达阳性的病例中,未侵犯包膜与侵犯包膜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是7%(2/30)及84%(31/37),(P<0.01),提示尽管nm23阳性,侵犯包膜组明显比未侵犯包膜组淋巴结转移机会大;在未侵犯包膜的病例中,nm23(-)及nm23(+)病例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是75%(6/8)及7%(2/30)(P<0.05),提示尽管未侵犯包膜,但在nm23阴性时,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仍很大。结论:本检测有助于探讨代表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趋势的分子生物学标志,更科学地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的颈淋巴结转移规律及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应用于cN0 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的理论依据和应用原则。方法 前瞻性观察 3 0 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 ,分析cN0 pN (病理检查淋巴节阳性 )及cN pN 病例的颈淋巴结分布规律。结果cN pN 13 6例 ,cN0 pN 164例 ,颈淋巴结转移 2 5 1例 ,占 83 67% ,其中气管周围 2 2 8例 ,同侧Ⅰ、Ⅱ、Ⅲ、Ⅳ、Ⅴ区分别为 1例、61例、2 41例、2 46例、5 9例 ;cN0 pN 115例 ,分布情况为气管周围 10 8例 ,同侧Ⅰ、Ⅱ、Ⅲ、Ⅳ、Ⅴ区分别为 0例、5例、10 5例、10 9例、3例 ;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最常见于气管周围、颈部同侧Ⅲ、Ⅳ区。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对cN0 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重要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