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Dieulafoy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Dieulafoy病是由于胃壁血管畸形,胃供血动脉进入胃黏膜下后,不是逐渐变细形成毛细血管,而是一直保持管径不变,凸出于胃腔,在食物和胃液的作用下破裂出血。Dieulafoy病占上消化道出血的2%左右,40~60岁多见。自1898年法国医生Dieulafoy报道以来,命名中以黏膜下恒径动脉畸形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2.
Dieulafoy病内镜诊断和治疗价值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Dieulafoy病是引起消化道尤其是上消化道突发性大出血的少见原因 ,可直接威胁病人生命。文献报道较少 ,若能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其治疗效果一般还是满意的。我们 5年来收治 10例 ,现就其诊断和治疗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 10例 ,男 7例 ,女 3例。男∶女为 2 .3∶1。年龄为 2 8~ 6 7岁。平均 43岁。 10例临床均表现为不明原因的突发性和间歇性大量呕血和黑便。其中 6例收缩压降至 90mmHg以下。出血量 10 0 0~ 3 5 0 0ml,平均 2 5 0 0ml。既往均无明显溃疡病史。二、诊断与治疗全组均作急诊胃镜检查。镜下见出…  相似文献   

3.
4.
Dieulafoy病最早由Gallard于1884年首次报道2例,1898年Dieulafoy报道3例,此后相继又有零星病例报道,直到1988年才被公认为Dieulafoy病。其表现为胃粘膜下动脉畸形引起的出血,又称胃粘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它是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少见病因,但病情凶险。随着内镜检查的普及,特别是急诊内镜检查的广泛开展,临床病例渐多。查阅1990年以来的国内外文献,  相似文献   

5.
Dieulafoy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Dieulafoy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国内近10年来公开报道的389例Dieulafoy病加以综合分析。结果389例患者男女之比为4.2:1,中位年龄45.7岁,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反复大量呕血、黑便及休克。内镜检查确诊率为87.4%,病灶位于食管10例,胃322例,十二指肠43例,空肠11例,结肠3例。内镜治疗止血率为73.9%,各种治疗的总止血率为95.9%,死亡率4.1%。结论内镜是确诊和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及时、仔细检查是内镜诊断的关健。  相似文献   

6.
Dieulafoy病(Dieulafoy diseasis,DD)是严重威胁生命的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之一,临床上常以无先兆的突发致命性大呕血为其特征。以往本病的病死率甚高。正确认识和处理本病,是抢救患者的关键。本文就DD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作一简要叙述。 发病情况 1884年Gallard报道2例呕血致死的病例,他认为系胃粘膜下粟粒样动脉瘤破裂所致,但尸检未发现胃动脉瘤样病理改变。1898年Dieu-  相似文献   

7.
内镜诊治Dieulafoy病七例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内镜诊治Dieulafoy病七例分析何利平伍璇华李建党本文报告我院经急诊内镜及术中内镜诊断Dieu-lafoy病7例,其中5例并经内镜治疗有效。一、临床资料:1993年1月至1995年2月急诊内镜及术中内镜检出的Dieulafoy病7例,占同期因上消...  相似文献   

8.
Dieulafoy病的内镜下诊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Dieulafoy病又称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出血量较大,内科用药疗效差,内镜下治疗疗效还是令人满意的。我院1998年3月以来经内镜检查治疗本病20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患者 ,男性 ,2 7岁。因解柏油样便 2天于 2 0 0 4年 4月 2 2日凌晨急诊入院。患者于 2天前出现无明显诱因解柏油样便 ,无呕血 ,伴轻度头晕 ,自服雷尼替丁胶囊 ,症状无好转 ,1天后解柏油样便 1次 ,约 5 0 0克 ,并出现头晕乏力 ,心悸胸闷 ,随后出现晕厥。否认既往疾患。体格检查 :血压 90 /5 0mmHg ,脉博 12 3次 /分钟 ,呼吸 2 4次 /分钟 ,神志不清 ,面色苍白 ,四肢厥冷。急查血红蛋白 (HGB) 10 8g/L ,白细胞 (WBC) 2 0 .4× 10 9/L ,血小板 (PLT)14 8× 10 9/L ,腹部平片和心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予洛赛克 40mg静注等治疗 ,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Dieulafoy病内镜治疗的护理。方法对34例Dieulafoy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34例患者中,29例经内镜治疗后出血停止;手术5例,其中3例因出血内镜下诊视不清转外科手术治疗;1例内镜检查后次日再发上消化道大出血、失血性休克,抢救稳定后转外科手术;1例89岁高龄患者内镜检查两次均因胃底巨大血凝块,治疗失败转外科手术手术。结论 Dieulafoy病主要表现为间歇性、无痛性消化道大出血,严重者可出现失血性休克,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急诊内镜检出和及时处理,做好健康教育,对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内镜下注射止血和应用奥曲肽序贯治疗Dieulafoy病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评价内镜下注射止血和应用奥曲肽序贯治疗Dieulafoy病变的疗效。 方法 在内镜诊断为Dieulafoy病变所致出血后 ,先以高渗盐水 肾上腺素 (HSE)液注射止血 ,再连续应用奥曲肽 7d(0 .1mg ,皮下注射 ,1次 / 6~ 8h) ;未用奥曲肽或仅用 1~ 2d者为对照组。 结果 治疗组的再出血率和转手术率 (12 .5 % ,6 .3%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5 3.8% ,4 6 .2 % ;P <0 .0 5 )。结论 内镜下注射止血和应用奥曲肽的序贯疗法可明显减低Dieulafoy病变的再出血率和转手术率。  相似文献   

12.
Clinical and endoscopic analysis of gastric Dieulafoy’s les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IM: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location,clinical presentation,diagnosis and effectiveness of endoscopic treatment of gastric Dieulafoy's lesion(DL)in China. METHODS:All patients who received emergency upper gastrointestinal(GI)endoscopy due to gastric DL from February 2000 to August 2008 at GI endoscopy center of Renmi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medical history,lo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L methods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rapy of patients with ...  相似文献   

13.
Dieulafoy病在中国的诊治现状--国内文献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费贵军  陆星华 《胃肠病学》2004,9(4):230-233
Dieulafoy病病灶较隐匿,临床上易漏诊或误诊。目的:分析Dieulafoy病的临床特点等因素,探讨其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和有效治疗措施,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复习1994~2003年国内相关文献41篇,对463例Dieulafoy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63例Dieulafoy病患者的男女比例为3.8:1,发病年龄11~83岁,平均年龄47.4岁。部分文献显示,在同期因上消化道大出血而行内镜检查的患者中,Dieulafoy病的检出率为0.8%~2.6%。86.4%的患者经内镜检查确诊.其余病例经手术或血管造影确诊。病灶分布最多见于贲门周围的胃壁(包括胃体上部和胃底),病理特征为黏膜下恒径小动脉破损,周围黏膜正常。内镜治疗止血成功率为82.8%,各种治疗的总止血率为97.2%,2.8%的患者因该病而死亡。结论:Dieulafoy病是消化道大出血的少见原因之一,急诊内镜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仔细的内镜检查是及时、准确诊断的关键,内镜治疗是首选的有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动脉性缺血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6例急性肠系膜动脉性缺血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入院后确诊11例,其中:彩色多普勒超声6例,螺旋CT 9例,血管造影5例.其余15例因血性腹水探查术中确诊.全身抗凝治疗4例,Fogarty导管取栓术后完全恢复5例,小肠部分切除8例,小肠大部及右半结肠切除7例,2次探查术2例.术后6mo内死亡6例.结论:超声可作为急性肠系膜动脉性缺血患者的初步检查,发现血性腹水者及早行剖腹探查术.早期诊断与治疗使降低肠系膜血管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普外科2000年1月至2009年8月诊治的19例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胰腺囊性肿瘤无特征性临床表现,B超和CT是其主要诊断手段,但均不能准确区分其病理类型,与术后病理对照的定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7.9%(11/19)和68.4%(13/19).肿瘤位于胰头颈部5例,胰体尾部14例,最大直径3~15cm.19例均行手术治疗,切除肿瘤16例,总切除率为84.2%.术中误诊误治4例(21.0%).病理证实浆液性囊腺瘤6例,黏液性囊腺瘤6例,黏液性囊腺癌5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腺瘤2例.获得随访15例(78.9%),3例囊腺癌患者中1例切除者已存活4年,无复发;2例未切除者分别于术后4个月和7个月病死.12例囊腺瘤患者目前均存活,肿瘤无复发.失访4例,囊腺癌和囊腺瘤各2例.结论 加强对胰腺囊性肿瘤的认识是减少误诊误治的关键;胰腺囊性肿瘤手术切除后疗效满意,故一经诊断即应积极行外科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直肠后囊肿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1995-09/2007-07我院收治的23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压迫症状,6例患者无明显症状,经盆腔彩超或肛诊发现:经腹部进路手术13例,经骶尾部入路6例,腹骶联合入路手术4例.囊肿完整切除者19例,部分切除者4例;术中大出血4例,直肠损伤3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死亡病例.结论:直肠指诊及影像学检查对直肠后囊肿的诊断及手术入路选择有重要意义;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合适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胰岛素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我院自 196 6年 ~ 2 0 0 0年收治的 17例胰岛素瘤。 结果 胰腺 B超、腹部 CT、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检查准确率分别为 82 .4 %、72 .7%、6 0 %。2例未手术 ,15例肿瘤切除。肿瘤位于胰头钩突 3例 ,胰颈 1例 ,胰体尾 11例 ;80 %肿瘤直径 <3cm;行单纯肿瘤摘除术 8例 ,胰体尾切除术 4例 ,胰体尾加脾脏切除者 2例 ,胰腺节段性切除(捆绑式胰体尾空肠吻合空肠端侧吻合术 ) 1例。 结论 血糖、血胰岛素水平测定结合胰腺 B超、CT检查能有效提高功能性胰岛素瘤的诊断。治疗多为单纯性肿瘤切除 ,恶性肿瘤应行根治性切除 ,腹腔镜微创手术正处于尝试阶段 ,药物治疗仍然在探讨阶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提高其诊治水平,避免胆道损伤.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11/2007-08收治的14例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诊断4例,其余均为术中诊断,根据Nagakawa分型标准,本组病例分为Ⅰ型10例,Ⅱ型2例,Ⅲ型2例,全部病例治愈出院,术后随访均未发生胆管狭窄及其他并发症.结论:Mirizzi综合征术前诊断困难,术中需仔细探查,必要时行术中胆道造影以明确诊断,并根据不同类型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以避免医源性胆管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国内黏胆症的流行病学、诊断、治疗等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借鉴.方法:将文献数据全部统计后,无重叠病例者全部选用;重叠病例选用时间跨度最长、病例数最多的文献.共查到有效统计文献12篇,加上我院病例,一共80例.其中报告5例以上的文献4篇,病例数最多的为22例.结果:黏胆症术前诊断困难,临床误诊率高达48%,与一般外科性质梗阻性黄疸相比,并无显著特异性,但其预后欠佳,1年死亡率为16.44%.术前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超声、CT、ERCP、PTC等辅助检查,术中胆道探查发现胆管腔内大量胶冻样黏液,则黏胆症诊断成立.结论:黏胆症临床上少见,但其有着较广的病因分布,纤维胆道镜和活体组织检查可明确诊断原发病变的部位、范围和性质.黏胆症预后欠佳,彻底切除原发病灶、保证胆道通畅引流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对56例原发性股骨颈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采用病灶刮除,自体骨、异体骨植入,钢板内固定,股骨头置换术等治疗。结果:单纯性骨囊肿及骨纤维异样增殖症患者经刮除植骨无复发;骨巨细胞瘤、软骨粘液纤维瘤、动脉瘤样骨囊肿等复发率较高;术前有病理骨折者及病理恶性程度偏高者,预后不良。我们认为,对于原发性股骨颈病损,应尽早诊断,及时治疗,。术前应综合分析其良、恶性程度,并根据术中病理结果采取适当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