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木讷 《中草药》1999,30(8):627-627
山药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山药系“四大怀药”之一,称为怀山药。产于河南省质优。但自古以来,山药的资源并非一种,在山药货源紧缺时,山药的易混品、伪品充当真品山药使用,为了明辨真伪,确保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现将真品山药与易混品、伪品鉴别如下。1来源1.1山药: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oppositaThunb.的干燥块根。晒干或风干成为毛山药;或再经浸软,搓压为圆柱形,磨光,成为光山药。1.2薯蓣科植物参薯DioscoreaalataL.的干燥块根。1.3薯蓣科植物…  相似文献   

2.
山药及伪品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药为常用中药,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之功效。全国各地习用的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根茎。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伪品山药,影响了药材质量及临床治疗效果。现就其正伪品性状及显微鉴别介绍如下。1正品1.1毛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根茎。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长...  相似文献   

3.
山药原名薯蓣,《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之功。中医常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等症。近年来,市场上不断出现混淆品及伪品。中国药典1985年版收载的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干燥根茎。自去年以来,我们检验了数十批  相似文献   

4.
山药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1995版《中国药典》收载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OppositaThunb的干燥根茎。具有补脾胃、益肺肾之功效。近年来在药材市场上存在着其混淆品,并出现了伪充品现象,本文就此做了鉴别。1山药...  相似文献   

5.
山药作为常用中药材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有南北之分.北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块茎[1],为中国药典收载品,以河南产的"怀山药"质量为佳.南方产的山药以广西、四川、湖南、广东、福建为主要产区,习称"广山药、淮山药".较常用的品种为广山药,为薯裁科植物褐苞薯蓣的干燥块茎,其产量居山药类中药的首位[2-3].由于山药在临床上已日益受到诸多中药学者的关注.现就近年来正品山药与伪品鉴别、药材品种分析及其制剂的质量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为山药药材及以山药为原料的药品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山药为薯蓣科蔓生草本植物薯蓣的根茎。山药,原名为薯蓣,《神农本草经》就称薯蓣。山药,既是食物,也是药物。河南怀庆所产山药,品质最好,是著名的四大怀药之一,所以中医处方常用淮山药。  相似文献   

7.
山药又名薯蓣、怀山药,系薯蓣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已有近3000年由野生到人工栽培的历史.我国各地都有产出,而以河南新乡地区出产的怀山药最著名,曾作为贡品进奉皇帝. 山药味甘,性平,无毒.人肺、脾、肾经.我国历代医家盛赞山药是“理虚之要药”,“滋补药中之无上之品”,并提倡“多服常服”.  相似文献   

8.
四大怀药     
“四大怀药”是指古代怀庆地区(今河南焦作、沁阳等地)所产的山药、菊花、牛膝、地黄这四味药材。 山药 古代称薯蓣、玉廷、山芋、怀山药等。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块茎。《山海经》中称山药为薯蓣,后因唐代宗名“豫”,与“蓣”音同而避讳,故改名为薯药。到了宋代,宋英宗名“曙”,与“薯”同音而讳薯,又改名为山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山药不同炮制品丸剂对物性参数(吸水膨胀度、相对密度、pH值、过氧化值)及主要成分(淀粉)、指标成分(薯蓣皂苷、尿囊素)动态传递的影响。方法:通过均匀设计优选山药不同炮制品丸剂的制备工艺,测定相关物性参数;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薯蓣皂苷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囊素含量;运用SPSS 24.0软件对山药丸剂物性参数与主要成分、指标成分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山药生品到山药炒黄丸剂的pH值、相对密度、过氧化值显著增加,总淀粉、尿囊素含量减少,薯蓣皂苷含量增加,同时也伴随着新的化合物产生。结论:山药不同炮制品丸剂物性参数与指标成分、主要成分间存在一定相互影响;物性参数与指标成分尿囊素含量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与薯蓣皂苷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尿囊素的减少可能产生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怀山,是怀山药的简称,即山药,又名薯蓣、山芋,菜山药、薯药,野白薯、淮山等,为薯蓣科多年生缠绕性草本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e Thunb)的块茎。  相似文献   

11.
广东淮山药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山药为常用中药材,以强壮滋补、健脾养胃而著称,商品均为栽培品。在1990年版的中国药典中只收载了山药,即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块茎,但目前各大产区栽培、市场销售和使用方面,除怀山药外,尚有来自其他种源的山药,主要为淮山即参薯D.alata L.,广西准山即褐苞薯蓣D.persimilis Prain et Burk.,广东淮山即山薯D.fordii  相似文献   

12.
山药,本名薯蓣。因唐代宗名预,避讳改为薯药;到了宋代,因宋英宗讳署,故改为山药。由于地域差异,其名称也不尽同,有叫薯蓣、山芋、山薯、土薯等等。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块茎,系多年生缠绕草本  相似文献   

13.
正交法优选山药硫磺熏蒸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药原名薯蓣,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Opposita Thunb)的干燥根茎,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临床常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遣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等症.山药含有薯蓣皂苷元和尿囊素等成分,尿囊素能修复上皮组织,促进皮肤溃疡和伤口愈合,具有生肌作用,可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是山药的有效成份之一[1].山药在加工处理过程中,须经硫磺熏蒸以利于贮存保质[2],为保证临床用药的质量,我们对其硫磺熏蒸工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皇帝与山药     
山药,即薯蓣,为薯蓣科多年生蔓生植物薯蓣的块根,以产于河南新乡地区者为佳,称怀山药。一味普通的中药,却与皇帝朝代更替紧密相关。昔日山药可真为“命运多舛”。山药原名薯蓣,因避唐朝天子唐代宗李豫名“讳”而改为“薯药”。到了宋代,又因避宋英宗赵曙名“讳”而改为“山药”。从此相安无事,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5.
薯蓣史话     
薯蓣即山药,又叫薯药、诸薯、山芋、延草、延章、玉延、大薯等,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块茎,能补虚、益智、延年、疗疾。  相似文献   

16.
<正> 山药与天花粉山药与天花粉两种药材在性状特征方面很相近,是易混药材,在使用时要注意鉴别。1.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 Dioscoreaopposita Thunb.的干燥块茎。  相似文献   

17.
易骏  黄玉仙  王涛 《光明中医》2013,28(8):1578-1580
目的探明不同种质资源山药同属药材作为山药商品药材使用的依据。方法硫酸-苯酚显色,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种质资源山药同属药材(褐苞薯蓣、参薯和山薯)多糖含量。结果不同种质资源山药同属药材褐苞薯蓣、参薯和山薯根茎多糖平均含量分别为2.2136%、3.1913%和1.7387%,均高于薯蓣根茎(山药)多糖含量(1.7331%)。种质来源于福建明溪产褐苞薯蓣、浙江温州参薯、广西合浦山薯的多糖含量为相应种质药材多糖含量中最高,分别为6.2485%、9.1522%和2.5335%。结论不同种质资源山药同属药材可能有类似山药的"补脾养胃"功效。  相似文献   

18.
山药炮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四种山药不同炮制品中薯蓣皂甙元和水溶性浸出物含量的测定,实验说明山药经炮制后,主要有效成分薯蓣皂甙元含量有较大差异。鉴于目前山药生用的较多,笔者认为从临床疗效的角度考虑,山药以炮制后应用为好。  相似文献   

19.
山药又叫淮山药薯蓣,是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薯蓣的块状根。既是食用的佳蔬,又是医病的良药。中医认为山药性味甘、平,入脾、肺、肾三经,补而不腻。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载其有“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的功效,列为“上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其功用概括为“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五个主要方面。历代医家视山药为“理虚之要药”,目前沿用的中成药“六味地黄丸”、  相似文献   

20.
山药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干燥根茎,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山药主要化学成分包括多糖、氨基酸、脂肪酸、山药素类化合物、尿囊素、微量元素、淀粉等。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调节脾胃、抗肿瘤、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山药的研究报道,综述山药在种属来源、真伪鉴别、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其药效物质基础、质量标准及药理活性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