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本课题从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胸枢纽关节紊乱导致椎曲改变的生物力学原理立论。应用调整颈胸枢纽纠正椎曲紊乱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以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采用双盲随机方法,分为运用传统的牵引推拿治疗的对照组和运用颈胸枢纽调曲法治疗的治疗组。观察了符合纳入标准病人80例,其中对照组35例,治疗组45例。二组病人均采用颈椎牵引,但手法分别为作颈肩推拿的对照组和颈胸枢纽调曲的治疗组,连续治疗20天,每10天1疗程,中间休息1-2天,再治疗10天,共2疗程20天,结束疗程。结果:经统计学检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4%,临床治愈率为31.4%;治疗组总有效为100%,临床治愈率为86.7%。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极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期间无不良反应,并通过颈椎生物力学分析,说明颈胸枢纽调曲法的科学意义。研究证明,颈胸枢纽调曲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安全可靠和高疗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2.
颈椎劳损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颈曲紊乱的力学改变。引起颈曲紊乱的病因虽多,但从运动力学分析,却主要是由胸椎紊乱后继发。笔者自2003年起,运用颈胸枢纽调曲法为主,治疗以颈曲紊乱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各类颈椎劳损病,至2005年10月统计,接受治疗2周以上者,共596例,现将临床分析和疗效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运用调曲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运用理筋、调曲、练功三大法,以四维牵引调曲法为主要疗法。结果:临床总有效率95%,治愈率72.5%,好转22.5%,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四维牵引调曲法治疗临床常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腰椎管狭窄症。方法 应用仰卧纵轴骨盆牵引,俯卧骨盆牵引同时外展患肢牵引,仰卧屈曲双下肢悬吊牵引,俯卧过伸双下肢悬吊牵引的四维牵引法,按椎曲改变类型辩证施治。结果 椎曲恢复率达84%,侧弯恢复率达87.6%,椎间盘突出症治愈率达92.6%,腰椎滑脱症治愈率达75.6%,腰椎管狭窄症治愈率达86.7%,其中腰椎管狭窄症一年随访复发率为1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整脊调曲复位法为主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四维悬吊牵引腰椎,以调腰曲为主的整脊综合疗法治疗,对滑脱复位,系统观察腰椎滑脱症121例,并进行随访。结果:复位总有效率98.35%,其中以复位效果和症状体征为疗效标准的治愈率74.38%,临床治愈率91.74%。平均30个月随访优良率88.99%。结论:导致腰椎滑脱的主要原因是腰椎力学紊乱,通过整脊调曲恢复或改善生理曲度,滑脱可以复位,如能坚持功能锻炼,可有效控制复发。  相似文献   

6.
颈椎病病因探讨--颈曲与胸椎关系X线片测量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颈椎病,是指由于慢性劳损等原因,引起颈椎骨关节力平衡失调,出现钩椎关节紊乱、椎间隙及颈曲变异,导致椎动脉、脊髓、神经以及相邻的交感神经、附着的肌肉韧带损伤,引起系列症状体征,所以也称颈椎综合征.  相似文献   

7.
椎管狭窄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我院自2001年初至2003年5月底根据“一说两论”即“圆筒枢纽学说”、“板块移动椎曲论”,“平行四边形理论”,应用调椎还曲法治疗椎管狭窄症共8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课题从寰枢关节错位是枢椎齿状突偏移或倾斜主要是上段颈椎椎曲改变的生物力学原理立论。应用调曲端转复位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并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采用双盲随机方法,分为用端转法治疗为主的对照组,和运用调曲法端转法为主治疗的治疗组。观察了符合纳入标准病人96例,其中对照组38例,治疗组58例。二组病人均采用针刺方法,但复位手法分别是对照组用端转法,治疗组用调曲端转法,连续治疗两周,每7天1疗程,中间休息1-2天,再治疗7天,共14天,结束疗程。 结果:经统计学检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2%,临床治愈率为21.1%;治疗组总有效为98.9%,临床治愈率为93.1%。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极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观察期间无不良反应,并通过颈椎和寰枢关节生物力学分析,说明颈调曲端转法是治疗寰枢关节错位安全、可靠、高疗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引起颈椎椎曲紊乱之颈椎病病因。方法:通过X线颈椎侧位及包括上段胸椎之正位像观察,测量导致颈曲改变之颈胸椎正位像之侧凸度数。结果:448例颈曲改变之颈椎病X线片显示,占87%有上段胸椎超5度以上侧凸,表明胸背损伤是颈椎骨关节紊乱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华佗夹脊穴配合调曲为主治疗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189例各类型椎管狭窄症患者,采取骨空针法针刺C4-T5、T12-L5华佗夹脊穴为主,配合牵引调椎曲为主的整脊综合疗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96.8%,其中临床治愈率31.7%,平均28个月随访优良率89.9%。结论。椎管狭窄症是节段性的、动态的狭窄,通过针刺华佗夹脊穴配合调曲为主治疗可以治愈,且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腰曲对颈曲的影响,探讨颈椎病和颈腰综合征在脊柱解剖生理学、运动力学的病因病理。方法:选青春期健康青年男女27例,分别以站立位及坐位1h后摄腰椎、颈椎标准侧位片,并应用数学几何学弓形面积计算法测量其颈、腰曲站、坐前后椎曲X线片的弓形面积,进行对照。结果:端坐1h后,27例颈、腰椎侧位X线片,腰曲弓形面积平均较站立位缩小53.14%,颈曲弓形面积也缩小48.33%,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别显著。结论:腰曲变化影响到颈曲,病理改变与久坐有关。腰曲改变是颈椎病、颈腰综合征重要病因和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颈曲与椎--基底动脉在颈椎病病理过程和康复过程中的相关关系。方法:分有颈曲异常的颈椎病组(观察1组)、无颈曲异常的颈椎病组(观察2组)和健康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施行手法治疗。观察对比观察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的颈曲值和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并统计它们的相关系数。结果:观察1组的颈曲和LVA、RVA、BA的血流速度普遍低于对照组和观察2组,治疗后,颈曲改善,血流速度明显提高,观察1组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与颈曲呈相关性。结论:颈曲对椎--基底动脉有内在的致病作用。手法可以恢复颈曲形状,促进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简称TCD)观察椎针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椎针组(100例)和针刺组(50例),治疗10次为1个疗程,运用TCD观察两种疗法疗程前后椎动脉(VA)—基底动脉(VBA)收缩峰血流速度(Vp)、舒张末血流速度(Vd)及其平均血流速度(Vm)的变化、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及VBA的Vp、Vd、Vm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但针刺组VBA中Vp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LVA中Vp、Vm,RVA中Vp、Vd、Vm及VBA中Vp、Vm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椎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针刺疗法.能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研究推拿配合调曲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与腰椎生理曲度的关系。方法: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推拿配合调曲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推拿及腰牵治疗,Seze法测量腰椎生理曲度(腰椎弓顶距离),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腰椎生理曲度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优良率为8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7%(P〈0.01);腰L4-5腰椎生理曲度较优。结论:推拿配合调曲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生理曲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X线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通过对237例颈椎病的分析,总结出X线对其诊断有价值的表现。结果:生理曲度异常(50%)、椎间隙变窄(72%)、钩突变尖(77%)、锥小关节密度增高(59%)、椎体边缘骨赘生成(82%)及项韧带钙化(63%)是其主要的x线表现。结论:颈椎正侧位片及双斜位片仍是颈椎病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检查方法,能够为颈椎病的临床诊断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探讨单节段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椎体强化术后继发邻近椎体骨折的 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桂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2016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收治的行椎体强化术治疗单节段胸 腰段 OVCF 患者共 370 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邻近椎体骨折分组,采用 logistic 回归评价术后邻近椎体骨折发 生的影响因素。结果:370 例患者术后发生邻近椎体骨折 44 例,平均骨折发生时间(5.79 ± 1.51)个月。单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邻近椎体骨折组与无邻近椎体骨折组患者在年龄、术后骨水泥渗漏情况、接受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骨水 泥注入量、伤椎恢复率及术前骨密度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 80 岁、无法接受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后骨水泥渗漏及术前骨密度数值低均为患者术后发生邻近椎体骨折 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行椎体强化术治疗的单节段胸腰段 OVCF 患者发生邻近椎体骨折的风险与患者 年龄、接受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情况、术后骨水泥渗漏情况及术前骨密度密切相关。对于年龄较大、骨密度较低、术 后出现骨水泥渗漏及既往未接受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者,临床应强化干预,以避免邻近椎体骨折出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矩阵针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5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静脉滴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组以矩阵针刺治疗联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连续治疗10天,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Vs、Vm、RI及PI。结果:矩阵针刺治疗可显著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Vs、Vm值,降低RI值,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矩阵针刺可以提高椎动脉血流,改善血流动力学,为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颈部脊柱微调手法治疗颈椎生理弧度变直、反弓的疗效。方法:对52例颈椎生理弧度变直、反弓患者治疗前后的ROM法评分及CR片颈曲测量法(Borden)C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治疗的患者症状体征明显好转,治疗前后ROM法评分及颈曲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部脊柱微调手法能有效改善颈椎生理弧度的变直、反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混合造模方法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CSA)大鼠模型,观察盘龙七片(PLQT)对CSA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 SD大鼠,设立正常,模型,PLQT(0.16,0.32,0.64 g·kg-1),阳性药颈复康颗粒(JFK,1.35 g·kg-1)组,于最后一次注射完造模剂24 h后开始给药,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持续给药8周。斜板实验检测肢体运动功能、小动物多模高频声波检测椎动脉血流速度、激光多普勒检测软脑膜微循环血流量、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 CT)检测颈椎影像学改变程度并进行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中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组织纤维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CSA模型组大鼠肢体运动功能、椎动脉血流速度、软脑膜微循环血流量显著降低,颈椎影像学改变程度和评分明显升高(P<0.05,P<0.01),PLQT作用后可剂量依赖性地改善CSA大鼠的运动功能、升高椎动脉血流速度和软脑膜微循环血流量,并明显降低颈椎影像学改变程度和评分(P<0.05,P<0.01);CSA模型组大鼠较正常组明显下调血清中NO和t-PA含量,升高ET-1,PAI含量,PLQT作用后明显升高血清中NO,t-PA含量,明显降低ET-1,PAI含量(P<0.05,P<0.01)。结论 PLQT能改善CSA大鼠的肢体运动功能、促进椎动脉和软脑膜微循环的血流量、改善颈椎影像学改变程度,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改善凝血纤溶系统,具有较好的治疗CSA的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