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久玲  张晓路 《护理研究》2016,(8):2842-2845
[目的]探讨每日唤醒干预模式对机械通气镇静治疗的危重病人临床效果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13年9月—2015年7月收治的84例机械通气镇静治疗的危重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每日唤醒干预。比较两组病人丙泊酚、咪达唑仑的使用总剂量、平均剂量、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丙泊酚平均使用剂量、咪达唑仑使用总剂量及其平均使用剂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及ICU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日唤醒干预有助于机械通气镇静治疗病人病情向着正性方向转归。  相似文献   

2.
章凤  陈莲芳  朱红娟  杨梅 《护理研究》2012,26(34):3218-3220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丙泊酚序贯给药在机械通气病人程序化镇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重症监护病房(ICU)需机械通气且预计镇痛、镇静超过72h的危重病病人42例,在持续泵入芬太尼镇痛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M组)、丙泊酚组(P组)、咪达唑仑-丙泊酚序贯组(M-P组),以Ramsay评分3分~4分为镇静目标,密切观察3组病人镇静效果、镇静药物总量、费用、停药后清醒时间(即每日唤醒计划实施情况)及停药后躁动情况,镇静前、镇静后1h、镇静期间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在镇静过程中,咪达唑仑-丙泊酚序贯镇静能够达到单用丙泊酚或咪达唑仑的镇静疗效,可避免单用咪达唑仑镇静停药后苏醒时间过长的缺点,同时较单用丙泊酚组费用低。[结论]在程序化镇静中实施咪达唑仑-丙泊酚序贯给药,配合精心护理,不仅能有效避免苏醒时间长、躁动等不安全因素,还提高了病人的安全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一丙泊酚序贯给药在机械通气病人程序化镇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重症监护病房(ICU)需机械通气且预计镇痛、镇静超过72h的危重病病人42例,在持续泵入芬太尼镇痛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M组)、丙泊酚组(P组)、咪达唑仑-丙泊酚序贯组(M—P组),以Ramsay评分3分~4分为镇静目标,密切观察3组病人镇静效果、镇静药物总量、费用、停药后清醒时间(即每日唤醒计划实施情况)及停药后躁动情况,镇静前、镇静后1h、镇静期间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的变化。[结果]在镇静过程中,咪达唑仑-丙泊酚序贯镇静能够达到单用丙泊酚或咪达唑仑的镇静疗效,可避免单用咪达唑仑镇静停药后苏醒时间过长的缺点,同时较单用丙泊酚组费用低。[结论]在程序化镇静中实施咪达唑仑一丙泊酚序贯给药,配合精心护理,不仅能有效避免苏醒时间长、躁动等不安全因素,还提高了病人的安全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每日唤醒干预对接受机械通气镇静治疗危重患者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便利抽样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收治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177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试验组(88例)和对照组(89例),对照组采取镇静药物持续输注,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每日唤醒,比较两组患者镇静药物使用量、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谵妄发生率、护理相关不良事件(如意外拔管、人机对抗、坠床等)及原疾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镇静药物用量、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丙泊酚用量、谵妄发生率、不良事件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每日唤醒是预防机械通气危重患者过度镇静的一项安全有效的措施,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由护士主导执行的每日唤醒在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治疗中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由护士主导执行每日唤醒,观察组由管床医师依据患者病情决定唤醒时机,护士具体执行。观察两组镇静剂用量、停药后完全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总镇静时间、ICU住院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咪达唑仑用量、停药后完全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总镇静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情绪、心率、血压异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非计划拔管发生。结论由护士主导执行的每日唤醒在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咪达唑仑联合右美托咪定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机械通气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35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右美托咪定组和联合镇静组,每组45例。在感染性休克常规治疗与机械通气基础上,咪达唑仑组、右美托咪定组、联合镇静组分别采用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联合右美托咪定的镇静治疗方案,比较3组患者干预后1、6 h的Ramsay镇静量表(RSS)评分与生命体征、住院相关指标和预后情况。结果 干预后1 h,右美托咪定组RSS评分高于咪达唑仑组、联合镇静组,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MAP)低于咪达唑仑组、联合镇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干预后6 h, 3组RSS评分、HR、呼吸频率、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咪达唑仑组每日唤醒时间长于右美托咪定组、联合镇静组,舒芬太尼镇痛用量大于右美托咪定组、联合镇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 3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不良记忆发生率高于咪达唑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托啡诺在机械通气重症肿瘤病人镇痛镇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10例机械通气重症肿瘤病人,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5例,试验组施以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托啡诺治疗,对照组施以咪达唑仑联合布托啡诺治疗,观察两组病人的布托啡诺用药量、镇静时间、唤醒时间、谵妄发生率、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的用药量、谵妄发生率较低,镇静时间与唤醒时间较短,呼吸功能较优,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氧饱和度无差别。[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托啡诺应用于机械通气重症肿瘤病人镇痛镇静中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右美托咪定在ICU患者镇静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ICU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30例和咪达唑仑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在目标镇静范围内镇静时间的百分比、谵妄发生率、停药后唤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ICU 留住时间、血压和心率不良反应事件等指标.结果 两组达到目标镇静范围内时间的百分比相似;右美托咪定组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右美托咪定组械通气时间和停药后唤醒所需时间短于咪达唑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ICU留住时间相似;右美托咪定组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更高,咪达唑仑组心动过速发生率更高;两组低血压发生率和高血压的发生率相似.结论 右美托咪定使ICU患者达到目标镇静的同时,唤醒时间和机械通气的时间缩短,谵妄发生率降低,可作为ICU镇静的推荐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护士主导程序性镇静对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及机械通气结局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Ovid)、the Joanna Briggs Institute EBP Database(Ovid)、Cochrane Center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Ovid)、MEDLINE(Ovid)、Web of Knowledge、CINAHL、CBM、CNKI、Wan 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查找关于护士主导程序性镇静对于患者镇静和临床结局影响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4年1月。由2位研究者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研究,包括2 118例接受镇静治疗的机械通气患者,其中干预组1 037例,对照组1 08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护士主导的程序性镇静可以降低咪达唑仑总使用剂量[MD=–163.82,95%CI(–309.81,–17.84),P=0.03]、每日平均使用剂量[MD=–37.22,95%CI(–61.14,–13.29),P<0.01]和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RR=0.53,95%CI(0.34,0.81),P<0.01],但在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和自行拔管发生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医生设定镇静目标,护士根据程序性镇静流程管理镇静剂滴速管理ICU机械通气患者与传统镇静剂相比,在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和自行拔管发生率上无统计学差异,但能降低咪达唑仑使用剂量和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右美托咪定用于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短时镇静镇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估.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纳入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进行镇静镇痛治疗,应用咪达唑仑和吗啡作为补救药物.观察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平均SAS分值、静推咪达唑仑的次数和总量、有效镇静的比率、最高的NRS分值、静推吗啡的次数,比较两组患者的ICU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停用镇静药物后撤机时间、停药后的拔管时间、谵妄和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镇静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的镇痛效果优于单独应用咪达唑仑(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停药后撤机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咪达唑仑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ICU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谵妄的发生率低于咪达唑仑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镇痛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并能缩短撤机和拔管时间,减少谵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每日唤醒对机械通气镇痛镇静患者谵妄干预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每日唤醒方法对接受机械通气和镇痛、镇静治疗的危重患者在谵妄干预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8月收治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25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镇痛、镇静药物持续输注;观察组实施每日唤醒。两组患者的镇痛、镇静药物应用均遵循剂量最小化原则,即在保证患者舒适、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药物使用量,并在观察组患者唤醒期间对两组患者同时进行自发呼吸试验,比较两组患者谵妄的发生率、镇痛、镇静药物使用量、机械通气时间、镇静时间及ICU治疗时间、护理相关不良事件(如意外拔管、人机对抗、坠床等)及与原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谵妄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镇静药物用量、机械通气时间、镇静时间及ICU治疗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镇痛药物用量、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预防过度镇静的方法,每日唤醒可减少机械通气患者镇静药物用量,减少机械通气时间、镇静时间及ICU治疗天数,对预防谵妄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付春花  徐佳卿  张文婷 《全科护理》2020,18(20):2543-2545
[目的]探讨镇静唤醒与早期功能锻炼对重症监护室(ICU)有创机械通气病人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从医院ICU接收并治疗的有创机械通气病人中抽取68例为研究对象,普通组34例病人给予ICU常规护理,干预组34例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每日镇静唤醒和早期功能锻炼护理策略进行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病人不同护理后机械通气治疗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等情况。[结果]干预组病人机械通气治疗时间、ICU入住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于普通组(P0.05);干预组护理后病人生活质量中的一般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高于普通组(P0.05);干预组病人满意度NSNS评分高于普通组(P0.05)。[结论]每日镇静唤醒和早期功能锻炼护理对ICU有创机械通气病人治疗效果的影响显著,能明显缩短病人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ICU入住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在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中采用丙泊酚联合咪达唑仑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3年6月收治的ICU机械通气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考组,每组49例。对全部患者应用咪达唑仑,研究组加用丙泊酚,对比两组的应用效果、生命体征、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应用效果相比于参考组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研究组生命体征和参考组相比相对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8%,参考组为1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9,P=0.045)。结论 在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中采取丙泊酚联合咪达唑仑,可以提高应用效果,稳定生命体征,并且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镇静在重症医学科(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4—11月收治的40例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各20例,分别给予右美托米定和咪达唑仑镇静。比较两组的镇静起效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两组镇静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美托咪定组停药后苏醒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味达唑仑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也低于咪达唑仑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安全有效,且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联合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机械通气患者早期目标导向镇静的效果。方法:将70例AECOPD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每组35例,镇静目标BIS监测70~80,首剂负荷及维持剂量均按照说明书进行。比较2组患者带机时间、血压减低、呼吸抑制、谵妄发生、唤醒时间、ICU住院时间方面的指标。结果:2组达到镇静目标所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唤醒时间方面,右美托咪定组与咪达唑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更容易唤醒。右美托咪定组ICU住院时间(7.3±0.9)d、机械通气时间(3.2±0.8)d均短于咪达唑仑组(8.5±1.2)d、(5.6±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抑制和谵妄发生率(5.7%和5.7%)低于咪达唑仑组(34.2%和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血压减低发生率(14.3%)低于咪达唑仑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BIS用于AECOPD机械通气患者施行早期目标导向镇静是可行的,镇静效果满意,可缩短ICU住院及机械通气时间,呼吸循环影响较小,谵妄发生较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每日唤醒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在ICU获得性肌无力机械通气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ICU获得性肌无力机械通气病人60例,在常规镇静镇痛治疗和每日唤醒计划基础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被动功能锻炼方案,观察组实施早期组合式功能锻炼套餐方案。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人实施每日唤醒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后24h、48h、72h、168h的MRC得分及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观察两组病人实施每日唤醒联合功能锻炼期间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在实施每日唤醒和功能锻炼168h后MRC得分及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实施每日唤醒联合功能锻炼期间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日唤醒联合早期组合式功能锻炼的干预策略在预防ICU获得性肌无力病人中的应用取得满意效果,有利于促进重症病人肌力恢复,减少ICU住院时间,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对ICU病房内AECOPD患者机械通气的镇静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AECOPD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啶镇静治疗,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镇静起效时间、苏醒时间、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镇静起效时间、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抑制、心动过缓、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短于对照组,而脱机拔管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在ICU病房内AECOPD患者机械通气中具有良好的镇静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咪达唑仑与丙泊酚对ICU重症病人的临床镇静效果以及二者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差别。方法120例危重病患者随机分为咪达唑仑和异丙酚2组,排除脑血管病、呼吸机控制通气等影响因素,运用RSS量表对患者的意识状态进行评估,判定镇静效果。观察患者用药前后呼吸并发症发生率,MAP、HR变化判定两种药物对呼吸、循环影响的差异。结果两者均能迅速地使患者达到所需的镇静深度,停药后丙泊酚意识恢复时间明显缩短。丙泊酚显示出较高的呼吸循环并发症。结论ICU镇静治疗中使用咪达唑仑可能是一种更好的选择,尤其对于未行气管插管患者更加安全,且适宜应用于机械通气需长期镇静的患者,而丙泊酚适用于需要快速清醒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右美托咪定在重症监护病房镇静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70例有创机械通气的ICU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镇静,控制镇静水平RamsayⅢ~Ⅳ级,以咪达唑仑作为对照,分别记录镇静起效时间、平均负荷剂量、维持剂量、停用镇静剂后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与咪达唑仑比较,右美托咪定起效迅速[(57.7±6.2)s vs (117.5±13.1)s,P<0.05],镇静的同时保持可唤醒能力[苏醒时间(0.20±0.03)min vs(11.30±2.10)min,P<0.05],治疗剂量内不诱发临床意义的呼吸抑制(发生率0.2%,P<0.05),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平均动脉压降低3.3%,心率减慢3.9%).结论 右美托咪定是重症患者镇静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病人应用右美托咪定镇静镇痛作用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急性呼吸窘迫呼吸综合征机械通气病人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进行右美托咪定麻醉诱导及维持,对照组进行咪达唑仑麻醉诱导及维持,比较两组镇静前、镇静半小时后的呼吸频率(R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等各项指标变化;比较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唤醒时间、VAS评分等指标。结果研究组镇静半小时后的呼吸频率(R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等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唤醒时间、VAS评分等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病人进行右美托咪定镇静麻醉,生命体征平稳,术后苏醒迅速,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