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下,结合本校院系一体化管理的优势,制订培养护理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围绕培养目标设置课程和临床实践方案;建立团队制导师和基于临床能力的考评方法;构建了具有专科特色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并顺利完成在校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阶段培养。该培养模式符合我国护理专科化的发展需求及护理学和专业学位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临床急危重症方向专科护理人员对该专科方向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掌握临床实践能力的观点,并结合前期运用德尔菲法构建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指标,构建中医院校急危重症专科方向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能力指标,细化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指标,为我国急危重症方向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6所大型三级甲等医院480名急危重症专科临床护理工作者进行调查。[结果]最终形成中医院校急危重症方向护理研究生临床能力指标体系,包括4项一级指标(临床实践能力、理论水平、科研能力、政治思想品德)和19项二级指标。[结论]护理急危重症方向临床能力指标构建紧密联系临床实际,对培养急危重症方向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中医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方法]运用Delphi专家函询法构建中医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结果]通过2轮专家函询,最终构建的中医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制学分设置等5个要素。[结论]最终构建的培养模式科学、全面,可操作性强,可为高等院校中医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订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增设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国增设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的必要性、设置方案及指导性培养方案。方法在全国范围选择已经开办护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院校,对该护理学院(系)负责护理教育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所有专家均同意设置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80.6%的专家认为名称应为"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90.3%的专家认为设置目的应为:完善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临床护理专家;促进护理学专业发展。90.3%的专家认为培养目标应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结论我国增设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符合护理学专业的发展及社会需求,是非常有必要的。具体的设置方案和指导性培养方案需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刘秀娜  王仙园  周娟  蒋艺 《护理研究》2012,26(25):2321-2325
[目的]探讨我国护理学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为系统研究论证我国护理学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奠定基础。[方法]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在文献研究、理论分析、质性访谈基础上形成了2种培养类型(科学学位、专业学位)、4种角色定位以及20种角色功能备选条目的问卷。请44名从事护理教育、护理管理及临床护理的专家参与咨询,采用Likert5级标度法进行评价。[结果]经过2轮咨询后专家形成一致性意见;"科学学位"护理学博士主要有2种角色定位(护理研究者、护理教育者),发挥11种角色功能;"专业学位"护理学博士有4种角色定位(护理实践者、护理教育者、护理管理者、护理研究者),发挥18种角色功能。[结论]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培养目标定位应各有侧重。科学学位护理学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高层次的护理科研、教育人才,专业学位护理学博士研究生教育应侧重于培养护理实践领域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6.
我国护理学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探索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我国护理学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为系统研究论证我国护理学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奠定基础。[方法]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在文献研究、理论分析、质性访谈基础上形成了2种培养类型(科学学位、专业学位)、4种角色定位以及20种角色功能备选务目的问卷。请44名从事护理教育、护理管理及临床护理的专家参与咨询,采用Likert5级标度法进行评价。[结果]经过2轮咨询后专家形成一致性意见;“科学学位”护理学博士主要有2种角色定位(护理研究者、护理教育者),发挥11种角色功能;“专业学位”护理学博士有4种角色定位(护理实践者、护理教育者、护理管理者、护理研究者),发挥18种角色功能。[结论]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培养目标定位应各有侧重。科学学位护理学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高层次的护理科研、教育人才,专业学位护理学博士研究生教育应侧重于培养护理实践领域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7.
结合国内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培养进展情况,从临床培养目标、临床核心能力、临床培养模式、临床培养方案、临床能力考评、临床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阐述,为规范和完善国内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提供借鉴和指导,以推动我国护理学科专业化进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现况与期望需求间的差异,为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26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教育培养现况及对教育期望需求情况调查。[结果]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考模式与学生期望需求(除小组讨论、提交论文或报告、开卷考试外)存在差异(P0.01);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带教师资与学生期望需求(除护士长外)存在差异(P0.01);学生希望临床带教老师进一步提高科研能力(75.2%)和教育能力(63.3%);54.0%学生认为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导师指导及相关能力素质的期望是课题及经费问题;35.8%学生选择课程学习、学位论文穿插于持续3年临床能力训练中进行,各环节之间不需要明确的时间。[结论]在教考模式、师资队伍方面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现况与期望需求存在差异,不能满足其期望的教育需求。应充分考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自身期望与需求,积极探索符合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9.
护理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构建一套客观、全面的护理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地评价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方法]在护理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及要求的指导下,通过文献调查法、评价指标的遴选、专家咨询、专家深度访谈法、层次分析法等,建立护理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构建了包含综合素质、基础知识、临床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社会反映6部分内容的6项I级指标、16项Ⅱ级指标、42项Ⅲ级指标的护理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全面客观评价专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杨文艳  张会君  安蒙  赵思宇 《护理研究》2012,26(19):1820-1822
[目的]构建一套客观、全面的护理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地评价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方法]在护理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及要求的指导下,通过文献调查法、评价指标的遴选、专家咨询、专家深度访谈法、层次分析法等,建立护理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构建了包含综合素质、基础知识、临床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社会反映6部分内容的6项Ⅰ级指标、16项Ⅱ级指标、42项Ⅲ级指标的护理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全面客观评价专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谭静  朱京慈 《山西护理杂志》2011,(12):3196-3199
[目的]初步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指标体系。[方法]选择37名护理专家,采用Delphi法对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进行了两轮问卷咨询。[结果]专家积极性高,两轮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0.2%和100.0%,专家的权威程度系数为0.89,专家意见协调系数为0.55~0.80(P均〈0.001),协调系数具有显著性,说明专家咨询意见的协调性好。形成6项一级维度23项二级条目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指标体系。[结论]对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构成维度及条目专家意见集中,研究结果可靠,其研究为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设置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曹熙  郭红霞  李继平 《护理学报》2017,24(16):13-17
目的 探讨护理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培养模式的区别,为完善护理学科高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方法,对在读护理硕士研究生、毕业生、护理硕士生导师及护理学院领导共24名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对访谈资料反复阅读、分析、编码、分类、提炼,最终得出主题.结果 通过访谈资料分析,提炼出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区别的4个主题.主题1:护理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的课程设置在理论学习方面是基本相同或近乎相似的.主题2: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在科研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要求上的不同是两者的主要区别.主题3:科学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实践时间少于专业学位研究生.主题4:科学学位研究生的论文要求高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结论 我国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通过更多的实践和探索,建立权威、统一的培养方案和考核体系,以培养具有高质量的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学专业研究生"双导师制"的建设情况,为进一步完善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20名全日制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利用自设问卷对双导师制实施现状进行调查。[结果]科学学位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接受的导师指导方式、双导师制实施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日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应积极落实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双导师制,更好地指导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一套客观、全面的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提供依据。方法:运用Delphi法,对来自华东地区35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建立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最终确立的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指标,包括8项一级指标及41项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临床综合技能、评判性思维能力、临床科研能力、临床教学能力、护理管理能力、外语能力、社会反映。结论:本构建方案过程严谨、可靠,结果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对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临床实践能力的评价具有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护士对研究生教育与护士规范化培训并轨培养的认知和需求。[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对全国11所高校中17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护士进行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分析资料。[结果]通过阅读、分析、反思、分类和提炼,研究生护士对并轨培养的认知:并轨培养存在益处、并轨培养具有可行性及并轨培养面临阻力。对并轨培养的需求:建立完善的并轨培养方案、保障临床带教师资质量和国家给予政策支持。[结论]了解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护士对并轨培养的认知和需求,可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深化改革提供有益参考,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对教育质量保障现况的评价,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借鉴。[方法]对全国首批28所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授予院校226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3.3%~96.0%的研究生对目前国内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现况持基本认同态度;优良质量保障条目包括课题研究环节质量的评审保障(76.5%)、导师实践经验保障(74.8%)、导师指导态度保障(68.1%)及支持环境保障(68.1%);不良质量保障条目包括临床带教师资针对性训练学生临床思维能力(38.5%)、专业硕士与科学硕士课程设置有较大区别(37.2%)、临床带教老师科研能力(36.7%)、临床实践模式(33.2%)。[结论]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现况基本可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课程设置、临床师资队伍亟待进一步建设与加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指标体系.[方法]选择37名护理专家,采用Delphi法对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进行了两轮问卷咨询.[结果]专家积极性高,两轮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0.2%和100.0%,专家的权威程度系数为0.89,专家意见协调系数为0.55~0.80(P均<0.001),协调系数具有显著性,说明专家咨询意见的协调性好.形成6项一级维度23项二级条目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指标体系.[结论]对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构成维度及条目专家意见集中,研究结果可靠,其研究为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设置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护理临床带教老师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认知现状。[方法]自制问卷对重庆市某三家医院的40名临床带教老师进行调查。[结果]92.5%临床带教老师认为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目的是培养临床科研能力,60.0%临床带教老师认为临床轮转时间为1年,大多数带教教师认为临床指导老师的准入标准为: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5年以上工作经验且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结论]护理临床带教老师对护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认知不足,需加大宣传力度,制定科学化的临床指导老师的准入标准,提高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国护理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现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并为我国护理学研究生教育提供借鉴。[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收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与护理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有关的文献进行检索并分析。[结果]检索出相关文献61篇,包含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文献多以综述为主,内容包含培养模式的构建、比较以及思考。[结论]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较薄弱,培养模式不统一,应借鉴国外经验,分别制定出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高级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其临床带教的需求,进一步提高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带教老师的核心能力,完善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培养体系。方法 通过在线沟通对11名各阶段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展质性研究。结果 提炼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其临床带教老师的能力需求包括临床能力、科研能力、教学能力、沟通能力、人文关怀能力等,不同阶段研究生对其临床带教老师需求侧重有所不同,较多研究生对临床带教的循证实践能力有较高需求;对于其临床带教老师的准入及考评标准要求高而全,并提出了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希望增加研究生对临床带教老师评价这一项。结论 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其临床带教的需求增加,提示应加强临床带教老师临床带教能力及循证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关注不同阶段研究生对临床带教的需求,同时关注对所带研究生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