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血栓弹力图(TEG)及常规凝血结果的检测,研究正常妊娠妇女在不同孕期的凝血状态。方法:随机选取200例正常妊娠妇女(早孕63例、中孕58例、晚孕79例)和100例健康非妊娠女性(对照组),分别进行TEG、常规凝血指标(APTT、PT、TT、FIB、FDP、D-D)和血小板(PLT)检测,并对检测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TEG指标中,与非妊娠组相比,妊娠组的R、K值明显降低,α角、MA值及CI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凝血指标中,与非妊娠组相比,妊娠组的PT、TT值明显降低,APTT、FIB、FDP及DD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R值:中、晚孕组较早孕组明显降低(P0.05);K值:晚孕组较早孕组明显降低(P0.05);α角:晚孕组较早孕组明显增高(P0.05);MA值:妊娠组各时期无显著变化;CI值:中、晚孕组较早孕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妊娠期妇女与非妊娠妇女在TEG和常规凝血指标上均存在显著差异,TEG指标中的R值、K值、α角以及CI值在不同的妊娠时期亦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正常妊娠和妊娠期高血压妇女凝血指标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比较正常妊娠和妊娠期高血压妇女血浆凝血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正常妊娠和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各30例及非妊娠妇女20例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及D-二聚体(D-D)的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常妊娠和妊娠期高血压两组血浆Fg、D—D含量均高于非孕妇女(P均〈0.01),妊娠期高血压组的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妊娠期高血压组轻、中、重度患者血浆Fg、D-D含量随病情加重逐渐升高,并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重度妊娠高血压组与正常妊娠及轻、中度妊娠高血压组比较,PT、APTT均缩短(P〈0.01)。结论:动态检测孕妇血浆中凝血指标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的早期诊断与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华  张原琪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8):1381-1382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部分血栓前凝血及纤溶系统变化。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60例为研究组,同期来院健康体检者60名为对照组,两组均抽外周静脉血,检测患者血细胞(PLT、WBC)、凝血指标(PT、APTT、Fg)、纤溶指标(D-D、FDP),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研究组PLT低于对照组,WBC、PT、APTT、Fg明显高于对照组,D-D阳性率、FDP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同程度血小板减少患者PT、APTT、Fg差异显著(P<0.05),血小板水平与PT、APTT、Fg呈明显负相关(r=-0.408、-0.517、-0.452,P<0.05);研究组不同程度WBC增多患者,PT、APTT、Fg差异显著(P<0.05),WBC水平与PT、APTT、Fg呈明显正相关(r=0.392、0.533、0.497,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凝血及纤溶功能失调,临床应加强对该指标监测,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调整凝血系统功能,对缓解重症病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与正常妊娠孕妇凝血功能及血小板状态的差异。方法选取2013—2015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正常妊娠孕妇136例作为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孕妇164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孕妇凝血四项及血小板三项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孕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短于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妇凝血酶时间(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血小板计数(PLT)低于对照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离散度(PDW)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妊娠晚期处于血液高凝状态,进行凝血功能和血小板状态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血栓前状态、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湖北省洪湖市人民医院产科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00例(PIH组),另选择同期体检正常妊娠妇女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用免疫比浊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浆凝血功能指标: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以及采用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栓前状态指标: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P选择素(GMP-140)、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D-二聚体(D-D)含量。结果 PIH组PT、APTT、T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Fib、VWF、GMP-140、TAT及D-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及血栓前状态,血栓形成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丹参粉针剂对高血压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120例初诊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常规降压治疗组(常规降压组)或丹参粉针剂治疗组(丹参治疗组),每组60例。丹参治疗组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粉针剂4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1次/日,共2周。另入选50名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观察前及两组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各项指标:纤维蛋白原(Fg)、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D-二聚体(DD)的变化,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现象,具体表现为TT、PT和APTT下降,Fg、PLT、PAI-1和DD升高,t-PA降低(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高血压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改善,表现为TT、PT和APTT延长,Fg、PLT、PAI-1和DD下降,t-PA升高;与常规降压组比较,丹参治疗组凝血功能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更显著(P<0.05)。结论丹参粉针剂有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与溶栓治疗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毅  王晓蓓  邢辉 《临床内科杂志》2010,27(10):680-682
目的 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过程中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的变化规律,探讨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与溶栓治疗的关系.方法 应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验组)和1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凝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及凝血酶时间(TT),动态观察溶栓前及溶栓后1、2、4小时和48小时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 溶栓前脑梗死患者的MPV、P-LCR和Fg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PLT、PT和APTT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溶栓治疗后,MPV、P-LCR和Fg含量显著下降,PLT、PT和APTT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 溶栓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参数(PLT、MPV和P-LCR)和凝血指标(PT、APTT、Fg),可反映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对脑梗死患者的溶栓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分析,了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凝血功能的改变.方法 检测正常女性(n=100)、正常妊娠孕妇(n=100)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n=90)的血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的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妊娠孕妇血清PT、APTT、TT值低于正常女性人群,而Fib明显高于正常女性人群(P<0.05);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清PT、APTT、TT水平进一步降低,Fib水平进一步升高(P<0.05).结论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正常妊娠相比,体内高凝状态进一步发展,通过动态检测血清PT、APTT、Fib、TT水平,有助于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情的评估,及早采取措施预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分析,了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凝血功能的改变。方法检测正常女性(n=100)、正常妊娠孕妇(n=100)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n=90)的血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的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妊娠孕妇血清PT、APTT、TT值低于正常女性人群,而Fib明显高于正常女性人群(P<0.05);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清PT、APTT、TT水平进一步降低,Fib水平进一步升高(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正常妊娠相比,体内高凝状态进一步发展,通过动态检测血清PT、APTT、Fib、TT水平,有助于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情的评估,及早采取措施预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检测正常妊娠妇女55例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60例血浆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标准化比值(PT-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AT)水平。结果与正常妊娠组相比,妊娠期糖尿病患者AFIT、FIB均较高,P均〈0.05,而两组间PLT、PT、PT-INR相比P均〉0.05。妊娠期糖尿病组AT水平较正常妊娠组降低,vWF水平较正常妊娠组升高,P均〈0.05。两组AT、vWF之间存在线性负相关(r=-0.396,P=0.000)。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处于血栓前状态,存在明显的内皮细胞损伤和凝血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及凝血试验在用于心脏瓣膜手术后检测的价值,分析TEG及凝血试验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100例2014年3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进行心脏瓣膜手术的成人患者,患者均于手术结束时进行了TEG检测和凝血试验、血常规检测PLT。分析患者TEG检测中各参数与凝血试验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二者对心脏瓣膜术后检测的价值。分析心脏瓣膜手术后患者的TEG检测中K值、R值(反应时间)、α角、MA(最大振幅)与凝血试验中的参数PT(凝血酶原时间)、INR(国际标准比值)、APTT(活化部分凝血时间)、TT(凝血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及PLT这些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关系。结果:K值与PT、R值、 INR、APTT呈显著正相关;R值与K值、 INR、PT、APTT呈显著正相关;α角与PT、INR、APTT、K值、R值呈负相关,与MA显著正相关;MA与PLT显著正相关,与APTT显著负相关。结论:TEG指标和凝血试验对心脏瓣膜术后患者的的凝血功能监测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二者之间具有明显相关关系。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应用TEG和凝血试验进行监测对指导临床输血具有积极意义,两者结合能够快速判断出血的原因,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和出血量,还能避免过度治疗、指导血液制品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项目各项指标之间的关联性,探讨TEG在妊高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8年3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妊高征患者(妊高征组,根据不同分类及严重程度,妊高征组进一步分为妊娠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3个亚组)90例,同时纳入正常妊娠女性(正常妊娠组)60人和正常非妊娠女性(正常对照组)60人,采集样本进行TEG及常规凝血指标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正常妊娠组相比,妊高征组凝血因子激活时间(R)、血块形成速率(K)明显减小,而最大血块强度(MA)及弹力图最大切角(α-Angle)明显增高(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正常妊娠组和妊高征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时间(TT)明显降低(P0.05),而纤维蛋白原(Fib)浓度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和正常妊娠组相比,妊高征组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升高(P0.05)。妊娠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间R、K、α-Angle、MA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妊娠高血压组和轻度子痫前期组相比,重度子痫前期组血小板计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常规凝血指标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EG各指标与常规凝血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R值与PT、APTT呈正相关,α-Angle与Fib呈正相关(r=0.701,P0.01)、K值与Fib呈负相关(r=-0.461,P0.01);MA与PLT呈正相关(r=0.635,P0.01);但K值与PLT、α-Angle与PLT、Fib与MA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TEG各参数R值、K值、α-Angle、MA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46、0.711、0.712、0.814(均P0.01),优于PT、APTT、INR、Fib、TT、PLT等常规凝血项目[AUC分别为0.513(P=0.808)、0.522(P=0.683)、0.549(P=0.362)、0.507(P=0.892)、0.511(P=0.006)、0.642(P=0.662)]。结论 TEG对于鉴别妊高征患者以及区分妊高征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其与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6月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UAP患者16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1例和观察组9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Fg)、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Fg、PLT、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g、PLT低于对照组,PT、APTT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UAP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96例临产孕妇与68例育龄非妊娠妇女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D-二聚体(D-Dimer)等指标进行检测,将两组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临产孕妇组血清D-Dimer和Fib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T、APTT、TT时间短于对照组;PLT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临产孕妇进行凝血功能检查,掌握凝血与纤溶功能及状态对预防产科并发症、保护母婴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分析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相关参数在不同肝功能分级下的差异,为临床病情及预后的判断提供进一步的指导依据。方法选择荆州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期间住院的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患者6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0例分别作为血吸虫肝硬化组和乙肝肝硬化组;选择同期因胃病住院并排除患其他可能影响凝血功能疾病的患者9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3组凝血相关参数值,以及不同Child-Pugh分级下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相关参数值。结果 3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PL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4.512、81.672、37.612、104.475、52.497、102.233,P均0.05)。两两比较显示,血吸虫病和乙肝肝硬化患者的PT、INR、TT、APTT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LT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血吸虫病肝硬化组相比,乙肝肝硬化患者PT、INR、TT、APTT时间均明显延长,Fib及PLT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功能分级为Child-Pugh A级时,乙肝肝硬化患者PLT减少程度较重;但当肝功能分级为Child-Pugh B、C级时,2组患者PLT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分级下,乙肝肝硬化组TT、APTT均较血吸虫病肝硬化组延长,且Fib水平均明显下降。而乙肝肝硬化组PT、INR值仅在肝功能为Child-Pugh A、B级时较血吸虫病肝硬化组延长;在肝功能为C级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患者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损害程度存在差异。在肝功能受损程度较轻时,后者凝血功能下降更明显;肝功能受损严重时,后者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影响更为明显,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影响及PLT减少在两类患者中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本研究测定了50例健康老年人和80例冠心病患者血浆中DD、Fg含量及PT、APTT,并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7.
吴江 《国际呼吸杂志》2016,(24):1858-1861
目的:探讨凝血状况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接诊的168例 CAP 患者为研究对象,归为观察组,再根据1∶1的配对比例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168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并根据肺炎严重程度指数(PSI)将观察组患者分为中高风险组(n =63)和低风险组(n =105)。比较各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D-二聚体(DD)等指标,采用简单线性相关分析各凝血指标与肺炎严重程度指数(PSI)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凝血指标及 PSI 评分对 CAP 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共有15例(8.9%)患者因 CAP 或并发症死亡。观察组的 PT、APTT、Fib、PLT、DD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高风险组的血 PT、APTT、TT、DD 水平及 PT、DD 的异常率均显著高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简单线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DD 与 PSI 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 =0.508,P <0.01),而 PT、APTT、TT、Fib、PLT 等与 PSI 评分无显著相关性(r =0.143、0.106、0.129、0.085、0.098,P 值均>0.05)。ROC 曲线分析结果表明 PT、DD、PSI 评分在预测 CAP 的生存状况方面的 AUC 分别为0.552(95% CI 0.461~0.646,P >0.05)、0.916(95% CI 0.883~0.956,P <0.01)、0.889(95% CI 0.842~0.931,P <0.01)。结论 CAP 可以引起凝血功能的紊乱,DD 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患者病情评估和预后预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指标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应用中的共性与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8月至2017年5月苏州市立医院本部ICU危重患者(86例)血栓弹力图的R值、K值、α-angle、最大振幅(MA),以及常规凝血指标中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计算中位数,进行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及Kappa一致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相比,PT和APTT的中位数值增高,PLT的中位数值降低,而FIB和TEG的各参数的中位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内。Fisher精确概率检验结果表明,R值与PT和APTT,K值与APTT、FIB和PLT,α-angle与PT、APIT、FIB和PLT,以及MA与FIB和PLT间的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pa分析结果显示,常规凝血指标与TEG参数的一致性均较弱。结论 ICU内TEG与常规凝血检查结果一致性弱,两种方法不能相互替代。  相似文献   

19.
《肝脏》2016,(11)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纤溶与抗凝实验室指标对慢性肝衰竭患者诊断治疗、病情监测及预后的价值评估。方法对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1月门诊及住院176例慢性肝衰竭患者和152例慢性肝炎患者,采用凝固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FⅤ(凝血因子Ⅴ活性)、FⅦ(凝血因子Ⅶ活性)、FⅧ(凝血因子Ⅷ活性)、DD(D-二聚体)、PLT(血小板)、AT-Ⅲ(抗凝血酶Ⅲ)、PC(蛋白C)、PLG(纤溶酶原)等指标。结果 PT、APTT在肝衰竭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01),DD、VIII活性增高,而PTA、FⅤ、FⅦ、FIB、PLT、AT-Ⅲ、PC、PLG活性则显著降低(P0.001)。慢性肝衰竭患者PTA与FⅤ相关性最高(r=0.82)。DD在慢性肝衰竭有脑病组比无脑病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T、APTT、PTA、FⅤ、FIB、AT-Ⅲ、PC、PLG在有脑病组比无脑病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D、APTT、FIB、FⅤ、FⅦ、PLT、AT-Ⅲ、PC、PLG水平对慢性肝衰竭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FⅤ可以作为慢性肝衰竭诊断和预后的重要指标。DD、PT、APTT、PTA、FⅤ、FIB、AT-Ⅲ、PC、PLG可以作为慢性肝衰竭是否并发肝性脑病的联合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病情老年冠心病患者凝血功能特点,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各参数与常规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3例老年冠心病患者TEG和常规凝血功能检测结果,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3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8例。比较各组凝血功能指标的差异性,并进一步分析TEG参数与常规凝血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各组TEG参数凝血反应时间(R值)、凝血块形成时间(K值)、血凝块形成速率(α角)、血凝块形成后最大振幅(MA值)、血凝块力学强度(G值)和凝血综合指数(C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0.001)。各组R值:SAP组UAP组AMI组,CI值:SAP组UAP组A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AMI组K值明显低于SAP组和UAP组,AMI组α角明显高于SAP组和UAP组,AMI组MA值、G值均明显高于S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0.001)。各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血小板计数(PL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各组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AMI组和UAP组APTT明显低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FIB、D-D和PLT均明显高于S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TT明显低于UAP组,UAP组TT明显高于S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MI组高凝图形出现的比例明显高于SAP组及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EG参数R值与PT、INR、D-D及PLT呈负相关(均P0.05);K值与INR、FIB、D-D、PLT呈负相关,与TT呈正相关;α角与TT呈负相关,与PT、INR、FIB、D-D、PLT呈正相关;MA值与G值与FIB、PLT呈正相关,与TT呈负相关;CI与FIB、D-D、PLT呈正相关,与TT呈负相关。结论 AMI和UAP患者,特别是AMI患者存在高凝状态,血栓形成具有更高风险。老年冠心病患者TEG参数与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存在一定相关性,TEG可以有效评估冠心病患者的病情,用于监测其凝血功能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