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膀胱尿压测定评定系统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120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膀胱尿压测定评定系统进行评定,根据监测的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等制定个体化靶向性康复护理。观察两组病人干预8周后膀胱功能疗效及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干预8周后,观察组病人膀胱功能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膀胱尿压测定评定系统确认脊髓损伤病人膀胱容量-压力关系,采用个体化靶向性膀胱功能康复护理,可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提高病人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5E"康复护理模式在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将90例SCI后神经源性膀胱病人,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5E"康复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膀胱功能、心理状态[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生活质量(SF-36)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病人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膀胱容量大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和排尿次数少于对照组,下尿路功能症状(LUT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总体健康、生理职能、机体功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服务态度评分、服务内容评分、人员素质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5E"康复护理模式能提高SCI后神经源性膀胱病人的膀胱功能、生活质量及病人满意度,改善其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士用简易测压法测量脊髓损伤(spinal cordinjury,SCI)病人不同容量状态下膀胱压力的可行性,以便为膀胱潮式引流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年11月—2007年5月33例SCI病人分别采用简易测压法与尿动力学监测仪测量法测量其膀胱压力,简易测压法为参照早年没有压力传感器时,通过持续灌注与间断测压由水压计测得压力的方法,测量时间从术后第2周开始,每周1次,连续测量3次,尿动力学监测仪测量方法于术后3~4周到尿动力室进行膀胱压力测量1次。比较两种方法测量值并分析其相关性,记录所测病人膀胱压力随容量、体位及排尿状态变化的变化趋势。结果两种方法测量病人不同膀胱容量状态下膀胱压力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结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值为0.78-0.94(P〈0.05);SCI病人膀胱压力随容量增加逐步升高,膀胱容量在350 ml(约10 cmH2O)以内时,膀胱内压力变化曲线相对平缓,而在350 ml以上时膀胱内压力变化明显;半坐卧位膀胱内压力高于平卧位。结论简易测压法在一般医院缺乏床旁B超协助诊断膀胱内容量时,代替尿动力学监测仪测压法用于SCI病人膀胱容量变化的测量有一定的可行性,临床护士可将平卧位时10~13 cmH2O(1cmH2O=0.098 kPa)作为潮式引流的放尿压,病人取半坐卧位时,应将膀胱内放尿压调整为13~18 cmH2O;且病人取半坐卧位训练膀胱功能优于平卧位,可帮助护士正确指导SCI病人的卧床排尿训练,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膀胱容量压力测定仪联合间歇导尿术在脑卒中排尿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脑卒中排尿障碍病人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留置导尿法,观察组采用膀胱容量压力测定仪,了解膀胱容量-压力的关系,并根据膀胱容量-压力的关系及安全容量下的残余尿量制订间歇导尿计划及实施方案,6周后比较两组病人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自解尿量和残余尿量及达到平衡膀胱的例数。[结果]观察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自解尿量明显增加,残余尿量明显减少,平衡膀胱例数明显增多(P均0.01)。[结论]膀胱容量压力测定仪联合间歇导尿法用于脑卒中排尿障碍病人护理安全、可行;可促进脑卒中排尿障碍病人膀胱功能的恢复,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间歇性清洁导尿术(CIC)对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68例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对照组给予常规留置尿管法,观察组实施CIC;观察两组治疗2周、4周时的膀胱容量、膀胱残余尿量及泌尿系统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第2周和第4周的泌尿系统感染率为2.94%和11.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65%和32.35%(P0.05);观察组第2周和第4周膀胱残余尿量为(61.27±2.36)mL和(46.73±2.14)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1.42±1.94)mL和(143.16±1.48)mL(P0.05);第2周两组的膀胱容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观察组的膀胱容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4周滴漏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为2.9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71%(P0.05)。[结论]对SCI病人采用CIC,可明显增加膀胱容量、减少膀胱残余尿量和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脊髓损伤痉挛型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小虹  吕慧 《护理研究》2008,22(20):1830-1831
[目的]了解综合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48例脊髓损伤(SCI)痉孪型神经源性膀胱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膀胱引流,观察组采取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呼吸肌及腹肌训练、坐站训练、膀胱训练、间歇性清洁导尿、盆底肌刺激仪应用等.[结果]观察组经过综合康复护理,其膀胱功能平衡指标、膀胱容量、泌尿系统并发症等评价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康复护理能明显提高SCI痉挛型神经源性膀胱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穴位针灸联合膀胱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2016年12月选取本院收治的128例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对照组病人应用间歇性清洁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穴位针灸,两组干预时间为8周,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膀胱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后膀胱容量、自行排尿频次、残余尿量及导尿间隔时间均优于干预前(P0.05),其中观察组干预后膀胱容量、排尿频次、残余尿量及导尿间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躯体、社会、心理及物质功能等纬度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而观察组病人干预后躯体、社会、心理及物质功能等纬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针灸联合膀胱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病人膀胱功能,可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单小虹  吕慧 《护理研究》2008,22(7):1830-1831
[目的]了解综合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48例脊髓损伤(SCI)痉挛型神经源性膀胱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膀胱引流,观察组采取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呼吸肌及腹肌训练、坐站训练、膀胱训练、间歇性清洁导尿、盆底肌刺激仪应用等。[结果]观察组经过综合康复护理,其膀胱功能平衡指标、膀胱容量、泌尿系统并发症等评价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康复护理能明显提高SCI痉挛型神经源性膀胱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SCI)病人膀胱测压时自主神经反射不良症状与血压的关系。[方法]对117例SCI病人进行膀胱测压检查,分为有症状自主神经反射不良组(AD组)与无症状自主神经反射不良组(SAD组)。统计两组测量前收缩压、测量前舒张压、最高收缩压、最高舒张压、收缩压升高速度、舒张压升高速度并比较。[结果]AD组和SAD组的舒张压升高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测量前收缩压、测量前舒张压、最高收缩压、最高舒张压、收缩压升高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AD组舒张压升高速度较SAD组高。[结论]脊髓损伤病人膀胱测压时有症状自主神经反射不良病人的舒张压升高速度高于无症状自主神经反射不良病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电针联合个体化康复护理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9年6月收治入院的96例脊髓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观察组给予电针和个体化康复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评估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尿失禁月发作频率、疗效、最大逼尿肌压、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愈15例,有效31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3例,有效20例,无效25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尿失禁月发作次数、最大逼尿肌压、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电针联合个体化康复护理能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尿失禁病人临床症状及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合并截瘫病人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142例脊髓损伤合并截瘫伴膀胱功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2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膀胱引流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的膀胱功能障碍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康复组病人留置尿管时间缩短,膀胱容量增加,残余尿量减少,尿路感染率降低(P均<0.05);康复组总有效率为84.78%,对照组为18.00%,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能显著提高脊髓损伤合并截瘫病人伴膀胱功能障碍的排尿功能,降低尿路感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鄢茵  管细红  童华章 《全科护理》2016,(15):1530-1532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膀胱功能再训练对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膀胱功能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2个月的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膀胱容量、残余尿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膀胱容量大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尿路感染、膀胱结石和肾积水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膀胱功能再训练能有效增加膀胱容量、减少残余尿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李春梅  郭珊珊  李敏 《全科护理》2016,(12):1244-1246
[目的]探讨艾灸结合吴茱萸热熨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脊髓损伤病人按照不同损伤部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间歇性导尿术和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艾灸结合吴茱萸热熨4周,4周后观察两组病人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均残余尿量减少,膀胱容量增加,膀胱功能平衡状态得到改善,但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艾灸结合吴茱萸热熨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间歇导尿加艾箱灸对恢复脊髓损伤后截瘫病人膀胱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病情基本相同的脊髓损伤截瘫病人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予间歇导尿技术进行护理,观察组予间歇导尿联合艾箱灸气海、关元穴,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病人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和尿路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自主排尿恢复时间、残余尿量、膀胱容量等均有明显改善(P0.01);病人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间歇导尿加艾箱灸气海、关元穴对于促进脊髓损伤后截瘫病人膀胱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的作用,并且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脊髓损伤康复科收治的78例SCI后NB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精细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情况、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1个月,两组膀胱容量、最大排尿量明显增加,残余尿量、排尿次数及国际下尿路功能症状(LUT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 0. 05),且观察组膀胱容量和最大排尿量高于对照组,残余尿量、排尿次数及LUT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SCI后NB康复治疗过程中应用精细化管理可有效促进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康复效果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简易膀胱容量压力测定在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中的可行性。方法:对我院骨科及康复医学科2008年3月—2010年5月60例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别采用简易膀胱容量压力测定法和尿动力学检测仪测量其膀胱安全容量。比较两种方法测量值,以及其相关性和简易膀胱容量压力测定的重测信度。结果:两种方法测量患者不同膀胱容量状态下膀胱压力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结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值为0.78—0.94(P<0.05),呈显著相关;不同容量状态下膀胱压力重测信度系数均>0.8,示重测信度很好。结论:缺乏床旁B超测定膀胱内容量设备时,简易膀胱容量压力测定法可代替尿动力学监测仪测压法用于SCI患者膀胱容量变化的测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间歇导尿结合盆底肌治疗对脊髓损伤病人神经源性膀胱的影响。[方法]选取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病人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均采用间歇导尿和饮水计划,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盆底肌电刺激和盆底肌运动训练。两组病人在治疗前、治疗后均采用B超检查膀胱残余尿量、尿动力学检查和拔除导尿管实验。[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差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拔除导尿管实验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导尿结合盆底肌训练明显改善膀胱功能,是治疗脊髓损伤病人神经源性膀胱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间歇性清洁导尿术在脊髓损伤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间歇性清洁导尿术(CIC)对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68例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对照组给予常规留置尿管法,观察组实施CIC;观察两组治疗2周、4周时的膀胱容量、膀胱残余尿量及泌尿系统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第2周和第4周的泌尿系统感染率为2.94%和11.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65%和32.35% (P<0.05);观察组第2周和第4周膀胱残余尿量为(61.27±2.36)mL和(46.73±2.14)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1.42±1.94)mL和(143.16±1.48)mL(P<0.05);第2周两组的膀胱容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观察组的膀胱容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4周滴漏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为2.9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71%(P<0.05).[结论]对SCI病人采用CIC,可明显增加膀胱容量、减少膀胱残余尿量和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晚期脊髓损伤病人行膀胱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42例晚期脊髓损伤病人按病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膀胱功能训练对晚期脊髓损伤病人的膀胱功能恢复有效.  相似文献   

20.
刘玲只  徐亚静  刘艳梅 《全科护理》2022,20(10):1371-1373
目的:探讨老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病人应用膀胱尿压测定评定训练对尿流动力水平及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7例老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及间歇导尿,观察组在常规康复及间歇导尿基础上进行膀胱尿压测定评定训练。干预2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排尿情况、膀胱功能、尿流动力指标、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病人膀胱容量及膀胱内压力高于对照组(P<0.05),国际下尿路功能症状(LUT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充盈期最大逼尿肌压积、最大尿流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P<0.05),24 h单次排尿量及日排尿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2.50%,低于对照组33.33%(P<0.05)。结论:采用膀胱尿压测定评定训练治疗老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病人可改善病人膀胱功能,提高排尿能力,改善排尿情况,降低尿路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